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的设计要点(等)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far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课程的设计要点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硕士生黄建军、院长郭绍青在《现代教育技术》2013年第5期上撰文认为,微课程是一种将教学目标聚焦在某一个环节上,利用最短的时间讲解一个知识点的一种微型教学。学生通过视频点播的方式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师设计和制作微课程,要精心挑选目标集中、内容明确的主题,如教材解读、题型分析、知识解读等,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提出问题、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等任务,做到教学时导入要快速,讲授的内容线索要清晰,结尾要简洁。一般情况下,录制微课程的时长为5至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由于时间有限,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简明、生动,在设计时最好把所要讲述的内容与采用的表达方式先演练一遍,使制作的微课程达到最佳效果。
  教师要提升课堂提问效能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沈小碚、硕士生袁玉芹在《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课堂提问效能是指课堂提问的效率和能力,高效能的课堂提问直指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使教学更受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升课堂提问效能,途径是:首先,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提问的顺序,由易到难,提问要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第一个核心问题,打破学生原有的知识平衡,引导学生从已知走向未知,自主建构新知,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提出更多的辅助性问题,在问题得到解答后,再顺势提出第二个核心问题,依此类推;其次,找准切入点来设计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学生需要掌握和突破的重点知识、难点知识,提问时可以采取层递式提问、比较式提问、结合背景提问、探究式提问等方式,还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新知识之间的联结点、新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联结点进行提问,丰富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社会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办公室丰继平教师在《世界教育信息》2013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社会科学课程主要包括哲学、社会、历史、地理、语言、美术、音乐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因而必须保证社会科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教学时要熟练运用以下方法:①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调整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使教学与预期的学习结果保持一致;②加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丰富教学资源;③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通过一起谈话、相互提问、相互总结、共同参与合作型问题解决活动、定期让学生参与结构化的反思活动等方式,提高学习对话的质量;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在开展教学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思考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优先掌握的,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最可能提高学生的成绩,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实际影响是什么。
  让学生参与课堂规则的制定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袁琳、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丽霞在《教学与管理》2013年第8期上撰文认为,课堂规则不是用来控制学生的,而是用来教育学生的。建立小学课堂规则时,应在教师制定规则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只有当学生参与了规则的制定,并遵守这些规范时,才会产生归属感,知道自己要怎么做。具体可以这样做:首先,和学生一起探讨课堂规则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制定课堂规则的重要性;其次,编写课堂规则清单,让学生将他们认为重要的规则一一列出来,师生根据适用与否对这些规则进行汇总,最终形成正式的课堂规则;第三,正式的课堂规则确定后,师生对每一项规则进行说明,同时要学生表明能否接受这样的行为准则,并作出遵守规则的承诺;最后,监督和评估课堂规则的执行情况,帮助学生识别和监控他们的行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是让学生轮流表演规则中描述的行为,增进他们对课堂规则的理解。
  做中学、悟中学的教学模型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吴刚平在《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6期上撰文认为,做中学与悟中学是学生获得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需要不断培养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要实现做中学、悟中学,教师要从教学安排、教学设计、上课过程三方面限定讲授的顺序和时间,在教学重点难点处为学生提供做中学、悟中学的时间和空间。在操作策略上,教师可选择部分内容、部分时段的课堂教学作为做中学、悟中学的试点,先摸索经验再扩大规模和范围,逐步形成完整的做中学、悟中学的教学模型。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确定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给学生提供典型而丰富的课程资源,采取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类指导,以充分体现做中学和悟中学的教学特点。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袁强在《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12期上撰文认为,为实现更为公平的学校教育,需从多方面防范和干预隐性教育歧视。隐性教育歧视源于旧有的社会文化心理、社会阶层地位悬殊、功利化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者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因素,防范和干预的方式有:①普及公民的相关课程与知识,并设置专题教育活动,以现代公民教育营造公平公正的舆情空间;②以学生发展和潜能评价为评价和考量指标,以综合素质评价筑造
期刊
在百色市2012年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李和平作为大赛评委出席了比赛,当时参加赛课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李老师的点评很细,对我的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一句话应该怎么表达都给予了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是李和平的工作态度。不仅点评赛课如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李和平也注重从细节上做好教学工作,让学生能扎实地学到知识,锻炼思维,进而形成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上体现细微  李和平关
期刊
在这五彩缤纷、酸甜苦辣的人生道路上,她以平常心做着平常事,犹如路边一株清雅的百合,不为取悦路人,只为散发出阵阵清香。她在12年的班主任工作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就是被评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类骨干教师、自治区优秀班主任、玉林市首届骨干教师的陆川县马坡镇中心学校教师谢丽丽。  温暖留守儿童的心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特别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关心的话语,都
期刊
问:《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何时出台?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适用于哪些对象?  答:教育部于9月2日下发《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师德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意见》的适用对象:幼儿园、特殊教育机构、
期刊
2012年,崇左市宁明县城镇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宁明一中)组织教师参加全县优质课比赛,11个学科的参赛教师中,有7位荣获一等奖,其中的刘景春、韩慧芬等4名老师接下来被选送参加了崇左市的优质课比赛,均获本学科第一名。同年,该校校长陆铖朝被评为“崇左市骨干校长”,副校长苏凤英被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崇左市“教坛明星”,云水莲、施显平等4位教师被评为崇左市学科带头人。2013年,该校又有罗利荣等2位教师被评
期刊
“小学阶段,我们可能一时还无法帮助学生确立远大志向和人生规划,但是我们正努力为学生未来的各种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2013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高端论坛”上,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语文教师、“1+X课程”研究中心主任胡兰代表清华附小作了精彩的经验介绍。  2010年以来,清华大学构建了“1+X”课程体系,其中“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X”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
期刊
广西2012年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为了交流课改经验,各种课堂教学研讨活动纷纷举行,在我市开展较多的教研活动就是同课异构。所谓同课异构,就是针对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由于不同的教师所备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自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通过不同教师的展示及专家点评,参加活动的教师可从中得
期刊
8月22日,防城港市“诗教”考察团在防城港市原副市长王权才的带领下,走进百色市凌云县民族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凌云民中),对这所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考察团成员对该校美丽的校园、浓郁的诗词教育氛围和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质量求生存,凭实干谋发展,凌云民中走过了20多年的办学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特别是近10年来,该校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教育教学质
期刊
从山旮旯到县城,从执教小学复式班到执教初中、高中课程,他的教育历程像一个不断成长的学生一样拾级而上。在30年的执教生涯中,他先后获得各级各类奖项近80次;2012年,他被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他,就是来宾市忻城县中学副校长韦显志。  悉心研究复式班教学  时间回朔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半山腰上,一间30平方米的泥瓦房、一个土操场、一张乒乓球桌、一棵大树、一根爬竿构成了一所学校。这是韦显志走上教育旅程
期刊
开“宝马”到乡村小学教书并非作秀  一个住在重庆主城区的30岁年轻女子,每周开着宝马车颠簸两个半小时到偏僻的乡村小学教书,每月2 000元钱的工资,还不够油费。许多人对此感到不理解,甚至有人怀疑其作秀。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位姓张的女教师表示,“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想要的生活,虽然工资不够油费,但这是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快乐最重要”,并回应说:“这些经历很平常啊,只是我自己的选择,没必要报道。”(9月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