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人”和中国的“自然”,从《诗经》起,历楚汉辞赋唐宋诗词,连绾表现着平等参透的关系,乐其乐亦宣泄于自然,忧其忧亦投诉于自然。在所谓“三百篇”中,几乎都要先称植物动物之名义,才能开诚咏言;说是有内在的联系,更多的是不相干地相干着。学士们只会用“比”“兴”来囫囵解释,不问问何以中国人就这样不涉卉木虫鸟之类就启不了口作不成诗,楚辞又是统体苍翠馥郁,作者似乎是巢居穴处的,穿的也自愿不是纺织品。
  汉赋好大喜功,把金、木、水、火边旁的字罗列殆尽,再加上禽兽麟介的谱系,仿佛是在对“自然”说:“知尔甚深”。
  到唐代,花溅泪鸟惊心,“人”和“自然”相看两不厌,举杯邀明月,非到蜡炬成灰不可,已岂是“拟人”“移情”“咏物”这些说法所能敷衍。
  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对待“自然”的心态转入颓废,梳剔精致,吐属尖新,尽管吹气若兰,脉息终于微弱了。
  接下来大概有鉴于“人”与“自然”之间的绝妙好辞已被用竭,懊恼之余,便将花木禽兽幻作妖化了仙,烟魅粉灵,直接与人通款曲共枕席,恩怨悉如世情——中国的“自然”宠幸中国的“人”,中国的“人”阿谀中国的“自然”?孰先孰后?孰主孰宾?从来就分不清说不明。
  儒家既述亦作,述作的竟是一套“君王术”;有所说时尽由自己说,说不了时一下子拂袖推诿给“自然”,因此多的是峨冠博带的耿介懦夫。
  格致学派在名理知行上辛苦凑合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纠缠瓜葛把“自然”架空在实用主义中去,收效却虚浮得自己也感到失望。
  释家凌驾于“自然”之上,“自然”只不过是佛的舞台,以及诸般道具,是故释家的关照“自然”远景终究有限,始于慈悲为本而止于无边的傲慢——
  粗粗比较,数道家最乖觉,能脱略,近乎“自然”;中国古代艺术家每有道家气息,或一度是道家的追慕者、旁观者。道家大宗师则本来就是哀伤到了绝望、散逸到了玩世不恭的曝日野叟,使艺术家感到还可共一夕谈,一夕之后,走了。(也走不到哪里去,都只在悲观主义和快乐主义的峰回路转处,来来往往,讲究姿态,仍不免与道家作莫逆的顾盼。)
  然而多谢艺术家终于没有成为哲学家,否则真是太萧条了。
  “自然”对于“人”在理论上、观念上若有误解曲解,都毫不在乎。野果成全了果园,大河肥沃了大地,牛羊入栏,五粮丰登,然后群莺乱飞,而且幽阶一夜苔生——
  历史短促的国族,即使由衷的欢哀,总嫌浮佻庸肤,毕竟没有经识过多少盛世凶年,多少钧天齐乐的庆典、薄海同悲的殇礼,尤其不是朝朝暮暮在无数细节上甘苦与共休戚相关,即使那里天有时地有利人也和合,而山川草木总嫌寡情乏灵,那里的人是人,自然是自然,彼此尚未涵融尚未钟毓……海外有春风、芳草,深宵的犬吠,秋的丹枫,随之绵衍到煎鱼的油香,邻家婴儿的夜啼,广式苏式月饼。大家都自言自语: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心里的感喟:那些都是错了似的。因为不能说“错了的春风,错了的芳草”,所以只能说不尽然、不完全……异邦的春风旁若无人地吹,芳草漫不经心地绿,猎犬未知何故地吠,枫叶大事挥霍地红,煎鱼的油一片汪洋,邻家婴啼似同隔世,月饼的馅儿是百科全书派……就是不符,不符心坎里古华夏今中国的观念、概念、私心杂念……乡愁,去国之离忧,是这样悄然中来、氤氲不散。
  中国的“自然”与中国的“人”,合成一套无处不在的精神密码,欧美的智者也认同其中确有源远流长的奥秘;中国的“人”内充满“自然”,这个观点已经被理论化了,好事家打从“烹饪术”上作出不少印证,有识之士则着眼于医道药理、文艺武功、易卜星相、五行堪舆……然而那套密码始终半解不解。因为,也许更有另一面:中国的“自然”内有“人”——谁莳的花服谁,那人卜居的丘壑有那人的风神,犹如衣裳具备袭者的性情,旧的空鞋都有脚……古老的国族,街头巷尾亭角桥堍,無不可见一闪一烁的人文剧情、名城宿迹,更是重重叠叠的往事尘梦,郁积得憋不过来了,幸亏总有春花秋月等闲度地在那里抚恤纾解,透一口气,透一口气,这已是历史的喘息。
  稍多一些智能的人,随时随地从此种一闪一烁重重叠叠的意象中,看到古老国族的辉煌而褴褛的整体,而且头尾分明。古老的国族因此多诗、多谣、多脏话、多轶事、多奇谈、多机警的诅咒、多伤心的俏皮绝句。茶、烟、酒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唯有那里的“自然”清明而殷勤,亘古如斯地眷顾着那里的“人”。
  大动乱的年代,颓壁断垣间桃花盛开,雨后的刑场上蒲公英星星点点,瓦砾堆边松菌竹笋依然……总有两三行人为之驻足,为之思量。而且,每次浩劫初歇,家家户户忙于摘花种草,休沐盘桓于绿水青山之间——可见当时的纷争都是荒诞的,而桃花、蒲公英、松菌、竹笋的主见是对的。
  另外(难免有一些另外),中国人既温暾又酷烈,有不可思议的耐性,能与任何祸福作无尽周旋。在心上,不在话下,十年如此,百年不过是十个十年,忽然已是千年了。苦闷逼使“人”有所象征,因而与“自然”作无止境的亲嫟,乃至熟昵而狡黠作狎了。至少可先例两则谐趣:金鱼、菊花。自然中只有鲋、鲫,不知花了多少代人的宝贵而不值钱的光阴,培养出婀娜多姿的水中仙侣,化畸形病态为固定遗传,金鱼的品种叹为观止而源源不止。
  野菊是很单调的,也被嫁接、控制、盆栽而笼络,作纷繁的形色幻变。菊花展览会是菊的时装表演,尤其是想入非非的题名,巧妙得可耻——金鱼和菊花,是人的意志取代了自然的意志,是人对自然行驶了催眠术。中庸而趋极的中国人的耐性和猾癖一至于此。亟待更新的事物却千年不易,不劳费心的行当干了一件又一桩,苦闷的象征从未制胜苦闷之由来,叫人看不下去地看下去,看下去。“自然”在金鱼、菊花这类小节上任人摆布,在阡陌交错的大节上,如果用“白发三千丈”的作诗方法来对待庄稼,就注定以颗粒无收告终,否则就不成其为“自然”了。
  从长历史的中国来到短历史的美国,各自心中怀有一部离骚经,“文化乡愁”版本不一,因人而异,老辈的是木版本,注释条目多得几乎超过正文,中年的是修订本,参考书一览表上洋文林林总总,新潮后生的是翻译本,且是译笔极差的节译本。更有些单单为家乡土产而相思成疾者,那是简略的看图识字的通俗本——这广义的文化乡愁,便是海外华裔人手一册的离骚经,性质上是“人”和“自然”的骈俪文。然而日本人之对樱花、俄罗斯人之对白桦、印度人之对菩提树、墨西哥人之对仙人掌,也像中国人之对梅、兰、竹、菊那样的发呆发狂吗——似乎并非如此,但愿亦复如此则彼此可以谈谈,虽然各谈各的自己。
  从前一直有人认为痴心者见悦于痴心者,以后会有人认知痴心者见悦于明哲者,明哲,是痴心已去的意思,这种失却是被褫夺的被割绝的,痴心与生俱来,明哲当然是后天的事。明哲仅仅是亮度较高的忧郁。


  中国的瓜果、蔬菜、鱼虾……无不有品性,有韵味,有格调,无不非常之鲜,天赋的清鲜。鲜是味之神,营养之圣,似乎已入灵智范畴。而中国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之所以令人心醉神驰,说过了再重复一遍也不致聒耳,那是真在于自然的钟灵毓秀,这个俄而形上俄而形下的谛旨,姑妄作一点即兴漫喻。譬如说树,砍伐者近来,它就害怕,天时佳美,它枝枝叶叶舒畅愉悦,气候突然反常,它会感冒,也许正在发烧,而且咳嗽……凡事称颂它的人用手抚摩枝干,它也微笑,它喜欢优雅的音乐,它所尤其敬爱的那个人殁了,它就枯槁折倒。
  池水、井水、盆花、圃花、犬、马、鱼、鸟都会恋人,与人共幸蹇,或盈或涸,或茂或凋,或憔悴绝食以殉。当然不是每一花每一犬都会爱你,道理正如不是每个人都会爱你那样——如果说兹事体小,那么体大如崇岳、莽原、广川、密林、大江、巨泊,正因为在汗漫历史中与人曲折离奇地同褒贬共荣辱,故而瑞征、凶兆、祥云、戾气、兴绪、衰象,无不似隐实显,普遍感知。粉饰出的太平,自然并不认同,深讳不露的歹毒,自然每做昭彰,就是这么一回事,就是这么两回事。
  中国每一王朝的递嬗,都会发生莫名其妙的童谣,事后才知是自然借孩儿的歌喉作了预言。所以为先天下之忧而忧而乐了,为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忧了;试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大有人在,怎能不跫然心喜呢,就怕“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后下去,诚不知后之览者将如何有感于斯文——这些,也都是中国的山川草木作育出来的,辽阔而挚烈的一介乡愿之情。没有离开中国时,未必不知道——离开了,一天天久了,就更知道了。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大梦一场,小半如常  时光会懂得  你眼眸的江水,你低眉的深情  入戏禅定,回响三分  到老了,也还是当年的往事当年情  秋水长  写作之外,大概我最喜欢的就是唱戏了。虽然我唱的挺“二八刀”,但在作家中应算是可以的。  我迷上唱戏都二十多年了。摇滚迷过了,西方哲学迷过了。忽然有一天听张火丁的《锁麟囊》,也不知道什么是程派,就觉得这个东西等我太久了,一下子就掉了下去,再听摇滚和流行歌曲,白开水一样,
期刊
物品,特别是精美、有蕴涵的物品,没有人不爱惜。因为爱惜,所以收藏。能收藏的东西很多,或有形的物品,或无价的精神产品,收藏什么,因人的地位、境遇、爱好而各不相同。  中国作为瓷器的故乡,有很多精美绝伦、耐人寻味的瓷器物什,在时间的淘洗中,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宝级藏品。当然,堪为国宝的物件,不只局限于瓷器,还有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紫砂、书法、绘画、石刻、建筑物等工艺精湛、意蕴深厚的物品。应该说,大凡
期刊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向美无怨  《蒹葭》,不仅美在字句间,更美在境界里。——它在对美的不辍追寻、对未知的执着思虑
期刊
在与汪伪政权打交道的女性中,有两个人影响最大。她们一个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的富商家庭,父亲经营橡胶业,家里的钱多得像太平洋的沙子一样。此人从小喜欢阅读进步书籍,有浓厚的民主自由思想,15岁从当地的华侨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当地的璧如女校读书。为了提高子女的国文水平,其父亲甚至还从国内专门请老师为孩子上课。当年孙中山由日本来到马来西亚槟城开展革命活动,小小年纪的她就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她又与所爱
期刊
“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读《匠人精神》,想到《庄子·寓言》里这段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但凡专习一事而有成,所经关要大抵无差。  秋山木工八年育成,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匠人三年,第九年可以独立出去闯荡世界。学徒多为高中毕业生,十八九岁的年纪,最好的时光。八年里,不许恋爱,禁用手机,不论男女一律留光头,一年
期刊
他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却也曾是不折不扣的窮人。做过木匠,画过肖像,搞过刻印……贵人不少,敌人不乏。终于觅得柳暗花明则源自他的“农民”本质;那是最真实的他自己。  (1)  齐白石闯过北京。  农村小,挣钱不易,五十七岁时想去外面溜溜。都说繁华的都市机会多,好,去北京吧。  跟现今诸多“北漂族”一样,他揣上热情奔去。无奈现实盘缠不给力,只好硬着头皮去法源寺借住。他没日没夜地画。可在这拨人眼中,他的
期刊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
期刊
中华文明的源头,常常是以人类历史的童年形象被认知和接受的。我们把热烈的、野蛮的、直切的中华民族祖先的脾气,统统灌注进对人类稚气未脱的物质、精神文明生产的考察和阐释中,从远祖留下的只言片语和残垣断壁中,对自身遥远的历史展开逆向回忆。一切文明的进化都离不开对本族历史的总结和反思,而这种逆向回忆正是反思的第一步。  在以孔子为历史节点的早期理性伦理时代到来之前,华夏文明的自发力量所形成的社会秩序,经历了
期刊
“烦”是会意字,从页(xié),从火。“頁”是人头,比如颈项,繁体字的“头”(頭)、“烦”(煩),都是用“页”作偏旁部首。头为诸阳之会,本身就热,加上火性炎上。“烦”的本义是发热、头疼。《说文》:“烦,热头痛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  《灵枢·癫狂》说:“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意思是说,有的病人手脚冰凉,脚的颜色发青,但是胸满胀好
期刊
冰心是蜚声中外的現代女作家,她生于1900年,享寿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冰心在文坛上为我们创造了宝贵财富,在保持身心健康长寿方面,她的养生秘籍,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冰心热爱生活,喜爱活动。她小时候身体并非健康,但她生性爱动,是出名的“野”孩子,登山涉水,出入兵营,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身体。她的身体一度非常不好,甚至吐过血,但她笔耕不辍,保持与外界的密切联系。1980年她得了偏瘫,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