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英语参与教学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机构,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课程,是进行德育工作的核心和重要渠道。在此笔者结合自己政治教学的实践,就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德育功能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政治教学;问题;对策
  一、目前初中思想政治课实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表现得错综复杂。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上的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所吸引,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迅速增长。然而社会的影响是复杂的,同时大众传播媒介良莠混杂,因此使得一些不谙世事的青少年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的消极性影响。在面对着迅速的社会变化和复杂的社会影响,思想政治课往往处于一种穷于应付和无所适从的状态。
  另外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部分政治教师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一切围绕教师转,知行脱节等现象。沉闷的课堂气氛,僵化空洞的教学语言,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压制了学生个性,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了德育教育功能的降低。
  那么为什么作为实施德育重要渠道的思想政治课会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呢?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由于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
  我们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已多年,然而大多数人的认识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的认识水平上。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以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根据和尺度。这种应试教育的思想和评价机制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看分数,过分重视考试成绩,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却被忽略了。
  2.由于教育方式、方法的不当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方式、方法不恰当,导致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教师不必要的讲解、纯粹的灌输、喋喋不休的讨论、翻来覆去的提问,以及各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浪费了,以至将知识的传授和道德教育割裂开来,结果导致德育效果不佳,甚至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3.由于活动教学的过于形式化
  一部分政治教师对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他们认为活动教学仅仅是花拳绣腿,搞搞形式而已,从而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缺少师生互动,学生难以将在课堂上形成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
  二、进一步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今天,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其的德育功能,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提高德育实效性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学要改进德育课的教学方式,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生动活泼的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因此,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2.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知行统一
  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学生在这个基础上所获得的道德认知是肤浅的、被动的,很难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牵着学生走,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学习”,促使每位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活政治课,让学生在积极参于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认知水平并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实现知行统一。
  3.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提高德育实效性
  以九年级思想政治教学其既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教育,也要进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育,其重点则是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教育。整个教学过程隐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材料。时事政治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活教材,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由于时事政治材料新鲜、具体、真实,若能把活生生的社会事件、大众密切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与教学内容和政治基本理论相结合,利用它来进行道德教育,学生往往比较感兴趣,容易接受。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以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特点和德育要求,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必须有创新,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要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具有对物理不断探究的兴趣,学生就会不断进步,教育教学效果就会逐渐得到体现。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  物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
摘 要:体育课、训练课的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基本教材内容做好心理和生理的准备,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认真抓好准备活动的备课,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何安排好每节课的准备活动,是保证上好每节课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浅析了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几个问题,准备活动应考虑的因素和问题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中学体育;准备活动;问题;建议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理念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绝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地位。  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練而逐渐形成的。
摘 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培养策略,旨在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培养  小学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要求,而且具有综合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新课标中明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的基本评价  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①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②教师提问多,学生
摘 要: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其应用范围愈加广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初中的英语教学中,结合信息技术,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障碍,使教学更加生动,让师生交流更加顺畅,有利于学生们通过网络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同时可以在教师间共享信息资源库,使教学资料达到共享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信息技术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它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关系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接受能力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以及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创设数学情境是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创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完成教学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学习的社会意义。下面是笔者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这样就
我校地处经济开发区“龙华实践”园地,这里的失地农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经历了居住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学环境的改变。在物质条件日益优越的情况下,精神诉求逐渐弱化,这种思想在大人们的言行中感染到了自己的孩子,甚至在小学阶段都能看到“享乐主义”的端倪。学习上存在的惰性心理,使得学习变得很困难,而教师也被无形的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教学难度、影响了教学进度。这种现象越是到高年级越明显。  如何在
“二胎时代”下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rn一、温馨和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rn无论是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