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质疑 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
  关键词:素质 创新 情境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素质,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明确的任务。
  一、引奇激趣,迎接创新的使者
  激发学生浓厚的创造兴趣和创造欲望,引导学生多思多问,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首要工作。在教学中,兴趣又往往表现为一种好奇心,有好奇心才会有深刻而独特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发明创造。好奇心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与思考,尤其表现出对于好奇的疑难问题能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这种可贵的进取精神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师应该倍加爱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迎来创新的使者,拉开求知的动人序曲。主要的方式有:
  1、巧设悬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內迸发创新因素,获得新的知识。为此,教师必须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赤壁之战》这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一巧妙的提问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大的悬念,唤起他们的好奇心,使学习的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语)。小语教材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笔清晰;有的课文情深意长,富有感染力;有的课文富有幻想。在教学中,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朗读、录音、挂图等来创设特定的情境感染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主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3、联系实际。在语文教学中,应把语文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教师可以《我与小女孩比童年》为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童年进行“说话”训练。经过这样联系现实的训练,唤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
  二、诱导质疑,催生创新的萌芽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探究欲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对异事物或未知领域进行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内驱力之一。为了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教师应当经常向他们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索的新异情境,要善于提出难易适中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或寻找答案。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质疑精神的心理依据。教育家魏书生鼓励学生:“要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放声高呼,我能成功”。的确,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的质疑精神,就必须保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有一个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提出诸葛亮是“骗”来的箭,为什么课题中却说是“借”呢?此刻引起了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及原因时,大家却哑口无言。其实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提问是很有价值的,老师应表扬他的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鼓励学生分析课文探究原因,结果发现正因有“借”才有“还”,暗示军造箭射自己,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职明才干,此时大家对于原先提出问题的学生赞叹不已,那位学生也正应有老师的支持和学生的赞赏而对自己更有信心,从此大胆质疑。因此,只有让学生时刻在“我能创造,我能成功”的信念中前进和发展。只有有了自信心,学生才敢于独立思考,才能于捕捉疑问确定为进攻的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实现。
  3、培养学生的寻疑意识。所谓寻疑意识,是指学习者在头脑中始终带着寻找问题的意识,以怀疑的眼光出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去捕捉其中可供设疑的细节,挖掘疑点价值,在思想的闪光中时不时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寻疑意识呢?关键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培养习惯。寻疑可以在各个方面,各个角落,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寻疑行为,从而肯定结果,激发寻疑兴趣。其次,寻疑贵在主动。只有具有主动积极的精神品质,才能寻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引导,让学生乐于寻疑。
  总之,从疑问——探索——发现——创新这一路径中显而易见,只有把握好质疑这一关,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坚持不懈最终取得创新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绝大多数的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的变化。由于教学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一般都是从教师教的角度设计的,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如何实施新课程改革成为一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仅就高中数学教学中新课程的实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课程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改变不仅给数学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而学业水平考试最终又把这种挑战转化成了现实,我们数学教师都应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分析与研究,在大胆探索、实践和反思中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  一、课堂教学应致力于学生在现实、有趣和富有挑
期刊
摘 要:由于小学生所学数学知识有限,精力和时间也有限,所以数学日记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和教材内容。因为从数学教学中引出的问题学生易于接受,容易理解,有利于写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循序渐进。  关键词:数学 思维 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新课改,在使学生学习到应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主要以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探究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为教学目标。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促进和实现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是我们教学工作这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新素质;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    时代的进步与科技的突飞猛进,使得社会对于人才的高素质已成为客观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尤其
期刊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重点之一。我认为数学活动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主动去探究数学问题。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且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
期刊
摘 要: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有力保证,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予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引导和启发,并反复训练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本文结合自己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根据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谈谈对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创
期刊
所谓的创新能力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动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我认为它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同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需求,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  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
期刊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有效地改善学生学习数学的单一方式,帮助他们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和改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研究能力,掌握研究的方法,还能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中失败的痛苦、成功的欢乐,有助于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潜力得以更充分发挥,也能使数学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学习 自主探究     “学服从教,教服从考”的“应试教育”已将学生捆绑
期刊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成为了当前教育的迫切任务,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因而,阅读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创新能
期刊
课程改革至今,老师们更加关注“课堂实效性的研究”。确实,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而“精心预设”却是构建有效课堂的基础。时下,随着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观的深入,大家似乎更关注了课堂中生成的精彩,对传统的“预设教案”很少提及,生怕预设的教案会束缚老师们的思维,会约束课堂的生成,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  一、全面关注学情  拿到一个新的教学任务时我们老师往往会先考虑自己该怎么教,而不是考虑学生会怎么学。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