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治疗作为除传统手术、放疗、化疗外的第四大有效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是通过有计划地联合传统治疗方法基础上,有效降低肿瘤患者传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促使人体的免疫功能逐步恢复和提高,进一步增强机体对癌细胞的抵抗力,从而实现肿瘤的特异性治疗。本文着重对细胞因子治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两种主要的生物治疗技术做系统阐述,并对关于生物治疗的护理做了介绍。
生物治疗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前沿科学为基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肿瘤防治的手段,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直接恢复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力而实现肿瘤特异性治疗,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和复发,促进机体免疫细胞重建,使细胞毒性物质集中于肿瘤组织。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肿瘤疫苗治疗、抗新生血管生成治疗等技术。本文主要对细胞因子治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两种技术做详细阐述。
1细胞因子治疗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一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主要调节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和发育,参与炎性反应,刺激造血功能等。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造血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修复因子等。
1.1 IFN
IFN是一类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除了早期发现的IFN-α、IFN-β和IFN-γ,现在又增加了IFN-λ和IFN-ω等新成员。IFN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广谱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IFN通过增强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增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直接的抗细胞增生及抗血管形成等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应证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色素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1.2 IL
目前发现近30种IL,由一群细胞因子组成,均来源于白细胞,参与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IL-2由成熟T淋巴细胞产生,可以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细胞、N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扩增及细胞因子分泌,促进B细胞生长、产生抗体,刺激NK细胞生长且增强杀伤活性,促进T细胞增殖和相应的细胞因子分泌,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移植排斥反应和抗瘤免疫反应,是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抗瘤活性强,回注后能特异性地集中在瘤体上。
1.3 TNF
其是可引起某些肿瘤组织出血性坏死的一类细胞因子。家族成员有TNF-α、TNF-β和淋巴毒素β等近20个,其中TNF-α应用较为广泛,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其不仅可以诱导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还具有直接抗肿瘤细胞毒性。
2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将自体或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活化、培养、繁殖后回输患者体内,是发挥抗瘤作用的一种被动免疫治疗方法。该方法所用细胞主要有LAK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細胞等。
2.1 TIL
其是将从手术切除的肿瘤细胞、癌性胸腹水中分离获得的淋巴细胞,经体外繁殖培养。TIL有很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与LAK细胞相比,杀伤活性提高50-100倍。研究证明,TIL参与了机体抗肿瘤的作用,释放细胞因子,调节细胞毒活性,发挥其杀伤肿瘤的活性,如何通过提高TIL的杀伤活性而提高其抗肿瘤的功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2 LAK细胞
其是外周血分离出来的单核淋巴细胞,经体外加入IL-2刺激活化增殖,再回输给患者,可诱导出非特异性的杀伤细胞,杀伤多种对NK细胞不敏感的肿瘤细胞,LAK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高效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高的特性,LAK细胞治疗肾癌较好。LAK细胞与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相似,靶细胞表面结构是通过细胞之间的接触来识别,通过分泌IFN和TNF参与杀伤、并直接攻击肿瘤细胞。但是,LAK细胞需加大量IL-2诱导,费用高、不良反应明显,重复性欠佳,临床应用有局限性。
2.3 共培养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
共培养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具有毒性强、释放量大、高表达共刺激因子和抗原呈递分子,可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与CIK细胞的活化,树突状细胞-CIK细胞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进一步增强疗效,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最佳组合,也是目前国内外使用免疫细胞治疗肿瘤在临床上的新举措,虽然免疫治疗仍大多处于临床Ⅰ、Ⅱ期和动物实验阶段,但前景诱人,实验证明,共培养树突状细胞-CIK细胞在细胞增殖和杀瘤活性上更具优势,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杀伤性能,是临床具有应用前景的效应细胞。
3 生物治疗患者的护理
对采用生物治疗法的肿瘤患者的护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包括心理护理、不良反应关照护理、饮食护理等等。
通过分析进行生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的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培养患者对生物治疗的信心,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好得达成配合,提高生物治疗的质量。在生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寒战、乏力等,消化系统反应,造血系统毒性,皮肤反应和过敏反应等等。患者在进行生物治疗后,应当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预防感冒。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刘敏,王群兴,杨东亮.肝细胞表达的免疫相关分子与肝脏疾病[J].免疫学杂志,2013,29(1):78-81.
[2]代国知,袁红霞,陈虹亮.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2):409-411.
生物治疗是以现代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前沿科学为基础,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品进行肿瘤防治的手段,通过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直接恢复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癌细胞的免疫力而实现肿瘤特异性治疗,其作用机制是干扰肿瘤细胞的发生、生长、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和复发,促进机体免疫细胞重建,使细胞毒性物质集中于肿瘤组织。主要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单克隆抗体治疗、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肿瘤疫苗治疗、抗新生血管生成治疗等技术。本文主要对细胞因子治疗和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两种技术做详细阐述。
1细胞因子治疗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免疫细胞和一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主要调节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和发育,参与炎性反应,刺激造血功能等。临床应用较多的有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造血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修复因子等。
1.1 IFN
IFN是一类干扰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除了早期发现的IFN-α、IFN-β和IFN-γ,现在又增加了IFN-λ和IFN-ω等新成员。IFN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广谱抗病毒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活性。IFN通过增强主要组织相溶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增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直接的抗细胞增生及抗血管形成等作用,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适应证包括毛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黑色素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1.2 IL
目前发现近30种IL,由一群细胞因子组成,均来源于白细胞,参与白细胞间的信息交流。IL-2由成熟T淋巴细胞产生,可以诱导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ymphokine-activated killer,LAK)细胞、N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扩增及细胞因子分泌,促进B细胞生长、产生抗体,刺激NK细胞生长且增强杀伤活性,促进T细胞增殖和相应的细胞因子分泌,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移植排斥反应和抗瘤免疫反应,是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抗瘤活性强,回注后能特异性地集中在瘤体上。
1.3 TNF
其是可引起某些肿瘤组织出血性坏死的一类细胞因子。家族成员有TNF-α、TNF-β和淋巴毒素β等近20个,其中TNF-α应用较为广泛,是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可溶性、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多种肿瘤细胞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其不仅可以诱导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还具有直接抗肿瘤细胞毒性。
2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是将自体或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活化、培养、繁殖后回输患者体内,是发挥抗瘤作用的一种被动免疫治疗方法。该方法所用细胞主要有LAK细胞、TIL、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細胞等。
2.1 TIL
其是将从手术切除的肿瘤细胞、癌性胸腹水中分离获得的淋巴细胞,经体外繁殖培养。TIL有很强的杀伤肿瘤细胞作用,与LAK细胞相比,杀伤活性提高50-100倍。研究证明,TIL参与了机体抗肿瘤的作用,释放细胞因子,调节细胞毒活性,发挥其杀伤肿瘤的活性,如何通过提高TIL的杀伤活性而提高其抗肿瘤的功能,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2.2 LAK细胞
其是外周血分离出来的单核淋巴细胞,经体外加入IL-2刺激活化增殖,再回输给患者,可诱导出非特异性的杀伤细胞,杀伤多种对NK细胞不敏感的肿瘤细胞,LAK细胞具有强大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高效的增殖能力和细胞毒活性高的特性,LAK细胞治疗肾癌较好。LAK细胞与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相似,靶细胞表面结构是通过细胞之间的接触来识别,通过分泌IFN和TNF参与杀伤、并直接攻击肿瘤细胞。但是,LAK细胞需加大量IL-2诱导,费用高、不良反应明显,重复性欠佳,临床应用有局限性。
2.3 共培养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
共培养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具有毒性强、释放量大、高表达共刺激因子和抗原呈递分子,可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与CIK细胞的活化,树突状细胞-CIK细胞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进一步增强疗效,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最佳组合,也是目前国内外使用免疫细胞治疗肿瘤在临床上的新举措,虽然免疫治疗仍大多处于临床Ⅰ、Ⅱ期和动物实验阶段,但前景诱人,实验证明,共培养树突状细胞-CIK细胞在细胞增殖和杀瘤活性上更具优势,具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杀伤性能,是临床具有应用前景的效应细胞。
3 生物治疗患者的护理
对采用生物治疗法的肿瘤患者的护理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具体而言,包括心理护理、不良反应关照护理、饮食护理等等。
通过分析进行生物治疗的肿瘤患者的心理,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培养患者对生物治疗的信心,在治疗的过程中更好得达成配合,提高生物治疗的质量。在生物治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寒战、乏力等,消化系统反应,造血系统毒性,皮肤反应和过敏反应等等。患者在进行生物治疗后,应当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预防感冒。护理人员在患者用药期间应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有心脏病史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刘敏,王群兴,杨东亮.肝细胞表达的免疫相关分子与肝脏疾病[J].免疫学杂志,2013,29(1):78-81.
[2]代国知,袁红霞,陈虹亮.基于树突状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2):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