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月底,赖水清导演的新版《天龙八部》将登陆湖南卫视,于正版的新《神雕侠侣》正在热拍,有着“金庸小说翻拍专业户”之称的张纪中更是宣布开始筹备《书剑恩仇录》和《侠客行》,一时间,金庸剧又掀起翻拍热潮。
从1976年开始,金庸剧越拍越多,越来越泛滥,金庸剧也成为“一张皮”,借着金庸老人家的名号,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爱情偶像剧、宫廷斗争剧,甚至是悬疑职场剧……金庸的书中有江湖,金庸剧的江湖世界也不可小觑。
从香港双雄到“战国时代”:
金庸剧40年
许是金庸小说中江湖的血雨腥风刮得太厉害,金庸剧从一开拍,就在各式各样的争斗中茁壮成长。这位当年在明报上一日一更连载小说的大侠,怕没想到,从1976年《射雕英雄传》搬上了电视屏幕,金庸剧的版本明比暗拼就没停止过。
1976年,香港佳视首次将《射雕英雄传》改编成电视剧,由米雪和白彪出演,这部剧如今被称为史上第一部金庸剧,虽然米雪直到第十集才将“靖哥哥”叫得顺畅,但并不妨碍观众对于此剧的欢迎,播出后,新人米雪获称号“东方圣女”,地位竟可与TVB的“阿姐”汪明荃比拼。
《射雕英雄传》的成功,让当时香港佳视的竞争对手TVB大感危机,立刻着手筹拍金庸另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TVB下了大成本,在该剧中聚集了当时一批当红演员,其中,郑少秋一人分饰三角,香香公主则启用了余安安,播出后,轰动香港及东南亚,就连金庸都对郑少秋赞不绝口,亲自为他题字称:荧屏侠士,飒飒英风,家洛无忌,入人梦中。
只是竞争并没有结束,1978年,香港佳视倒闭,TVB趁机收购了几乎所有金庸作品的改编权,包括米雪版的《射雕英雄传》。自此以后,这个版本就再无播出。江湖传言,一是TVB故意冷藏米雪版,为的就是取而代之,二是米雪版母带烧毁,所以不再播出。1983年,TVB推出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人们彻底忘了黄蓉的称号曾经属于米雪。
从一开始TVB启动《书剑恩仇录》阻击香港佳视,金庸剧就按上了跟风的标签。当TVB凭借着诸如《射雕英雄传》等金庸剧垄断了大量观众后,台湾等地也开始了跟风。这点在《神雕侠侣》这部剧两次翻拍热潮上,尤为突出。1983年,TVB推出刘德华、陈玉莲版,1984年台湾中视推出孟飞、潘迎紫版,这回台湾中视胜出;1995年,TVB推出古天乐、李若彤版,紧接着在1998年,新加坡和台湾台视分别推出范文芳版、任贤齐、吴倩莲版,这一次,TVB胜出。
值得关注的是,在港版、台版竞争达到白热化,就连新加坡都来掺一脚的时候,内地并没有人碰触这块蛋糕。直到1999年,金庸宣布以一元钱的象征意义将《笑傲江湖》版权卖给了央视,内地“金庸小说翻拍专业户”张纪中才迟迟起家。
从2001年李亚鹏、许晴版《笑傲江湖》到2006年黄晓明、刘亦菲版《神雕侠侣》,内地经历了第一个热潮,是张纪中的天下;而从2010年邓超版的《倚天屠龙记》,到刚刚播放完的霍建华、袁姗姗版的《笑傲江湖》乃至正在拍摄的《天龙八部》,内地金庸剧翻拍已进入战国时代。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观众心中的最佳金庸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金庸剧来说,即便是脱胎于同一本小说,不同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的金庸剧也各具特色,追捧者也各不相同。
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自然是港版金庸剧。TVB在1976年到2000年之间,拍了不下20部金庸剧。其中,83版《射雕英雄传》、99版《鹿鼎记》、95版《神雕侠侣》、97版《天龙八部》被多数恋旧的网友奉为经典。
港版金庸剧真那么好?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后,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利润主宰一切。根植于此种氛围的港版金庸剧,从一开始就没有深入挖掘金庸小说中“侠”的精神,而是利用简洁的对白、紧凑的剧情,营造出与金庸文字一般的“速度感”,同时佐以出彩的配乐、符合小说形象的演员,将人们紧紧吸引在电视前。
台版金庸剧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武侠小说原本就是“写梦的文学”,在诞生了琼瑶剧的台湾,“梦”多被用力在爱情。但情字往往最难写,差一分差一毫也会引出不同反应。
在《神雕侠侣》中,一袭黑衣的小龙女与不怎么帅的杨过凑在了一起,恋爱的氛围就似那正归林的倦鸟,哗啦啦划破了屏幕,半点残渣都没剩下。就连金庸对此也颇为有意见,“改成这样让我生气,简直像天天打我的儿子一样。”
而对于后起之秀内地版来说,金庸剧则代表着“雷”字。张纪中前两部金庸剧骂声一片。他试图挖掘金庸小说中的精神,结果拍成了历史正剧;他试图找出最合适的人选,但娇俏可人的蓉儿有了副公鸭嗓。虽然他的金庸剧制作精良,有普及中国国家地理的功劳,但观众根本不买账。
中期张纪中显然吸取了教训,在《天龙八部》中加快了剧情节奏,并启用了合适演员——刘涛、胡军、刘亦菲。就如导演周晓文所说,有了这样本色接近角色的班底,根本就不需要演技。《天龙八部》甫一播出,就广受好评,成了张纪中最叫好的金庸剧。
但随后,人们便厌倦了场面宏大、剧情一般的张纪中版金庸剧,虽有“最丑周芷若”刘竞、《鹿鼎记》床戏过多遭删减等热点新闻,但并未挽回颓势,张纪中剩下四部作品仅仅听了个响儿就不见踪影。在沉寂一段时间后,烽烟再起,新一代“雷剧之王”于正就占了上风。
2013年,编剧于正的新版《笑傲江湖》上映,此时已与世纪初环境大不同。即便东方不败成了女人,令狐冲喊“东方姑娘,永远在我心里”,即便不少观众吐槽“金庸都能被雷哭了”,但因有着看玄幻小说长大的90后力撑——“没有于正,谁知道《笑傲江湖》啊!没有于正,我们永远不屑于理睬金庸。”其收视率依旧坚挺。
此时再瞧瞧正要上映的,于正版《神雕侠侣》中胖乎乎的小龙女,赖水清版《天龙八部》里的韩国段誉,人们吧唧一下嘴回回味,这才发现,张纪中版的金庸剧,也不那么雷了。
成名捷径:
傍着金庸有饭吃
金庸剧如今拍了不下60部,如果算上衍生出的《小宝与康熙》之类的同人剧,更是数不胜数。如果说原先还是10年一版,但在影视产业进入批量生产时期后,这一“定律”早已作废,五六年拍一遍已是常态。
纵然每次翻拍故事多多少少会有修改,但其实大体剧情走向根本不会变。这样的翻拍,除了给观众造成选择困扰外,对于电视台、投资方、导演以及演员,都是利大于弊。
于电视台来说,雄踞黄金时段的电视剧好不好看,决定了广告收入多少。由于广电总局规定“同一电视剧不能在四家以上上星卫视播出,黄金时段每天不能超过三集”。这使得本来就火热的“电视剧市场争夺战”更加白热化。
各电视台开始炮制首播剧、独播剧、自制大戏,用这些噱头来吸引观众眼球。这些精心打造的电视剧本应是精品,但一年二三十部电视剧播出量,哪有如此多精品?于是有着稳定剧本质量的金庸剧挺身而出。
而对于制片人与导演来说,在“收视率”为王的时代,收视率等于关注、广告和回报。金庸剧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早已在观众心中打下了烙印,无论是为了小说而看,或是为了比较而看,首先就先聚集了一部分拥趸和评论者,有了人气。
导演赖水清曾实话实话,翻拍几位武侠作家的经典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比其他类型的古装剧更受电视台欢迎,“几乎没输过,就像四大名著一样,这几位武侠前辈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宗师地位,每一次翻拍他们的作品都有一定的观众群和影响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的正是出演金庸剧的演员们。无论是翁美玲的黄蓉、李若彤的小龙女、还是周海媚的周芷若,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当新演员们再次接手这类角色,观众们首先会对他们品头论足一番,而对于演员来说,曝光率重于一切。“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瞬间,让他们从籍籍无名中变得广为人知,无论是刘竞和陈希妍这般被骂得狗血喷头,还是似刘亦菲一样被供上神台,参演金庸剧都是经验证短时间成名的捷径。
从1976年开始,金庸剧越拍越多,越来越泛滥,金庸剧也成为“一张皮”,借着金庸老人家的名号,我们或许可以看到爱情偶像剧、宫廷斗争剧,甚至是悬疑职场剧……金庸的书中有江湖,金庸剧的江湖世界也不可小觑。
从香港双雄到“战国时代”:
金庸剧40年
许是金庸小说中江湖的血雨腥风刮得太厉害,金庸剧从一开拍,就在各式各样的争斗中茁壮成长。这位当年在明报上一日一更连载小说的大侠,怕没想到,从1976年《射雕英雄传》搬上了电视屏幕,金庸剧的版本明比暗拼就没停止过。
1976年,香港佳视首次将《射雕英雄传》改编成电视剧,由米雪和白彪出演,这部剧如今被称为史上第一部金庸剧,虽然米雪直到第十集才将“靖哥哥”叫得顺畅,但并不妨碍观众对于此剧的欢迎,播出后,新人米雪获称号“东方圣女”,地位竟可与TVB的“阿姐”汪明荃比拼。
《射雕英雄传》的成功,让当时香港佳视的竞争对手TVB大感危机,立刻着手筹拍金庸另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TVB下了大成本,在该剧中聚集了当时一批当红演员,其中,郑少秋一人分饰三角,香香公主则启用了余安安,播出后,轰动香港及东南亚,就连金庸都对郑少秋赞不绝口,亲自为他题字称:荧屏侠士,飒飒英风,家洛无忌,入人梦中。
只是竞争并没有结束,1978年,香港佳视倒闭,TVB趁机收购了几乎所有金庸作品的改编权,包括米雪版的《射雕英雄传》。自此以后,这个版本就再无播出。江湖传言,一是TVB故意冷藏米雪版,为的就是取而代之,二是米雪版母带烧毁,所以不再播出。1983年,TVB推出翁美玲版《射雕英雄传》,人们彻底忘了黄蓉的称号曾经属于米雪。
从一开始TVB启动《书剑恩仇录》阻击香港佳视,金庸剧就按上了跟风的标签。当TVB凭借着诸如《射雕英雄传》等金庸剧垄断了大量观众后,台湾等地也开始了跟风。这点在《神雕侠侣》这部剧两次翻拍热潮上,尤为突出。1983年,TVB推出刘德华、陈玉莲版,1984年台湾中视推出孟飞、潘迎紫版,这回台湾中视胜出;1995年,TVB推出古天乐、李若彤版,紧接着在1998年,新加坡和台湾台视分别推出范文芳版、任贤齐、吴倩莲版,这一次,TVB胜出。
值得关注的是,在港版、台版竞争达到白热化,就连新加坡都来掺一脚的时候,内地并没有人碰触这块蛋糕。直到1999年,金庸宣布以一元钱的象征意义将《笑傲江湖》版权卖给了央视,内地“金庸小说翻拍专业户”张纪中才迟迟起家。
从2001年李亚鹏、许晴版《笑傲江湖》到2006年黄晓明、刘亦菲版《神雕侠侣》,内地经历了第一个热潮,是张纪中的天下;而从2010年邓超版的《倚天屠龙记》,到刚刚播放完的霍建华、袁姗姗版的《笑傲江湖》乃至正在拍摄的《天龙八部》,内地金庸剧翻拍已进入战国时代。
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观众心中的最佳金庸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金庸剧来说,即便是脱胎于同一本小说,不同的文化底蕴,孕育出的金庸剧也各具特色,追捧者也各不相同。
处于金字塔顶端的自然是港版金庸剧。TVB在1976年到2000年之间,拍了不下20部金庸剧。其中,83版《射雕英雄传》、99版《鹿鼎记》、95版《神雕侠侣》、97版《天龙八部》被多数恋旧的网友奉为经典。
港版金庸剧真那么好?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后,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利润主宰一切。根植于此种氛围的港版金庸剧,从一开始就没有深入挖掘金庸小说中“侠”的精神,而是利用简洁的对白、紧凑的剧情,营造出与金庸文字一般的“速度感”,同时佐以出彩的配乐、符合小说形象的演员,将人们紧紧吸引在电视前。
台版金庸剧一直处于打酱油的状态。武侠小说原本就是“写梦的文学”,在诞生了琼瑶剧的台湾,“梦”多被用力在爱情。但情字往往最难写,差一分差一毫也会引出不同反应。
在《神雕侠侣》中,一袭黑衣的小龙女与不怎么帅的杨过凑在了一起,恋爱的氛围就似那正归林的倦鸟,哗啦啦划破了屏幕,半点残渣都没剩下。就连金庸对此也颇为有意见,“改成这样让我生气,简直像天天打我的儿子一样。”
而对于后起之秀内地版来说,金庸剧则代表着“雷”字。张纪中前两部金庸剧骂声一片。他试图挖掘金庸小说中的精神,结果拍成了历史正剧;他试图找出最合适的人选,但娇俏可人的蓉儿有了副公鸭嗓。虽然他的金庸剧制作精良,有普及中国国家地理的功劳,但观众根本不买账。
中期张纪中显然吸取了教训,在《天龙八部》中加快了剧情节奏,并启用了合适演员——刘涛、胡军、刘亦菲。就如导演周晓文所说,有了这样本色接近角色的班底,根本就不需要演技。《天龙八部》甫一播出,就广受好评,成了张纪中最叫好的金庸剧。
但随后,人们便厌倦了场面宏大、剧情一般的张纪中版金庸剧,虽有“最丑周芷若”刘竞、《鹿鼎记》床戏过多遭删减等热点新闻,但并未挽回颓势,张纪中剩下四部作品仅仅听了个响儿就不见踪影。在沉寂一段时间后,烽烟再起,新一代“雷剧之王”于正就占了上风。
2013年,编剧于正的新版《笑傲江湖》上映,此时已与世纪初环境大不同。即便东方不败成了女人,令狐冲喊“东方姑娘,永远在我心里”,即便不少观众吐槽“金庸都能被雷哭了”,但因有着看玄幻小说长大的90后力撑——“没有于正,谁知道《笑傲江湖》啊!没有于正,我们永远不屑于理睬金庸。”其收视率依旧坚挺。
此时再瞧瞧正要上映的,于正版《神雕侠侣》中胖乎乎的小龙女,赖水清版《天龙八部》里的韩国段誉,人们吧唧一下嘴回回味,这才发现,张纪中版的金庸剧,也不那么雷了。
成名捷径:
傍着金庸有饭吃
金庸剧如今拍了不下60部,如果算上衍生出的《小宝与康熙》之类的同人剧,更是数不胜数。如果说原先还是10年一版,但在影视产业进入批量生产时期后,这一“定律”早已作废,五六年拍一遍已是常态。
纵然每次翻拍故事多多少少会有修改,但其实大体剧情走向根本不会变。这样的翻拍,除了给观众造成选择困扰外,对于电视台、投资方、导演以及演员,都是利大于弊。
于电视台来说,雄踞黄金时段的电视剧好不好看,决定了广告收入多少。由于广电总局规定“同一电视剧不能在四家以上上星卫视播出,黄金时段每天不能超过三集”。这使得本来就火热的“电视剧市场争夺战”更加白热化。
各电视台开始炮制首播剧、独播剧、自制大戏,用这些噱头来吸引观众眼球。这些精心打造的电视剧本应是精品,但一年二三十部电视剧播出量,哪有如此多精品?于是有着稳定剧本质量的金庸剧挺身而出。
而对于制片人与导演来说,在“收视率”为王的时代,收视率等于关注、广告和回报。金庸剧因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早已在观众心中打下了烙印,无论是为了小说而看,或是为了比较而看,首先就先聚集了一部分拥趸和评论者,有了人气。
导演赖水清曾实话实话,翻拍几位武侠作家的经典小说,尤其是金庸的,比其他类型的古装剧更受电视台欢迎,“几乎没输过,就像四大名著一样,这几位武侠前辈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宗师地位,每一次翻拍他们的作品都有一定的观众群和影响力。”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的正是出演金庸剧的演员们。无论是翁美玲的黄蓉、李若彤的小龙女、还是周海媚的周芷若,早已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当新演员们再次接手这类角色,观众们首先会对他们品头论足一番,而对于演员来说,曝光率重于一切。“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的瞬间,让他们从籍籍无名中变得广为人知,无论是刘竞和陈希妍这般被骂得狗血喷头,还是似刘亦菲一样被供上神台,参演金庸剧都是经验证短时间成名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