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的探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教育主要是指在生命活动中进行的教育,旨在让受教育者能够正确的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享受生命和超越生命。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增多,很多初中生出现的轻生、自杀等心理情绪,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愈发体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思想上还不够成熟,个人安全意识还相对缺乏,所以初中生因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事件造成的非正常死亡现象的也屡见不鲜,这就表明了每个教师都应当承担起初中生生命教育的相关职责,初中语文教师同样也不例外。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
   初中语文生命教育课堂的构建,关键在于教师要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语文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内容,还要促进初中生心理素质和德育素质的健康发展,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尊重他人,树立起积极的生活态度,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还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将更多“生命性”的教育内容注入课堂,增强初中语文教学的乐趣与活力。如在《女娲造人》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对文章中的文学价值进行教学,更有树立生命教育的教育观念,只要初中语文稍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完全可以向学生讲解生命的诞生与成长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教育学生了解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目标。
   二、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恰当进行课堂渗透
   基于语文课程的特性,初中语文教材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素材是非常丰富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发掘与整合,然后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联系,实现生命教育的恰当渗透,这样才能不断拓宽初中语文生命教育的空间,让原本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初中语文《生命 生命》的教学过程中,这无疑是初中语文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和平台,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散文内容的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告诫自己要珍视生命,不要虚度光阴,要让自己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这样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三、创新语文教学手段,增强生命教育的趣味性、直观性
   初中语文课堂上有效的生命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上,还要多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在生命教育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增强生命教育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才能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一方面,在初中语文生命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带给学生在感官上和心灵上更加直接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相关视频资料的播放,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然后再开展相应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平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热爱和平、热爱祖国,远离战争,要懂得同学生以及他人进行友好的相处,进而强化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四、重视实践教学,让学生多体验生命、感悟生命
   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要回归于生活,初中语文课堂上生命教育的目标也在于此。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语语文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特征,重视语文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的去体验、去感悟、去探究生命的价值和魅力,这样才能提高初中生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再塑生命》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海伦·凯勒”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作者个人的生平事迹,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体验活动,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自己只有三天光明的时间,会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思考完之后不妨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去认真地完成预想的事情,进而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和全面的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生命、理解生命的真谛,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为初中生开始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需要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在面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时,需要初中语文教师打破传统单纯进行知识导入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思路,积极构建“生命教育课堂”,使学生在获取语文学科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唐广祥,教师,现居江苏灌南。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把学习当作主体交互,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交流过程,对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互动形式,轻视互动内容的情形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单调的形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积极开展主体互动思维训练,能有效克服这一不足,使语文课堂教学彰显更多的精彩。   一.增强情意互动,激发思维的积极性。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因而课堂互动主要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一味灌输,需要充当着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以诱导为手段,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促使其积极而主动的思考探究、实践体验,突显主体地位。对此,笔者以初中语文教学为例,谈谈如下几种常见而有效的诱思探究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一、形象探究法,获得具体化感知   形象探究,即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形象材料,学生经历观察、处理信息等过程展开形象思维活动,由表象进入深层探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少农村语文教师只是简单对例文讲述,只是通过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和大量写作任务的布置方法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写作水平。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教学方法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果。   这样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是不全面的,农村初中需要新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要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生活情况教学,利用农村生活的大环境,从田野庄稼到山间丛林,从农家生活到新型文化建设,引领农村初中生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