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爱最后都有回答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奥斯卡·王尔德,仿佛走进一个欧洲贵族的后花园,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你沉醉不知归路,简直一不小心就要倒在迷迭香旁做梦千年。爱尔兰古代有个伟大的诗人,才华横溢,据说走到灌木丛里,就能随口吟出一首关于灌木丛的好诗。有次行路遭遇雷雨,他跑到一棵树下躲雨,就写了首诗感谢树的遮盖,一会儿雨水穿透树木打湿了他,他马上转变立场,写了首骂树的诗歌。如此倚马可待的敏捷的诗才,要是被“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贾岛碰上了,估计会有惨遭被换头的危险,爱尔兰这位诗人出现在传说当中,已染了一身几代好事者或恰好或蹩脚的涂饰,然爱尔兰究竟是盛产文艺天才的国度,这个连空气都很文艺的国家,为我们奉献了诸如叶芝、乔伊斯、王尔德这样不世出的大作家,而三者之中,最数王尔德距离那位传说中的前辈近了。


  如果要写一本《五分钟了解英国文化史》的书,最有效的取材之地就是去翻阅 CaféRoyal(皇家咖啡酒店)的档案。国际先驱论坛报称其为“欧洲最著名的名流聚集地”。伦敦的皇家咖啡酒店的前身是伦敦名流社交圈的核心之核心,由法国酒商Daniel Nicholas Thevenon建于1865年,史上来往顾客无论是王室还是名流,绝世天才或者是臭名昭著都在此流连忘返。奥斯卡·王尔德也是其中之一,传说他就是在这里邂逅了勋爵艾尔弗瑞·道格拉斯(Lord Alfred Douglas)以至于颠覆了他后半生的命运。直至现在皇家咖啡酒店一楼王尔德经常去的那家酒吧已经正式改名为Oscar Wilder Bar.。原来的名字是TheGrill Room 那就是苦艾酒的颜色。酒吧重现旧时路易十六的后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王尔德热衷的华丽而不落俗套的格调,至今依然是皇家咖啡的设计指标。没有喝过苦艾酒都不好意思跟人说自己是文艺青年。苦艾酒里的侧柏酮成分据说有致幻作用,一下子就把整个欧洲的文青,音青和艺青们一网打尽.最知名的沦陷者非王尔德莫属.他称苦艾酒为绿色的缪斯,“苦艾酒可能是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东西,一杯苦艾酒和一轮落日又有什么区别呢?我感觉大簇大簇大簇的郁金香,抚弄着我的脚,让我忘忧,进入幻觉,随之所有的烦恼都结束了。”如果苦艾酒有性别,绝对是“她”,是欲望,是莎乐美。
  王尔德所处的时代是维多利亚,一个顽固、充满偏见且极为注重传统礼教的时期。英国实是世界上最最虚伪的国度,在当时,伦敦的报纸大骂巴黎的开放与所谓的不道德。而王尔德以一个爱尔兰人的身份在伦敦公然挑战传统道德规范,与小道格拉斯双双出入上流社会、文学圈子和伦敦各剧场、饭店和咖啡馆,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对他的愤怒。


  王尔德极其惧怕丑陋的东西,维维安在传记中写道,王尔德讨厌魏尔伦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位著名诗人实在长得太丑了(笑)。所以当他看到波西(小道格拉斯的昵称),一个如希腊雕像般的美男子,有着阿多尼斯的美貌,何况他还善于写十四行诗。王尔德立刻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 他爱波西,并因为波西的家庭而纵容他,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正像他和罗比等人在观看《无足轻重的女人》彩排时所说:“Bosie’s a child, he needs love.”无论波西做出多么无礼甚至可怕的举动,他始终原谅他。从另一方面来说,深深为希腊文化所着迷的王尔德,并不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什么不妥——“它是美的,是优雅的,是最为崇高的感情。只要年长者拥有才智,而青年又拥有生命的欢欣与希望,它就不断地在年长者和青年间存在着。” 王尔德认为这是一种Greek Love,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Platonic Love),是高尚的。 波西就是他的莎乐美。
  早在结识小道格拉斯之前,在美国讲学时为宣传唯美主义,他华丽的天鹅绒外套和马裤已经被人们视为“奇装异服”,他成为了讽刺漫画中的主角。特别是在当英国政府禁止《Salomé》在英国演出,王尔德曾愤怒地表示他要放弃英国国籍。这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他的不满。所以当1895年审判开始,他由戏剧陡然升起的名誉因“有伤风化罪”而一落千丈,人们的态度立刻由逢迎谄媚变成了毫不留情的鄙视和侮辱。历史上从没有一个作家的声名像他一样大起大落,由人间到天堂,再一个不稳就此栽入地狱,万劫不复。 我们不知道两年的牢狱生活对王尔德来说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只是一百年后人们拿着他那本在监狱里的书信集《自深深处》时,看到的那个王尔德,他传统的浪漫唯美的风格在这些书信的开头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充满了焦虑,怨念的老男人。


  尽管那信纸曾在无数月夜浸透了太多作家的眼泪,屡次要被作家愤怒的双手撕成碎片,但专程来领略一个笔可点石成金的大才子是如何将满腔怒火凝结成一个个恶毒的字,把句子打造成一条条充满利刺的荆条的读者是要格外失望的了,我们在这里看不到才子金刚怒目的尊容,我们几乎是站在一个满腹柔情又满腹怨气的低眉菩萨前面——当然,那眉头是皱得如两条受伤的黑妖蛾。王尔德是太温柔、高贵了,以至于像个语言洁癖患者那样,即使是咒骂,也要骂得很文艺,很才气,很温婉。信中,王尔德除了细数道格拉斯的自私、无情无义和太会花钱外,还用了大量篇幅谈论了人生、文学和美。虽然这些短章是王尔德痛苦反省的结果,但如果不厚道点,也几乎可以揣测王尔德这样做的动机仍是企图强化道格拉斯对他的爱慕和崇拜—— 一种坚韧的、无孔不入的自恋心理在作怪。文字是镜像,真实的是镜里的那个。
  “不要惧怕过去,假如人们说过去的事无可挽回,你别信。过去,现在和将来,在上帝眼中不过是一个瞬间罢了。我们应该尽量生活在上帝眼中。时间和空间,延续和拓展,不过是思想存在的自由境界中运行。事物也一样,是什么样子,取决于我们看它的方式。”所有的爱都会得到回答。
  王尔德是唯美主义巅峰上的皑皑白雪。唯美主义天生就是乐观主义,无论世道如何黑暗,命运怎样凄惨,唯美主义者总能让人吃惊地从淤积的苦闷当中探出清新的头来,呼吸的也仍是干净的空气和想象,而不会像厌世者一般摆出苦瓜脸,哀叹万古如长夜,自己则俨然一条封在干枯泥块中的小泥鳅。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我们都身陷红尘,总有人仰望星空。
其他文献
来自中国台湾的陈信菖先生于6月中旬在玉衡艺术中心带来一场名为《艺术是一门人文科学——从西方艺术史看现当代艺术收藏》的讲座。他行事极度低调,但其履历却令人印象深刻:协助创立台北第一家本土拍卖公司、国际性艺术投资顾问、艺术经纪人和艺术风险评估师。他还是将马克·夏加尔、安迪·沃霍尔、巴斯奎亚、考尔德、巴塞利兹等西方大师作品引进台湾艺术收藏的重要推手。  陈信菖提倡以一种科学的思辨精神去看待艺术史,因艺术
期刊
毕加索不只善于蜂鸣推销,还是会讲故事的能手。  据说,毕加索十多岁时在父亲鼓励下举办了首次个展,观众不少但买画者不多。他失望地问父亲:“梵高那么伟大,一生却只卖出了一张画,后来穷死了,我会不会像他那样?”父亲回答:“你如果能讲故事就不会,甚至会很富有。”并解释道:“一幅好画当然是要画得好,可除了画得好,还应该让别人知道画背后的故事。”“看不懂你画的人,你得把故事讲给他们听。有了故事他们才感兴趣,他
期刊
上周有个新闻,说的是在一个当代艺术展上,有位年轻人故意把自己的一副眼镜放在展厅的靠墙地板上,结果,有不少观众围观,还有人拍照,以为这是一幅当代艺术的参展作品。  我也在自己的朋友圈截图放了四张现场的照片,引发留言数十条,大家纷纷借机表达对当代艺术的不满和困惑甚至还有愤怒。  困惑在于不懂如何去界定和欣赏越来越多的所谓当代艺术。不满的是觉得那些当代艺术是伪艺术,纯粹是拿着一堆垃圾来忽悠人。而愤怒的朋
期刊
最近中文网络世界好像流行一句名叫“都是套路”的戏谑语,感觉很有成为新一代国民流行语的潜力。而我本人极其排斥网络流行名词,自身带有抗体,没办法。如果人人相见时都要怀揣一个拆炸弹的心来拆套路时就是一件令人厌恶的事了。  其实套路是一个中性词。套路的本质就是方法论。往高里讲就是战术的运用。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就告诉过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在战术上要重视。可见,套路是很重要的,有时甚至决定了一件事情的成败。 
期刊
和2005年、2006年的市场起伏性调整不一样,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和全民审美素质的提高,“70后”“80后”甚至“90后”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他们的收藏动机已经开始发生转变,更关注贴近时代及富含创新精神的艺术作品。  作为中国水墨领域一级市场的前线战士,我先是经历了古代、近现代书画的传统入手,又与当代体制内的画家实战演练二十多年,过眼书画,数以万计。对于行业的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反省,我意识到
期刊
叶永青一直在走。从第一次坐上火车离开故乡前往陌生之地,他如候鸟般的迁徙游走就从未停止。一幅幅大朴归真的《鸟》,记录下他浪游中的内心涌动。  只是这一次,鸟儿飞出了单调黑白的画面,回归到芊子园的山水间欢歌。  5月底,叶永青个展“芊子园·续篇——叶永青 2016”在上海龙门雅集举行,展出作品的灵感,来自叶永青对于正在云南弥勒动工修建的秘密花园“芊子园”的想象,在秋天红河谷地丰饶水果收成的季节来临和房
期刊
生态摄影师、自然艺术工作者、插画家、少儿科普实践者,和黄一峰打过交道者,都很难去界定其身份,这位来自宝岛台湾的男人,于是成了——自然怪咖。当然,他还有很多头衔——自然野趣 NATURE FUN创办人兼课程总监、荒野保护协会讲师、野性中国讲师、影像生物调查所(IBE)顾问、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CMCN)顾问……  接到北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位朋友的电话,讲到一位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男人——生态摄影
期刊
从前看到古根海姆几个字,直觉的反应就是“犹太有钱人”,所以么,他们按照逻辑也应该会热爱艺术、喜好收藏——人家有钱呗!那天逛完艺术北京回上海,在排队等出租的两个小时中,看完了佩姬·古根海姆的自传《一个艺术迷的自白》。之后再想想,有钱,是容易进入艺术一些;但对艺术上瘾,则跟有钱无关了。  刷新认知的“佩姬生活方式”  这本薄薄的小书不算很精彩,书中找不到那些为人津津乐道的艺术圈风流韵事。但很多细节依然
期刊
随着伊桑·霍克导演的《西默简介》(Seymour Bernstein)的纪录片被打上中文字幕在网上播放,他的《钢琴演奏运动原理》一书由原来的英文版翻译成德文版在德国出版,然后又由黄灿从德文版翻译成中文,去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西默的另一本钢琴著作《With Your Qwn Two Hands:SelfDiscovery Through Music》今年下半年也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不知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