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在唐朝(上)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l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笔记《玉泉子》记载了一个唐朝版的“范进中举”故事:
  有个叫赵琮的穷秀才,跟范进一般,屡考不中,又不会其他营生,生活十分穷困落魄,他的妻子自然只能如范进的媳妇儿一样,跟着受穷受苦了。但相比于范进那位只会杀猪卖猪肉的岳父,赵琮的岳丈大人身份要高贵得多,乃是“钟陵大将”,在当地也算有钱有势了——但无论两个岳父身份有着怎样的不同,在对待穷女婿的态度方面是没有区别的,赵琮的这位岳父对穷困落魄的女婿一样横竖看不上眼,打心眼里瞧不起女婿一家。
  赵琮夫妇没有办法,只得一边在岳父一家的白眼中过着艰难的日子,一边保留着那份微弱的希望,继续苦读应付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
  有一次,地方官犒劳军队(称为春设),举办好多诸如请戏班子唱戏之类的节目,十分热闹。赵琮的岳父家搭了棚子,一家人坐在棚子边上边看戏边喝酒宴乐。这种大会,是一年中难得的热闹,地方上的人甭管身份高低贵贱都想凑一份热闹,但赵琮因为出门应付新一轮的科举考试,没能陪伴家中妻子一起去看戏,赵琮的妻子只好一个人低眉顺眼地陪在众位衣着光鲜的亲戚中间。
  但是,由于赵琮妻身上穿的衣服过于破旧寒酸,亲戚家的人都嫌她太丢人现眼,好似在一堆灿烂衣锦中扔进了一团破棉包,于是便想出一道法子清除视觉污染:特地留了一个单独的角落给赵琮妻一个人独坐,外面设了一道帷幕将她同众人隔绝起来。
  众位亲戚都觉得自己是一片好意:反正像她这样的人,省省吧,看什么热闹,用耳朵感受就可以了。
  酒会正酣的时候,忽然有廉访使派人去传呼赵琮的老丈人,老丈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且惊且惧、忐忑不安地去走去会见了廉访使。哪知,人家一见面就摊开一张杏黄大纸,笑着问:“赵琮可是你家女婿?”
  老丈人回答:“是。”对方说:“刚才有好消息传到,贤婿考上进士了。”说完,便将手中的纸张授予赵琮的老丈人,那是赵琮中举的榜单。
  老丈人接过榜单,高高举起,用“奔归”的方式跑回酒会现场,边跑边大叫:“赵郎及第矣!赵郎及第矣!”其高兴的劲头,真比今日中了五百万彩票的人还要欣喜若狂。
  一朝登科榜,冰火两重天,极其传神的一幕出现了,刚才冷酷地给赵琮妻设了一道帷幕将她同众人隔绝起来的亲戚们立刻换了一副嘴脸,纷纷变成热心天使:即撤去帷障,相与同席,竞以簪服而庆遗焉。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哪朝哪代,都是一样的啊!
  另一个唐朝版的范进中举故事,主角略有变化,不再是女婿与岳父的对手戏,而是女婿与女婿之间的争锋。故事是这样的:湛贲,与彭伉,俩人娶同一家族的女儿,也即俩人成为连襟了。不过,他们娶的妻子虽然是姐妹,但境遇却差别很大,原因是彭伉进士及第的时候,故事的主角湛贲仍然只是一个没有功名在身的小县吏而已。
  为了庆祝大女婿彭伉高中,岳父家给彭伉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当其时,一州的官人名士都在被邀请之列,此宴在当地绝对是轰动性的大事件。而作为宴会的主角,彭伉自然是春风得意风光异常的,满座之人皆为之倾倒,可就在这个当口,他那个连襟妹夫湛贲也登门了,你说这么一个场合,作为同门,怎么说也得让人入正席吧,但彭伉大手一挥:嘿,你暂且到后阁一个人吃饭去吧。言下之意便是:就你那穷酸样,就少在外面这边给我丢人现眼了。
  你说这也太侮辱人了吧,平日里,你彭伉对这个同门看不起也就算了,偶尔欺辱两下也不跟你计较了,但是这种重大的场合,你怎能干出这种事呢?
  湛贲倒是坦然,叫去后阁就去后阁,毫无羞愧之色。不过叔可忍婶就不可忍了,湛贲的夫人看着姐夫姐姐夫妇俩那小人得志样,十分不忿,那口气没法咽也没处撒,那只能撒到自家夫君身上了:“你看你,大男人的不能自励,被人窘辱如此,还有什么颜面活在世上?”
  这话好似醍醐灌顶,刚刚还对此不以为意的湛贲猛然醒悟,于是,他默默地吃完了酒席,携妻离开。回家后开始日夜为继勤奋攻读,几年后,一番辛苦终于换来回报:一举高中了。
  平日里常欺侮同门的彭伉,那天正骑着长耳毛驴在郊外搞自驾游,正当他默念“人生得意须尽欢,同门能欺便当欺”的时候,忽然一个仆僮飞奔而至:“老爷、老爷,湛郎,他、他、他,他考中进士了——”彭伉闻言,一口酒没咽下去,扑通一声,从驴背上跌落下去。
  自此以后,当地多了一个流行笑话:湛郎及第,彭伉落驴。
其他文献
人生不朽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而已集·魏晋风度及药与酒的关系》)“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两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如果说,人的主题是封建前期的文艺新内容,那么,文的自觉则是它的新形式。两者的密切适应和结合,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各种艺术形式的准则。以曹丕为最早标志,它们确乎是魏晋新风。  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
期刊
说辞解词  素食二字在我国的文字历史中由来已久,它们结合在一起,组成的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体系。  字以词的身份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经历了上千年的风雨之后,那些到如今还能被人们使用的字身上赋予的含义多多少少地都会发生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是很奇妙的,有的词义范围会扩大,有的词义范围会缩小。不仅如此,有些词在词义发展变迁的过程中其本来的意义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得不再常用,但是它
期刊
虽然素的本意是简单,但是这个世界因为有人的存在、有嗅觉与味蕾的存在,朴素的菜色也很有味道。名家笔下的菜香味儿就像是各家的家常菜,各有各的不容易,也各有各的嚼头。论起把春天的树叶野菜吃的最苦中作乐的,应属刘绍棠,论起吃得最苦的,还是柳芽。  刘家的杨柳味儿  杨芽儿和柳叶儿先露头。  杨芽儿摘嫩了,浸到开水锅里烫一烫会化成一锅黄汤绿水,吃不到嘴里;摘老了,又苦又涩,难以下咽。只有不老不嫩的才能吃,摘
期刊
朝花夕拾之书  以前年少时读书,总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菜根谭》和《论语》都在此列,第一次读的时候满心觉得这是世上最好的书了,可是老毛病一犯就像是溜墙根的小老鼠——撂爪就忘……每每读过之后便抛之脑后,及至再读全无半点印象,至于某章节或可拍案自嘲:“原来是它!”  还记得初读《菜根谭》,约莫是初中时期,全无半点社会阅历可言,读书只是为了炫耀,走马观花翻检一通,出去转了一圈儿发现“竟无与言者”,既然如
期刊
被素食主义者  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美味从来都是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在生长、蔓延。  因为本身带有着禅机、美味、健康的标签,素食与素食观念在近十几年里火遍大江南北。经历了花团锦簇地鲍参翅肚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被“富贵病”困扰,除了需要遵医嘱用药,许多美味也在健康红灯面前被叫停。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许多拥有着挑剔味蕾的食客不得不忍痛割舍了那些可以大大满足他们身心的甘肥之物。我们常常把这些人戏称为
期刊
给植物浇水的时候,是能听见它们喝水的声音的。  我拿着哗啦啦喷流的水管,站在菜园里,像是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分糖吃。  前天北京来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要住在这里呢?  我说你看,其实这就像北京的天。说北京前些天突然有了难得的蓝天,然后所有人举着相机对着天空,节日一样狂欢,还有人为此命名“昂山素季蓝”。  然后你就觉得这种狂欢与欣喜挺荒诞的,因为那种蓝,早三十年,是常态啊。(当然,我说的不是昂山素季蓝,我
期刊
前两天和房东结伴去山里采挖柴胡,路上跟山民聊天。  房东姐姐问:“网上疯传,3月18日到22日这段时间为补充身体阳气的最佳时期,能冬病夏治、去寒补虚,最好早上11点之前用生姜红枣红糖煮热水给全家人喝。据说这个方子胜过人参和虫草,容易感冒的人一定要喝!这个说法靠谱吗?”  我说:“因人而异,要根据你当时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才能决定。如果你现在可能将感冒发烧或者是有上火的症状,再吃上这么热的东西,肯定吃了
期刊
如果人没有慈悲的心肠,眼前的这世上定会有许许多多的事物销声匿迹。  人的能力是很有弹性的,无论是无力、脆弱还是任性、放纵,都是他们。  如果没有回顾和总结,这个世界会有多可怕,谁也不知道。  有时候,议论是种很厉害的武器,假手血刃、杀人无形又能引发浩劫、翻覆风云。在浩荡的时间与岁月里,这样的一把刀子不仅能凌迟六朝风雨,亦可解剖人心。人心难测最是利器,灵台方寸、斜月三星,心猿一跃、十万八千。越是这样
期刊
大学之“大”,有广博之义,有年长之义,其实还有高远之义。学习这部书,我们知道,要想将本性中至光至明之德弘扬光大,必须博览群书,方能明辨是非曲直、善恶忠奸,涤除玄览,格去机心物欲。小学修的是人情之练达,可人情练达也容易走向一个极端,那就是阿谀谄媚、曲意逢迎,所以“大学”就像一把戒尺,时时警策着人心。可只把自己修养完善就够了吗?“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推己及人”才是一个大人应做
期刊
大观园中色彩缤纷,景色宜人之外,曲曲环环,总有那一脉清流,一股活水,穿了园子,静静的,淡淡的,为池,为河,为塘,水上沁芳亭桥,滴翠亭,藕香榭,可临水观景,可隔水听音,春日里行行垂柳遮桃杏,秋来也能留得残荷听雨声。  水无色,却现千般色彩;水如镜,万事看得明白。  大观园的女儿中,也有这样一脉清泉。  曹公赋予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