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头孢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临床预防方法。方法:选取我区医疗机构2012年4月—2015年3月间院内治疗发生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类型、病因并设计临床预防方法。结果:200例患者不良反应从高到低依次为:过敏反应48%、消化系统反应36%、泌尿系统反应6%、血液系统反应5%、神经系统反应3%、二重感染2%。结论:头孢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以过敏及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应用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坚持合理用药配伍原则,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方法
头孢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属于是以头孢菌培养所得到的半合成抗生素,具有耐酶、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效果出众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1]。近年来临床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给临床疾病治疗与抗生素应用带来困扰,而头孢类药物作为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也发生了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加强对头孢类药物应用研究与不良反应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究头孢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临床预防方法,以我区医疗机构2012年4月—2015年3月间院内治疗发生的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以我区医疗机构2012年4月—2015年3月间院内治疗发生的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中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年龄18-73岁,平均(41.1±4.6)岁,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且明确诊断为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为主,根据患者表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度不良反应以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为主,如高热或低热等,停药均可好转,无需治疗;中度不良反应以器官或系统功能损害为主;重度不良反应以永久性伤害、危及生命、致癌、致缺陷或其他医学不良事件等为主。
1.2方法
本研究中将对我区医疗机构头孢类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对患者一般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等,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病因并设计临床预防方法。
1.3统计学
临床医学数据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属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经本文实践调查分析,200例患者不良反应从高到低依次为:过敏反应48%(96例)、消化系统反应36%(72例)、泌尿系统反应6%(12例)、血液系统反应5%(10例)、神经系统反应3%(6例)、二重感染2%(6例);其中过敏反应主要以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哮喘等为主,消化系统反应主要以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为主,停药后患者均好转,无严重过敏反应、消化道大出血及死亡患者。
3.讨论
头孢类药物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合成抗生素,近年来相关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有报道显示头孢类药物会引起临床变态反应与过敏性休克,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这与早期头孢类药物的安全报道存在一定差异,意味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带来了一定恶果,虽然目前临床在不良反应报告方面相对比例较低,但仍然体现出抗生素合理应用面临的严峻现状[2]。为减轻头孢类药物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害,研究头孢类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有效预防举措势在必行。
長期临床研究发现,头孢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二重感染等为主。其中过敏反应作为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患者停药后即可好转,少数过敏现象严重需进行对症治疗,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中混油抗原性蛋白质类杂质、药物水解中产生RI侧链抗原决定簇等因素有关[3]。消化系统反应多集中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这可能与破坏肠道菌群、抑制肠道内维生素合成、胆道排泄药物主要成分等有关。泌尿系统反应是患者长期用药导致肾脏负担加大,引起肾脏蓄积中毒,尤其是肾功能障碍者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引发不良反应[4]。血液系统反应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为主,头孢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引发神经中枢脉络丛变态反应,导致中枢神经中度引发精神障碍,尤其是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过高,临床要慎用[5]。头孢类药物应用过于频繁会导致人体耐药菌株发生改变,从而引发二次感染。
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饮食、气候、患者体质差异、药物原因、年龄原因都是典型影响因素,比如夏季或冬季气温剧烈变化季节患者应用头孢类药物更容易发生代谢异常,患者本身有烟酒史对服用药物产生影响。患者年龄与天生体质差异、疾病的不同导致头孢类药物应用反应各自不一。药物本身质量问题或者配伍药物不当也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伴有原发病症的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在应用头孢类药物时会因血友病、肾病、溃疡等引发凝血功能障碍,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应用头孢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坚持合理用药配伍原则。应用药物治疗时要详细问询患者病史及体征,在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合理配伍、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对高敏患者要提前进行皮试、慎用药物,发生不良反应者要及时停药、治疗,分析异常原因并做对症处理。配伍过程中要注意头孢类药物容易与碱性药物发生分解反应,因此避免与氨茶碱、碳酸氢钠等药物联用,注意避免与华法林、肝素、阿司匹林等联用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避免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混用导致互相灭活。预防用药中,因头孢类药物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因此老年患者、肾功能障碍、溃疡患者要慎用,必要时加用维生素K,静脉给药时要现配现用。临床服药时要指导患者掌握禁忌,禁止用药期间饮酒、服用含酒精及钙类药物,对于身体衰弱、年纪较大、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用药时要重点关注,凝血功能异常、溃疡患者要避免以免引起蓄积中毒。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早实施对症治疗,比如血液系统反应及时用利血生辅助治疗,假膜性肠炎要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抗炎治疗,口角炎、神经炎则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另外,临床护理中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用药风险防范机制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严重情况并采取有效急救举措,以及时纠正患者危险体征,提升患者生存几率与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头孢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以过敏及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应用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坚持合理用药配伍原则,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屈伟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47-1048.
[2]师桂英,张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8-20.
[3]张玉梅,杜颖,王爱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45-46.
[4]冯莉,段烈英,谌杨.两种溶剂配制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对皮试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16-117.
[5]章云升.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与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5-15.
关键词: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方法
头孢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属于是以头孢菌培养所得到的半合成抗生素,具有耐酶、抗菌谱广、不良反应少、效果出众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1]。近年来临床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给临床疾病治疗与抗生素应用带来困扰,而头孢类药物作为应用频率较高的一种,也发生了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加强对头孢类药物应用研究与不良反应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探究头孢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临床预防方法,以我区医疗机构2012年4月—2015年3月间院内治疗发生的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报道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以我区医疗机构2012年4月—2015年3月间院内治疗发生的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200例患者中男性117例,女性83例,年龄18-73岁,平均(41.1±4.6)岁,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且明确诊断为头孢类药物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判断标准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为主,根据患者表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轻度不良反应以药品说明书中不良反应为主,如高热或低热等,停药均可好转,无需治疗;中度不良反应以器官或系统功能损害为主;重度不良反应以永久性伤害、危及生命、致癌、致缺陷或其他医学不良事件等为主。
1.2方法
本研究中将对我区医疗机构头孢类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对患者一般疾病情况进行回顾,对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年龄及性别分布情况等,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病因并设计临床预防方法。
1.3统计学
临床医学数据处理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均属标准差(x±s)表示。
2.结果
经本文实践调查分析,200例患者不良反应从高到低依次为:过敏反应48%(96例)、消化系统反应36%(72例)、泌尿系统反应6%(12例)、血液系统反应5%(10例)、神经系统反应3%(6例)、二重感染2%(6例);其中过敏反应主要以皮疹、荨麻疹、药物热、哮喘等为主,消化系统反应主要以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为主,停药后患者均好转,无严重过敏反应、消化道大出血及死亡患者。
3.讨论
头孢类药物临床应用频率较高的合成抗生素,近年来相关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有报道显示头孢类药物会引起临床变态反应与过敏性休克,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这与早期头孢类药物的安全报道存在一定差异,意味着近年来抗生素滥用带来了一定恶果,虽然目前临床在不良反应报告方面相对比例较低,但仍然体现出抗生素合理应用面临的严峻现状[2]。为减轻头孢类药物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危害,研究头孢类常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有效预防举措势在必行。
長期临床研究发现,头孢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以消化系统反应、过敏反应、血液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二重感染等为主。其中过敏反应作为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一般较为轻微,患者停药后即可好转,少数过敏现象严重需进行对症治疗,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中混油抗原性蛋白质类杂质、药物水解中产生RI侧链抗原决定簇等因素有关[3]。消化系统反应多集中在第三代头孢类药物,这可能与破坏肠道菌群、抑制肠道内维生素合成、胆道排泄药物主要成分等有关。泌尿系统反应是患者长期用药导致肾脏负担加大,引起肾脏蓄积中毒,尤其是肾功能障碍者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引发不良反应[4]。血液系统反应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为主,头孢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引发神经中枢脉络丛变态反应,导致中枢神经中度引发精神障碍,尤其是婴幼儿因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过高,临床要慎用[5]。头孢类药物应用过于频繁会导致人体耐药菌株发生改变,从而引发二次感染。
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看,饮食、气候、患者体质差异、药物原因、年龄原因都是典型影响因素,比如夏季或冬季气温剧烈变化季节患者应用头孢类药物更容易发生代谢异常,患者本身有烟酒史对服用药物产生影响。患者年龄与天生体质差异、疾病的不同导致头孢类药物应用反应各自不一。药物本身质量问题或者配伍药物不当也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尤其是伴有原发病症的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退化、基础疾病多,在应用头孢类药物时会因血友病、肾病、溃疡等引发凝血功能障碍,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
应用头孢类药物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坚持合理用药配伍原则。应用药物治疗时要详细问询患者病史及体征,在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合理配伍、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对高敏患者要提前进行皮试、慎用药物,发生不良反应者要及时停药、治疗,分析异常原因并做对症处理。配伍过程中要注意头孢类药物容易与碱性药物发生分解反应,因此避免与氨茶碱、碳酸氢钠等药物联用,注意避免与华法林、肝素、阿司匹林等联用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避免与氨基糖苷类药物混用导致互相灭活。预防用药中,因头孢类药物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因此老年患者、肾功能障碍、溃疡患者要慎用,必要时加用维生素K,静脉给药时要现配现用。临床服药时要指导患者掌握禁忌,禁止用药期间饮酒、服用含酒精及钙类药物,对于身体衰弱、年纪较大、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用药时要重点关注,凝血功能异常、溃疡患者要避免以免引起蓄积中毒。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及早实施对症治疗,比如血液系统反应及时用利血生辅助治疗,假膜性肠炎要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抗炎治疗,口角炎、神经炎则要及时补充维生素B。另外,临床护理中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用药风险防范机制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严重情况并采取有效急救举措,以及时纠正患者危险体征,提升患者生存几率与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头孢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以过敏及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应用时要严格掌握禁忌症,做到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坚持合理用药配伍原则,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屈伟红.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47-1048.
[2]师桂英,张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8-20.
[3]张玉梅,杜颖,王爱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4):45-46.
[4]冯莉,段烈英,谌杨.两种溶剂配制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试液对皮试结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0):116-117.
[5]章云升.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与预防[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