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行走的高原之花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444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唐卓玛的画面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幻境,她用一支支魔法之笔带领我们进入神奇的藏地,而我们情愿被她迷惑,跟随她的脚步、跟随她的色彩去寻找那片最圣洁的领域。
  第一次认识大唐卓玛是在2008年地震前的那个春天,阳光明媚,一天中午我和几位同学拿一些画到杨瑞洪老师的家里,也就是在那个下午我们有幸见到了他的妻子——大唐卓玛。
  在认识他们夫妇之前,我见过许多油画,大多都是教科书上中规中矩的写实油画,说实话,一些中外美术史上著名的油画或许是因为是印刷品的原因,有时我琢磨半天也不觉得有什么可以打动我的。但当我第一次到大唐卓玛家里时,我顿时傻眼了——原来油画还可以这样画,这么自由自在的存在形式,飞舞的色块、流动的线条、神秘美丽的女人……也许是由于以前在美术培训的时候思想被禁锢得太多,以至于第一次见到大唐卓玛的绘画时有些激动,激动得大唐卓玛一次一次地叫我快过来喝茶了,但我依旧矗立在画布前久久不愿离开。
  那时大唐卓玛还在绘画芬芳系列,我估计几乎每个女人或者少女都很喜欢她的这个系列。她那不羁的色彩透露了女性特有的感官视觉,让我们感觉我们的身体是自由的、我們的灵魂是自由的,我们的心已经跟着画布上绚丽的色彩在自由地绽放。
  2008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改变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再见到大唐卓玛却已经是2008年年底,她关注的对象依旧是身边的植物、风景,但是绘画的风格却已变为黑白系列。在这期间我一直关注她的博客,看到的都是他们夫妻为抢救羌族文化奔走在地震灾区的一幕幕,飞舞的风沙弥漫在他们的呼吸中,口罩虽然遮挡住了大部分脸庞却掩藏不了他们深邃而悠远的双眼……2009年,大唐卓玛发起了《带上你的翅膀——云朵中的祈福》大型公益艺术关爱活动,我作为一个志愿者加入其中,也亲自见证了这期间她为这个公益活动,帮助地震之后异地复课的儿童甚至大学生们走出地震的阴影,为他们点云拨雾、寻找震后心里那难得一见的阳光。那时我们就像一个个跟班,紧贴着她,看着她为了联系各方面的朋友,一直不停打电话的背影让人心疼着急,着急的是我们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尽自己一点点绵薄之力。之后她大病一场,但却不愿影响我们的学业,因此没对我们任何人提起,直到她康复之后我们才慢慢了解到这期间她是如何在每个白天黑夜在病痛中不断地挣扎……
  大唐卓玛的绘画其实正是她自己的心路历程的形象再现,从一路《芬芳》历经悠悠岁月,再到如今的《藏风景》和《藏地·没痕》系列,从以前飞翔在天空的云朵到如今行走在藏地的小红人。可以说,她终于在这片土地深深地扎稳了根,这片土地是她向往已久的圣地,也是她最后的归宿。她的绘画也和她的人生一样,经历了鲜花绽放最美的时刻,最终沉淀归寂,走向人之灵魂的最深处。
  大唐卓玛的画面就像是一个又一个的幻境,她用一支支魔法之笔带领我们进入神奇的藏地,而我们情愿被她迷惑,跟随她的脚步、跟随她的色彩去寻找那片最圣洁的领域。蒋勋曾经在《吴哥之美》中说过:“如果‘迷’是过程,我们似乎离‘悟’还远。”在大唐卓玛的作品中似乎也有很多“迷”,迷一样的色彩,迷一样的空间构成,迷一样的小红人和迷一样的家园……有时在观看她的作品时,会忍不住流泪,我不知道那个画面中的小红人是引领我们思想前进的智者?是画家本人心里状态的真实反应?还是我们自己?也许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磨难、经历彷徨、经历不知何去何从的生存环境,像画面那个小红人一样,有时朝着家园寺庙的方向,有时却在“藏地·没痕”中浮生流离,在阳光下行走,在风雨中前行。
  透过一幅幅的画面,不管是《藏风景》也好,还是《藏地·没痕》也好,我感觉到了大唐卓玛在经历绽放之后重新盛开的生命,看到了艳丽、芬芳、孤寂、空灵,看到了存在,也看到了消失。
  春来秋往,大唐卓玛每日都在坚持绘画,哪怕是自己再忙,每天都要挤出一点时间来喝茶、打坐、念经、画画。和他们一起呆过一段时间,对于卓玛而言,饭是可以不吃的,但这几件事却是一定要做,可见她的艺术确确实实要高于生活,高于我们普通人很多了。有一段时间,卓玛说我们试一下过午不食,结果我简直受不了,卓玛却觉得人很舒服,很通泰,我只好佩服。
  在我眼中,大唐卓玛是高原的一束鲜花,她的灵魂每一天都行走在高原藏地,行走在藏羌回廊深处,行走在高原转弯的风里,行走在喇嘛依母的诵经声中。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次修行,只是大唐卓玛修行得更深厚、更彻底。她一生的修行在于打坐、诵经、冥想、宽慰自己和帮助别人。除此之外,绘画是她的另一种修行,她用书写的方式将人生描绘在画布上、纸本上,不讲方式、不论技法,只要能把人生哲学阐述清楚就可以了,至于明不明白哲理,就需要依靠我们观者自身的修行能力了。而正是这种书写式的表达,有些人觉得好看,有些人觉得难解,有些人在哭泣,有些人只是默默看着不说话,然而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蒋勋说:“美,也许总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可解的,属于理性、逻辑、科学;不可解的,归属于神秘、宗教。”我想在这里引入蒋勋先生的话来描述大唐卓玛的绘画最为合适,大唐卓玛的画恰好印证了蒋勋先生关于美学的观点——美,也许总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可解的是她画面的色彩搭配、技法笔触的运用、构图思路的清晰和完整;不可解的是她最终引领我们去向何方的神秘。大唐卓玛的绘画中有几个元素是无所不在的,经幡、白塔、家园、寺庙、雪山、草地,有时还有一颗两颗孤独而又苍茫的树深深扎根大地,当然还有那不管是根据构图需要还是精神引领的必不可少的小红人。
  关于《藏地·没痕》,与之前《藏风景》系列大为不同的是画家绘画的材料发生了变化。她采用了水墨在纸本上进行艺术创作,中国传统的毛笔和大块排笔的笔刷痕迹构成了方直的块面效果。用笔干脆果断,思维缜密,其力量之刚劲,落笔处无半点纠结,色彩经过宣纸的浸染自然流动。画面中留出了大量的白,这白色构成了无尽的空间。老子强调过“有无相生”,“无”的空间,构成了“有”不可分割的部分。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看大唐卓玛的画似乎在吟唱着雪域梵音,重重梵音透过厚厚的院墙,吹动风马旗,拨开浓浓的墨色,穿过纸本画布在我们耳边回荡,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那《圣地—梵音—梵域—梵唱—梵城》中的小红人是你、是我、是他在其空白的地方自由地行走、穿越。阳光照耀雪域,红色橙色的寺庙或民居、风马旗、经幡、以及“我们”投射出淡淡的阴影,这阴影是必不可少的,是我们灵魂落根的休息处。远方雪域感受到阳光的温度正随着淡淡的墨迹一点一点慢慢地融化,融入到冰川脚下的湖泊,融入到深黄错叠的草原。
  想要了解大唐卓玛的绘画,也许应该先了解她本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和大多现当代艺术家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大唐卓玛算是一个游离于艺术圈外的艺术家。她的生活归结起来就是简单、朴质、宁静。她常年留恋雪山高原,不停行走、不停漫步。也正是由于她的心留恋于山野,流连于藏地故土,所以他们一家最后选择了一个叫三江的地方,在那里停留,在那里扎根。一朝一夕、一书一画、一诗一茶和着那一缕阳光、一片菜园于那片寂静中生长。
  春去秋来、花谢花开,万物复苏。这种平淡的生活方式才是人生哲学最真的真理,也难怪她的画会如此透彻,这是对生命经过思考后总结出的智慧,对于2009年大病重愈之后的她来说是一次涅槃、一次重生。而这种执着、大智、大我的思考也因此娴熟地落到了她的画布或者画纸上。对于解读大唐卓玛的生活或者绘画,我的解读不一定深刻,不一定完美。但我相信她的作品不管放在什么位置,是寂静是繁华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本真,是一种脱离于爱恨情仇,无关狂喜与沮丧,对自己心中眷恋不舍的精神家园永不停止的追求。
  阿坝师范学院副教授
  中国意象油画研究会执行委员会主任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4年师从水彩画家刘明明研习水彩
  2008—2010年跟随画家王克举、闫平研习油画
  作品被北京深巷画廊、台湾意象画廊、北京宋庄上上国际美术馆、成都岁月艺术馆、成都浓园国际艺术村、清源际艺术中心以及台湾、意大利、韩国、新加坡国内外艺术机构、私人收藏
其他文献
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的美国作家梭罗的随笔《瓦尔登湖》里有这样一段話:“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郎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那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还是安全的。”  梭罗的这段话震聋发聩,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保护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融合的生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专委会主任。2011年,率领协会荣获由省政府颁发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省直工委“四川省直机关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主编出版的《中国唐卡艺术集成德格八邦卷》获第七届巴蜀文艺金奖;2010年获中国民协颁发的中国木板年画抢救工程特殊贡献奖。1999年和2007年分别荣获四川省文联和中国民间文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四川省十佳演员,现任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京剧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政协委员。  专工青衣,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玉堂春》《凤还巢》《宇宙锋》《断桥》《贵妃醉酒》《杜鹃山》《沙家浜》等。2015年主演新编京剧《落梅吟》,饰演女主角梅表姐,是全国第一部以梅表姐为女主角的舞台剧,刘露大胆尝试,在京剧中加入了较多的四川元素,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川蕴京剧。  推荐理
太史公于《史记·孔子世家》中言:“余读孔氏书,想見其为人。”以其人德行风范,足以传世故也。八年之前,余于蓝天书画院,偶观书法一帧,启功体也。既具楷书之刚劲,又有行书之柔美。概而言之,遒丽也。问其人,则老书家康锦元先生也。余心慕之。继而得天果之介,与康先生相识、相交、相知焉。  书法肇始于文字,历甲、籀而秦篆汉隶,自魏晋而步入自觉之时代。至唐,则楷为世范,有“欧虞褚薛”之称;草登峰巅,号癫张醉素之圣
很多同学都说喜欢章鱼,那今天小编就教大家做个有趣的小章鱼吧!  准备材料:纸杯、剪刀、颜料、高光笔和假眼睛。  1.用纸杯剪出章鱼的身体。  2.给章鱼的身体涂上颜色晾干备用。  3.用高光笔装饰章鱼的身体,再粘上假眼睛。  這样一个有趣的小章鱼就做好了,放在书桌上是不是挺好看的?
2017年6月22日至23日,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的“2017年度四川省文联业务主管的社会(民间)组织工作培训会议”在成都隆重召开。时值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之际,会议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关于“文联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的工作要求。
今年的雷雨特别多,天气像个顽皮的孩子,说变脸就变脸。  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那层层叠叠的乌云就铺满了整个天空,像海上翻卷的波浪,气势汹汹地涌来,又如千万匹黑色骏马齐头并进。这时,天空和大地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原本蓝湛湛的天空,被乌云遮得严丝合缝。  起风了,远处的大树胡乱地抽打着枝条,田野里的玉米也被吹得弯下了腰,垃圾桶边的纸屑被风卷着漫天飞舞……突然一道闪电把天空撕破了一道口子,紧接着一
我画世俗市井之作,纯属“道听途说”的凡人凡语,细品之不无许多百姓生活中的哲理,它与之当今人群中的浮躁之气比尚有正能量之气。它犹如一剂降火中草药,吃下后浮躁之气大减。  我穿休闲之衣,吃粗茶淡饭,蜗居一斗室,走田坎土边之路。喜听他人摆龙门阵,抄写平民俗语,画平常无大气之作。他人喜欢或不喜欢无须挂念,亦不累于此,我画我的——这是我一贯的创作态度和风格。  我画世俗市井之作,纯属“道听途说”的凡人凡语,
金丝猴,又称仰鼻猴,中国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与大熊猫齐名,同属国宝,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动物名录》。全球第一只金丝猴是1869年5月由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A.David)神父在四川宝兴县科学发现的,其模式标本现存放于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金丝猴共有5个品种,除越南金丝猴在国外,其余4个品种主要在中国,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目前,全国川金丝猴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