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而现今的课堂阅读教学大多是以表面的热闹挤压了学生的静心阅读与沉思默想。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怎样确定阅读教学的发展方向,成了当下急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概况
(一) 背景分析
语文课程指的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即语用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做了如下要求:
1. “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
2.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3. “有较丰富的积累”
4. “形成良好的语感”
这四点要求给老师们确立了语文教学研究的具体方向。“教什么”大家大致都有了一个方向了,但是具体的“怎么教”却成了困扰很多老师的一个基本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二) 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的几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几年,一些老师们开始提出“本色语文”的教学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文字本身,体现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发现“语文味”。这一观点提出后,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学者的认同与肯定,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 过分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本身
很多老师过分看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代替学生的个人言语实践活动;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解读。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常见,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有的教师甚至在每节课中都要加上学生的小组讨论、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形式,以表现一节课的“生动”和“热闹”。我认为,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过分地强调课堂形式的丰富多样,往往会导致教师顾此失彼,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学生学不到实质的东西,空有热闹的表象。
我在一所小学听课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位老师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形式也很多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读、教师引读……一节课都是在朗读课文,至于学生有没有体会出文章中“我”的“自由”,这点暂且不说,光是课堂上多种多样的读法,我觉得学生就够疲劳的了。我认为课堂上适当的朗读指导是必要的,但是过分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忽略文本本身的内容就得不偿失了。
(二) 曲解了“本色语文”的含义,把语文课上成了写作课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将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已经成了很多老师教学上的一个新的趋势。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为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多词句积累和关于素材整合的知识。然而,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阅读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指导,一节阅读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指导上,而对阅读教学本身的引导却微乎其微,把阅读课上完全上成了写作课,这样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地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确定一定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自主阅读并完成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评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我事先把教学任务布置给了学生,让学生分别找出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并且找出文章是如何生动地展现两人不同性格特点的。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学生自主阅读就有了一个方向,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时,我采用学生评议的方式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自主检查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主性,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二) 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和人文性特点有机地统一起来,渗透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也是靠语文这门学科传承下来的。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情绪的体验,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把握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在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我們应该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升语感,在阅读中喜欢上语文。只有当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才会更好地去了解它、学习它,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 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如果提问过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呆板,答案单一,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组织精炼、直达目标的提问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快速、正确地进入阅读,明确主旨,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以教促学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老师无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获取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直接切入主题,进入自主阅读,真正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邹永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09.
[2]赵景瑞.优质小学阅读教学透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珊瑚,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玉山镇司徒街小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方法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概况
(一) 背景分析
语文课程指的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程,即语用课程。《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做了如下要求:
1. “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
2.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3. “有较丰富的积累”
4. “形成良好的语感”
这四点要求给老师们确立了语文教学研究的具体方向。“教什么”大家大致都有了一个方向了,但是具体的“怎么教”却成了困扰很多老师的一个基本而又始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二) 研究现状
众所周知,课程改革实验启动的几年来,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方向。近几年,一些老师们开始提出“本色语文”的教学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文字本身,体现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发现“语文味”。这一观点提出后,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学者的认同与肯定,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二、 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问题
(一) 过分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本身
很多老师过分看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用集体讨论的方式代替学生的个人言语实践活动;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的解读。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常见,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落实。有的教师甚至在每节课中都要加上学生的小组讨论、游戏活动、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形式,以表现一节课的“生动”和“热闹”。我认为,注重课堂形式的多样性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但是过分地强调课堂形式的丰富多样,往往会导致教师顾此失彼,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质,学生学不到实质的东西,空有热闹的表象。
我在一所小学听课的过程中就发现了这样的现象:一位老师在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时,教学内容非常丰富,教学形式也很多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读、教师引读……一节课都是在朗读课文,至于学生有没有体会出文章中“我”的“自由”,这点暂且不说,光是课堂上多种多样的读法,我觉得学生就够疲劳的了。我认为课堂上适当的朗读指导是必要的,但是过分追求课堂的活跃而忽略文本本身的内容就得不偿失了。
(二) 曲解了“本色语文”的含义,把语文课上成了写作课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观下,将阅读和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让阅读更好地服务于写作,已经成了很多老师教学上的一个新的趋势。不可否认,这种教学方式是符合教学实际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由此可见,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为写作教学提供了很多词句积累和关于素材整合的知识。然而,有些教师过分强调了阅读教学中写作教学的指导,一节阅读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语言文字的运用指导上,而对阅读教学本身的引导却微乎其微,把阅读课上完全上成了写作课,这样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三、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的学科,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面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怎样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 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必须关注学生的“学”。准确把握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地发展。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着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确定一定的方向,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自主阅读并完成练习。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评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时,我事先把教学任务布置给了学生,让学生分别找出林冲和洪教头两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并且找出文章是如何生动地展现两人不同性格特点的。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学生自主阅读就有了一个方向,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通过小组合作,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也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一个很好的体现。在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时,我采用学生评议的方式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自主检查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主性,把课堂真正地交还给学生。
(二) 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始终要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和人文性特点有机地统一起来,渗透人文精神,塑造健全人格。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也是靠语文这门学科传承下来的。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情绪的体验,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语文、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把握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前提下,在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过程中,我們应该渗透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提升语感,在阅读中喜欢上语文。只有当学生真正地爱上语文,才会更好地去了解它、学习它,只有学生能够主动地去学习,才能真正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 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学生思维的训练。如果提问过于具体化,问题就会变得呆板,答案单一,这样的课堂,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只有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组织精炼、直达目标的提问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快速、正确地进入阅读,明确主旨,提高课堂的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以教促学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很多老师无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多思考、多实践,从自己的教学经验中获取有效的课堂提问方法,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让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中直接切入主题,进入自主阅读,真正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邹永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09.
[2]赵景瑞.优质小学阅读教学透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张珊瑚,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玉山镇司徒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