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自律与他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li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人格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在人格培育和人格塑造过程中,要充分开展外在客体他律与内在主体自律。只有完善与互通的自律与他律体系的建构,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人格培育与塑造工作。
  关键词: 人格塑造 自律 他律
  人格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是通过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优化,最终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应对职业挑战、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人。在前期开展人格培育工作之后,中期还需对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进行监控,从主体上分,人格塑造的监控可以分为自律与他律。然而,在此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将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企图提出对策。
  1.现存问题
  从自律的角度看,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而自省思想是儒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传统文化教会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而,自律在我国任何行为的监控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格塑造过程中,单独的个体自律程度比较好,比如,众多高校都踊跃出很多非常优秀的大学生,每个班级中成员若非学习好手,就是具有文体或其他方面的特长。然而,一旦众多个体形成群体后,就容易出现群体低智化的倾向,进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通俗而言,做出不理智行为是因为存有侥幸心理,用经济学术语,则是搭便车。比如,单个学生都知晓旷课是违反校纪的不良行为,均不会选择旷课,然而当一场活动中有三四个甚至更多同学选择旷课时,则不少同学也会有效仿的冲动。
  从他律的角度看,家长、学校、社会均可构成他律的主体。各主体在对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监控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各主体之间的监控往往各自为战,未能很好沟通。从高校角度看,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机制未能很好建立,导致家长不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学校不了解学生家庭背景。
  2.问题关键
  从上述现存问题中可看出,在大学生人格监控的机制上,学界重点通过对他律,即外在监控的分析入手进行研究,忽略个体内在因素的发掘和培育,并且内外之间是割裂的,没有整合的过程,即忽视了自律与他律之间的整合与衔接。因而,相关对策则需重点关注从外在客体他律转向内在主体自律。
  大学生人格培育的监控机制,不应是割裂的外在客体他律和内在主体自律,而是一个动态的整合和互动的过程。社会要求作用于个人,外在环境因素作用于内在个人因素,个人依据他律要求进行行为修正,在内化与外化之后,形成较为稳定的监控机制。
  3.解决对策
  从自律的角度看,需重点关注个体自律与群体自律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继续发挥大学生个体的优秀,鼓励大学生个体进行自我监控。但更重要的是,当众多大学生形成群体后,要对群体内的大学生进行自律引导。一要正面强化群体内部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行为;二要淡化群体内消极思想对群体内个体成员的影响;三要开展各种讲座或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在群体自律中,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抑制消极思想给群体成员的影响。
  从他律的角度看,要构建学校、社会和家长的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如山东大学(威海)翻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在开展学生工作时,在大一新生入学时,对家长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学生在校情况的期望值,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成长背景。对大二、大三学生的家长,则通过E嘉平台这一网络沟通渠道建立联系。这样能保证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家长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学校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更有利于他律的开展。
  在自律与他律分别加强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在人格监控中由客体他律转变为主体自律。即,首先,学生要认识到外在他人对学生的要求和期望,同时认识到自身行为中的失范和不足支持,即认知;其次,高校和老师要开展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外在他人对学生行为的要求和期望,并正确评价自身行为,即评价;最后,在帮助学生认识到外在他人,包括高校、父母、社会等,对自己的要求和期望,与自身现实行为之间的差距时,学生则会慢慢认识到需调整自身的行为,即改造。通过认知、评价、改造这三个过程,大学生对于人格培育与塑造过程中的各种监控,如外在客体他律与内在主体自律,会从直面冲突到情感认同,最终科学转化。
  参考文献:
  [1][法]古斯塔夫·勒庞著.严雪莉译.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湖南:凤凰出版社,2011.
  [2]蒋关军,袁金祥.班级管理的境界变迁:从矛盾他律走向和谐自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0,(5).
  [3]张翼.社会整合与文化整合[J].兰州商学院学报,1994,(1).
  基金项目:学校思想政治研究会2012年研究项目《大学生人格塑造的监控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一、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摘要: 多样化情境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多感官去探索与解决问题。而只有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才具有实战性和现实意义。创设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能够加深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不断探索,并进行知识迁移。作者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以激活理论课堂。  关键词: 多样化教学情境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理论课堂  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重点强调了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的确,就小学生来说,对习作产生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发现、想象、探索、凸显自身的综合写作能力,兴趣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根本的。  2012年四月间,春寒料峭,显然这是一个迟到的春天。几天前我布置学生观察春天的田野,准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学生却唉声叹气
作文是一项需要激情并创造激情的思维活动,教师要想使学生充满激情地写作,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信心和期望。  如果像以往那样,给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作文要求,让学生闭门造车,必将泯灭学生的作文信心和热情,使他们怕作文、烦作文。因此,使学生自主参与作文势在必行,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投进大自然的怀抱也成了必然需求。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紧邻开发建设中的洪泽湖湿地。洪泽湖湿地是
摘 要: 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有关数据表明,目前国有企业一方面是员工的绝对量大大超员,另一方面则是各种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因此,如何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等,是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一个高职教师的视角对国企员工培训机制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如何增强
一、案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体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必须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使他们成为“主人”,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究者。据此,我在《年、月、日》(人教版第六册第46页)的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同学们,你知道哪些
教师职业是一项“美”的事业。教育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崇尚美,从而将“美”的种子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灵。《做一片美的树叶》用隽秀的诗行,描述了树叶短暂而美丽的一生,是一篇引导孩子们向善向美的生动教材。教学中,我巧妙地利用文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领学生追寻美的三重境界。  一、外感形象,触摸树叶鲜活之美。  “大树之树叶”,随处可见,在人们匆匆的脚步下无声无息地自生自灭,少有人关注它,更不会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拿什么吸引学生,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一个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更是孜孜努力的方向。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它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找到学科的规律,找到学生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和成才出发,敢于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就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尤其是青年教师不管从年龄、心态还是精神状态更容易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能够走近学生,走入学生。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为例,通过市场对外语人才需求特点的分析,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复合型外语人才 人才培养研究  一、引言  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对外语人才的
摘要: 新课改形势下,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从而将教师的要求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内在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变为学习的驱动力,将学生由被动地位转化为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