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藏医》之——烦躁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烦”是会意字,从页(xié),从火。“頁”是人头,比如颈项,繁体字的“头”(頭)、“烦”(煩),都是用“页”作偏旁部首。头为诸阳之会,本身就热,加上火性炎上。“烦”的本义是发热、头疼。《说文》:“烦,热头痛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发烧,头疼脑热。
  《灵枢·癫狂》说:“厥逆为病也,足暴清,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意思是说,有的病人手脚冰凉,脚的颜色发青,但是胸满胀好像要裂开,肚子肝肠寸断,疼得好像被刀切。头疼发热吃不下饭,脉是涩滞不畅的。其中的烦就是头疼、发热的意思。临床上这种头胸发热,四肢冰凉的情况很多,中医称为上热下寒,或者热深厥亦深,是阴阳隔绝,痞塞不通的表现。
  《素问·刺热篇》说:“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汗。”意思是说:“热邪传到心包和心的时候病人起初情绪低落,过几天出现高热,进而出现心痛的症状。头部发热疼痛,胸闷,老是干呕,脸色发红,但是没有汗出。”这里的烦也是指头脑发热。
  由于脑为元神之府,火气上冲头,起初可以出现发热、头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人的情绪、情感、精神。后来,人们逐渐把让人为难、头疼的情绪也称为烦,但是前面大多加个“心”字,以区别于生理的烦。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烦心,大则病进。”意思是说,脉管是血液的容器,脉象长,说明气是调和的,脉象短说明气塞不通,脉数跳得快,说明心中有热,脉象波幅很大,说明病情加重了。烦心是热扰心神,初期加快生理性的心率,进而影响情绪、情感、神明。
  《灵枢·厥病》论“风痹死症”云:“……风痹淫泺,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泺,烦心头痛。”意思是说,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老是不好,一会儿自觉双脚冰凉,像走在冰雪上,一会儿又觉得发热,像泡在热水里面,病情进一步发展到小腿和大腿,病人会出现心中烦热、头痛。
  五行之中,心与心包属火,肾属水。人与天地相应,正常的状态应当心火下降,肾水蒸腾,就像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上升为云,往复循环。这就是所谓的水火既济,天地交泰,也就是《易经》中的泰卦。如果人体产生郁结,就会导致上下隔绝不通。这些郁结有的是无形的邪气,有的是痰饮,有的是淤血,久而成患。郁结的部位一般都在任脉上,有的在咽喉,比如梅核气;有的在胸中,比如胸痹;有的在心下,比如虚痞、结胸;有的在脐周,比如水气病;有的在关元,比如奔豚。这会使火气不降反升,熏灼头脑,寒水无法蒸腾,凝滞于下,热者愈热,寒者愈寒。这就是《易经》中的“否”卦,中医称之为“痞”。
  经脉郁结,导致心中有热,上攻于头,就是烦的内因。消散郁结,疏通经脉,就是治疗烦的方法,也就达到了成语“否极泰来”的目的。
  烦的外因,一是由于暑热邪气外袭头脑,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言:“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思是说:“由于中暑出汗,头上发烧,病人不停地喘气喝水,身体不动的时候却好说话,体温高得像烧着的火炭,通过发汗的方法就好了。”我在临床上一般用辛凉解表,针刺风池、大椎疏散热邪,缓解疼痛。
  二是处事繁杂纷乱,搅闹心神。在古代“烦”与“繁”同音同义,经常通用。比如“小人不避其禁,故刑烦。”(《商君书·算地》)“世浊则礼烦。”(《吕氏春秋·音初》)“列五王之德,烦烦如繁诸乎。”(《大戴礼记·少间》)类似的词汇不胜枚举,比如“不厌其烦”“要言不烦”“麻烦”“烦琐”,等等。《素问·生气通天论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意思是说,过度频繁动用阳气,就会耗伤精血,到了夏天没有阴液的滋养降温,就会导致人热昏过去。
  中医诊断经常要分清楚是邪气实还是正气虚。有的人外界事务过多,突破了心理承受极限,导致心中焦躁不宁、厌倦,这是外繁导致内烦,是邪气实,应当适当减少应酬、工作。通过服药清解郁结在心中的毒火,也是积极有效的方法。一般用苦寒泻心的药物治疗,比如黄连解毒汤等。
  而有的人并没有做多少事情,但是心中总是焦躁不宁,这是心虚不能任物,是心气、心血虚。中医称之为“虚烦”。治疗应当静养,恢复心气心血。《金匮要略》云:“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用酸枣仁补养肝血,让人沉睡安眠,解除心劳过度导致的烦躁。《伤寒论》说:“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悔,栀子豉汤主之。”说的是如何治疗人们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心中发热、胃中泛酸烧心等症。《伤寒论》载:“少阴病,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主之。”介绍的是心血耗伤到了极点,舌质干裂,沟壑纵横,舌苔剥脱,根本无法入睡的心阴血不足的治疗方法。
  当然,人在做不喜欢、不情愿的事情时容易产生抵触,进而出现烦躁、厌恶情绪,甚至会毁物伤人。我看现在玩网络游戏的孩子们都是不厌其烦,乐此不疲。一旦父母规劝,说到学习工作,那个烦劲儿就上来了。治疗网络成瘾根本在于开心窍、调心神,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近乎帮人戒毒。
  “躁”是手足乱动,不得宁静的意思。“躁,疾也。”(《说文》)“躁者不静。”(《管子·心术》)巽为躁卦,风火相扇,如同朱雀公鸡,急切好斗。
  现在临床常见多动症的儿童,他们坐不住,小动作多,惹恼同学,咬铅笔,咬指甲,不能静心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东走西跑,忙忙碌碌。还有的孩子晚上睡觉躁动不宁,在床上翻身调个,睡前朝东,醒来冲北,蹬开被子,床单都拧成麻花。有的还有入睡困难、流口水的问题。
  成人焦躁也为数不少,他们大多四处出击,整天忙得四脚朝天,但是对每件事情都无法保持持久的热情。坐下来抖动腿,躺下来辗转反侧。有的手脚心烧灼,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更有甚者,几近躁狂,情绪高涨,意念飘忽,莫名欣快,激惹暴怒和好斗攻击。
  和“烦”一样,“躁”本来是形容躯体症状,后来引申用于描写情绪、性格、精神。其本质大多也是由于内在心火、胃火,由于食品安全不能保证,摄入大量的含激素的动植物,再加上喂养不当,营养过盛,非常容易导致儿童心火、胃火亢盛。外部环境存在紧张激烈的竞争,无限的攀比和欲望膨胀,也使得人们内生心火,不能自持。
  我看禁止多动症孩子吃鸡肉、巧克力、羊肉串、碳酸冷饮是绝对必要的。成人学会静坐、站桩,对克服焦躁情绪是有帮助的。
  编辑/徐展
其他文献
二十五年前,我在宁波市新华书店里买了一本白话注解《四书》 ,书价伍元整。《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古书,白话注解《四书》就是在四部古书原文的基础上,附上了白话翻译,方便读者阅读。我空闲的时候,经常性翻阅其中的一个章节或几个章节,细细地品味文中的精要之义,渐渐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大学》是初学者入德的教材,在封建社会里成为一门政治课。《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期刊
读《诗经》让我们了解到,不是西方才有婚礼进行曲,中国也有。贺新娘的《桃夭》,就是中国的婚礼进行曲。  西方的婚礼进行曲庄重神圣,于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男女双方在神的见证下交换誓词;而中国的婚礼进行曲,该是喜庆活泼、众声相和的。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婚礼不只是新郎新娘两个人的事,而是一场家族亲朋、甚至天地日夜都要参与进来的一个重大节庆。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
期刊
大梦一场,小半如常  时光会懂得  你眼眸的江水,你低眉的深情  入戏禅定,回响三分  到老了,也还是当年的往事当年情  秋水长  写作之外,大概我最喜欢的就是唱戏了。虽然我唱的挺“二八刀”,但在作家中应算是可以的。  我迷上唱戏都二十多年了。摇滚迷过了,西方哲学迷过了。忽然有一天听张火丁的《锁麟囊》,也不知道什么是程派,就觉得这个东西等我太久了,一下子就掉了下去,再听摇滚和流行歌曲,白开水一样,
期刊
物品,特别是精美、有蕴涵的物品,没有人不爱惜。因为爱惜,所以收藏。能收藏的东西很多,或有形的物品,或无价的精神产品,收藏什么,因人的地位、境遇、爱好而各不相同。  中国作为瓷器的故乡,有很多精美绝伦、耐人寻味的瓷器物什,在时间的淘洗中,顺理成章地成为国宝级藏品。当然,堪为国宝的物件,不只局限于瓷器,还有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紫砂、书法、绘画、石刻、建筑物等工艺精湛、意蕴深厚的物品。应该说,大凡
期刊
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向美无怨  《蒹葭》,不仅美在字句间,更美在境界里。——它在对美的不辍追寻、对未知的执着思虑
期刊
在与汪伪政权打交道的女性中,有两个人影响最大。她们一个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乔治市的富商家庭,父亲经营橡胶业,家里的钱多得像太平洋的沙子一样。此人从小喜欢阅读进步书籍,有浓厚的民主自由思想,15岁从当地的华侨小学毕业,随后进入当地的璧如女校读书。为了提高子女的国文水平,其父亲甚至还从国内专门请老师为孩子上课。当年孙中山由日本来到马来西亚槟城开展革命活动,小小年纪的她就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她又与所爱
期刊
“自吾闻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从,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来,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读《匠人精神》,想到《庄子·寓言》里这段学生对老师说的话。但凡专习一事而有成,所经关要大抵无差。  秋山木工八年育成,见习一年,学徒四年,匠人三年,第九年可以独立出去闯荡世界。学徒多为高中毕业生,十八九岁的年纪,最好的时光。八年里,不许恋爱,禁用手机,不论男女一律留光头,一年
期刊
他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却也曾是不折不扣的窮人。做过木匠,画过肖像,搞过刻印……贵人不少,敌人不乏。终于觅得柳暗花明则源自他的“农民”本质;那是最真实的他自己。  (1)  齐白石闯过北京。  农村小,挣钱不易,五十七岁时想去外面溜溜。都说繁华的都市机会多,好,去北京吧。  跟现今诸多“北漂族”一样,他揣上热情奔去。无奈现实盘缠不给力,只好硬着头皮去法源寺借住。他没日没夜地画。可在这拨人眼中,他的
期刊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在街旁,有一种萧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
期刊
中华文明的源头,常常是以人类历史的童年形象被认知和接受的。我们把热烈的、野蛮的、直切的中华民族祖先的脾气,统统灌注进对人类稚气未脱的物质、精神文明生产的考察和阐释中,从远祖留下的只言片语和残垣断壁中,对自身遥远的历史展开逆向回忆。一切文明的进化都离不开对本族历史的总结和反思,而这种逆向回忆正是反思的第一步。  在以孔子为历史节点的早期理性伦理时代到来之前,华夏文明的自发力量所形成的社会秩序,经历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