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流光溢彩的唐诗天空,也许有很多人都忽视了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小诗,毕竟没有燕许大手笔的劲健,没有李白、杜甫的才情,没有白居易的针砭时弊。可是,她却一枝幽艳,别有韵味,实在是不容易啊!
平淡中有至味
本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却涵盖了叙事诗的要求:人物、情节、环境、内容。其秘密何在呢?就在于诗人贾岛独具匠心的运用问答体——写答而暗写问,寓问于答。
首句“松下问童子”,虽省略了“我”,即寻隐者,但已然问者与被问者“童子”同时出现了。有问必有答,“我”究竟问了些什么呢?并没有写,却写了童子答话“言师采药去”。逻辑推理一下,那隐藏在诗中的“我”的问话不正是“你的师父干什么去了”吗?
这是一个寻隐者的旅程,“我”的目的是显然的。隐士不在,自然是要很急切地想把他找出来。于是“我”马上就问了童子:“师傅,他去哪里采药了?”,可这句并没有明写,而是从“只在此山中”问答里暗示出来的。听到这儿,不难想象寻隐者转忧为喜的神态。既然“只在此山中”,不就能很快地找到他了吗?于是便问:“那他在山中的哪一处啊?”不料童子的回答让寻隐者的心回到了原处,“云深不知处”—不知他在这云雾缭绕的深山中的哪一处!由此可见,这又是一处暗写。
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对话,经过贾岛的推敲,流露出浓浓的文学趣味。美学家朱光潜就曾说此诗是“平淡中有至味”。
神龙无首又无尾的深山隐士
天才诗人贾岛一点都不落俗套,独辟蹊径,通过隐士的生活环境、通过童子的回答,来间接地刻画了一个真正的隐士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古代士人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因此首句的“松下问童子”,其“松”字既写了实景,有切合了隐士的身份,有着浓郁的象征意味。再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联系在一起,一个超尘绝俗的清幽环境映入了读者的眼帘。其隐士的人品,也可想而知了。
那就让我们深深体会一下:在白云环绕,远离尘嚣的高山,青翠茂盛的松树下;陪伴在隐士身边的正是一个眉清目秀的童子;隐士每天的活动,在山上采药,在松下炮制,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不求功名利禄,只图自由自在,隐形遁世,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这样一位真正的隐士,难道会与俗人来往吗?俗人,他能接见吗?所以,诗人贾岛的这番苦心经营并没有白费,隐士因其不现,更显出隐士的卓尔不群。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条龙,首尾皆不见,仍活灵活现,贾岛真是了不起!
苦吟的心
熟知,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他就是这样带着双重性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因在文场失意,便去当了和尚。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这首《寻隐者不遇》,我想就是贾岛自己在解释,他自己为什么会苦吟一辈子,做一个“半俗半僧”的人?以此启示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
贾岛不远千里亲自来拜访超凡脱俗的山中隐士,但他没有想到隐士却是这样的难以找寻。顺着牧童遥指,面前是那虚无飘渺人间仙境般的高山。如果贾岛他真的摆脱了红尘的束缚,他就不会找不到隐士。志同道合的人会怕这些吗?这只能说明贾岛依然被尘世间的烦恼所牵绊。我们通常会将隐士所展现的生活称为雅士,过上雅士般的生活,我们称为这是一种境界。究竟怎样才能达到雅士的境界?只因雅士与尘世间有一道密封的门,他不会轻易的被打开。而打开它的钥匙正是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将心上的负担放下,又有何难进入那个被每个人所羡慕的境界呢!
细细的品尝,其实贾岛又为何这样翻山越岭地去寻找自己一个根本不能实现的梦。他有他自己的境界,为何要去羡慕他人的成就呢?逐字逐句地推敲诗中韵味,苦苦的探求文学的奥秘,这又有谁胜得过他。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都不能走出俗世的原因吧!
平淡中有至味
本诗只有二十个字,但却涵盖了叙事诗的要求:人物、情节、环境、内容。其秘密何在呢?就在于诗人贾岛独具匠心的运用问答体——写答而暗写问,寓问于答。
首句“松下问童子”,虽省略了“我”,即寻隐者,但已然问者与被问者“童子”同时出现了。有问必有答,“我”究竟问了些什么呢?并没有写,却写了童子答话“言师采药去”。逻辑推理一下,那隐藏在诗中的“我”的问话不正是“你的师父干什么去了”吗?
这是一个寻隐者的旅程,“我”的目的是显然的。隐士不在,自然是要很急切地想把他找出来。于是“我”马上就问了童子:“师傅,他去哪里采药了?”,可这句并没有明写,而是从“只在此山中”问答里暗示出来的。听到这儿,不难想象寻隐者转忧为喜的神态。既然“只在此山中”,不就能很快地找到他了吗?于是便问:“那他在山中的哪一处啊?”不料童子的回答让寻隐者的心回到了原处,“云深不知处”—不知他在这云雾缭绕的深山中的哪一处!由此可见,这又是一处暗写。
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对话,经过贾岛的推敲,流露出浓浓的文学趣味。美学家朱光潜就曾说此诗是“平淡中有至味”。
神龙无首又无尾的深山隐士
天才诗人贾岛一点都不落俗套,独辟蹊径,通过隐士的生活环境、通过童子的回答,来间接地刻画了一个真正的隐士形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古代士人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因此首句的“松下问童子”,其“松”字既写了实景,有切合了隐士的身份,有着浓郁的象征意味。再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联系在一起,一个超尘绝俗的清幽环境映入了读者的眼帘。其隐士的人品,也可想而知了。
那就让我们深深体会一下:在白云环绕,远离尘嚣的高山,青翠茂盛的松树下;陪伴在隐士身边的正是一个眉清目秀的童子;隐士每天的活动,在山上采药,在松下炮制,过着清贫的生活。他不求功名利禄,只图自由自在,隐形遁世,遗世独立,羽化登仙。这样一位真正的隐士,难道会与俗人来往吗?俗人,他能接见吗?所以,诗人贾岛的这番苦心经营并没有白费,隐士因其不现,更显出隐士的卓尔不群。神龙见首不见尾,这条龙,首尾皆不见,仍活灵活现,贾岛真是了不起!
苦吟的心
熟知,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人,他就是这样带着双重性度过了自己的一生。他因在文场失意,便去当了和尚。虽身在佛门,却未能忘却尘世的烦恼。这首《寻隐者不遇》,我想就是贾岛自己在解释,他自己为什么会苦吟一辈子,做一个“半俗半僧”的人?以此启示后人应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
贾岛不远千里亲自来拜访超凡脱俗的山中隐士,但他没有想到隐士却是这样的难以找寻。顺着牧童遥指,面前是那虚无飘渺人间仙境般的高山。如果贾岛他真的摆脱了红尘的束缚,他就不会找不到隐士。志同道合的人会怕这些吗?这只能说明贾岛依然被尘世间的烦恼所牵绊。我们通常会将隐士所展现的生活称为雅士,过上雅士般的生活,我们称为这是一种境界。究竟怎样才能达到雅士的境界?只因雅士与尘世间有一道密封的门,他不会轻易的被打开。而打开它的钥匙正是放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们将心上的负担放下,又有何难进入那个被每个人所羡慕的境界呢!
细细的品尝,其实贾岛又为何这样翻山越岭地去寻找自己一个根本不能实现的梦。他有他自己的境界,为何要去羡慕他人的成就呢?逐字逐句地推敲诗中韵味,苦苦的探求文学的奥秘,这又有谁胜得过他。也许这就是每个人都不能走出俗世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