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在即,对事业单位编制的职工来说影响不小,原本的退休金可能出现不小的下降。想要实现原来的退休生活水平,除了及时调整预期外,还应积极累积财富。
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通过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及重庆共五个试点省市正做着启动准备工作。
眼看改革即将实施,民众中又是热议一片。特别对于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原本期盼较高的退休金可能要降低。
对事业单位职工影响颇大
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待遇一直不错,虽然究竟能拿多少很难统计,但大部分科教文卫系统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在退休时一般可以达到30年的工龄,再加上个人缴纳养老金的补贴,以及其他全额的补贴和福利,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可以达到90%。而一般企业员工养老金替代率能够达到50%已经很不错了。换言之,一个在企业工作职工和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收入相同,退休后的收入有可能相差1倍。
去年刚刚退休的蒋女士就有这样的感受。“我和几个同学就做过比较,原来上班的时候,我们同样都是高级职称,收入水平也差不多,只不过我的编制属于事业单位,而他们是企业职工。退休后差距就很明显了。我现在每月退休金有4000多元,而他们只有2000多元,相差近一倍。”蒋女士庆幸自己的好福气。
一旦事业单位员工与企业员工在养老金政策上一致,那么对还未退休的事业单位员工来说,将来的养老金可能要打对折。
提早退休是否划算
从事文案工作的彭先生今年58岁,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目前月收入约1万元,其中有较高比例的职位津贴、绩效奖金等。他粗略估计了一下,如果按现在的制度退休,月收入虽然会打上折扣,但到手4000元应该没问题,而如果按照企业职工退休待遇计算,大概连3000元都不保了。
最近,他就一直为要不要提前退休烦恼。我们倒不妨为他算笔账。
第一种情况是他选择现在提前退休,而退休金正如他所预料的有4000元,可以拿到80岁。第二种情况是他继续工作直到60岁退休,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他的退休金只能拿到3000元,同样直到80岁。
假设期间退休金不涨,那么从60岁到80岁的20年间,第一种情况下,他会多拿到24万元的退休金。而选择第二种情况,他可以多工作2年,多得到的工作收入有14.4万元。从简单的计算结果看,排除货币的时间价值,前者更有利,他应该选择提前退休。
如果彭先生今年只有56岁,距退休还有4年,那么继续工作会为他增加收入28.8万元,超过了多拿的24万元退休金,那么继续工作显得更加划算些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模拟计算,现实中,你不得不考虑收入的时间价值、工作与退休时的付出、收获比,当然还有各人不同的养老金情况。
因此,要算清提前退休是否划算并不容易,只能说一般情况下,越临近退休年龄的人,越该考虑一下是否需要提前退休。毕竟,少工作一两年对工龄的影响不大,在养老金计算上浮动并不多。而一旦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正式改革,退休金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按企、事业单位不同的退休制度,如果每月相差2000元,那么20年可就相差48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少临退休族对工作恋恋不舍的原因在于一旦退休,收入会有所下降,幅度还可能比较高,可我们更应看到长远的将来养老金巨大差距的隐患。
合理调整养老预期
如果说,“准”退休族可以选择提前退休这条路走,那么对距离退休年龄还比较遥远的人来说,只能调整自己的养老预期了。
首先应下降原本计划中的退休金,不要高估未来的收入,以免养老准备不足。比如,将原本计划的5000元退休金降低到3000元,留出2000元的收入缺口。
其次,应根据养老目标,并配合调整后的收入水平,重新考虑其他养老准备金的积累。比如,原本计划在拥有300万元资产的基础上退休,靠养老金和资产投资收益过日子,可在养老金缩水后,300万元的资产可能无法满足原本退休目标,就该及时调整。
如果每月少拿2000元,持续20年,那么这个缺口就该靠工作时的资产积累填补,可以在预设利率基础上贴现算得。例如5%的年收益率情况下,这笔养老金的现值大概是近30万元,因此也就是说现在应积累330万元的资产才能保持原本的退休目标。
如果你是事业单位在职员工,那么不妨动手算算自己需要额外增加的资产积累需要多少吧。
计算演示:年收入相差1万元,持续25年,按照3%的利率计算,那么这笔收入差距的现值即为1×17.41=17.41万元。以此类推。
养老还可以依靠“谁”
按传统观念,养老靠两大法宝:退休金和子女。让我们来看看现实又是怎样的。
有咨询公司的预测,201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1100亿美元。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政府不强制占用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仅凭社会统筹资金的年收入将不足以支撑目前的养老金体系。
换言之,现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58.5%在未来很有难得到保证。曾有测算显示,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未来20~30年后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可能会下降到40%左右,保障远远低于父辈。因此,靠退休金养老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想要过上“好日子”,可要另谋他法。
再来看看子女能否靠得住。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早就进入婚育年龄,一般处于“4-2-1”的家庭模式中,这样一对夫妇要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经济负担不轻。而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8-4-2-1”家庭数量也在增多,其中夫妇二人的经济压力更是沉重。此外,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姑且不谈,能够自食其力已是不易。因此,“养儿防老”的计划在现如今也已经行不通了。
在排除了两大传统养老方式后,有人想到了商业养老保险,这究竟可行吗?
先来看一个产品案例:为了从55岁开始每年领取1万元的养老金,50岁的吴女士需要一次性缴费188679元。保险公司保证领取十年,满十年后仍生存可领取直至身故。假设吴女士领取至85岁,共领取30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次交的188679元与未来可以领到的保险金到底价值谁高谁低。
在3%的年利率的情况下,未来30年领取的保险金总额在55岁时的现金价值为19.6万元,50岁时的现值约17万元,低于缴纳的保险费。而当利率降低到2%~2.5%时,未来领取保险金在50岁时的现值与保费基本一致。换言之,吴女士如果选择此产品,年度回报率不会高于3%。
当然,如今的保险产品都会有分红,不过分红的高低不能保证。虽然在产品推介时,保险公司会演示高、中、低三档分红水平,但这都不能作为给付依据。“零分红”并非不会发生。
商业养老保险也有优点,就是稳定。一旦保费缴纳,保险公司总要按时按约给付保险金,这笔收入也就固定了下来。因此,不追求高收益,而在乎稳定收入的客户可以考虑这类险种。由于养老险的保费并不便宜,如果你的收入水平还不能轻松负担这笔保费,就不用太勉强投保了。
养老无忧还得靠自己
考虑到养老保险的成本颇高,收益率也并不理想,养老储备还要靠自己多多积累。在年轻时早些定下退休目标,再通过选择投资渠道,如股市、基金、债券等将自己的养老储备慢慢增加,方可实现养老无忧的理想。
其中,比较值得考虑的是定投基金或定投投连险的做法。这种方式对日常的经济影响较小,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资金,而且可以分摊各期成本。之所以把定投连险也算在内,是因为投连险的推出成本较高,反而能够约束投保人长期坚持投入。更具体地说,就是当投保人想要中断保险合同提前退出时,保费会有一定损失,特别在投保期数较短时损失更大。这就“逼”得投保人不得不坚持下去,也就更能实现长期投资的计划。
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金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通过至今已有一段时间,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及重庆共五个试点省市正做着启动准备工作。
眼看改革即将实施,民众中又是热议一片。特别对于事业单位的职工来说,原本期盼较高的退休金可能要降低。
对事业单位职工影响颇大
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待遇一直不错,虽然究竟能拿多少很难统计,但大部分科教文卫系统的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在退休时一般可以达到30年的工龄,再加上个人缴纳养老金的补贴,以及其他全额的补贴和福利,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可以达到90%。而一般企业员工养老金替代率能够达到50%已经很不错了。换言之,一个在企业工作职工和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收入相同,退休后的收入有可能相差1倍。
去年刚刚退休的蒋女士就有这样的感受。“我和几个同学就做过比较,原来上班的时候,我们同样都是高级职称,收入水平也差不多,只不过我的编制属于事业单位,而他们是企业职工。退休后差距就很明显了。我现在每月退休金有4000多元,而他们只有2000多元,相差近一倍。”蒋女士庆幸自己的好福气。
一旦事业单位员工与企业员工在养老金政策上一致,那么对还未退休的事业单位员工来说,将来的养老金可能要打对折。
提早退休是否划算
从事文案工作的彭先生今年58岁,属于事业单位编制,目前月收入约1万元,其中有较高比例的职位津贴、绩效奖金等。他粗略估计了一下,如果按现在的制度退休,月收入虽然会打上折扣,但到手4000元应该没问题,而如果按照企业职工退休待遇计算,大概连3000元都不保了。
最近,他就一直为要不要提前退休烦恼。我们倒不妨为他算笔账。
第一种情况是他选择现在提前退休,而退休金正如他所预料的有4000元,可以拿到80岁。第二种情况是他继续工作直到60岁退休,由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他的退休金只能拿到3000元,同样直到80岁。
假设期间退休金不涨,那么从60岁到80岁的20年间,第一种情况下,他会多拿到24万元的退休金。而选择第二种情况,他可以多工作2年,多得到的工作收入有14.4万元。从简单的计算结果看,排除货币的时间价值,前者更有利,他应该选择提前退休。
如果彭先生今年只有56岁,距退休还有4年,那么继续工作会为他增加收入28.8万元,超过了多拿的24万元退休金,那么继续工作显得更加划算些了。
不过,这只是一个模拟计算,现实中,你不得不考虑收入的时间价值、工作与退休时的付出、收获比,当然还有各人不同的养老金情况。
因此,要算清提前退休是否划算并不容易,只能说一般情况下,越临近退休年龄的人,越该考虑一下是否需要提前退休。毕竟,少工作一两年对工龄的影响不大,在养老金计算上浮动并不多。而一旦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正式改革,退休金的差距可就太大了。
按企、事业单位不同的退休制度,如果每月相差2000元,那么20年可就相差48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不少临退休族对工作恋恋不舍的原因在于一旦退休,收入会有所下降,幅度还可能比较高,可我们更应看到长远的将来养老金巨大差距的隐患。
合理调整养老预期
如果说,“准”退休族可以选择提前退休这条路走,那么对距离退休年龄还比较遥远的人来说,只能调整自己的养老预期了。
首先应下降原本计划中的退休金,不要高估未来的收入,以免养老准备不足。比如,将原本计划的5000元退休金降低到3000元,留出2000元的收入缺口。
其次,应根据养老目标,并配合调整后的收入水平,重新考虑其他养老准备金的积累。比如,原本计划在拥有300万元资产的基础上退休,靠养老金和资产投资收益过日子,可在养老金缩水后,300万元的资产可能无法满足原本退休目标,就该及时调整。
如果每月少拿2000元,持续20年,那么这个缺口就该靠工作时的资产积累填补,可以在预设利率基础上贴现算得。例如5%的年收益率情况下,这笔养老金的现值大概是近30万元,因此也就是说现在应积累330万元的资产才能保持原本的退休目标。
如果你是事业单位在职员工,那么不妨动手算算自己需要额外增加的资产积累需要多少吧。
计算演示:年收入相差1万元,持续25年,按照3%的利率计算,那么这笔收入差距的现值即为1×17.41=17.41万元。以此类推。
养老还可以依靠“谁”
按传统观念,养老靠两大法宝:退休金和子女。让我们来看看现实又是怎样的。
有咨询公司的预测,2010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1100亿美元。如果没有政府补贴、政府不强制占用个人账户里的资金,仅凭社会统筹资金的年收入将不足以支撑目前的养老金体系。
换言之,现行养老金目标替代率58.5%在未来很有难得到保证。曾有测算显示,35岁左右的青年人,在未来20~30年后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可能会下降到40%左右,保障远远低于父辈。因此,靠退休金养老只能保障最低生活水平,想要过上“好日子”,可要另谋他法。
再来看看子女能否靠得住。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早就进入婚育年龄,一般处于“4-2-1”的家庭模式中,这样一对夫妇要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经济负担不轻。而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8-4-2-1”家庭数量也在增多,其中夫妇二人的经济压力更是沉重。此外,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不少大学毕业生就业出现问题,赡养老人的问题姑且不谈,能够自食其力已是不易。因此,“养儿防老”的计划在现如今也已经行不通了。
在排除了两大传统养老方式后,有人想到了商业养老保险,这究竟可行吗?
先来看一个产品案例:为了从55岁开始每年领取1万元的养老金,50岁的吴女士需要一次性缴费188679元。保险公司保证领取十年,满十年后仍生存可领取直至身故。假设吴女士领取至85岁,共领取30年,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次交的188679元与未来可以领到的保险金到底价值谁高谁低。
在3%的年利率的情况下,未来30年领取的保险金总额在55岁时的现金价值为19.6万元,50岁时的现值约17万元,低于缴纳的保险费。而当利率降低到2%~2.5%时,未来领取保险金在50岁时的现值与保费基本一致。换言之,吴女士如果选择此产品,年度回报率不会高于3%。
当然,如今的保险产品都会有分红,不过分红的高低不能保证。虽然在产品推介时,保险公司会演示高、中、低三档分红水平,但这都不能作为给付依据。“零分红”并非不会发生。
商业养老保险也有优点,就是稳定。一旦保费缴纳,保险公司总要按时按约给付保险金,这笔收入也就固定了下来。因此,不追求高收益,而在乎稳定收入的客户可以考虑这类险种。由于养老险的保费并不便宜,如果你的收入水平还不能轻松负担这笔保费,就不用太勉强投保了。
养老无忧还得靠自己
考虑到养老保险的成本颇高,收益率也并不理想,养老储备还要靠自己多多积累。在年轻时早些定下退休目标,再通过选择投资渠道,如股市、基金、债券等将自己的养老储备慢慢增加,方可实现养老无忧的理想。
其中,比较值得考虑的是定投基金或定投投连险的做法。这种方式对日常的经济影响较小,不需要一次性投入很多资金,而且可以分摊各期成本。之所以把定投连险也算在内,是因为投连险的推出成本较高,反而能够约束投保人长期坚持投入。更具体地说,就是当投保人想要中断保险合同提前退出时,保费会有一定损失,特别在投保期数较短时损失更大。这就“逼”得投保人不得不坚持下去,也就更能实现长期投资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