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国企混改的步伐不断加快,集团内部控制体系搭建的需要也日益增加。本文拟对此需求做出回应,提出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极端建议,以回应加快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现实需求。关键词:国企混改;新常态;集团内部控制
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过程中,国有经济作为中国的经济命脉,发展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国有企业首当其冲便进入混改时期。
其实,早在新常态经济时期之前,我国便进行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混改探索。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混改上市企业占我国全部上市公司的80%,混改上市企业资产占全部上市企业资产的90%。但是混改企业绝对占比与资产规模优势形成反比的是,我国混改企业的运营效益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甚至较之部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略有逊色,没有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亦未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本文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混改之后未能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因而未能实现各方利益均衡,进而造成权力掣肘和经济发展速度受限的局面。
一、国企混改的现状与问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混改意味着国有资产的重组,在过去的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人员利用混改之机,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变相侵吞、蚕食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被非法纳入私人口袋,国有资产充足成为有心之人敛财之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再度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趁此改革当口,国有资产、私人资本甚至外资资本纷纷参与推动国企混改。虽然此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共同努力的局面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将民族经济带入新的发展平台。但是由于多方资本混杂、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改革程序不明晰、集团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国有资产仍然面临在混改中流失风险。
(二)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冲突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由于发展历程和发展环境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国有经济是我国的主导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与理念与行政机构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与行政机关的行政体系几位相似,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融为一体。民营企业的成长模式则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异,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力量。民营企业奉行近乎原始的丛林法则,企业员工之间存在适者生存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状态虽然加大了员工的工作压力,但是也激发了企业整体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另外,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亦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国企混改引入私人资本之后,必然面临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碰撞,如何磨合此种冲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自的优越性,是当前国企混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产权体系模糊
虽然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经济力量,但是与以国家信用作为支撑的,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仍然面临地位不平等的现状。在国企混改过程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要面临资产的充分配置和改革重组,与此情形之下,民营资本面对强大的国有资本时,明显缺乏话语权。在改革方向不明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障,极有可能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面临资产流失的风险,民营企业的资产在国企混改中被国有资产挤掉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二、国企混改的对策与出路: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
(一)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1.整合集团优势资源
国有企业混改后能够掌握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便能够充分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化优势,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常态下的更好更快发展。但是如前所述,国有企业混改在整合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矛盾冲突是当前改革中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便是应对此种挑战的一个重要方案。科学、高效的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打破不同体系各自为政、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困局,最大程度的整合集团资源,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价值,保障企业集团的高效运作,发挥集团的规模效益。
2.预防集团综合风险
商场如战场,国有企业混改后,虽然可以整合多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发挥集团规模化效应,但是混改后的集团企业同样需要面对多发的混合风险。国企混改整合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集团企业需要面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形态可能面临的经济风险,这种叠加的、多样化的风险,加大了集团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挑战。因此国企混改后的当务之急便是搭建内部控制体系,有专业管理部门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甚至扼杀在摇篮之中,保障企业集团不会因为不可控的風险而处于亏损甚至破产境地,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提高集团运作效率
国企混改后组建的庞大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享受强大资源和资金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面临机构冗杂、地域分散、不同机构部门各自为政、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果放任自流,则庞大的企业资产将会因为沟通不畅、运行效率低下等因素而消耗殆尽。本王认为,针对此种境况,集团应当搭建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保障集团核心管理层的管理能力,高层管理人员能够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集团发展的决策。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障企业信息刘畅,核心管理层做出的决策能够在集团内部迅速传达并得到有效执行。最后,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障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协同合作,保障企业整体权责分明、运转流畅。 (二)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方案
1.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人才是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是国企混改和内部控制体系搭建过程的中流砥柱,在新常态背景,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跟随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成长、壮大的工作人员以及伴随经历国企混改的工作人员最为熟悉企业发展和改革动向,能够根据国企混改的实际情况管控企业。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尤其是国企员工存在人浮于事,甚至无法跟上国企混改的脚步甚至对此有所抵触,与此情形,企业应当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新政策、新情况,以期更好服务与企业。其次,聘请高精尖职业经理人是国企混改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职业经理人能够精准把握改革动向,并能够以其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为企业提供管理方案,帮助企业走向科学管理之路。因此本文认为国企混改后应当聘请职业经理人并向职业经理人放权,以求企业集团的长足发展。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国企混改背景下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方向之一,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帮助集团管理层及时全面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动向和发展前景以及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帮助集团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此外内部审计部门有助于加强对子公司以及管理人员的财务状况监督,减少甚至杜绝侵吞、蚕食、贪污企业财产等非法状况的存在。因此本文认为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审计监督部门,加强对重点项目、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等情况的监督控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监督要求相适应,开展多样化的审计监督模式。
3.健全完善国企混改相关法律法规
法治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最有力保障,随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逐步发展,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依法治国道路。国有企业混改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经济命脉,因此国有企业混改和内部控制体系搭建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进行。但是我国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健全的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因此本文认为市场同仁与政府部门应当共同推动构建一部完善的、适用中国新常态经济背景和国有企业混改需要的法律规范,对国企混改中的资产保障、财产确权等环节进行规范,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以保障国企混改在新常态背景下的顺利进行与长足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前行。
4.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集团要秉持全面性、重要性以及客观性原则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不足来制定整改方案,保证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内控监管信息、审计信息等进行联合使用,全面提升分析、判断、验证的准确性,从而推动国企混改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国企混改的探索依然面临国有资产流失、产权体系模糊、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以期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提高集团执行力和运作效率、预防和管控集团综合风险。本文认为通过科学合理的集团内部控制,国企混改必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參考文献:
[1]柯少葭.新常态下国企混改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7,(02).
[2]戈献环.国有企业集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09).
[3]段函.关于集团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运用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02).
作者简介:
付川,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
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国企混改的步伐不断加快,集团内部控制体系搭建的需要也日益增加。本文拟对此需求做出回应,提出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等极端建议,以回应加快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现实需求。关键词:国企混改;新常态;集团内部控制
引言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年的飞跃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力量。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过程中,国有经济作为中国的经济命脉,发展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今,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时期,面临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需求,国有企业首当其冲便进入混改时期。
其实,早在新常态经济时期之前,我国便进行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混改探索。数据显示,2017年12月,混改上市企业占我国全部上市公司的80%,混改上市企业资产占全部上市企业资产的90%。但是混改企业绝对占比与资产规模优势形成反比的是,我国混改企业的运营效益却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甚至较之部分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略有逊色,没有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亦未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本文认为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混改之后未能建立集团内部控制体系,因而未能实现各方利益均衡,进而造成权力掣肘和经济发展速度受限的局面。
一、国企混改的现状与问题
(一)国有资产流失
国企混改意味着国有资产的重组,在过去的国有企业混改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部分人员利用混改之机,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变相侵吞、蚕食国有资产,国有资产被非法纳入私人口袋,国有资产充足成为有心之人敛财之机,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再度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趁此改革当口,国有资产、私人资本甚至外资资本纷纷参与推动国企混改。虽然此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共同努力的局面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将民族经济带入新的发展平台。但是由于多方资本混杂、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改革程序不明晰、集团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国有资产仍然面临在混改中流失风险。
(二)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冲突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由于发展历程和发展环境不同,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方式。国有经济是我国的主导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的管理方式与管理与理念与行政机构有着天然的亲和性,国有企业的管理体系与行政机关的行政体系几位相似,行政化的管理模式已经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融为一体。民营企业的成长模式则与国有企业存在较大差异,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时至今日,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力量。民营企业奉行近乎原始的丛林法则,企业员工之间存在适者生存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状态虽然加大了员工的工作压力,但是也激发了企业整体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另外,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亦与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直接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国企混改引入私人资本之后,必然面临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的碰撞,如何磨合此种冲突,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各自的优越性,是当前国企混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产权体系模糊
虽然非公有制经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容小觑的经济力量,但是与以国家信用作为支撑的,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仍然面临地位不平等的现状。在国企混改过程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要面临资产的充分配置和改革重组,与此情形之下,民营资本面对强大的国有资本时,明显缺乏话语权。在改革方向不明朗、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障,极有可能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面临资产流失的风险,民营企业的资产在国企混改中被国有资产挤掉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二、国企混改的对策与出路: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
(一)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意义
1.整合集团优势资源
国有企业混改后能够掌握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资源等,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便能够充分发挥集团企业的规模化优势,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常态下的更好更快发展。但是如前所述,国有企业混改在整合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矛盾冲突是当前改革中的一大挑战。本文认为,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便是应对此种挑战的一个重要方案。科学、高效的集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打破不同体系各自为政、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困局,最大程度的整合集团资源,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价值,保障企业集团的高效运作,发挥集团的规模效益。
2.预防集团综合风险
商场如战场,国有企业混改后,虽然可以整合多种生产要素的价值,发挥集团规模化效应,但是混改后的集团企业同样需要面对多发的混合风险。国企混改整合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因此集团企业需要面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等不同所有制经济形态可能面临的经济风险,这种叠加的、多样化的风险,加大了集团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挑战。因此国企混改后的当务之急便是搭建内部控制体系,有专业管理部门进行风险预防和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甚至扼杀在摇篮之中,保障企业集团不会因为不可控的風险而处于亏损甚至破产境地,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3.提高集团运作效率
国企混改后组建的庞大混合所有制企业,在享受强大资源和资金优势的同时,也必须面临机构冗杂、地域分散、不同机构部门各自为政、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如果放任自流,则庞大的企业资产将会因为沟通不畅、运行效率低下等因素而消耗殆尽。本王认为,针对此种境况,集团应当搭建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保障集团核心管理层的管理能力,高层管理人员能够根据集团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集团发展的决策。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障企业信息刘畅,核心管理层做出的决策能够在集团内部迅速传达并得到有效执行。最后,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障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协同合作,保障企业整体权责分明、运转流畅。 (二)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搭建方案
1.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人才是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素质的企业管理人员是国企混改和内部控制体系搭建过程的中流砥柱,在新常态背景,提高企业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以及跟随其他非公有制企业成长、壮大的工作人员以及伴随经历国企混改的工作人员最为熟悉企业发展和改革动向,能够根据国企混改的实际情况管控企业。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尤其是国企员工存在人浮于事,甚至无法跟上国企混改的脚步甚至对此有所抵触,与此情形,企业应当为工作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新政策、新情况,以期更好服务与企业。其次,聘请高精尖职业经理人是国企混改下改革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职业经理人能够精准把握改革动向,并能够以其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为企业提供管理方案,帮助企业走向科学管理之路。因此本文认为国企混改后应当聘请职业经理人并向职业经理人放权,以求企业集团的长足发展。
2.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是国企混改背景下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方向之一,内部审计部门能够帮助集团管理层及时全面了解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发展动向和发展前景以及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帮助集团制定下一步发展规划。此外内部审计部门有助于加强对子公司以及管理人员的财务状况监督,减少甚至杜绝侵吞、蚕食、贪污企业财产等非法状况的存在。因此本文认为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重中之重是建立审计监督部门,加强对重点项目、经济责任、财务收支等情况的监督控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监督要求相适应,开展多样化的审计监督模式。
3.健全完善国企混改相关法律法规
法治是国家安全和经济稳定的最有力保障,随着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逐步发展,中国已经逐步走向依法治国道路。国有企业混改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经济命脉,因此国有企业混改和内部控制体系搭建必须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进行。但是我国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健全的行业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因此本文认为市场同仁与政府部门应当共同推动构建一部完善的、适用中国新常态经济背景和国有企业混改需要的法律规范,对国企混改中的资产保障、财产确权等环节进行规范,并落实责任追究机制,以保障国企混改在新常态背景下的顺利进行与长足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前行。
4.强化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集团要秉持全面性、重要性以及客观性原则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不足来制定整改方案,保证内部控制报告与财务、内控监管信息、审计信息等进行联合使用,全面提升分析、判断、验证的准确性,从而推动国企混改更好的发展。
三、结束语
国企混改的探索依然面临国有资产流失、产权体系模糊、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冲突等现实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搭建集团内部控制体系,以期整合集团优势资源、提高集团执行力和运作效率、预防和管控集团综合风险。本文认为通过科学合理的集团内部控制,国企混改必将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參考文献:
[1]柯少葭.新常态下国企混改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7,(02).
[2]戈献环.国有企业集团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研究[J].财会学习,2016,(09).
[3]段函.关于集团化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运用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7,(02).
作者简介:
付川,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