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的物理课本身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物理老师的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物理教学活动,让学生们真真切切地体验物理学的实用性和魅力。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详细探讨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造生活情境的具体策略,并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效果评价,为提高我国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生活化环境
引言:
有这样的一句话说:“要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双脚、解放空间、解放他们的时间,使他们享受教育的乐趣。”这句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话,这句话说明了一个道理,即生活可以让教育充满魅力,只有将生活中的种种方式引入教育教学,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毫无压力地投入到學习中去,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根据本人在校任职物理老师多年教学经验,我将会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情境。
一、以生活经验作为依据展开教学
知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平常生活的常规教学中,物理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化情境相结合,创造多样化的生活体验环境,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亲身参与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
示例一:介绍摩擦力这一节知识时引入生活经验。对摩擦力一章进行教学时,必须对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些知识太过于理论化,都不便于学生理解,很多学生非常难以理解摩擦力与介质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材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会设计一种生活体验:
一开始,我让同学们张开双手,掌心相对,两只手来回摩擦。然后,我让他们以相同的姿势将手放在崭新的课本上来回摩擦。这里,我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两次摩擦有什么不同的体验?”“哪次摩擦更流畅?”“这是如何解释的?”基于以前的个人经验,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结论:第二次挥杆更加流畅,第一次挥杆更难,阻力更大。这时就可以从而引进摩擦力的概念,并描述了摩擦的作用,手掌和课本是两种不同的介质。双手前后搓动时,会感受到阻力,手与手之间的摩擦力更大。所以,当我们的双手在来回搓动的情况下,我们会很清楚地感受到阻力。近几年的教学中,我逐渐把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摩擦力的因素介绍给学生,所有学生都对关于摩擦的教学内容很感兴趣。
课后反思:在初中物理中,生活体验往往是最好的教材。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简单、面向生活、实用的小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存在于生活中,物理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从而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避免在课堂教学中“暴力”的纯理论的引入,使物理教学过程十分顺利,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1]。
二、以生活中的小故事作为起点展开教学
中学的学生一般都对新事物十分感兴趣,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往往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产生无尽的幻想。通过日常教学,教师能充分发挥中学生的特点,主要行为如下:把生动有趣的故事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故事中所蕴涵的物理现象进行研究、探讨,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示例二:讲述了一个有关于液体沸腾的故事,对于与液体沸腾有关的内容,学生们经常会忽略掉必须要一直不断地吸热才能一直保持沸腾这一条件,为了让学生自觉地完全掌握沸腾这种情况而必须维持的条件,我会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家里住着爷爷和他的孙子,爷爷要去上班。为了方便淘气的孙子好好地看房子,他将淘气的孙子带到厨房,给了他一项非常轻松的任务:你看厨房的大水壶里有个小水壶,你往两个壶里装满水,大水壶里的水不能煮开,只要小水壶里的水烧开了,你就可以出去玩了。孙儿听到这话,他急忙又从柴堆中拿了一些柴放进火炉,让火旺了起来,可是直到爷爷回来,他都没把小水壶的水烧开。
这个基于生活实践的简单故事立即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大家都开始争论:“老师,这是火还是不够大?”“老师,这是什么原理?”“老师,这是为什么啊?”就在大家都感兴趣的时候,我会提出了这个故事的答案:“随着温度的上升,大水壶里的水到达沸点,然后把温度转到小水壶里。由于没有温差,所以两锅的水温没有温差就不进行传热。如果大水壶里的水不干,那么小水壶里的水就不会沸腾。”
课后反思:在学生知道答案后,所有学生都清楚了液体沸腾的两个条件,这段生活化的故事也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很多学生想听其他的故事。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故事教学,首先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这种方法的效果远优于传统的理论归纳[2]。
三、把生活实践作为任务开展教学
在以生活化为导向的情境理论创作中,教师的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教学上,而是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通过学习物理课堂的理论知识,实现在生活中的应用,使物理真正成为现实,进入学生的生活。这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实施教学的切入方向:以实际行动为教与学活动,实施生活化教学。
第三例:在进行物理生活化实践操作的教学设计中,每天的教学中,我根据书的内容设计了很多日常操作练习。举例来说,在教学声学现象时,我每天练习的主题是“使用生活中产生的一些垃圾废件制造简单的发声装置”;在初级电路教学中,我布置的实际生活操作任务的主题是“用电池、电线、开关等制作一个简单的手电筒。”在折射光与反射光教学中,“制作一个简单的望远镜”是我布置的实际生活操作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小组合作、小组询问、个别检查等多种教学方法,在早期也开展了一些教学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各项教学实践。
课堂反思: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物理知识的实用性,自主制作一件小物理作品,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完成物理任务和应用物理知识于其中的过程中感受满足感和成就感。
结语:
充分运用物理,创设一种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情境,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种非常科学、有效的实施理念。所以,中学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不断地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将生活化的情境引入课堂教学与课后教学,使物理课程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生活的真谛!
参考文献
[1]施秀英.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5):2.
[2]廖丽冰.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 好家长, 201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