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将小学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把知识化理性为感性,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92-02
语文学习不是单纯从特定题目的作文写字、阅读理解、或词汇练习和书法文采,而是透过不同的情境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那些基本技能。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小学阶段,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一过程要求语文老师以语文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进教学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听、说、读、写,还要求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为此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根据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 课程整合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
使教师变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的学习者。在信息时代,老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其形式可表现:为以下几种:
1.1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1.2 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
1.3 诱导。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辅导。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1.5 教导。教师应做学生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种优秀品质,培养其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
2 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意识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讲,作者经过认真的思考、仔细的斟酌之后,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要表达的意境全都暗含到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在吕布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报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首诗仅用28个字就生动表现牧童那无忧无虑、可爱、顽皮的形象。但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限,很难对这首诗做出全面细致的理解。如果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凭借教师的口头表达很难使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用多媒体手段来描述,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提高上课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师把每一个景物细节"青青的长草""晚风中悠扬的笛声""一轮明亮的圆月""趴在草地的牧童"如同动画跃然于银幕上,再配上悠扬的笛声。学生在此情此景中展开想象,教师不用花过多的言语去描述、讲解,而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自己便可以体会到诗中的意境。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融入到老师根据课本内容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感受情景交融的感觉。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让复杂的、难以表达的情境展现出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3 课程整合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对学生的全方位接触和感知。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实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理解、体验、感悟、升华。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堂上讲,学生在教室里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不多,长期如此,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就养成中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观众的模式。这种语文教学模式,使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上课缺乏参与,无法保证教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将语文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学生来讲,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的部分,本身就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上课之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收集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不应该是老师一人说的算,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在其中。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一位老师在讲在讲"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火车沿"人字形线路"上山的动画;在讲詹天佑决定对1100多米长的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即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老师又为孩子们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中部凿井法),这让孩子们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在讲有关历史故事时,由于年代相差远,使用多媒体,它可消除时间的隔阂。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所以,我们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在短时间内寻找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学习自律性、较强的自制力、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值得肯定的是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提高了教师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语文,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挑战。我们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会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杨跃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意识的转换》南京师大学报
[2] 陈爱琴网络无限"用"为上 《教育信息化》 2005年3月
[3] 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电化教育研究,1999,(4):24-27
[4] 刘宇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课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92-02
语文学习不是单纯从特定题目的作文写字、阅读理解、或词汇练习和书法文采,而是透过不同的情境而使用不同的语言来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那些基本技能。特别是语文教学中的小学阶段,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一过程要求语文老师以语文学科知识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进教学中去,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信息进行处理与应用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仅仅要求学生们能听、说、读、写,还要求学生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归纳、概括和删改、编辑等能力。为此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根据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整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作用,谈一下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1 课程整合有利于转变教师的角色
使教师变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做教育的研究者、做新知识的学习者。在信息时代,老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变为"导"学生。其形式可表现:为以下几种:
1.1 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1.2 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认知能力。
1.3 诱导。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4 辅导。辅导学生利用各种便利手段获取所需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完成学习任务。
1.5 教导。教师应做学生的朋友和榜样,教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等各种优秀品质,培养其区分良莠信息的能力。
2 课程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意识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讲,作者经过认真的思考、仔细的斟酌之后,把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要表达的意境全都暗含到自己的作品中。例如在吕布的《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报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首诗仅用28个字就生动表现牧童那无忧无虑、可爱、顽皮的形象。但是因为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限,很难对这首诗做出全面细致的理解。如果上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凭借教师的口头表达很难使学生深入的理解,教学效果不明显。但是如果利用信息技术,用多媒体手段来描述,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提高上课的效率。
运用多媒体语文教师把每一个景物细节"青青的长草""晚风中悠扬的笛声""一轮明亮的圆月""趴在草地的牧童"如同动画跃然于银幕上,再配上悠扬的笛声。学生在此情此景中展开想象,教师不用花过多的言语去描述、讲解,而通过学生的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自己便可以体会到诗中的意境。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融入到老师根据课本内容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感受情景交融的感觉。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让复杂的、难以表达的情境展现出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3 课程整合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在对学生的全方位接触和感知。要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来实现对语文课程的认识、理解、体验、感悟、升华。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讲堂上讲,学生在教室里听,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不多,长期如此,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不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这样就养成中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观众的模式。这种语文教学模式,使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学生上课缺乏参与,无法保证教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新时期下的语文教学将语文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就学生来讲,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信息技术的部分,本身就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上课之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收集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不应该是老师一人说的算,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在其中。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一位老师在讲在讲"人字形线路"时,通过播放火车沿"人字形线路"上山的动画;在讲詹天佑决定对1100多米长的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即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老师又为孩子们用动画片的形式展现出来(中部凿井法),这让孩子们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在讲有关历史故事时,由于年代相差远,使用多媒体,它可消除时间的隔阂。使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下,给学生灌输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快乐的学习。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更具吸引力。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所以,我们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在短时间内寻找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学习自律性、较强的自制力、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更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值得肯定的是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确实提高了教师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全方位、多渠道的学习语文,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教育工作者不可避免的挑战。我们相信,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下,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将会越来越好。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将会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杨跃 《网络时代教师教育意识的转换》南京师大学报
[2] 陈爱琴网络无限"用"为上 《教育信息化》 2005年3月
[3] 周宗伟《关于教育技术的人文反思》电化教育研究,1999,(4):24-27
[4] 刘宇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