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高血压病出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用药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高血压病出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用药情况。方法: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出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50例,回顾分析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用药资料,并对其用药后的病情及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在抗高血压治疗中1中用药患者为32例,占21.3%;2种及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患者为118例,占78.7%。所用药物中主要包括钙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其中男性患者在使用ACEI频率上高于女性。结论: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属于临床患者常见治疗方式,其中钙通道拮抗剂以及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临床治疗常用药物。
  关键词:高血压病;出院患者;抗血压治疗;用药情况
  高血压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它具有临床治疗时间长及并发症多的特点,进而给患者临床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在使用药物上也具有显著差异。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出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50例,回顾分析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用药情况,并对其用药后病情及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出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50例,其中男性89例(52.6%),女性61例(47.45%),平均年龄(60.4±13.5)岁,老年患者102例,非老年患者48例。
  1.2 方法
  采用归纳统计法对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使用情况等进行登记,按照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症状进行归纳统计。同时对使用药物ACEI、ARB以及CCB、β受体拮抗剂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患者用药的种类、用药比例、联用情况以及男女用药的区别、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临床用药的差异[2-3]。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6.0 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采用(X±S)表示,组间的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使用药物种类及频次
  从本次统计情况来看,主要使用药物種类包括钙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ARB)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见表1。
  2.2 各类药物使用情况
  在本次使用的抗高血压药中,使用频率最多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氯沙坦、氨氯地平以及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培哚普利、呋塞米、哌唑嗪和比索洛尔等。
  2.3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情况
  15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102例,非老年患者48例。其中非老年患者使用药物中主要为钙通道拮抗剂(CCB)、β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老年患者除以上常用类药物外,在ACEI、ARB类药物上使用率较高,与非老年患者用药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当前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较高的趋势,此类患者因为年龄、病情的不同,在临床治疗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其临床用药情况存在显著差异[4]。从目前临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来看,主要药类包括钙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其中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病患较少,大多采用两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对此,临床相关研究发现采用多种药物有利于对患者血压控制和靶器官保护[5]。
  在临床具体抗压药物使用过程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ARB)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的频率较高。其中赖宝龙等[6-7]报道钙通道拮抗剂在抗高血压中使用比率达50.3%,而ACEI在五大类抗高血压药中使用较少,约占12.2%。近年来国外研究情况表明[8],长效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患者血压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服用后其体内可定时、定量释放药物,血药浓度在12-14h内可持续发挥其药效,从而起到平稳持续的降压效果,同时该药物使用方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药效显著好于短效硝苯地平,对控制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作用显著。对此,临床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医师对器官保护意识不够,或价格较贵有关。在具体药物使用过程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药物主要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在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情况中,老年患者使用ACEI、ARB类药物上使用率较高,研究发现年龄对于抗高血压药的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属于临床患者常见治疗方式,其中钙通道拮抗剂以及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临床用药中需要综合年龄、病情以及患者自身并发症综合考虑,从而保证科学合理用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等.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段京莉,张石革.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进展:高血压治疗与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2):97—99.
  [3]段宁,忠实.抗高血压药的进展与评价— —心血管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6):4Ol一403.
  [4] 刘芳.某高校医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1514—15l6.
  [5] 王瑾,苟静玲.1101份抗高血压药处方相互作用调查与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J].2004,13(4):192—195.
  [6]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a1.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 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7] 赖宝龙,任斌,邝翠仪,等.广东地区抗高血压应用状况[J].中国药师,2004,7(10):803—805.
  [8]王军明,黄伟侨,涂伟军,等.某医院门诊处方抗高血压药使用分析[J].临床药学,2008,18(5):49-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换(HT)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上述因素HT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HT比率高,但带来严重不良后果的比率少;OTT是发生HT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静脉溶栓;出血转换;因素  在溶栓前进行危险因素筛查,筛查出可能引起HT的病例,将大大提高静脉溶栓的安全性[1]。  1 资料与方法  1
期刊
摘要:目的:检测血管外肺水指数对危重患者肺水肿程度的影响,分析肺水肿形成因。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病房的肺水肿患者200例,其中包括ALIARDS所致肺水肿患者组(A)60例、心源性肺水肿组(B)70例、混合组(C)70例,对三组患者血管外肺水进行检测比较,对所得结果进行探讨。结果:ALIARDS组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高于心源性肺水肿组及混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分析,心源性肺水肿由
期刊
摘要:抢救车是存放抢救器材和药物的专用车,主要用于急、危、重病人的抢救,要求抢救车内的急救物品、仪器齐全并相对稳定、性能良好,处于备用状态。本文主要对封存条式抢救车的意外开封情况进行分析,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浪费,充分发挥封存条式抢救车的作用。  关键词: 封存 意外 开封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对抢救车有效的管理,使患者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抢救,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我院结合工作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胸痛三联”128 层CT低对比剂剂量与低辐射剂量扫描方法,以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方法:收集51例急性胸痛且高度怀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动脉栓塞以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急诊行128层CT胸段血管成像扫描,采取特定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同时用冠状动脉扫描方案适当改变扫描参数扫描。灵活运用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肺静脉及胸主动脉影像进行重组。结果:49例冠状动脉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布地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雾化吸入用于支气管镜操作中的麻醉效果、患者咽喉部舒适度及安全性。方法:纳入120例接受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雾化利多卡因的患者为A组(57例),布地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雾化的患者为B组(63例)。记录两组患者支气管镜操作中的麻醉效果、操作后患者咽喉部舒适度及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麻醉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尘肺病高千伏X线胸片与CT影像学诊断进行分析,并探讨运用CT辅助诊断尘肺病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69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性分析所有患者的CT影像诊断资料以及X线胸片诊断资料。结果:通过对CT以及X线胸片两组影像学表现特点的分析发现,相比X线胸片,CT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更为清晰,特别是对病变症状中阴影的大小以及阴影形态都有比较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检查中X线平片、CT及磁共振(MRI)对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7月间收治患肿瘤者90例。上述患者经穿刺或手术确诊为脊椎转移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平片、CT、MRI检查,对比临床诊断情况。结果:90例患者经病理学以及手术确诊,共查出受累椎体141个。经影像学诊断后结果如下:X线平片查出患处73个,CT检测查出患处92个,M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医院真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及引起真菌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总结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为临床有效治疗真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出的188例真菌,利用迪尔成套仪器试剂进行鉴定分析,对其耐药性、种类及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在标本来源方面痰液占第一位(71.3%),尿液占第二位(17.0%),引流液占第三位(5.3%),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临床路径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25例)采用制定好的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各种并发症减少,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方法  患者入院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管医护人员、住
期刊
摘要: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流产发生3次或3次以上者,近年常用复发性流产取代习惯性流产,改为2次及两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近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习惯性流产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本文主要针对习惯性流产男性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临床诊断和预防措施,以有效控制男性习惯性流产发生,减少男性习惯性流产发生率。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男性相关因素;预防措施  习惯性流产患者不能顺利安全的渡过十月怀胎期,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