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游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游客的中介因素,作为导游服务的主体,导游也是旅游活动的导演,所以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大学生导游是导游队伍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群体,同时作为新星的他们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具体分析认识大学生导游的优势和劣势,扬之长避之短,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导游;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优势和劣势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塑造和传播旅游目的地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导游是旅游活动的灵魂,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形象,如何发挥导游对旅游地形象塑造的作用值得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导游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导游进行分析探讨。
1大学生导游
1.1大学生导游内涵
导游员是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大学生导游是指在高等旅游院校中学习并且已经取得导游证,在旅行社中从事导游兼职工作但尚未毕业的学生。
1.2大学生导游自身的特点
1.2.1来自于高等旅游院校综合素质较高
我国导游准入门槛较低,具有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的人员都可以报考。相比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导游,大学生导游学历较高,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
1.2.2兼职导游
大学生导游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已经取得导游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旅行社从事导游兼职工作,而非全职导游。
2旅游目的地形象
2.1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形象又被称为旅游地形象、区域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等等,它一方面是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发出并经旅游者感知判断和评价后的一种特殊信息,是旅游目的地本身状况与旅游者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心理体验两方面的统一。
2.2旅游目的地形象特征
它具有综合性、主客观统一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
2.3旅游目的地形象内容
在内容上它包括旅游景观形象、旅游服务形象、旅游管理形象和居民形象四个方面,其中前两者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塑造旅游目的良好形象的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是与旅游目的地息息相关的外力因素需要和平、稳定;“地利”即旅游目的地自身良好的景观资源以及交通位置;“人和”即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旅游服务和管理。
3具体分析大学生导游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3.1.1大学生导游积极的形象
大学生导游年轻有朝气,热情开朗,工作富有激情而且有干劲,这些积极的精神面貌很容易给初次见面的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也让游客对旅游地的游览充满美好的愿景。
3.1.2大学生导游良好的职业道德
旅游者来到一个陌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除了想感受“悦目”的风景外,更重要的是想感受“悦心”的导游服务。好的导游服务甚至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悦心”导游服务的前提和动力。
3.1.3大学生导游创造性的工作
大学生导游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工作往往不拘泥于一般形式,他们独特的导游讲解和娱乐节目表演可能会给旅游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和感知旅游目的地形象。
大学生导游在导游队伍中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而且也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也确实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3.2消极影响
导游服务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导游技能来实现的。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导游专业的建设和培养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锻炼,整体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是很高,在处理具体的实际案例时往往会一筹莫展,捉襟见肘。由于大学生导游服务技能的不足而带来的旅游投诉就势必会给旅游景区形象带来严重影响。
4相关改进措施
4.1高等旅游院校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高校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总体来说,在教学方法上有失偏颇,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对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不够。为此,提供如下解决办法。
4.1.1在导游人才培养方式上
应以过去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以师生问答式对话、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导游现场情景教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4.1.2加强三方合作
学校应与省、市、区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点、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建立导游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考察、评估、协商和签订协议的方式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档次递进、地区分布合理的实习基地系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天地。
4.2社会方面
近几年来越演越烈的导游“宰客”、“拿回扣”、“甩客”“欺客”事件使得社会大众对导游职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大打折,客观上讲我国导游队伍承担的责任远远大于他们的权利。希望社会大众消除对导游的一些误会,客观全面地认识他们的职业,增加对导游职业的认同感。大学生导游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规划阶段,如果他们以后要从事的导游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同,那么他们肯定会放弃现在的职业转向其他行业,这无疑也是导游人才队伍的损失。
4.3政府方面
加强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切实保护导游的劳动权益,提高其收入水平保障其基本福利,改善其就业环境。在健全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下相信大学生导游会为旅游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导游只有在高等旅游院校、政府、旅行社、社会大众等多方面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地充实知识、丰富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斌.我国导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5):60.
[2]李萌,何春萍.导游在旅游地形象建设中的作用[J].国际商务研究,2002(2):15.
[3]李长秋.论旅游地的形象与市场营销[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2(11):52-55.
[4]王应霞,林潮芬.旅行社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的人性化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01.
作者简介:
肖洋(1985~ ),男,河南新蔡人,本科学历,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管理学系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关键词:大学生导游;旅游目的地形象;影响;优势和劣势
旅游目的地形象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塑造和传播旅游目的地良好的形象至关重要。导游是旅游活动的灵魂,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旅游目的地形象,如何发挥导游对旅游地形象塑造的作用值得研究。本文主要针对导游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导游进行分析探讨。
1大学生导游
1.1大学生导游内涵
导游员是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的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大学生导游是指在高等旅游院校中学习并且已经取得导游证,在旅行社中从事导游兼职工作但尚未毕业的学生。
1.2大学生导游自身的特点
1.2.1来自于高等旅游院校综合素质较高
我国导游准入门槛较低,具有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的人员都可以报考。相比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导游,大学生导游学历较高,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的特点。
1.2.2兼职导游
大学生导游在学校学习期间通过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证考试已经取得导游证,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在旅行社从事导游兼职工作,而非全职导游。
2旅游目的地形象
2.1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概念
旅游目的地形象又被称为旅游地形象、区域旅游形象、城市旅游形象等等,它一方面是指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总体的、抽象的、概括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是旅游目的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发出并经旅游者感知判断和评价后的一种特殊信息,是旅游目的地本身状况与旅游者带有鲜明感情色彩的心理体验两方面的统一。
2.2旅游目的地形象特征
它具有综合性、主客观统一性、相对稳定性、可塑性等特征。
2.3旅游目的地形象内容
在内容上它包括旅游景观形象、旅游服务形象、旅游管理形象和居民形象四个方面,其中前两者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塑造旅游目的良好形象的关键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是与旅游目的地息息相关的外力因素需要和平、稳定;“地利”即旅游目的地自身良好的景观资源以及交通位置;“人和”即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旅游服务和管理。
3具体分析大学生导游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
3.1积极影响
3.1.1大学生导游积极的形象
大学生导游年轻有朝气,热情开朗,工作富有激情而且有干劲,这些积极的精神面貌很容易给初次见面的游客留下良好的印象,进而也让游客对旅游地的游览充满美好的愿景。
3.1.2大学生导游良好的职业道德
旅游者来到一个陌生的旅游目的地旅游除了想感受“悦目”的风景外,更重要的是想感受“悦心”的导游服务。好的导游服务甚至可以弥补前者的不足。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悦心”导游服务的前提和动力。
3.1.3大学生导游创造性的工作
大学生导游具有良好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工作往往不拘泥于一般形式,他们独特的导游讲解和娱乐节目表演可能会给旅游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了解和感知旅游目的地形象。
大学生导游在导游队伍中虽然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而且也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他们也确实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3.2消极影响
导游服务形象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导游技能来实现的。目前我国高校对于导游专业的建设和培养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锻炼,整体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不是很高,在处理具体的实际案例时往往会一筹莫展,捉襟见肘。由于大学生导游服务技能的不足而带来的旅游投诉就势必会给旅游景区形象带来严重影响。
4相关改进措施
4.1高等旅游院校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高校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总体来说,在教学方法上有失偏颇,偏重课堂理论教学,对实践环节的教学重视不够。为此,提供如下解决办法。
4.1.1在导游人才培养方式上
应以过去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以师生问答式对话、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导游现场情景教学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4.1.2加强三方合作
学校应与省、市、区旅游局和部分旅游景点、旅行社建立合作关系,广泛建立导游实习、实训基地,通过考察、评估、协商和签订协议的方式与他们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一个档次递进、地区分布合理的实习基地系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天地。
4.2社会方面
近几年来越演越烈的导游“宰客”、“拿回扣”、“甩客”“欺客”事件使得社会大众对导游职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大打折,客观上讲我国导游队伍承担的责任远远大于他们的权利。希望社会大众消除对导游的一些误会,客观全面地认识他们的职业,增加对导游职业的认同感。大学生导游正处于职业生涯的规划阶段,如果他们以后要从事的导游工作得不到社会的认同,那么他们肯定会放弃现在的职业转向其他行业,这无疑也是导游人才队伍的损失。
4.3政府方面
加强和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切实保护导游的劳动权益,提高其收入水平保障其基本福利,改善其就业环境。在健全的旅游法律法规体系保障下相信大学生导游会为旅游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大学生导游只有在高等旅游院校、政府、旅行社、社会大众等多方面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同时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地充实知识、丰富经验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斌.我国导游人才队伍建设问题诊断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2(5):60.
[2]李萌,何春萍.导游在旅游地形象建设中的作用[J].国际商务研究,2002(2):15.
[3]李长秋.论旅游地的形象与市场营销[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2(11):52-55.
[4]王应霞,林潮芬.旅行社对高校学生兼职导游的人性化管理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2):101.
作者简介:
肖洋(1985~ ),男,河南新蔡人,本科学历,郑州成功财经学院管理学系助教。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