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缘起:基于小班角色游戏的现状
小班幼儿正处于角色游戏初期,常常导致角色意识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游戏情节单一,缺乏与同伴的互动,自顾自玩或无所事事的现象。对于角色扮演只有爸爸、妈妈,看到的游戏内容就是爸爸或妈妈在烧菜,然后把饭菜装盘放到桌子上;有的在桌子旁坐着,看到菜上来就赶紧“吃”;有的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奶瓶在喂……这些游戏行为都是独立的,而且角色和角色之间基本没有互动、交流。
【案例链接1】
进入娃娃家,在十分钟内,看到了三位幼儿持续性的游戏行为。辰辰选择了当爸爸,在他最喜欢的小灶台上烧饭,他一只手拿着铲子不停的在锅里翻炒,一只手拿着一个盘子,随时准备把炒好的菜装盘;航航选择了当妈妈,他左胳膊怀抱着娃娃,右手拿着奶瓶,嘴里轻声的说着:“宝宝赶紧喝奶哦,喝完妈妈哄你睡觉……”贝贝坐在娃娃家里的餐桌旁,当辰辰把装盘好的菜端上来时,他就开始吃起来。当没有菜端来的时候,她就坐在那里,东张西望,仿佛不知道该干什么...
在案例1中,我采用了时间轴记录法,把娃娃家里的三位幼儿的游戏行为记录了下来。我们发现,三位幼儿在十分钟内就是在不断的重复着他们所熟悉的动作发现他们的游戏行为呈现单一、重复的特点。
【案例链接2】
8:00-8:02
辰辰在灶台上炒菜,没有和任何幼儿互动,航航抱着娃娃经过轩轩旁边看了看锅里的菜,说了一句“还没熟呀,我的宝宝要饿死了”后离开,贝贝独自坐在餐桌旁,东张西望,没有和任何幼儿互动。
8:02-8:05
辰辰把菜装盘,送到餐桌上,接着炒菜,没有和任何幼儿交流互动,航航坐在餐桌旁,抱着娃娃,在给它喂奶,看到贝贝正在吃饭,对她说:“我的宝宝也要吃!”贝贝马上把自己的碗放到了航航面前,说:“吃吧!”
在案例2中,我采用的是角色互动路径图记录法的方式,将三位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行为记录了下来,发现他们之间交流很少,且呈现互动次数少、回应匮乏的特点。
基于上述情况在娃娃家中对于幼儿角色行为、角色互动的的观察和记录,我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娃娃家中进行角色游戏时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缺游戏行为多元倾向
辰辰扮演的爸爸在不停的进行翻炒、装盘、上菜的动作,航航扮演的妈妈在不断的给娃娃喂饭、喂奶以及安抚,而贝贝扮演的客人也只是在重复吃饭、喝水、张望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出三位幼儿在十分钟内的角色行为是单一且重复的,这说明幼儿缺少多元的游戏行为。
2. 缺游戏行为联合倾向
航航和贝贝进行了互动,双方都有了回应,但只有一次。航航主动与辰辰互动,辰辰没有回应。而辰辰和贝贝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互动和回应。由此可以看出辰辰、航航、贝贝三位幼儿在十分钟内缺少角色互动,且回应次数少,这说明他们没有联合性的游戏行为。
二、角色游戏三步法材料投放新思考
(一)支架性关键理念
1.由于小班幼儿处在独立游戏的水平,所以在研究时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的独立性。不能否认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单一、重复的角色行为是不合理的。
2.由于小班幼儿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时,要以具体的情景、具体的材料为引线,让幼儿直观明了的指导材料、场景所代表的角色以及角色行为,从而生成新的角色及游戏行为。
(二)实践路径设计
以材料来助推游戏行为,增设专属物,增加链接物。本着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如下的研究路径图,旨在“三步法”的材料投放中助推幼儿的游戏水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三、实践:三步法材料投放策略的实施
(一)角色专属物的增设
1.第一步:用途明显的生活场景专属物
灶臺、洗菜池、微波炉、沾板、厨具、电话机等等。在投放以上用途明显的生活场景专属物后,“停滞不前”的娃娃家似乎有了重新出发的征兆......
2.第二步:特征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
【案例链接4】
今天依旧是航航、辰辰和贝贝进入了娃娃家。他们立刻发现又立马发现多了很多东西,冉冉说:“这是爷爷的拐杖”、“这是奶奶的老花镜”辰辰开心的指着婴儿帽说道:“这是小弟弟的帽子,我看到小弟弟就戴着这个帽子。”一会儿她们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辰辰戴上了娃娃帽,娃娃围兜,背上了小书包。他,有时躺在小床上,有时坐在娃娃推车里,非常开心。贝贝就选择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老花镜,他拄着拐杖,弯着腰,嘴巴里还自言自语说“我是贝贝的爷爷。”
经过第二步投放特征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后,幼儿扮演的角色多了很多。爷爷、奶奶、宝宝的角色都让幼儿乐在其中,幼儿在平时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成为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使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倾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类型变多,而且还衍生除了其他新的角色如厨师、服务员等。说明在投放角色专属的材料后,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度被提取,并运用到游戏当中。
3.第三步:链接物的增设
【案例链接5】
今天小雨说他要当爷爷送宝宝上学,于是他戴上了老花镜,拄着拐杖。嘴里还说,我的孙子呢?这时候贝贝跑过来说,我来当宝宝吧。你带我去学校。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流起来。
在投放以上链接物材料后,可以看到,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水平明显提高,有了多元的角色及角色行为,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开始增多。娃娃家“停滞不前”的现状终于被打破,正在向一个“前进”的方向发展......
四、实施成效
(一)投放用途明显的生活场景专属物,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
在观察幼儿的角色行为后,这些材料有趣、直接,都是幼儿平日在生活中看到的。有了经验的迁移,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就增强了。
(二)投放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材料,游戏行为多元倾向开始显现。
适时的投放了更加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材料,这样幼儿角色扮演的的指向性更为明显,游戏内容丰富了,游戏行为也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投放链接物材料,游戏行为联合倾向显现
有了前两步的铺垫,最后一步投放链接物材料也顺利成章。教师投放后相应的联系物候,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沟通和交流也较以前增多,游戏行为的联合倾向显现了。
参考文献:
[1]李季眉,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2013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走近幼儿[M],2010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班幼儿正处于角色游戏初期,常常导致角色意识弱或缺乏角色意识,游戏情节单一,缺乏与同伴的互动,自顾自玩或无所事事的现象。对于角色扮演只有爸爸、妈妈,看到的游戏内容就是爸爸或妈妈在烧菜,然后把饭菜装盘放到桌子上;有的在桌子旁坐着,看到菜上来就赶紧“吃”;有的一手抱着娃娃,一手拿着奶瓶在喂……这些游戏行为都是独立的,而且角色和角色之间基本没有互动、交流。
【案例链接1】
进入娃娃家,在十分钟内,看到了三位幼儿持续性的游戏行为。辰辰选择了当爸爸,在他最喜欢的小灶台上烧饭,他一只手拿着铲子不停的在锅里翻炒,一只手拿着一个盘子,随时准备把炒好的菜装盘;航航选择了当妈妈,他左胳膊怀抱着娃娃,右手拿着奶瓶,嘴里轻声的说着:“宝宝赶紧喝奶哦,喝完妈妈哄你睡觉……”贝贝坐在娃娃家里的餐桌旁,当辰辰把装盘好的菜端上来时,他就开始吃起来。当没有菜端来的时候,她就坐在那里,东张西望,仿佛不知道该干什么...
在案例1中,我采用了时间轴记录法,把娃娃家里的三位幼儿的游戏行为记录了下来。我们发现,三位幼儿在十分钟内就是在不断的重复着他们所熟悉的动作发现他们的游戏行为呈现单一、重复的特点。
【案例链接2】
8:00-8:02
辰辰在灶台上炒菜,没有和任何幼儿互动,航航抱着娃娃经过轩轩旁边看了看锅里的菜,说了一句“还没熟呀,我的宝宝要饿死了”后离开,贝贝独自坐在餐桌旁,东张西望,没有和任何幼儿互动。
8:02-8:05
辰辰把菜装盘,送到餐桌上,接着炒菜,没有和任何幼儿交流互动,航航坐在餐桌旁,抱着娃娃,在给它喂奶,看到贝贝正在吃饭,对她说:“我的宝宝也要吃!”贝贝马上把自己的碗放到了航航面前,说:“吃吧!”
在案例2中,我采用的是角色互动路径图记录法的方式,将三位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行为记录了下来,发现他们之间交流很少,且呈现互动次数少、回应匮乏的特点。
基于上述情况在娃娃家中对于幼儿角色行为、角色互动的的观察和记录,我发现了小班幼儿在娃娃家中进行角色游戏时存在着以下两个问题:
1.缺游戏行为多元倾向
辰辰扮演的爸爸在不停的进行翻炒、装盘、上菜的动作,航航扮演的妈妈在不断的给娃娃喂饭、喂奶以及安抚,而贝贝扮演的客人也只是在重复吃饭、喝水、张望的动作。由此可以看出三位幼儿在十分钟内的角色行为是单一且重复的,这说明幼儿缺少多元的游戏行为。
2. 缺游戏行为联合倾向
航航和贝贝进行了互动,双方都有了回应,但只有一次。航航主动与辰辰互动,辰辰没有回应。而辰辰和贝贝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互动和回应。由此可以看出辰辰、航航、贝贝三位幼儿在十分钟内缺少角色互动,且回应次数少,这说明他们没有联合性的游戏行为。
二、角色游戏三步法材料投放新思考
(一)支架性关键理念
1.由于小班幼儿处在独立游戏的水平,所以在研究时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水平的独立性。不能否认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单一、重复的角色行为是不合理的。
2.由于小班幼儿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我们在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时,要以具体的情景、具体的材料为引线,让幼儿直观明了的指导材料、场景所代表的角色以及角色行为,从而生成新的角色及游戏行为。
(二)实践路径设计
以材料来助推游戏行为,增设专属物,增加链接物。本着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如下的研究路径图,旨在“三步法”的材料投放中助推幼儿的游戏水平,实现“量变”到“质变”的发展。
三、实践:三步法材料投放策略的实施
(一)角色专属物的增设
1.第一步:用途明显的生活场景专属物
灶臺、洗菜池、微波炉、沾板、厨具、电话机等等。在投放以上用途明显的生活场景专属物后,“停滞不前”的娃娃家似乎有了重新出发的征兆......
2.第二步:特征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
【案例链接4】
今天依旧是航航、辰辰和贝贝进入了娃娃家。他们立刻发现又立马发现多了很多东西,冉冉说:“这是爷爷的拐杖”、“这是奶奶的老花镜”辰辰开心的指着婴儿帽说道:“这是小弟弟的帽子,我看到小弟弟就戴着这个帽子。”一会儿她们就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辰辰戴上了娃娃帽,娃娃围兜,背上了小书包。他,有时躺在小床上,有时坐在娃娃推车里,非常开心。贝贝就选择了以前没有出现过的老花镜,他拄着拐杖,弯着腰,嘴巴里还自言自语说“我是贝贝的爷爷。”
经过第二步投放特征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后,幼儿扮演的角色多了很多。爷爷、奶奶、宝宝的角色都让幼儿乐在其中,幼儿在平时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成为这些生活中的经验,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使小班幼儿的游戏行为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倾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类型变多,而且还衍生除了其他新的角色如厨师、服务员等。说明在投放角色专属的材料后,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度被提取,并运用到游戏当中。
3.第三步:链接物的增设
【案例链接5】
今天小雨说他要当爷爷送宝宝上学,于是他戴上了老花镜,拄着拐杖。嘴里还说,我的孙子呢?这时候贝贝跑过来说,我来当宝宝吧。你带我去学校。两个人你来我往的交流起来。
在投放以上链接物材料后,可以看到,幼儿在娃娃家的角色水平明显提高,有了多元的角色及角色行为,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开始增多。娃娃家“停滞不前”的现状终于被打破,正在向一个“前进”的方向发展......
四、实施成效
(一)投放用途明显的生活场景专属物,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
在观察幼儿的角色行为后,这些材料有趣、直接,都是幼儿平日在生活中看到的。有了经验的迁移,角色游戏的趣味性和情境性就增强了。
(二)投放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材料,游戏行为多元倾向开始显现。
适时的投放了更加明显的游戏角色专属物材料,这样幼儿角色扮演的的指向性更为明显,游戏内容丰富了,游戏行为也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投放链接物材料,游戏行为联合倾向显现
有了前两步的铺垫,最后一步投放链接物材料也顺利成章。教师投放后相应的联系物候,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互动性大大增强,沟通和交流也较以前增多,游戏行为的联合倾向显现了。
参考文献:
[1]李季眉,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2013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徐则民,洪晓琴,走进游戏走近幼儿[M],2010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