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下,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到知识并且养成必要的品格。要让学生从“要我学”的观念转变成“我要学”,积极主动的学习也会使知识变得简单。因此,教师要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学习的品格和勇于创新的品格。
关键词:小学数学;必备品格;積极主动;勇于创新
引言:
在小学课业并不繁忙的情况下,数学这门学科带给小学生的焦虑是最大的,他们都会觉得数学非常的难以理解,越难就越不想学,也就越焦虑。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阻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使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增加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唤起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一、激发童趣,引起兴趣
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是被迫学习,当他们还未对此学科有兴趣时,就被要求必须要去努力学习,这就导致他们可能会有反感心理,因此对他们的引导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将教材中的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展现形式。一味枯燥的对内容进行讲解,对于专注力并不集中的小学生们,是无法认真听讲的,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仔细研究,善于利用故事图片或多媒体,将它们融入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先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而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应该知道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可打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还要准备一些同学们平时可以看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例如饼干盒,粉笔盒,故事书等等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物品。这些经常出现的物品可以使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了解更加深刻,为每个同学都发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问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同时看到几个面,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个不同的答案,无论答案对错与否,教师都应鼓励他们,不能打消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并且自己折好验证,当他们成功折好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的兴趣也就愈发高涨。
二、组织比赛,主动学习
比赛是能最快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以团队参加比比赛效果会比个人更加好,因为他们会为了团队的荣誉更加努力,因此,教师应合理地举办小组比赛,以至于同学们可以更加认真地对待数学。
例如:在学习枯燥无味的分数乘除法时,学会了基本概念,知道了怎么做题,剩下的就是重复练习,而一位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是非常无聊的,如果直接让他们每人做30道分数乘除法,他们一定是不愿意的。这样被动的学习,只能让他们对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因此,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比赛,可以设为十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内容为哪个小组可以先做对100道题就可以夺得红旗并且获得胜利。这样的形式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完成任务。当比赛结束后,教师应为取得胜利的小组颁发奖励,剩下的小组也应给予鼓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下次取得胜利。
三、勇于创新,取得成就
没有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人,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小孩子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因此在培养他们的时候,不能将他们的思维束缚住,而是应该给他们完全的自由去思考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能力,就应培养他们的两项专项思维能力:第一是聚敛思维,只遵循求知法则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答案的思维方式。第二是扩散思维,指不局限于为一求知法则解决问题而随机应变,从不同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多,教师只应将问题给出,然后让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回答问题,先不要将答案公布,也不要讲解任何一个方法,只需要将问题完全交给同学们,让他们独立思考最终将问题回答出来。当同学们独立将问题解答出来时,他们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也会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将数学问题解决的很好,也就会对数学更加有兴趣了。
四、彼此分享,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掌控者,因此对待学生应该是真诚的并且真实的,只有让同学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实的感情,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学习,更加相信老师。一个人的学习和进步是快乐的,全班一起努力学习和进步是成倍的快乐,因此,教师不应放弃任何一名同学,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共同进步。老师还要告诉他们,他们是一个整体,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前,可以在黑板上先出一道题目,虽然没学过混合运算,但这四则运算都是曾经学过的,题目对于他们并不会特别难。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共同学习成果,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更正。这节课教师作为一名倾听者,倾听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和他们的智慧,可以发现小组间的讨论的学习效率远高于一个人独自学习的学习效率。这样小组间互相分享,不仅可以共同进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主动权归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真正的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热爱学习数学,这样数学课堂也就变得更加和谐有趣。数学品格是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一切数学文化、数学精神实体。在数学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数学品格的涵育,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梅兰.浅谈核心素养视阈中小学生数学必备品格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83.
[2]汪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备品格”及其培养途径——核心素养视角之下[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62+68.
[3]徐文彬.试论小学数学的必备品格[J].江苏教育,2017,33:16-18.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小学 224300
关键词:小学数学;必备品格;積极主动;勇于创新
引言:
在小学课业并不繁忙的情况下,数学这门学科带给小学生的焦虑是最大的,他们都会觉得数学非常的难以理解,越难就越不想学,也就越焦虑。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还阻碍着学校的教学工作,使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高。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增加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从而唤起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一、激发童趣,引起兴趣
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是被迫学习,当他们还未对此学科有兴趣时,就被要求必须要去努力学习,这就导致他们可能会有反感心理,因此对他们的引导不能操之过急。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将教材中的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有趣的展现形式。一味枯燥的对内容进行讲解,对于专注力并不集中的小学生们,是无法认真听讲的,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仔细研究,善于利用故事图片或多媒体,将它们融入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先问他们知不知道什么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而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应该知道这个问题,因此,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可打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还要准备一些同学们平时可以看到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例如饼干盒,粉笔盒,故事书等等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物品。这些经常出现的物品可以使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了解更加深刻,为每个同学都发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问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可以同时看到几个面,这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个不同的答案,无论答案对错与否,教师都应鼓励他们,不能打消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并且自己折好验证,当他们成功折好后,一定会有很大的成就感,从而对数学的兴趣也就愈发高涨。
二、组织比赛,主动学习
比赛是能最快让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方式,以团队参加比比赛效果会比个人更加好,因为他们会为了团队的荣誉更加努力,因此,教师应合理地举办小组比赛,以至于同学们可以更加认真地对待数学。
例如:在学习枯燥无味的分数乘除法时,学会了基本概念,知道了怎么做题,剩下的就是重复练习,而一位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是非常无聊的,如果直接让他们每人做30道分数乘除法,他们一定是不愿意的。这样被动的学习,只能让他们对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因此,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组织比赛,可以设为十人一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比赛,比赛内容为哪个小组可以先做对100道题就可以夺得红旗并且获得胜利。这样的形式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完成任务。当比赛结束后,教师应为取得胜利的小组颁发奖励,剩下的小组也应给予鼓励,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下次取得胜利。
三、勇于创新,取得成就
没有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人,就没有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小孩子的想法都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因此在培养他们的时候,不能将他们的思维束缚住,而是应该给他们完全的自由去思考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勇于创新能力,就应培养他们的两项专项思维能力:第一是聚敛思维,只遵循求知法则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答案的思维方式。第二是扩散思维,指不局限于为一求知法则解决问题而随机应变,从不同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时,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多,教师只应将问题给出,然后让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回答问题,先不要将答案公布,也不要讲解任何一个方法,只需要将问题完全交给同学们,让他们独立思考最终将问题回答出来。当同学们独立将问题解答出来时,他们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且也会更加相信自己可以将数学问题解决的很好,也就会对数学更加有兴趣了。
四、彼此分享,共同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而不是掌控者,因此对待学生应该是真诚的并且真实的,只有让同学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真实的感情,他们也会更加愿意学习,更加相信老师。一个人的学习和进步是快乐的,全班一起努力学习和进步是成倍的快乐,因此,教师不应放弃任何一名同学,要让所有的孩子都共同进步。老师还要告诉他们,他们是一个整体,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前,可以在黑板上先出一道题目,虽然没学过混合运算,但这四则运算都是曾经学过的,题目对于他们并不会特别难。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共同学习成果,再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更正。这节课教师作为一名倾听者,倾听着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法和他们的智慧,可以发现小组间的讨论的学习效率远高于一个人独自学习的学习效率。这样小组间互相分享,不仅可以共同进步,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将主动权归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真正的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的热爱学习数学,这样数学课堂也就变得更加和谐有趣。数学品格是包括数学思想方法在内的一切数学文化、数学精神实体。在数学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数学品格的涵育,才能让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梅兰.浅谈核心素养视阈中小学生数学必备品格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83.
[2]汪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必备品格”及其培养途径——核心素养视角之下[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62+68.
[3]徐文彬.试论小学数学的必备品格[J].江苏教育,2017,33:16-18.
江苏省射阳县海通小学 2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