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实考察已经证明在父亲缺位家庭中成长的女性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负面结果j如:过分害羞,自暴自弃,以及感情冷漠等等。本文主要以史帝芬·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为蓝本,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探讨父亲缺位到底如何影响女性性格的形成,进而决定了她们的命运。
[关键词]癔症 父亲缺位 父亲的律
茨威格在他的自传《昨天的世界》中说“我写作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心理的角度来展现人们的性格和人生”,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茨威格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女主角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细心照顾和关爱,表面上这似乎与她的个性形成无甚深关系,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她的心理构成就会发现“父性丧失”的经历已经在她的无意识中形成了极大的创伤。她的害羞,胆怯,自我封闭都体现了心理学上偏执狂和强迫症的症状,这些都与父亲心理上的缺位有着一定的关系。为了更好的阐释这个问题,我将主要讨论以下的两个问题:女性性格发展中父亲的功能以及女主角性格中父亲缺位是如何导致她的人生悲剧。
一、女性性格发展中父亲的功能
父亲在孩子的性格形成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性格构建和欲望引导上。对女孩而言,恋母情结在此处转化为恋父情结——希望自己能代替母亲的角色,而对父亲有一种性的欲望,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渴求自己所没有的父亲石祖的欲望。根据雅克·拉康,著名的法国精神分析家的理论,随着后来父亲的介入,女孩们发现了性别的不同,并且怀疑是母亲剥夺了她们的石祖而不是事实上的父亲从而使她们进入了恋父情结中最重要的阶段:阉割情结,开始了她们寻求石祖的欲望和过程。通过阉割。女性有了选择正确的对象能力。拉康认为父亲在这里并不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个能指即一种构建象征界的规则称之为“父亲的律”是进八象征界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意识到“父亲的律”,女性才能认同自我去建立象征界——用语言很好的诠释自身,否则她们就无法战胜阉割的威胁以及恋父阶段的混乱,而这个阶段正好是形成性格的关键时刻。通过父亲的功能,女性能通过父亲的超我获得一种可以打破与母亲乱伦关系的能量从而帮助她们成功渡过恋父阶段,更顺利的去发展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超我,即弗洛伊德说过的“意识的声音”。
父亲缺位极大的影响着女性发展自身性格的过程,有时甚至可能形成潜在的癔症。拉康曾指出在癔症患者的心理机制中,根本没有建立起“父亲的律”。大多数父亲缺位的女性就在心理体系中建立“父亲的律”这一概念上有很大的困难,她们沉溺在想象界中对父亲的欲望,尤其是对父亲石祖的欲望里面,希望以此来弥补打开潜伏期和压制超我形成的阉割焦虑。通常她们的恋父情结中包藏了一种隐忍的欲望,希望生一个父亲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礼物来弥补自己阉割不完全的遗憾。因此父亲缺位的女性都有个共同特征:她们易于爱上有成熟感和安全感的男人,这事实上可以看作是对缺少父亲参与早年生活的补偿。弗雷克,弗勒,马琳,米勒等人做的研究表明心理上父亲缺位的女性更容易早孕,在约会中产生焦虑,也有更多的倾向成为同性恋。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父亲在女性形成健康性格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父亲缺位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性格之影响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女主角,由于父亲缺位的影响,她的性格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心甘情愿吞下了命运的苦果,坚信这是唯一的出路:同时她也诅咒并试图去改变命运,虽然最终仍是失败。她的性格在那些在恋父阶段中父亲缺位的女性中极有代表性,显出了妄想和强迫症的综合症状。
1 因父亲缺位产生的强迫症如何影响她的命运
强迫症对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角来说是她坎坷命运的催化剂,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强迫症是脑中两种相反欲望的妥协物。强迫症有多种形式,此处主要表现为女主角性格上的强迫封闭。当她搬去因斯布鲁克与母亲和继父同住的两年中,她完全的封闭了自己过着一种囚犯和流放的生活。每个人对她都很好,但她却拒绝了所有的善意而选择关闭自己的心:
“我不愿过幸福的舒适生活,我把自己埋进一个自我折磨、寂寞孤独的阴暗世界。我拒绝参加音乐会或者快乐地结伴郊游。我差不多连门都不出。”
我们发现她的自我封闭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一种欲望的妥协,对父亲替代品的渴求与现实的诱惑之间的妥协。这种强迫症同对父亲缺位的遗憾也有着极深的关系。为了填补这种遗憾,她把所有的爱投射在新邻居身上将其视为父亲的替代品。一旦她离开他,自我封闭就成了维护想象界中爱的对象的唯一武器。强迫性自我封闭让她更深的陷在想象界中,但她的强迫症中混有着妄想症的特品,二者共同决定着她的命运。
2、分析父亲缺位导致的妄想如何影响她的性格而产生的人生选择
妄想症影响了女主角人生选择,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并最终导致毁灭。一般妄想分为两种,一是慢性的精神疾病,伴有一定的抑郁但无损智力。患有这种妄想的人在性格上多表现为害羞,紧张,冷漠且沉溺与幻想。另一种是偏执,坚定自己认同的东西尤其是爱的对象。妄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恋父或恋母情结的衍生物,因为妄想主要多发于想象界阶段。针对父亲缺位的女性,拉康曾指出她们没有建立起“父亲的律”的概念,更不要说借此打破想象界的束缚而进入象征界最终达到实在界的范围。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主角身上有着这两种妄想的迹象。
沉溺于妄想也许是女主角性格中最基本的特征。正是在这种幻想之中她爱上了邻居作家开始了无尽的等待,在信中,她回忆:
“我在脑海里想象你的形象:你是位戴着眼睛、留着长长白胡子的老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肯定你是漂亮的,应为我把你想象成为一位老人。”
可以看到这时她期待的是一位知识渊博,举止幽雅的老人。但是为什么她不由自主地想象他是位老人呢?其实她对老人的幻想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她试图弥补早年丧父的遗憾。精神分析家现在已经注意到父亲缺位的女性有一种倾向去找一个就像父亲一样成熟肯定的男子做伴侣。在女主角的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恋父情结的影子。因为这种父亲的丧失,她在无意识中有种强烈的欲望去抓住一切可以代替父亲以及他的石祖的东西。这样,从一开始她讲邻居当作了爱的对象,赋予其父亲的角色。尽管最后发现想象锚了——新邻居是位只有25岁的年轻人——但这种幻想可以满足她追寻像父亲那样的爱的对象的欲望,自然地她将爱转移到这个年轻邻居的身上,希望以此找回没有父亲的悲哀。
执爱是她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也正是这种执着注定了她的毁灭。有人也许会质疑她为何只爱这个男子,就算分开多年,就 算他认不出她,她仍保持从13岁起开始的忠实。为了他,她拒绝了绅士的求婚:
“在我的下意识里,我还一直做着往日的孩子梦,你也许还会把我召唤到你的跟前,只是为了你的一声召唤,我要保持自己的自由。”
正如我上文提过她成长在一个单身家庭,早年丧父的伤痛在无意识中留下了一个需要父亲的欲望。最终,当她找到一个可以治疗这份伤痛的人,她又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呢?只有首先满足她的欲望她才可能产生爱其他人的移情,否则,父亲缺位形成的创伤会阻碍她的移情。她的悲剧也在于她相信这些伤痛可以通过生一个他的孩子而减轻,这是她执爱的另一种方式。拉康将这种行为归因于未完成的恋父阶段。她们常易将孩子看作是父亲石祖的替代品。本书的女主角也一样,她内心的欲望让她希望生一个孩子作为失去父亲石祖的补偿。在她的独白中,我们可以透视她的欲望:
“他是你生的,但他再也不是我无法控制的你了而是那个永远跟我的身体结合在一起的你了。因此我把此事瞒着你:因为你再也无法从我身边逃跑了。”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意识到就是她这种用孩子来弥补爱人的欲望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随着孩子的消逝,她也就丧失了替代父亲石祖的能指。
三、从精神分析角度理解父亲缺位对女性性格影响的重要性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理解父亲缺位对女性个性发展是第一次从心理机制入手对父亲的功能的探索。拉康认为,没有父亲的介入,女性无法建立“父亲的律”这一能指概念,无法进入到言说为主体的象征界。经历父亲缺位的女性一般都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界中,幻想父亲和他的石祖当作这种缺损的补偿。因此她们无法完成恋父阶段,害怕阉割的焦虑会伴随一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女性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神经症的症状例如妄想和强迫,这其实是在无意识中希望找到父亲替代品,至少是他的石祖的强烈欲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妥协。这种妥协会塑造出害羞,固执以及自我封闭等性格对她们在人生和行为选择上造成伤害。有研究表明,父亲缺位是青少年早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女孩和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人际交往和约会中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使她们无法享受亲密的关系。
从精神分析这个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性就是它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心理之路。我们知道父亲如何在女性发展良好性格上起重要作用。那么父亲就有一种责任更多的参与照顾自己的孩子,通过互动给孩子树立榜样,在无意识在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机制。如花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学习。分析家们建议父亲更多的和女儿做沟通,通过语言来构筑和谐。拉康的他的讨论班中有句名言“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言说可以帮助主体逐渐进入无意识中,找回自己,重构自我和超我。因此父亲要鼓励女儿多说。这种内在感情的宣泄能够使主体中因父亲缺位导致的伤痛愈合。许多精神分析个案都证实了这点。一旦不再抵抗言说,她们的症状要么消失要么减轻。
四、结语
精神分析认为父亲缺位现象会在女性性格发展上带来巨大的影响。她们无法完成恋父阶段,而害怕阉割的焦虑会伴随一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是妄想和强迫症状的综合。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性格,悲剧才早已注定:深爱着她的邻居却从没有告诉他这份情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父亲缺位的意义是有建设性的,它不仅第一次探索了深层结构上引起她们个性扭曲的根源,更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情感的言语宣泄,经历父亲缺位的女性可以构筑一个健康的性格,而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主人公那样的悲剧也可以在现实中改写。
[关键词]癔症 父亲缺位 父亲的律
茨威格在他的自传《昨天的世界》中说“我写作最大的乐趣就是从心理的角度来展现人们的性格和人生”,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茨威格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女主角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亲的细心照顾和关爱,表面上这似乎与她的个性形成无甚深关系,但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她的心理构成就会发现“父性丧失”的经历已经在她的无意识中形成了极大的创伤。她的害羞,胆怯,自我封闭都体现了心理学上偏执狂和强迫症的症状,这些都与父亲心理上的缺位有着一定的关系。为了更好的阐释这个问题,我将主要讨论以下的两个问题:女性性格发展中父亲的功能以及女主角性格中父亲缺位是如何导致她的人生悲剧。
一、女性性格发展中父亲的功能
父亲在孩子的性格形成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性格构建和欲望引导上。对女孩而言,恋母情结在此处转化为恋父情结——希望自己能代替母亲的角色,而对父亲有一种性的欲望,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渴求自己所没有的父亲石祖的欲望。根据雅克·拉康,著名的法国精神分析家的理论,随着后来父亲的介入,女孩们发现了性别的不同,并且怀疑是母亲剥夺了她们的石祖而不是事实上的父亲从而使她们进入了恋父情结中最重要的阶段:阉割情结,开始了她们寻求石祖的欲望和过程。通过阉割。女性有了选择正确的对象能力。拉康认为父亲在这里并不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是~个能指即一种构建象征界的规则称之为“父亲的律”是进八象征界的必要条件。只有充分意识到“父亲的律”,女性才能认同自我去建立象征界——用语言很好的诠释自身,否则她们就无法战胜阉割的威胁以及恋父阶段的混乱,而这个阶段正好是形成性格的关键时刻。通过父亲的功能,女性能通过父亲的超我获得一种可以打破与母亲乱伦关系的能量从而帮助她们成功渡过恋父阶段,更顺利的去发展一个健全的人格和超我,即弗洛伊德说过的“意识的声音”。
父亲缺位极大的影响着女性发展自身性格的过程,有时甚至可能形成潜在的癔症。拉康曾指出在癔症患者的心理机制中,根本没有建立起“父亲的律”。大多数父亲缺位的女性就在心理体系中建立“父亲的律”这一概念上有很大的困难,她们沉溺在想象界中对父亲的欲望,尤其是对父亲石祖的欲望里面,希望以此来弥补打开潜伏期和压制超我形成的阉割焦虑。通常她们的恋父情结中包藏了一种隐忍的欲望,希望生一个父亲的孩子作为自己的礼物来弥补自己阉割不完全的遗憾。因此父亲缺位的女性都有个共同特征:她们易于爱上有成熟感和安全感的男人,这事实上可以看作是对缺少父亲参与早年生活的补偿。弗雷克,弗勒,马琳,米勒等人做的研究表明心理上父亲缺位的女性更容易早孕,在约会中产生焦虑,也有更多的倾向成为同性恋。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父亲在女性形成健康性格中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父亲缺位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角性格之影响
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塑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女主角,由于父亲缺位的影响,她的性格里充满了矛盾,一方面她心甘情愿吞下了命运的苦果,坚信这是唯一的出路:同时她也诅咒并试图去改变命运,虽然最终仍是失败。她的性格在那些在恋父阶段中父亲缺位的女性中极有代表性,显出了妄想和强迫症的综合症状。
1 因父亲缺位产生的强迫症如何影响她的命运
强迫症对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角来说是她坎坷命运的催化剂,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强迫症是脑中两种相反欲望的妥协物。强迫症有多种形式,此处主要表现为女主角性格上的强迫封闭。当她搬去因斯布鲁克与母亲和继父同住的两年中,她完全的封闭了自己过着一种囚犯和流放的生活。每个人对她都很好,但她却拒绝了所有的善意而选择关闭自己的心:
“我不愿过幸福的舒适生活,我把自己埋进一个自我折磨、寂寞孤独的阴暗世界。我拒绝参加音乐会或者快乐地结伴郊游。我差不多连门都不出。”
我们发现她的自我封闭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一种欲望的妥协,对父亲替代品的渴求与现实的诱惑之间的妥协。这种强迫症同对父亲缺位的遗憾也有着极深的关系。为了填补这种遗憾,她把所有的爱投射在新邻居身上将其视为父亲的替代品。一旦她离开他,自我封闭就成了维护想象界中爱的对象的唯一武器。强迫性自我封闭让她更深的陷在想象界中,但她的强迫症中混有着妄想症的特品,二者共同决定着她的命运。
2、分析父亲缺位导致的妄想如何影响她的性格而产生的人生选择
妄想症影响了女主角人生选择,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并最终导致毁灭。一般妄想分为两种,一是慢性的精神疾病,伴有一定的抑郁但无损智力。患有这种妄想的人在性格上多表现为害羞,紧张,冷漠且沉溺与幻想。另一种是偏执,坚定自己认同的东西尤其是爱的对象。妄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恋父或恋母情结的衍生物,因为妄想主要多发于想象界阶段。针对父亲缺位的女性,拉康曾指出她们没有建立起“父亲的律”的概念,更不要说借此打破想象界的束缚而进入象征界最终达到实在界的范围。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主角身上有着这两种妄想的迹象。
沉溺于妄想也许是女主角性格中最基本的特征。正是在这种幻想之中她爱上了邻居作家开始了无尽的等待,在信中,她回忆:
“我在脑海里想象你的形象:你是位戴着眼睛、留着长长白胡子的老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肯定你是漂亮的,应为我把你想象成为一位老人。”
可以看到这时她期待的是一位知识渊博,举止幽雅的老人。但是为什么她不由自主地想象他是位老人呢?其实她对老人的幻想从一定程度反映了她试图弥补早年丧父的遗憾。精神分析家现在已经注意到父亲缺位的女性有一种倾向去找一个就像父亲一样成熟肯定的男子做伴侣。在女主角的身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恋父情结的影子。因为这种父亲的丧失,她在无意识中有种强烈的欲望去抓住一切可以代替父亲以及他的石祖的东西。这样,从一开始她讲邻居当作了爱的对象,赋予其父亲的角色。尽管最后发现想象锚了——新邻居是位只有25岁的年轻人——但这种幻想可以满足她追寻像父亲那样的爱的对象的欲望,自然地她将爱转移到这个年轻邻居的身上,希望以此找回没有父亲的悲哀。
执爱是她性格中最显著的特征,也正是这种执着注定了她的毁灭。有人也许会质疑她为何只爱这个男子,就算分开多年,就 算他认不出她,她仍保持从13岁起开始的忠实。为了他,她拒绝了绅士的求婚:
“在我的下意识里,我还一直做着往日的孩子梦,你也许还会把我召唤到你的跟前,只是为了你的一声召唤,我要保持自己的自由。”
正如我上文提过她成长在一个单身家庭,早年丧父的伤痛在无意识中留下了一个需要父亲的欲望。最终,当她找到一个可以治疗这份伤痛的人,她又怎么可能轻易放手呢?只有首先满足她的欲望她才可能产生爱其他人的移情,否则,父亲缺位形成的创伤会阻碍她的移情。她的悲剧也在于她相信这些伤痛可以通过生一个他的孩子而减轻,这是她执爱的另一种方式。拉康将这种行为归因于未完成的恋父阶段。她们常易将孩子看作是父亲石祖的替代品。本书的女主角也一样,她内心的欲望让她希望生一个孩子作为失去父亲石祖的补偿。在她的独白中,我们可以透视她的欲望:
“他是你生的,但他再也不是我无法控制的你了而是那个永远跟我的身体结合在一起的你了。因此我把此事瞒着你:因为你再也无法从我身边逃跑了。”
尽管如此,她并没有意识到就是她这种用孩子来弥补爱人的欲望直接导致了她的悲剧。随着孩子的消逝,她也就丧失了替代父亲石祖的能指。
三、从精神分析角度理解父亲缺位对女性性格影响的重要性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理解父亲缺位对女性个性发展是第一次从心理机制入手对父亲的功能的探索。拉康认为,没有父亲的介入,女性无法建立“父亲的律”这一能指概念,无法进入到言说为主体的象征界。经历父亲缺位的女性一般都会沉浸在自己的想象界中,幻想父亲和他的石祖当作这种缺损的补偿。因此她们无法完成恋父阶段,害怕阉割的焦虑会伴随一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些女性或多或少表现出一种神经症的症状例如妄想和强迫,这其实是在无意识中希望找到父亲替代品,至少是他的石祖的强烈欲望和残酷现实之间的妥协。这种妥协会塑造出害羞,固执以及自我封闭等性格对她们在人生和行为选择上造成伤害。有研究表明,父亲缺位是青少年早孕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女孩和健康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人际交往和约会中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使她们无法享受亲密的关系。
从精神分析这个现象的另一个重要性就是它找到了一条解决问题的心理之路。我们知道父亲如何在女性发展良好性格上起重要作用。那么父亲就有一种责任更多的参与照顾自己的孩子,通过互动给孩子树立榜样,在无意识在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机制。如花更多时间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学习。分析家们建议父亲更多的和女儿做沟通,通过语言来构筑和谐。拉康的他的讨论班中有句名言“无意识像语言那样构成。”言说可以帮助主体逐渐进入无意识中,找回自己,重构自我和超我。因此父亲要鼓励女儿多说。这种内在感情的宣泄能够使主体中因父亲缺位导致的伤痛愈合。许多精神分析个案都证实了这点。一旦不再抵抗言说,她们的症状要么消失要么减轻。
四、结语
精神分析认为父亲缺位现象会在女性性格发展上带来巨大的影响。她们无法完成恋父阶段,而害怕阉割的焦虑会伴随一生。《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就是典型的受害者,是妄想和强迫症状的综合。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性格,悲剧才早已注定:深爱着她的邻居却从没有告诉他这份情意。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父亲缺位的意义是有建设性的,它不仅第一次探索了深层结构上引起她们个性扭曲的根源,更提出了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情感的言语宣泄,经历父亲缺位的女性可以构筑一个健康的性格,而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女主人公那样的悲剧也可以在现实中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