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19日,北京光华路的美国使馆旧址。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北京办事处正式“定居”。之后的三天里,美方分驻在广州与上海的办事处也相继揭牌。
FDA来了。这看上去难免突然,而在11月18日的“中美食品安全政策研讨会”,甚至更早的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就已经露出端倪。在研讨会上,中美双方达成共识,将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据称,FDA美方办事处的职能是帮助中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并承担“检查”职能。中方也将设对等驻美机构,目前,这一机构也在准备中。
FDA来了
中国是FDA海外办事处的第一站,此后,FDA并没有打算止步。美国公众与卫生服务部(HHS)部长莱维特对媒体表示,12月FDA将在印度设立办事处;明年1月,FDA将在拉丁美洲设立办事处;而后还将陆续在欧洲与中东设立办事处。
从这一串路径可以看出,FDA开始了迈出本土,走向全球化的进程。
这只是FDA的意图之一。在食品安全领域,美国推行FDA使命的全球化,在全球建立合作式的网络管理体系,在出口国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一个网络式的、协作式的监管环境已在构建当中。
“全球市场的发展已完全改变了我们所面临的产品安全方面挑战的性质,在过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边检来找出不符合标准或不安全的产品。但由于进口量太大,以致不得不改变战略。”莱维特在18日研讨会上如是阐释在海外设FDA办事处的意图。
如今,国际贸易的高频率与高密度,使得边境检查已经不能应付如此“炙手可热”的进口量。FDA做出的选择是,跨出国境,到产品生产国,与当地政府与厂商进行合作,让产品在最初环节就得到质量保证。
FDA的认证GRAS里(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safe是最核心的单词。食品安全意识苏醒最早的美国,也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开始渗透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而且从专业机构到法律法规监督,以及技术手段监管,美国相比其他国家是比较成熟的。
与美国100多年的食品监管历史相比,食品安全在国内的跨度不过10年,完全摸着石头过河。而前者已经经历了大量问题的处理,积累起了丰富的实际案例与经验。而这些阅历丰富的专家,无疑带来了成熟的做法,以及一定的带动及促进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认为,FDA的进入表达出中国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的诚恳与谦虚。这是一种更开放、更理性的态度。
其实,食品安全的落实远不是朝令夕改的事业。往常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暴露,事态往往已经难以回头。处境被动,也酿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
何计国表示,食品安全的众多突发事故,是一时难以检测到的。单纯地依靠检测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不如在过程上加以控制。当“未雨绸缪”做在前面,反而可以避免滞后的信息与补救。因而从每一个环节上做到事无巨细,环环相扣,是对FDA工作的描述。
FDA的检查从生产原料到工艺技术再到设备系统,甚至人员结构,逐一进行考察。不只是从技术层面,也深入到管理方面。因此,它的食品监管方式和体系,将给国内带来一个新的思路和惊喜。
而FDA的工作目前是“以查带建”式的。尤其是在中国的食品市场,完全的涵盖很难实现,虽然只是选择少数企业,但无形中的带动作用也将潜移默化。
在FDA例行检查的同时,思路、思想以及方法的推广也正是国内企业的机会。这些做法可以实实在在地促进食品安全。
当FDA真正“兵临城下”,对大量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意识的时代也刚刚到来。它们又处在安全生产的同一斑马线。因此,对于受检企业,细节上尽善尽美,质量才可以“有幸”过关。
何计国表示,FDA的检测有些“出其不意”。比如它的工作人员会从超市选购产品,作为抽样,而不是之前可以以假乱真的送样。也可能检查受检方的财务报表,以及水电费等基本的花销,作为食品安全合格与否的一项参考。从生产流通到销售,都严格把关,这也是之前的边境检测不能实现的。
据FDA局长埃森巴赫表示,FDA设在各国的办公室将和美国总部实现无缝对接和有效沟通,其中的检查人员都将由FDA直接派遣。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现实资源的局限,FDA还在寻找第三方独立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接受FDA审评与监管,这使机构工作可以保证公正与客观。同时作为与国际食品安全和质量接轨的重要桥梁,对出口到美国的食品进行认证或是检验。无疑,这一机构的角色也将促进国内供应商满足国际买家的质量要求。
增强人们对中国食品的信心
近来,食品安全的话题一波又一波。由于全球化的紧密链条,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枝独秀。而中美此次的合作看做“食品监管的新思维”,或者“新时代的开启”。
而在短时间,出口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前不久,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美经济的相依之深,使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影响深远的。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使人心不安,FDA的权威检测可以增加人们对中国食品的信心。中国食品的“廉价时代”,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看来,为国外数量可观的低收入群体,维持他们失业后或者收入水平下降后的生活带来了一个福音。
FDA的驻扎早有伏笔。在之前FDA一直有监察员在中国,在华设立办事处更强调了其合作的常规化。而这一常规化也为美国的安全标准正名,使其更容易被当地接受。FDA的“短兵相接”,不光是带来了新思维,也有它相关机构陆续进驻,更不用说与此关联的设备仪器与其他配套设施。
胡定寰表示,似乎也有中美进出口沟通渠道因此变化的可能。一旦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使美国在中国市场先声夺人,其他国家地区也将不甘示弱,采取对策。全球的目光注视下,正是中国在食品安全上走向全球化的一扇门。
FDA刚刚进驻,在一段时期内是个好的信号。当然,国情的差异,以及彼此的不同,使得相关机构间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而胡定寰表示,从长远看,中国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不同的标准,美国的标准是与国际标准有很大区别的,必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调整。何计国也建议,最重要的是要从FDA的检查程序里“取到真经”。
为食品安全工作把脉,国内的食品安全体系仍然有诸多漏洞。如何修补这些漏洞也成为必要做的课题。
正如,食品最安全的国度的老百姓最挑剔。因此,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高低可以判断食品安全与否。近些年来,虽然多数人已经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所意识,但只是皮毛,没有领悟到精髓。生产者的食品生态意识更需要良心发现。生产者不能盲目追求利润,市场与法律的约束需要跟进。
另外,管理部门多头监管,难免工作混乱,因此,职责要划分清楚。胡定寰则建议,监管要与收费分开,以便工作更客观一些。
食品安全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伴生出来的。二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由一家一户取代集体所有制唱农村主角,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后来,社会的变革发展,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以及生产技术的变化,使商品在数量上得到极大满足,质量和安全上却不能保证。
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已经成为标准化生产的掣肘。尤其是卫生检验和质量管理环节的缺位,使食品安全无从谈起。何计国建议一个统一的生产模式,不论是一个乡还是一个村,干部要真正起到作用,引导群众,大家种一个地,一起销售。从农业使用器械到添加剂,都得到规范与制约。同时要堵住污染或掺假的源头,形成监控或监管销售渠道。另外,实现法律体系的监控,使罚款有凭有据。
胡定寰则表示,在中国,可以采用“超市+龙头企业(农产品供应商)+农户”的模式,引导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户进入超市供应链,加快普及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步伐。
FDA来了。这看上去难免突然,而在11月18日的“中美食品安全政策研讨会”,甚至更早的中美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就已经露出端倪。在研讨会上,中美双方达成共识,将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广泛的合作。
据称,FDA美方办事处的职能是帮助中国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并承担“检查”职能。中方也将设对等驻美机构,目前,这一机构也在准备中。
FDA来了
中国是FDA海外办事处的第一站,此后,FDA并没有打算止步。美国公众与卫生服务部(HHS)部长莱维特对媒体表示,12月FDA将在印度设立办事处;明年1月,FDA将在拉丁美洲设立办事处;而后还将陆续在欧洲与中东设立办事处。
从这一串路径可以看出,FDA开始了迈出本土,走向全球化的进程。
这只是FDA的意图之一。在食品安全领域,美国推行FDA使命的全球化,在全球建立合作式的网络管理体系,在出口国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一个网络式的、协作式的监管环境已在构建当中。
“全球市场的发展已完全改变了我们所面临的产品安全方面挑战的性质,在过去,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边检来找出不符合标准或不安全的产品。但由于进口量太大,以致不得不改变战略。”莱维特在18日研讨会上如是阐释在海外设FDA办事处的意图。
如今,国际贸易的高频率与高密度,使得边境检查已经不能应付如此“炙手可热”的进口量。FDA做出的选择是,跨出国境,到产品生产国,与当地政府与厂商进行合作,让产品在最初环节就得到质量保证。
FDA的认证GRAS里(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safe是最核心的单词。食品安全意识苏醒最早的美国,也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建立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在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开始渗透到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而且从专业机构到法律法规监督,以及技术手段监管,美国相比其他国家是比较成熟的。
与美国100多年的食品监管历史相比,食品安全在国内的跨度不过10年,完全摸着石头过河。而前者已经经历了大量问题的处理,积累起了丰富的实际案例与经验。而这些阅历丰富的专家,无疑带来了成熟的做法,以及一定的带动及促进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认为,FDA的进入表达出中国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的诚恳与谦虚。这是一种更开放、更理性的态度。
其实,食品安全的落实远不是朝令夕改的事业。往常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经暴露,事态往往已经难以回头。处境被动,也酿成了不可挽救的损失。
何计国表示,食品安全的众多突发事故,是一时难以检测到的。单纯地依靠检测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不如在过程上加以控制。当“未雨绸缪”做在前面,反而可以避免滞后的信息与补救。因而从每一个环节上做到事无巨细,环环相扣,是对FDA工作的描述。
FDA的检查从生产原料到工艺技术再到设备系统,甚至人员结构,逐一进行考察。不只是从技术层面,也深入到管理方面。因此,它的食品监管方式和体系,将给国内带来一个新的思路和惊喜。
而FDA的工作目前是“以查带建”式的。尤其是在中国的食品市场,完全的涵盖很难实现,虽然只是选择少数企业,但无形中的带动作用也将潜移默化。
在FDA例行检查的同时,思路、思想以及方法的推广也正是国内企业的机会。这些做法可以实实在在地促进食品安全。
当FDA真正“兵临城下”,对大量企业来说,食品安全意识的时代也刚刚到来。它们又处在安全生产的同一斑马线。因此,对于受检企业,细节上尽善尽美,质量才可以“有幸”过关。
何计国表示,FDA的检测有些“出其不意”。比如它的工作人员会从超市选购产品,作为抽样,而不是之前可以以假乱真的送样。也可能检查受检方的财务报表,以及水电费等基本的花销,作为食品安全合格与否的一项参考。从生产流通到销售,都严格把关,这也是之前的边境检测不能实现的。
据FDA局长埃森巴赫表示,FDA设在各国的办公室将和美国总部实现无缝对接和有效沟通,其中的检查人员都将由FDA直接派遣。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以及现实资源的局限,FDA还在寻找第三方独立机构。第三方认证机构接受FDA审评与监管,这使机构工作可以保证公正与客观。同时作为与国际食品安全和质量接轨的重要桥梁,对出口到美国的食品进行认证或是检验。无疑,这一机构的角色也将促进国内供应商满足国际买家的质量要求。
增强人们对中国食品的信心
近来,食品安全的话题一波又一波。由于全球化的紧密链条,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枝独秀。而中美此次的合作看做“食品监管的新思维”,或者“新时代的开启”。
而在短时间,出口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前不久,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美经济的相依之深,使合作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影响深远的。
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使人心不安,FDA的权威检测可以增加人们对中国食品的信心。中国食品的“廉价时代”,在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看来,为国外数量可观的低收入群体,维持他们失业后或者收入水平下降后的生活带来了一个福音。
FDA的驻扎早有伏笔。在之前FDA一直有监察员在中国,在华设立办事处更强调了其合作的常规化。而这一常规化也为美国的安全标准正名,使其更容易被当地接受。FDA的“短兵相接”,不光是带来了新思维,也有它相关机构陆续进驻,更不用说与此关联的设备仪器与其他配套设施。
胡定寰表示,似乎也有中美进出口沟通渠道因此变化的可能。一旦近水楼台的地理优势使美国在中国市场先声夺人,其他国家地区也将不甘示弱,采取对策。全球的目光注视下,正是中国在食品安全上走向全球化的一扇门。
FDA刚刚进驻,在一段时期内是个好的信号。当然,国情的差异,以及彼此的不同,使得相关机构间需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而胡定寰表示,从长远看,中国要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对于不同的标准,美国的标准是与国际标准有很大区别的,必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调整。何计国也建议,最重要的是要从FDA的检查程序里“取到真经”。
为食品安全工作把脉,国内的食品安全体系仍然有诸多漏洞。如何修补这些漏洞也成为必要做的课题。
正如,食品最安全的国度的老百姓最挑剔。因此,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高低可以判断食品安全与否。近些年来,虽然多数人已经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有所意识,但只是皮毛,没有领悟到精髓。生产者的食品生态意识更需要良心发现。生产者不能盲目追求利润,市场与法律的约束需要跟进。
另外,管理部门多头监管,难免工作混乱,因此,职责要划分清楚。胡定寰则建议,监管要与收费分开,以便工作更客观一些。
食品安全问题是随着经济发展而伴生出来的。二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由一家一户取代集体所有制唱农村主角,极大地激发了老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后来,社会的变革发展,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以及生产技术的变化,使商品在数量上得到极大满足,质量和安全上却不能保证。
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已经成为标准化生产的掣肘。尤其是卫生检验和质量管理环节的缺位,使食品安全无从谈起。何计国建议一个统一的生产模式,不论是一个乡还是一个村,干部要真正起到作用,引导群众,大家种一个地,一起销售。从农业使用器械到添加剂,都得到规范与制约。同时要堵住污染或掺假的源头,形成监控或监管销售渠道。另外,实现法律体系的监控,使罚款有凭有据。
胡定寰则表示,在中国,可以采用“超市+龙头企业(农产品供应商)+农户”的模式,引导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农户进入超市供应链,加快普及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