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的小学生普遍缺少理想和信念,不懂得感恩,缺乏爱心,自私冷漠,懒散懈怠,导致他们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因而迫切的需要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古典诗歌的诵读,可以从报效祖国,孝敬长辈,诚信友爱,无私奉献四个方面對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教育。
【关键词】古典诗歌 传统美德 教育
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典诗歌则是她浩瀚长河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从先秦时期开始,《诗经》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流派之先河,《离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发轫之作。之后两汉乐府,六朝古体,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代,诗歌跨越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古典诗歌虽然跨度极大,但古典诗歌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现代人的情感依然是息息相通的。表达的真挚情感,完全可以引起现代孩子的共鸣。而当今的小学生普遍缺少理想和信念,不懂得感恩,缺乏爱心,自私冷漠,懒散懈怠,这些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导致他们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因而迫切的需要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我们从古典诗歌的诵读中,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下面我从报效祖国,孝敬长辈,诚信友爱,无私奉献四个方面谈古典诗歌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教育。
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九零后、零零后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生活的优裕,学习的压力,使他们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因而有必要在古典诗歌诵读中着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从战国时期的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起,到唐代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南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宋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君爱国的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老师在教学讲解时,让小学生在初步理解句意,了解社会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人生历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他们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屈原,杜甫,陆游等人即使遭受莫大的打击和不幸,国家至上至死不渝,进而我用“国耻我辱,国兴我荣”来勉励学生,激励他们有理想,有信念,热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自己应有的贡献等等。
二、“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孝道教育
当今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的关心爱护当做天经地义,因而很多孩子缺乏爱心。古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且如此,人更应该感恩父母。唐朝孟郊的《游子吟》便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的最后两句以反问结束,通过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的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诗歌中真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遍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后人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教学时,在《白发亲娘》的背景音乐下,老师缓缓吟诵,孩子们全都默然无声,眼里泪光闪闪。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父母从怀胎十月,到我们上学付出了巨大的辛苦,我们一定感恩父母,多替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后来从不少父母那里了解到孩子自此以后变化很大。
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教育
九零后、零零后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由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友情观相对淡薄。因而他们更显得有些孤僻。学会交友,学会与朋友相处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汉乐府中就有“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说明知心朋友比骨肉至亲还要亲。唐朝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远离分不开知心朋友,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极力赞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解诵读,教育学生要珍惜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教育
九零后、零零后家庭条件优越,依赖性强,被前辈们称之为“新新人类”。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最大的特征被普遍认为缺乏责任感意识,“责任是父母的事,作为新一代,我们的责任就是放弃责任,活出轻松。”是他们 信奉的座右铭。古典诗歌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歌颂前辈们牺牲自己的青春教育我们成长。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鲜明表达了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使得蜜蜂成为劳动光荣,无私奉献的美好象征。韩愈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来是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根本没有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表明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官员高度的责任心。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就是患病到只能躺在孤村的床上的程度还不为自己悲哀,还在想着要为祖国守卫边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可歌可泣。清代更有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使辞官归隐,也要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志愿或志向,使其成为无私奉献的代名词。通过诵读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懂得无私奉献是高尚人格的见证。
一方面是当今孩子传统教育的缺失,一方面是古典诗歌这座传统美德教育的宝库。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善于引导,通过诵读古诗,使孩子受到启发,得到启示,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能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
[2]《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关键词】古典诗歌 传统美德 教育
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古典诗歌则是她浩瀚长河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从先秦时期开始,《诗经》开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流派之先河,《离骚》成为中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发轫之作。之后两汉乐府,六朝古体,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代,诗歌跨越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古典诗歌虽然跨度极大,但古典诗歌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现代人的情感依然是息息相通的。表达的真挚情感,完全可以引起现代孩子的共鸣。而当今的小学生普遍缺少理想和信念,不懂得感恩,缺乏爱心,自私冷漠,懒散懈怠,这些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导致他们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因而迫切的需要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也明确的提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我们从古典诗歌的诵读中,完全可以对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下面我从报效祖国,孝敬长辈,诚信友爱,无私奉献四个方面谈古典诗歌对小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教育。
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九零后、零零后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生活的优裕,学习的压力,使他们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因而有必要在古典诗歌诵读中着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从战国时期的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起,到唐代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到南宋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到宋末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再到清代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君爱国的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老师在教学讲解时,让小学生在初步理解句意,了解社会时代背景,理解诗人人生历程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他们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屈原,杜甫,陆游等人即使遭受莫大的打击和不幸,国家至上至死不渝,进而我用“国耻我辱,国兴我荣”来勉励学生,激励他们有理想,有信念,热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的祖国而自豪,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做自己应有的贡献等等。
二、“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的孝道教育
当今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的关心爱护当做天经地义,因而很多孩子缺乏爱心。古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禽兽尚且如此,人更应该感恩父母。唐朝孟郊的《游子吟》便是一首母爱的颂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的最后两句以反问结束,通过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的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诗歌中真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遍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后人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教学时,在《白发亲娘》的背景音乐下,老师缓缓吟诵,孩子们全都默然无声,眼里泪光闪闪。我不失时机地教育学生,父母从怀胎十月,到我们上学付出了巨大的辛苦,我们一定感恩父母,多替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后来从不少父母那里了解到孩子自此以后变化很大。
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教育
九零后、零零后出生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由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友情观相对淡薄。因而他们更显得有些孤僻。学会交友,学会与朋友相处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汉乐府中就有“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说明知心朋友比骨肉至亲还要亲。唐朝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说明远离分不开知心朋友,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极力赞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老师通过讲解诵读,教育学生要珍惜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教育
九零后、零零后家庭条件优越,依赖性强,被前辈们称之为“新新人类”。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最大的特征被普遍认为缺乏责任感意识,“责任是父母的事,作为新一代,我们的责任就是放弃责任,活出轻松。”是他们 信奉的座右铭。古典诗歌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歌颂前辈们牺牲自己的青春教育我们成长。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鲜明表达了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使得蜜蜂成为劳动光荣,无私奉献的美好象征。韩愈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本来是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根本没有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表明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官员高度的责任心。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就是患病到只能躺在孤村的床上的程度还不为自己悲哀,还在想着要为祖国守卫边关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令人可歌可泣。清代更有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使辞官归隐,也要奉献自己毕生精力乃至生命的志愿或志向,使其成为无私奉献的代名词。通过诵读使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懂得无私奉献是高尚人格的见证。
一方面是当今孩子传统教育的缺失,一方面是古典诗歌这座传统美德教育的宝库。教师应该善于挖掘,善于引导,通过诵读古诗,使孩子受到启发,得到启示,这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同时也能使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永远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
[2]《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