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通过描写一个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罪恶,表现了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根据该文的内容及中心思想,朗读该文的基调就应该确定为低沉缓慢。朗读时又要根据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内心的情感 “悲--喜--绝望”的变化适当变换语气、速度和语音,这样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
  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
  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梅花》一文中“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要求学生体悟华侨老人对祖国的无限眷恋和思国之情。
  2.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课文中部分句、段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蕴含某方面的哲理,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思考、讨论,才能理解、领悟。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从我心底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在两个极端的爱下努力向前驶去。
  3.选择描写精彩的句段。课文诸如运用了比喻、排比等手法,或者具有总起、过渡等作用的句段,都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的好素材。
  三、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时,通过对语言、文字、句段的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听促读提高阅读水平。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必须联系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了解句与句之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这就要求学生边听边小声跟着模仿。因此,教师对教材中准确的词语、优美的句式、生动的片段,要多作范读,突出语言特点。坚持这样的练习,就能慢慢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标准发音,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提高阅读水平。
  如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用哀婉的语调描绘情境:“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教师悲伤的语气,悲痛的表情,把文中人们送别总理的感人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无限悲痛和深切怀念的感情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深深热爱和缅怀总理的思想感情。教师的示范性朗读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成为朗读的样板。所以,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做好朗读的指导和示范。
  四、扮演角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教师的范读和录音范带。小学生模仿力和记忆力是非常强的,在他们听的过程中,会在头脑里形成一个朗读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语言表达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当学生听过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齐读、个别读、分组读、自由度、分角色朗读等各种朗读方式的尝试。
其他文献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教学过程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师生关系也不同以往。能否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下面就如何在课堂中对待不好学的学生重建良好的课堂秩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教师批评学生的得力助手  在教学进行的过程中不好学习的学生出现了与学习相违背的行为时,老师在批评他们之间应意识到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
期刊
自从实行高效课堂以来,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成了老师关心的问题。通过我的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将竞争引入小组活动中来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一、 调整心态,保持良好心情走进课堂  教师带着愉快、喜悦的心情走进课堂进行教学,不仅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表情亲和、自然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在教学中,如何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品德课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提高认识,消除片面思想  多年来,小学课程设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音体美、信息技术、校本课程、综合实践、传统文化、安全环境教育等,这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发展的内涵。可是,在大部分教师心里,有一
期刊
【摘要】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进行课外阅读为学生创设了高效、大容、互动、便捷的阅读空间,提高了丰富有用的阅读素材,让学生能尽快的畅游阅读的海洋,给予学生时时处处的阅读指导,提供学生发表的空间和载体,较好的完成阅读任务,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辟了新的一番天地。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外阅读【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88-02 当今
期刊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  一、一石激起千层浪 ---发问于学生的兴趣点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出于对知识的饥饿状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迸发。 
期刊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基”,灵活是数学的“专利”。  数学的学习效果好坏与能力的高低,直接与兴趣爱好休戚相关,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关键,为此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有成就感,由此使学生体验到越学越爱学,越爱学越精通的信心和成就感受。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只是做习题的正确率较高,理解能力较强,而他们体验到的仅仅是会做题,做得对和讲评练习时老师不时赞许的目光而已。他们很难将问
期刊
近年来,常听到不少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越来越懒,一届不如一届……如今,学生厌学,上课没有积极性的现象确实为数不少。而学生厌学,老师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产生厌教现象。那么,怎么避免这些现象呢?我从教这几年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对你数学课的兴趣,才能杜绝以上现象。近几年来,我在小学数学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了对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古罗马诗人贺瑞斯曾说过:“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名言俗语正是在告诉我们“开头”的重要性。那如何让一堂课有一个好的开头呢?尤其是小学英语的教学课堂。我们都知道,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对于一门新的语言,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学好它呢?所以,如何能在一堂课的起始就吸引孩子们的目光,让他们尽快融人英语教学的课堂气氛中,是现阶段小学英语
期刊
长期以来,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由于多种原因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们为了提高升学率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农村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农村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发展。”如何使农村中学生对语文
期刊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依据社会对自身的要求,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本学科教学前后自己的教学行为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思考,用以完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经验,以达到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的过程。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地进行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 G. J. Posner) 曾提出:“教师的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