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科学艺术地使用体态语言,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信息、发出指令,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对英语教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架设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体态语情感 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专家Fen Lafle Angles 曾经说过:“假如失去了肢体语言,婴儿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正常人。”著名体态研究专家伯德斯特尔也说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之间有声的语言交流只表达了大约30-35%的信息量,其余的65-70%的信息量是由无声语言(体态)来表达的”。
肢体语言,也称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表情神态及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不论是在交际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科学、艺术地使用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信息、发出指令,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对英语教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架设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一、合适的“表情”,增进师生感情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会意的微笑、一下贴心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都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无疑能促进学生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和脸部表情反映出来。教师的目光刺激或调节着学生的情感。教师一进课堂就要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大家好”就已写在眼睛里了;讲课时也要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询问他们听懂了没有。在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投以慈祥、鼓励的目光,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总之,教师的目光不能漏过一个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怀、爱护、期待,以及对他们成长的信心。
曾经有一个学生写信给我:“老师,每次上课我紧张,没有勇气举手时,只要一看到您鼓励的目光,我就充满了勇气;而一看到您那灿烂的笑容,多烦恼的事都抛诸脑后,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了。”确实,除了目光,微笑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比的亲切: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常此以往,学生们胆子大了,信心足了,脑子更活了,表现的欲望更强了,课堂气氛自然就更轻松了。
二、端庄的身姿,换得学生热情
“教师的身势和姿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好的印象会孕育并发生磁铁般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做到站姿端庄、大方、妥当、挺直、精神饱满。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师走进教室,会带动全班学生精神起来;反之,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的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学生必然会懒得动脑、动手学习。没有抖擞精神和勃勃生气怎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因此,教师在进入教室授课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精神抖擞。授课累了时,可以将重心移向一条腿,稍作休息。身段切不要后仰或歪斜,更不要摇摇晃晃。授课时,不要下意识地发抖双腿,也不要始终将双手撑在讲桌上或俯身在讲桌上。“教育无小节,处处是学问”,要使学生课堂上有百分之百的热情,教师就得用心。
三、科学的手势,帮助学生理解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母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这对习惯使用母语又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来说就有一些困难了,特别是英语学习本来有困难的学生,上课就更是犹如听“天书”,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借助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就能简化他们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指示性手势
这一类手势以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活动很简单,但运用最广泛,效果也很明确。如初一教授 “ This is a pen. That is a ruler.”时,指着近物,说“This is a pen.”,指着远物,说“That is a ruler.” 指着班上一个男生说“ He is our monitor.” 一目了然。
2、形容性手势
这一类手势用来形容人、物的形体和外貌。在上课用英文描述人物的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手势,不仅使学生看的明白,也能增加趣味。如:在教授 8A Unit 1时,要介绍自己朋友的外貌。 “She has straight, shoulder-length hair.” “straight, shoulder-length”是新单词,但在教授前者的时候一边说一边画直线,学生立刻就明白了,而在教授后者时我指着一个班上披肩发的女生说,学生也理解了。同样,说”He has a square face.”时一边说一边画着方形,描绘round-face可两手环脸作球状,这些,都使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手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老师要表达的意思,而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
3、指挥性手势
这一类手势用来指挥学生做一些经常做的集体性活动。教师五指并拢、手心向上、伸出手臂,示意某个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用手指自己的嘴表示say;手心向上,示意学生齐读或站立。比如说,在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中用降调,在选择疑问句中是前升后降。然而,中学生不常使用甚至拒绝这些调子,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他们能够更为容易的解决问题:我在训练学生朗读升调的地方,手往上提;读降调的地方,手往下落;我还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自己用手势来提醒自己。例如:在读选择疑问句时,读升调时升起他们的手,读降调时放下他们的手,训练几次之后,一读这些句子他们就会用手势提醒自己,结果,这些句子他们也能准确无误地读出了。
总之,手势在肢体语言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四、恰当的“距离”,引领学生共同进步
这里的“距离”不是要教师板着脸与学生产生距离,而是身体与学生身体的距离。“有些教师喜欢用双手撑在讲台上上课,教师轻松了,但学生学的就未必有兴趣了。”其实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经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所处在不同的位置,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教师在授课时应以站在讲台后为主,而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适当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英语课上,教师领读时,可走下讲台,这时,你会发现,刚才还没有生气的课堂一下子就变的生动起来,教师走下去,可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而有学生在开小差时当发现老师走近他时,他就会自觉地跟上来;当在小组讨论时,教师适当地走下去,会给学生许多帮助;走近后排学生,使他们精神会集并觉察到老师的关注,得到鼓励;貌似不经意地走向做小行动的学生,给予提醒。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4-5米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了。
有些教师曾多次讲到,用电教室(讲台离学生4-5米远)上课,因为教师要一直在讲台后控制多媒体,无暇走下来,课堂效果就远没有在小教室上课的好。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何广铿:《英语教学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关键词:体态语情感 英语教学
肢体语言专家Fen Lafle Angles 曾经说过:“假如失去了肢体语言,婴儿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正常人。”著名体态研究专家伯德斯特尔也说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之间有声的语言交流只表达了大约30-35%的信息量,其余的65-70%的信息量是由无声语言(体态)来表达的”。
肢体语言,也称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特点的表情神态及身体姿势,以表达某种特定意义的无声语言。它具有形象、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不论是在交际中还是在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都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科学、艺术地使用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信息、发出指令,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辅助有声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对英语教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架设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一、合适的“表情”,增进师生感情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温柔的眼神、一次会意的微笑、一下贴心的抚摸,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都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无疑能促进学生积极上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最容易通过眼神和脸部表情反映出来。教师的目光刺激或调节着学生的情感。教师一进课堂就要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大家好”就已写在眼睛里了;讲课时也要用目光扫视全体学生,询问他们听懂了没有。在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都要投以慈祥、鼓励的目光,使学生的紧张心情得到放松、智慧得以展露。总之,教师的目光不能漏过一个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关怀、爱护、期待,以及对他们成长的信心。
曾经有一个学生写信给我:“老师,每次上课我紧张,没有勇气举手时,只要一看到您鼓励的目光,我就充满了勇气;而一看到您那灿烂的笑容,多烦恼的事都抛诸脑后,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了。”确实,除了目光,微笑会使学生感到老师无比的亲切:学生答对了,老师极为高兴,笑若桃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赞许;学生答错了,老师也以微笑鼓励,使学生不感到灰心丧气,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常此以往,学生们胆子大了,信心足了,脑子更活了,表现的欲望更强了,课堂气氛自然就更轻松了。
二、端庄的身姿,换得学生热情
“教师的身势和姿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好的印象会孕育并发生磁铁般的吸引力。”因而教师要做到站姿端庄、大方、妥当、挺直、精神饱满。一个精神抖擞的老师走进教室,会带动全班学生精神起来;反之,一个满脸倦容、无精打采的教师走进课堂,教学的气氛必然死气沉沉,学生必然会懒得动脑、动手学习。没有抖擞精神和勃勃生气怎能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因此,教师在进入教室授课之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仪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精神抖擞。授课累了时,可以将重心移向一条腿,稍作休息。身段切不要后仰或歪斜,更不要摇摇晃晃。授课时,不要下意识地发抖双腿,也不要始终将双手撑在讲桌上或俯身在讲桌上。“教育无小节,处处是学问”,要使学生课堂上有百分之百的热情,教师就得用心。
三、科学的手势,帮助学生理解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少用母语,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而这对习惯使用母语又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初中生来说就有一些困难了,特别是英语学习本来有困难的学生,上课就更是犹如听“天书”,这时,如果教师能够借助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就能简化他们的教学语言,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手势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指示性手势
这一类手势以所指事物作为教学内容,活动很简单,但运用最广泛,效果也很明确。如初一教授 “ This is a pen. That is a ruler.”时,指着近物,说“This is a pen.”,指着远物,说“That is a ruler.” 指着班上一个男生说“ He is our monitor.” 一目了然。
2、形容性手势
这一类手势用来形容人、物的形体和外貌。在上课用英文描述人物的时候,适当地增加一些手势,不仅使学生看的明白,也能增加趣味。如:在教授 8A Unit 1时,要介绍自己朋友的外貌。 “She has straight, shoulder-length hair.” “straight, shoulder-length”是新单词,但在教授前者的时候一边说一边画直线,学生立刻就明白了,而在教授后者时我指着一个班上披肩发的女生说,学生也理解了。同样,说”He has a square face.”时一边说一边画着方形,描绘round-face可两手环脸作球状,这些,都使学生觉得特别容易理解并牢固掌握,同时增进了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这样的手势,学生能直观地理解老师要表达的意思,而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
3、指挥性手势
这一类手势用来指挥学生做一些经常做的集体性活动。教师五指并拢、手心向上、伸出手臂,示意某个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用手指自己的嘴表示say;手心向上,示意学生齐读或站立。比如说,在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中用降调,在选择疑问句中是前升后降。然而,中学生不常使用甚至拒绝这些调子,在教师肢体语言的帮助下,他们能够更为容易的解决问题:我在训练学生朗读升调的地方,手往上提;读降调的地方,手往下落;我还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自己用手势来提醒自己。例如:在读选择疑问句时,读升调时升起他们的手,读降调时放下他们的手,训练几次之后,一读这些句子他们就会用手势提醒自己,结果,这些句子他们也能准确无误地读出了。
总之,手势在肢体语言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而且具有很丰富的表达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手势语用得简练、适当、自然、协调、多样。
四、恰当的“距离”,引领学生共同进步
这里的“距离”不是要教师板着脸与学生产生距离,而是身体与学生身体的距离。“有些教师喜欢用双手撑在讲台上上课,教师轻松了,但学生学的就未必有兴趣了。”其实人际间的距离也有信息意义,也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经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所处在不同的位置,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感觉,产生不同的效应。教师在授课时应以站在讲台后为主,而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适当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在英语课上,教师领读时,可走下讲台,这时,你会发现,刚才还没有生气的课堂一下子就变的生动起来,教师走下去,可控制课堂,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而有学生在开小差时当发现老师走近他时,他就会自觉地跟上来;当在小组讨论时,教师适当地走下去,会给学生许多帮助;走近后排学生,使他们精神会集并觉察到老师的关注,得到鼓励;貌似不经意地走向做小行动的学生,给予提醒。如果教师与学生距离4-5米远,就很难产生这种效果了。
有些教师曾多次讲到,用电教室(讲台离学生4-5米远)上课,因为教师要一直在讲台后控制多媒体,无暇走下来,课堂效果就远没有在小教室上课的好。可见,讲究距离在课堂上的应用,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英语课堂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场所,教师要善于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而教师准确、适当、自然、协调地运用肢体语言,能帮助组织教学,达到增进师生感情、激活学生学习情绪、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非语言交流手段利用起来,突出“哑语”的作用,以无声胜有声,使之最优化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方国才:《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版.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何广铿:《英语教学基础》,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