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化产业,是一种市场倒向的大众文化,文化产业的产品一定是迎合大众的,大众文化的特征如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二,强调即时的审美快感。三,不追求意义的深刻性。大众文学是大众文化的代表,而海岩的文学作品无疑有着这样的特征。
关键词: 大众文化特征海岩
阿多诺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正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象,即大众文化现象。史上蒙田、帕斯卡尔都谈过文化产业问题。文化产业,是一种市场导向的大众文化,是控制大众意识形态的手段。阿多诺认为,在文化产业时代,文化作为工业产品要按照大众的需要来生产,只有服务于大众才能为大众所欢迎,才能实现商品的经济效益,从而扩大文化产业自身。马尔库塞说过,真正的艺术不惜与大众对立来坚持自己对现实的批判。阿多诺眼中的文化产业的产品则绝不能认错大众的趣味而使自己的产品顾影自怜。市场,效益,畅销,服务,这些工业必须遵守和主动追求的原则,使文化产品同一于其他的产品,严格地在现实原则和现实需要下运作。艺术的批判让位于作品的商业性和现实的效益性。只有当现实和大众感到需要批判的时候艺术才表现为批判,而这时的批判本身就是不批判的表现,是迎合现实和大众的表现。
文化产业必将带来大众文化的盛行,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符合大众审美水平和习惯的大众文化闪亮登场。大众文学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学,也称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往往具有明显的盈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是典型的文化产业产品。下面将以海岩的作品为例,对大众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海岩的作品无疑是属于大众文学这一范畴的,并成为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代表,也正符合阿多诺所说的“文化作为工业产品按照大众的需要来生产”。
特点之一:大众文化的创作和欣赏类似人的日常行为,文学艺术与人的日常行为相结合,进入到了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同于古典文学艺术讲求不可复制的“韵”,大众文化产品依赖现代传播方式,大量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以电影、电视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与人的日常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创作观念上,海岩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了与影视结合的位置上。海岩自己是向现代传媒靠拢这个理念的身体力行者。这些年,根据海岩畅销小说拍摄的电视剧风靡一时,《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这些电视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消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大众不会愿意去欣赏那些曲高和寡之作,去进行形而上的思索。五六十年代曾经延续或爆发的那种对小说、散文和诗歌的狂热,以及那时文学的崇高地位,已是依稀旧事。在这个电视霸权时代,海岩向影视界的进军,使其作品进入大众的生活之中,阅读与欣赏其作品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行为。
特点之二:大众文化是一种现实行为,文学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超越性,而强调即时的审美愉悦。
中国的读者更喜欢读好的故事,而海岩的作品正是以其极强的故事性及其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吸引了大批读者,带给人们即时的审美快感。
海岩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心中的梦想——代总序》中自述:“我所占的便宜,是從小喜欢听故事,听罢又喜欢卖弄给别人,经此锻炼,摸到了几处推波助澜,一唱三叹的窍门。”海岩尽量做到在大的情节方面海阔天空地虚构,在细节方面一定要真实,只要细节真实,就一定能吸引人,让人愿意相信。当代都市生活,公安题材,情爱故事,漂亮潇洒的主人公,这些都是其固有模式,但其中又夹杂着许多细节,使每个故事都各有其动人之处,这正是他会讲故事的标志。
为了找回一把名贵的小提琴,同时进展的是吕月月和潘小伟的爱情;《玉观音》明线是和毛杰的斗争,暗线是安心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
此外的几样副线围绕着主线,起着把故事深化,充分展开人物个性的作用。
另外,悬念的成功运用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大悬念套小悬念,一环套一环,故事就等于是众多的悬念把故事串起来的,比较典型的像《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就是使故事具有可读性,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愉悦。
海岩正是以这样高明的故事叙述抓住了读者的神经,使其在或是险象环生或是温情脉脉的情节中欲罢不能,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这种愉悦并不能带给人们深刻的启示,它只存在于接受的过程之中。
特点之三:大众文化不追求意义的深刻性,造成深层意义的虚无。只强调给人以新奇。
生存压力增大的今天,我们更注重的是生活的随意性、休闲性和娱乐性,抛弃的却是对深层意义的追求和对灵魂的拷问。这在海岩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海岩的作品看上去都与当下的热点社会问题有关。如《玉观音》和《永不瞑目》中涉及到了毒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对民工的描写;《深牢大狱》中写到了监狱生活等。但所有这些只是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缺乏对其深层意义的探讨,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给人以新奇感。
在《永不瞑目》中,当肖童倒在欧阳兰兰的枪口下时,所有的读者都会痛心不已,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而肖童不是死于毒品,却是死于爱情。作品中并没有揭示毒品存在的社会原因,及其广泛危害性,作者的关注点不在于此,读者也不会注意这些。毒品只是这个故事的框架,海岩写的是一个浪漫的悲情故事,而不是批判社会毒瘤的厚重文本。
正是以上的特征使得海岩的作品能够畅销,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当然,海岩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警匪 爱情”已经成为其小说固定的程式,缺乏突破和创新,商业化的气息也削弱了其文学性。这也是大众文学无可避免的缺陷。从海岩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大众文化的弱点所在,它使艺术成为了娱乐。文化产业在使文化成为一种产业,成为商品的同时,也使艺术欣赏成为一种消费行为,一种娱乐消费。娱乐消费与艺术欣赏的根本区别,在于艺术欣赏唤起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去看出世界的另一种面貌,而娱乐消费则在于只让人们从不同的态度去消费同一个世界。这就使得大众越来越少地进行思考,以至于不去思考,最终成为“单向度的人。”
参考文献:
[1]吴加才.论大众文化的特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四川人发出版社.
[3]钟华友.海岩:鱼与熊掌兼得[J].法律与生活.
关键词: 大众文化特征海岩
阿多诺提出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正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现象,即大众文化现象。史上蒙田、帕斯卡尔都谈过文化产业问题。文化产业,是一种市场导向的大众文化,是控制大众意识形态的手段。阿多诺认为,在文化产业时代,文化作为工业产品要按照大众的需要来生产,只有服务于大众才能为大众所欢迎,才能实现商品的经济效益,从而扩大文化产业自身。马尔库塞说过,真正的艺术不惜与大众对立来坚持自己对现实的批判。阿多诺眼中的文化产业的产品则绝不能认错大众的趣味而使自己的产品顾影自怜。市场,效益,畅销,服务,这些工业必须遵守和主动追求的原则,使文化产品同一于其他的产品,严格地在现实原则和现实需要下运作。艺术的批判让位于作品的商业性和现实的效益性。只有当现实和大众感到需要批判的时候艺术才表现为批判,而这时的批判本身就是不批判的表现,是迎合现实和大众的表现。
文化产业必将带来大众文化的盛行,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更符合大众审美水平和习惯的大众文化闪亮登场。大众文学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学,也称俗文学,是与高雅文学相对而言的一种浅近、通俗、平易、流行的文学类型。往往具有明显的盈利性和较高的商业价值,是典型的文化产业产品。下面将以海岩的作品为例,对大众文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海岩的作品无疑是属于大众文学这一范畴的,并成为当下中国大众文化的代表,也正符合阿多诺所说的“文化作为工业产品按照大众的需要来生产”。
特点之一:大众文化的创作和欣赏类似人的日常行为,文学艺术与人的日常行为相结合,进入到了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不同于古典文学艺术讲求不可复制的“韵”,大众文化产品依赖现代传播方式,大量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以电影、电视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与人的日常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创作观念上,海岩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作品定位在了与影视结合的位置上。海岩自己是向现代传媒靠拢这个理念的身体力行者。这些年,根据海岩畅销小说拍摄的电视剧风靡一时,《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都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这些电视剧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消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大众不会愿意去欣赏那些曲高和寡之作,去进行形而上的思索。五六十年代曾经延续或爆发的那种对小说、散文和诗歌的狂热,以及那时文学的崇高地位,已是依稀旧事。在这个电视霸权时代,海岩向影视界的进军,使其作品进入大众的生活之中,阅读与欣赏其作品成为了我们的日常行为。
特点之二:大众文化是一种现实行为,文学艺术不再追求永恒的超越性,而强调即时的审美愉悦。
中国的读者更喜欢读好的故事,而海岩的作品正是以其极强的故事性及其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吸引了大批读者,带给人们即时的审美快感。
海岩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心中的梦想——代总序》中自述:“我所占的便宜,是從小喜欢听故事,听罢又喜欢卖弄给别人,经此锻炼,摸到了几处推波助澜,一唱三叹的窍门。”海岩尽量做到在大的情节方面海阔天空地虚构,在细节方面一定要真实,只要细节真实,就一定能吸引人,让人愿意相信。当代都市生活,公安题材,情爱故事,漂亮潇洒的主人公,这些都是其固有模式,但其中又夹杂着许多细节,使每个故事都各有其动人之处,这正是他会讲故事的标志。
为了找回一把名贵的小提琴,同时进展的是吕月月和潘小伟的爱情;《玉观音》明线是和毛杰的斗争,暗线是安心与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
此外的几样副线围绕着主线,起着把故事深化,充分展开人物个性的作用。
另外,悬念的成功运用也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大悬念套小悬念,一环套一环,故事就等于是众多的悬念把故事串起来的,比较典型的像《永不瞑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这就是使故事具有可读性,带给读者极大的审美愉悦。
海岩正是以这样高明的故事叙述抓住了读者的神经,使其在或是险象环生或是温情脉脉的情节中欲罢不能,从而获得审美愉悦。这种愉悦并不能带给人们深刻的启示,它只存在于接受的过程之中。
特点之三:大众文化不追求意义的深刻性,造成深层意义的虚无。只强调给人以新奇。
生存压力增大的今天,我们更注重的是生活的随意性、休闲性和娱乐性,抛弃的却是对深层意义的追求和对灵魂的拷问。这在海岩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海岩的作品看上去都与当下的热点社会问题有关。如《玉观音》和《永不瞑目》中涉及到了毒品;《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中对民工的描写;《深牢大狱》中写到了监狱生活等。但所有这些只是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缺乏对其深层意义的探讨,只是为了吸引人的眼球,给人以新奇感。
在《永不瞑目》中,当肖童倒在欧阳兰兰的枪口下时,所有的读者都会痛心不已,一个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而肖童不是死于毒品,却是死于爱情。作品中并没有揭示毒品存在的社会原因,及其广泛危害性,作者的关注点不在于此,读者也不会注意这些。毒品只是这个故事的框架,海岩写的是一个浪漫的悲情故事,而不是批判社会毒瘤的厚重文本。
正是以上的特征使得海岩的作品能够畅销,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当然,海岩的作品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警匪 爱情”已经成为其小说固定的程式,缺乏突破和创新,商业化的气息也削弱了其文学性。这也是大众文学无可避免的缺陷。从海岩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窥见大众文化的弱点所在,它使艺术成为了娱乐。文化产业在使文化成为一种产业,成为商品的同时,也使艺术欣赏成为一种消费行为,一种娱乐消费。娱乐消费与艺术欣赏的根本区别,在于艺术欣赏唤起人们用另一种方式去看出世界的另一种面貌,而娱乐消费则在于只让人们从不同的态度去消费同一个世界。这就使得大众越来越少地进行思考,以至于不去思考,最终成为“单向度的人。”
参考文献:
[1]吴加才.论大众文化的特征[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四川人发出版社.
[3]钟华友.海岩:鱼与熊掌兼得[J].法律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