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要求“有文采”,而这一要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高考作文中的得分,这一要求对学生来说不仅是一个难点,而且也很难把握。要让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取得高分就很有必要认真分析“有文采”,并找出突破点,攻克这一难关。
【关键词】高考作文;意蕴;高格
Since its high frame with meaning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ssay "has literary talent"
Ni Jianping
【Abstract】The college entrance essay requi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erarchy "has literary talent," while this requirement greatly limits the com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this requirement for students is not only a difficult, but also difficult to grasp .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high scores on college entrance essay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analyze the "have literary talent", and to identify break points,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Key words】College entrance essay; Connotation; High grid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要求“文句有意蕴”,这是文章有文采的重要表现。所谓意蕴,就是指“内在的意义”,而所谓文句有意蕴,即“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要求作者不将事物和感情说透道尽,不做淋漓尽致地发挥,而是有意创造一定的语境让读者自己主动去揣摩。这样经典的例子很多,如北宋文学成就最高的苏轼评价王维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诗作画如此,高考写作也是这样,可以这样讲,在整个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文字表达是否有意蕴是判断文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相传宋徽宗年间,因皇帝喜欢绘画,画院每年都会从全国招考画师,而话题常常是皇帝钦定。一次考试话题为“深山古寺”,画家们都使出自己的绝招,经过几轮选拔,就剩下三位画师。待他们磨墨、运笔、点染、题跋之后,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第一幅画的正中央醒目的是一座大雄宝殿,四周是一片苍翠的松树林。大殿庄严肃穆,树林郁郁葱葱,整幅画面和谐浑整。第二幅则是满山的茂林密竹,在苍松翠柏之中显露出一座飞檐戏水的殿角。第三幅是一座远山,从丛林深处蜿蜒出一条羊肠小径,一直临到一条小溪边。只见一位呆头呆脑的小和尚佝偻着腰俯身打水。皇上看罢,即将最后一位画的作者留了下来。原因是表面空山的深处必有古刹一座,要不何来小僧一位?古寺究竟何样面容,让人产生无限的向往和遐想。而前两幅画都过于直白浅露,让人一览无余,不假思索就知晓一切,更深的意蕴是不存在的。同样“踏花归去马蹄香”是借用一匹宝马狂奔踏起的紫陌红尘后飞绕一圈彩蝶的意象来展示,巧妙的将“花香”这一抽象的可闻而不可观的事物清晰的展现到了人的面前,从而使人们看到了因马蹄踏花而泛起的一股香味。
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高考作文《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一文: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着孟姜女的眼泪,雷峰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双双。这朵爱的诚信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这朵诚信的花啊,凄美、哀婉。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友情。这棵树里,长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助。这棵诚信的树里,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棵诚信的树啊,浓郁、隽秀。有这样一方诚信的土,它诚信于人民。这方土里,洗礼出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方土里,培养出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劳苦,孔繁森的一心为民。这一方诚信的土啊,深厚、凝重。
这篇文章很有意蕴,关键在这几段文字中化用了不少典故,谈爱情诚信既有孟姜女夫妇在千年前长城脚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离别一幕;又有江南烟雨、西湖断桥的缠缠绵绵;还有一直为百姓代代传唱的牛郎织女。借用的经典诗句,都是妇孺皆知、刻骨铭心的。写对人民的忠信则是写我们民族的脊梁、华夏的魂魄。其视野之广阔、材料之丰赡、信息之密集、语言之凝练精美确实令人赞叹。但是这一切,却基本上没有超越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这位考生能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上,迅速调出自己的所学所知,“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一语点睛,照应题目,从而体现出一种韵致非凡的美感和氤氲清丽的哲思,使语言臻于化境。
但是写文章首先要做到准确,虽有“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之言,但达意是首要,丰意才是进一步的要求。吕叔湘老先生在自己的论文集中写道:“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严,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不能换;一是流畅,像吃鸭儿梨,又甜又爽口。”
谨严,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就是最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准确表述客观事物。汉语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异常丰富,要准确地反映和概括客观事物,就必须辨析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地加以比较选择,从浩瀚的词海中挑出那唯一需要的词语。吕先生的语言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如:①原句:这看上去是件小事,内容比文章更重要。(《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改句:这看上去是件小事,内容比文辞更重要。(《吕叔湘语文论集》)。②原句:诗歌的句法和格律最能表示一种语言的特点,用欧洲语言翻译汉语的旧体诗词,多高妙的译手也难以做到原诗那样简练,或者使原来的格律再现。(《语文学习》北京1958年第2-3期);改句:诗歌的句法和格律最能表示一种语言的特点,用欧洲语言翻译汉语的旧体诗词,多高超的译手也难以做到原诗那样简练,或者使原来的格律再现。(《吕叔湘语文论集》第54页)。
例1:大家知道,文章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即思想、观点,形式即文辞。因此,“内容”和“文章”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能进行比较。修改句更贴切。
例2:“高妙”是高明、巧妙的意思,一般用来指某种笔法或手艺的巧妙,用来形容人显然不甚恰当。“高超”就是好得超过一般,可以形容人,将“高妙”改为“高超”就准确了。
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为“过”不好,改为“到”、“拂”、“入”、“满”等字亦不好,直到改为“绿”才叫人拍案叫绝,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亦是如此。古时的文贤能达到如此境界,可以说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结果,这更是他们“谨严”的表现。古人写作时都能这样,更何况我们呢!
将丰富的意象进行有序地罗列可以给人以重重叠叠的感受,仿佛是有高超水平的摄影师在拍摄景物时都知道取景的深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将一系列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但却可以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意蕴。另外采用暗示也是不错的方法。暗示是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他通常由本体和征体组成。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的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构成一种博大的意境,深入浅出的表明更深层次的意蕴,从而使读者产生更加丰富远大的感受。如顾振彪老先生在他的《高考作文临考突破》中向我们展示的经典例子:“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清翠、新柳的嫩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世纪!”
他说得很好,的确邓小平同志曾经在党的会议上说,打开窗户在涌进新鲜空气的同时还会有苍蝇蚊虫也溜进来。而本文作者巧妙的把这种象征意义运用到文章里就显得确切,象征的意义也更加丰富。这也是作者在形象表达方面做得比较好,形象表达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易于理解、更富意蕴。
形象表达,也就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富于形象色彩的词汇,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如数字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中量词的运用,鲜明的表达出了钓鱼人的心胸开阔、性情豪爽和怡然自乐;又如在表现“心胸宽广”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在表现“彼此毫不相干”时说“风牛马不相及”等都颇具意蕴。
打破常规思维,出奇制胜。让读者在顺着你的思路读下去的时候却突然拐了一个急弯,让人感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种运用结构思路的特殊手法只要在下笔之前潜心构思,那一定会引发许多读者丰富的感受与联想。让人不断反复回味琢磨事件发展本身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如解缙的《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七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至亲。”就打破了常规思维,先抑后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还有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窗》,近窗的病人日夜将窗外丰富世界、精彩篇章通过自己的小口传递给那个看不到窗外的患友。一直支撑着那位可怜、精神几近崩溃的朋友,他看似理想的位置很让另一位羡慕。终于有一天,临窗的那位病危时,却没有得到那位羡慕他的朋友的帮助。那两个病人一个乐观、一个消沉,一个乐于助人、一个自私漠然,这两种对比让人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也让人能更深的思考。
学生如果能很好的做到这些,那高考作文肯定会“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但要做到这些却很不容易,那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下苦,不但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平日里学到的知识通过方法迁移到写作里,进而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话,我相信在高考中学生和老师会皆大欢喜。
收稿日期:2011-03-19
【关键词】高考作文;意蕴;高格
Since its high frame with meaning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ssay "has literary talent"
Ni Jianping
【Abstract】The college entrance essay requir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erarchy "has literary talent," while this requirement greatly limits the com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cores, this requirement for students is not only a difficult, but also difficult to grasp .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high scores on college entrance essay it is necessary to carefully analyze the "have literary talent", and to identify break points,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Key words】College entrance essay; Connotation; High grid
高考作文在发展等级中要求“文句有意蕴”,这是文章有文采的重要表现。所谓意蕴,就是指“内在的意义”,而所谓文句有意蕴,即“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要求作者不将事物和感情说透道尽,不做淋漓尽致地发挥,而是有意创造一定的语境让读者自己主动去揣摩。这样经典的例子很多,如北宋文学成就最高的苏轼评价王维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品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写诗作画如此,高考写作也是这样,可以这样讲,在整个中国文化的背景下,文字表达是否有意蕴是判断文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相传宋徽宗年间,因皇帝喜欢绘画,画院每年都会从全国招考画师,而话题常常是皇帝钦定。一次考试话题为“深山古寺”,画家们都使出自己的绝招,经过几轮选拔,就剩下三位画师。待他们磨墨、运笔、点染、题跋之后,展现在众人面前的是:第一幅画的正中央醒目的是一座大雄宝殿,四周是一片苍翠的松树林。大殿庄严肃穆,树林郁郁葱葱,整幅画面和谐浑整。第二幅则是满山的茂林密竹,在苍松翠柏之中显露出一座飞檐戏水的殿角。第三幅是一座远山,从丛林深处蜿蜒出一条羊肠小径,一直临到一条小溪边。只见一位呆头呆脑的小和尚佝偻着腰俯身打水。皇上看罢,即将最后一位画的作者留了下来。原因是表面空山的深处必有古刹一座,要不何来小僧一位?古寺究竟何样面容,让人产生无限的向往和遐想。而前两幅画都过于直白浅露,让人一览无余,不假思索就知晓一切,更深的意蕴是不存在的。同样“踏花归去马蹄香”是借用一匹宝马狂奔踏起的紫陌红尘后飞绕一圈彩蝶的意象来展示,巧妙的将“花香”这一抽象的可闻而不可观的事物清晰的展现到了人的面前,从而使人们看到了因马蹄踏花而泛起的一股香味。
印象最深的是2001年高考作文《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一文: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着孟姜女的眼泪,雷峰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双双。这朵爱的诚信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这朵诚信的花啊,凄美、哀婉。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友情。这棵树里,长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共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助。这棵诚信的树里,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棵诚信的树啊,浓郁、隽秀。有这样一方诚信的土,它诚信于人民。这方土里,洗礼出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方土里,培养出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劳苦,孔繁森的一心为民。这一方诚信的土啊,深厚、凝重。
这篇文章很有意蕴,关键在这几段文字中化用了不少典故,谈爱情诚信既有孟姜女夫妇在千年前长城脚下惊天地泣鬼神的离别一幕;又有江南烟雨、西湖断桥的缠缠绵绵;还有一直为百姓代代传唱的牛郎织女。借用的经典诗句,都是妇孺皆知、刻骨铭心的。写对人民的忠信则是写我们民族的脊梁、华夏的魂魄。其视野之广阔、材料之丰赡、信息之密集、语言之凝练精美确实令人赞叹。但是这一切,却基本上没有超越中学生的阅读范围。这位考生能在分秒必争的考场上,迅速调出自己的所学所知,“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一语点睛,照应题目,从而体现出一种韵致非凡的美感和氤氲清丽的哲思,使语言臻于化境。
但是写文章首先要做到准确,虽有“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之言,但达意是首要,丰意才是进一步的要求。吕叔湘老先生在自己的论文集中写道:“写文章有两个理想:一是谨严,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不能减,一个字不能换;一是流畅,像吃鸭儿梨,又甜又爽口。”
谨严,体现在文章的内容上就是最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也就是选择最恰当的字眼来准确表述客观事物。汉语词汇的同义词、近义词异常丰富,要准确地反映和概括客观事物,就必须辨析词与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地加以比较选择,从浩瀚的词海中挑出那唯一需要的词语。吕先生的语言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如:①原句:这看上去是件小事,内容比文章更重要。(《中国语文》1981年第1期);改句:这看上去是件小事,内容比文辞更重要。(《吕叔湘语文论集》)。②原句:诗歌的句法和格律最能表示一种语言的特点,用欧洲语言翻译汉语的旧体诗词,多高妙的译手也难以做到原诗那样简练,或者使原来的格律再现。(《语文学习》北京1958年第2-3期);改句:诗歌的句法和格律最能表示一种语言的特点,用欧洲语言翻译汉语的旧体诗词,多高超的译手也难以做到原诗那样简练,或者使原来的格律再现。(《吕叔湘语文论集》第54页)。
例1:大家知道,文章包括内容和形式两部分。内容即思想、观点,形式即文辞。因此,“内容”和“文章”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不能进行比较。修改句更贴切。
例2:“高妙”是高明、巧妙的意思,一般用来指某种笔法或手艺的巧妙,用来形容人显然不甚恰当。“高超”就是好得超过一般,可以形容人,将“高妙”改为“高超”就准确了。
又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改为“过”不好,改为“到”、“拂”、“入”、“满”等字亦不好,直到改为“绿”才叫人拍案叫绝,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亦是如此。古时的文贤能达到如此境界,可以说是“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结果,这更是他们“谨严”的表现。古人写作时都能这样,更何况我们呢!
将丰富的意象进行有序地罗列可以给人以重重叠叠的感受,仿佛是有高超水平的摄影师在拍摄景物时都知道取景的深远。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就是将一系列的意象罗列在一起,但却可以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意蕴。另外采用暗示也是不错的方法。暗示是借用某种特定的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一特定的事物或情理的艺术手法。他通常由本体和征体组成。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一种传统习惯的心理感觉上的特殊联系。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构成一种博大的意境,深入浅出的表明更深层次的意蕴,从而使读者产生更加丰富远大的感受。如顾振彪老先生在他的《高考作文临考突破》中向我们展示的经典例子:“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清翠、新柳的嫩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世纪!”
他说得很好,的确邓小平同志曾经在党的会议上说,打开窗户在涌进新鲜空气的同时还会有苍蝇蚊虫也溜进来。而本文作者巧妙的把这种象征意义运用到文章里就显得确切,象征的意义也更加丰富。这也是作者在形象表达方面做得比较好,形象表达可以使文章更生动、更易于理解、更富意蕴。
形象表达,也就在一定的语境中,选择富于形象色彩的词汇,运用象征、比喻、拟人、双关、婉曲等等手法,形象化地抒发情感、发表见解。如数字诗“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中量词的运用,鲜明的表达出了钓鱼人的心胸开阔、性情豪爽和怡然自乐;又如在表现“心胸宽广”时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在表现“彼此毫不相干”时说“风牛马不相及”等都颇具意蕴。
打破常规思维,出奇制胜。让读者在顺着你的思路读下去的时候却突然拐了一个急弯,让人感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种运用结构思路的特殊手法只要在下笔之前潜心构思,那一定会引发许多读者丰富的感受与联想。让人不断反复回味琢磨事件发展本身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如解缙的《祝寿诗》“这个婆娘不是人,七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至亲。”就打破了常规思维,先抑后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方面最经典的例子还有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窗》,近窗的病人日夜将窗外丰富世界、精彩篇章通过自己的小口传递给那个看不到窗外的患友。一直支撑着那位可怜、精神几近崩溃的朋友,他看似理想的位置很让另一位羡慕。终于有一天,临窗的那位病危时,却没有得到那位羡慕他的朋友的帮助。那两个病人一个乐观、一个消沉,一个乐于助人、一个自私漠然,这两种对比让人有了一个鲜明的印象,也让人能更深的思考。
学生如果能很好的做到这些,那高考作文肯定会“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但要做到这些却很不容易,那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下苦,不但教给学生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将平日里学到的知识通过方法迁移到写作里,进而变成自己的能力。这样的话,我相信在高考中学生和老师会皆大欢喜。
收稿日期:201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