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
  关键词:数学 生活 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从生活走进数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提起请他们帮忙。学生们一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 “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二、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采、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对小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我根据小学生爱听童话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先在黑板上出示26、83两个数进行大小比较,接着叙述童话故事情节:由于2683比26、83大,经常欺负26、83,有个名叫“小数点”的魔术师,看了很生气,决定要治这个2683。于是趁着2683不注意时,“小数点”(用红色的小圆片)就悄悄地从3的右下角跑到2的右下角住下(师演示红色的小圆片从3的右下角移到2的右下角)。这个数(指着2.683)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可见,小数点本事真大,只要移动一下它的位置就能使这个数大小发生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与这个数大小变化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这样把新知识融入于童话形式中,使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学生熟悉与感兴趣的具体生活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其通过学习理解了的数量关系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丰富多变的生活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例如在教了“三步计算应用题”后,我上了一节《我们去秋游》的实践活动课,由于时值秋游季节,而学校秋游方案迟迟未定,于是我请学生通过上本地旅游网站查阅资料,打电话咨询有关景点选择值得一游的秋游地点,并设计一套秋游方案,供学校参考。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漲,在教师的指导下纷纷收集制订方案的所需资料,诸如团体门票价格、包车价格等,并自发地组成小组共同商讨制订方案。最后,学生送上来的秋游方案,令我大开眼界,不光计算准确,而且还考虑到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到的:包车时根据学校学生数,大小车搭配;学生身边带多少钱,怎样合理使用……有的秋游方案甚至还在最后写了这样设计的理由和好处。
  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充满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学、实践数学,让学生在富于弹性空间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与处理信息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良好机会和氛围。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动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只有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其他文献
摘 要: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  关键词:素质 创新 情境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
期刊
数学史在教学中的缺失,造成了传统数学教学的许多缺憾。巧妙运用数学史,可以极大地丰富传统数学教学,包括“以史激趣”、“以史导思”、“以史树人”,等等。本文援引大量数学史实例,充分论证了数学史在当今新数学课程理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一、数学史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新意迭出,其中特别强调介绍有关数学史的背景知识,明确指出“在适当的地方介绍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
期刊
步入新的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知识骤增,以至于有人称之为“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读是读不完的,看是看不了的,学是学不尽的,怎么办? 那我们还不如换一种教法呢?  一、更新观念,注重角色的调整  经常在办公室听到这样的抱怨,一节课下来,上课的老师一进办公室就懊丧地说:“准备了这么久,结果学生没有配合,好好的一堂课上成这样……”在这里教师似乎变成了演员,而且是主角。上公
期刊
摘 要: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其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變已习惯了的思维定向,而从多方位多角度——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  关键词:数学 求知欲 思考    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等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既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又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一、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期刊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工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语文就应该突出阅读。教学实践表明,单纯以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唯一对象的语文教学,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期刊
摘 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不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学方法,参与教改实验,撰写教研论文,以教研促教学,增强“科研先行”意识,做好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工作,使英语教学工作科学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英语 教学 素质    在广大中学,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重视,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由于种种因素的
期刊
摘 要: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知识与技能形成性的研究性学习,而对另一种更重要的研究性学习,即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或应用型的研究性学习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 目标 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我们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则是在教师的指
期刊
为了加强了工程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解放思想,跟踪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设计了新的培养方案,更新了教学计划,加强了课程建设,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自动化本科学生的教学质量。现将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研究和确定了自动化专业教改思路和培养目标  我校自动化专业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面向冶金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毕业生分配主要在冶金系统就业。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和现代高科技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从教师教育观念要转变、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环境、重视实验教学、重视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寻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从而真正把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教学观念;创新思维;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
期刊
阅读是一个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读和听一样是一种领会能力,是吸收书面语言知识的一种手段,心理学认为,人在阅读时眼、口、脑、手等器官并用,可以有效地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巩固记忆,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从近年来的中考题和高考题看,阅读理解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主要题型是完形填空、阅读理解、补全对话和短文改错。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要么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要么囫囵看完了,题目又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