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巧切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hui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需要一种定力的。这种定力,必然建立在阅读内容带给阅读者首次的信息刺激。这种刺激的结果,要么是读者因为感兴趣而持续、深度的读下去,要么是不感兴趣走马观花草草浏览。
  语文文本的教学,显然不应该是学生仅仅浏览的内容。巧抓文本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技巧和必然。
  那么,怎样巧抓文本的切入点呢?
  一、 发掘标题内涵切入法。
  文章标题高度精炼的文字背后,往往涵盖了以下信息:主要事件、文章中心、事情的时间、人物、写作对象、交代文章的线索等。比如在教授《伟大的悲剧》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悲剧”是什么,“悲剧伟大在哪里”作为学生阅读的出发点。
  二、 研读中心句段为切入点。
  说明文教学中,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可以作为学生按图索骥的重要依据。在《中国石拱桥》一文中,教师只要从“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句中心句入手,学生很容易在全文中去找寻“形式优美和结构坚固”的依据的。
  三、 关注人物命运变化为切入点。
  杨修是曹操的行军主簿,拿现在的话来说,是他的高级秘书,而且聪敏过人,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可是为什么却因一件小事招来杀身之祸呢?如果教师一旦将这个话题抛出,学会很容易在文中找出根本原因是“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这两个问题,就能牵引学生对《杨修之死》寻根究底式的深度阅读。
  四、 探究文章疑点为切入口。
  《社戏》的最后一段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教师可以为学生设问:那夜的戏真的精彩,那夜的豆真的美味无比?学生定能带着悬而未决的疑问,无比好奇地去领略“那夜真实的社戏”,去品味那夜“真实的豆味”。当“那夜的戏直看得人打哈欠、破口喃喃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是很平常”的真相大白于阅读之后,小说的主题也就显而易见了!
  五、 揭开文章背景作为切入点。
  对于那些年代久远,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距较远的教学题材,往往离不开揭示背景来作为教学的切入点。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反映了发生于1870~1871年间,普鲁士王国为统一德意志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而爆发的普法之战的情况。对于当下的中国学生而言,没有背景揭示,学生就找不到文本内容存在的土壤,无法构建文本内容在头脑中的立体形象。
  六、以文章的结论性语句为切入点。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在解读闻一多先生时就可以直奔文章结尾,“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学者,做学问也;卓越,杰出,优秀,卓而不群。闻一多先生作为一个学者,在学术方面有哪些贡献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前半部分,概括出闻一多先生的主要功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出闻先生的三件事迹后,即可对本部分的语言进行赏析。完毕,可用同样的方法研读第二部分——闻一多先生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大勇”体现在哪些事例上。
  七、以文章的过渡段内容为切入点。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德语,再见的意思),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间的过渡段,自然将“我结束百草园的生活,到三味书屋开启新的读书生涯”之间,做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同时还包含了“我”离开百草园的“不舍”,去往书屋的“不愿”这样一种奇特的心理情感。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段落,引发学生对“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阅读探究。
  八、赏析课文插图为切入点。
  课文插图是对文本内容最直观、最快捷、最集中的呈现,插图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对文本意境的高度浓缩。引导学生赏析插图,可以实现图文结合,加深学生对文本意境的深入领会。尤其是具有讽刺色彩的课文插图,更能产生喜剧效果,激发学生“由图到文”的视觉转换。
其他文献
一堂比较满意的历史课,固然取决于多种主客观因素,如,教师备课的详实与否、对所讲内容熟悉与否、学生与教师配合是否良好、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否行之有效等。但是,一堂课如何导入也很重要,它好比一出戏剧的序幕,一本书的前言。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开头开得新颖、别致,就会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反之,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提不起精神。  导入有法,导无定法。一堂课如何开
期刊
如果把学习比作一场恋爱,在各门文化课中,更多的学生大概比较愿意和语文拍拖,但那可能是在不写作文的时候。尤其是写作议论文,对于他们来说,真有点“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觉。为什么议论文写作会成为带刺的玫瑰,怎么消除掉这些恼人的隐忧呢?  通过对学生作文的评改总结,发现他们在议论文写作中最头痛的是如何论证,习作中常见发空议论或以例代议的现象,从而导致文章空洞或事例堆砌,草草成文。因此,要排除学生畏怯写作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由此,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这是语文学科人
期刊
一、诗言志:他乡迟暮,借我一生  不是一年。征戍多年之后,一位解甲退役的征人孑然独行。道路坎坷不平,征人饥渴难耐;而乡关渐近渐清……  此刻,他遥望家乡,目之所及,不禁叹今忆昔,思绪纷繁。多年的军旅艰辛,终于在这一刻得到抚慰;激烈的战斗场景,只会是梦中的“铁马冰河”;无数次登高怀远的景象,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悲凉慷慨、追忆唱叹之作。  山薇发芽,出
期刊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对于语文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是没有风。阅读就总是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
期刊
教学班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工作是整个学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班主任作为它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责任尤其重大。由于班主任处于教育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面对的是一张张不同的面孔,接触的是一个个生龙活虎、心理状态不同、情绪波动性大、性格及品行尚未定型、可塑性较大的青少年学生,这也就决定了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一、以人为本,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校园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
期刊
“没有预习好的课不能上”,这是高效课堂明文规定的。那么作为语文学科,怎样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呢?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四读提示”  读单元内容说明,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读导学案。  读单元内容说明,了解本单元学习主题、三维目标、学习重、难点等。读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学习重、难点等。读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了解课文学
期刊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明了阅读不仅能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高素质。下面是我如何开展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1、让学生多阅读,建立图书角,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这些有限的图书,看后写出
期刊
所谓人文素养,简单讲就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人文精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应该具有必备的学识、风度、工作态度等人文素养。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就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呢?  一、语文教师首先应该谈吐儒雅而不俗气、语言幽默风趣而不古板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口语教学应该“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所以语文教师平时应该注重修炼和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不
期刊
又是一个早晨,但隐隐约约地感到窗外透出的光亮有些与平日不同。拉开窗帘,推开窗户,一股浓重的雾气扑面而来,雾,初夏难得一见的晨雾!  伫立窗前,但见雾气随着清凉的晨风浓烟般地搅天弥漫,直觉告诉我:能见度绝不超过五米!对面商铺那惹眼的招牌已经淹没在沉沉雾气里,行人模糊得只剩下一些绰绰的影子,偶尔驶来的机动车大亮雾灯也不得不放慢脚步,身后留下一条瞬起瞬灭的“隧道”。可近窗的那棵香樟树与桂花树依然清晰可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