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馆建设是图书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图书馆今后长期使用效果的基础保障。必须在设计之初就给予高度重视和缜密的规划,图书馆人员应嵌入到其规划、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图书馆新馆建设若干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
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收藏与服务中心以及学习研讨、阅读引导、文化活动的基地,是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自古以来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馆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图书馆今后各项功能和应用系统顺利开展的基础,以长远的视野和缜密的设计建设好新馆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密切参与过多次新馆建设,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就新馆建设若干有重要影响的具体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未来的新馆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一、新馆建设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
据史料记载,管仲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1]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成为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新馆建设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内涵总体来说就是要为广大读者及图书馆员提供一个材料健康、结构安全、功能适用、舒适方便、整洁美观并且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能否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其渗透到设计的各个环节,是新馆建设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二)形式服从功能
任何建筑都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图书馆建筑的本意是藏与用,应首先很好地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和工作特点[2],围绕有利文献收藏、提升管理效能、方便读者服务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三)开放性、灵活性与多元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图书馆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从传统的以藏为主、藏阅分离的闭架封闭式服务发展成藏用结合,以用为主、藏检阅借咨合一的开架开放式服务;从单一印刷型文献向多类型载体、多元文献馆藏体系转变;读者服务也不断向深加工、学科化、综合性读者服务转变。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特点角度,可以将之概括为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化的建设理念。[3]
开放性是指图书馆除了珍贵文献、特种文献等不宜完全开放的文献,大部分文献都可以采取开架开放式服务。作为读者,都希望能直接地接触到馆藏文献,尽量避免或减少中间环节,用最快捷、最方便的手段查阅。
灵活性是指不仅满足当前需要,又能尽可能兼顾未来发展的需求。在设计上要考虑同一空间可以作藏书或阅览等多种用途,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情况下可实现功能上的灵活调整。
多元化是指图书馆设计除了满足文献藏阅外,还要注重满足多元化的读者服务的空间需求,比如小组研讨、书吧、读者沙龙、图书漂流、休闲餐饮、电子阅览与视听、文化展示等,阅览室内的文献服务也注重纸本、电子、各类专题推介等综合性的服务。
这些建设理念体现了现代图书馆以学习为中心、以服务为主线的功能定位。
二、开架借阅空间的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使馆藏资源得到更便捷的利用,除了极少数特种文献,现代图书馆大量实行图书文献的开架借阅,省去了中间环节,为读者提供直接面对馆藏的机会,方便读者、节约读者时间,降低拒借率,大大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4]实质是指对读者的一次验证,即读者只要在进入图书馆时进行一次身份验证,即可在图书馆内自由出入各个阅览室,获得各种服务,具有校园卡的读者可以通过门禁通道机自行刷卡验证,没有校园卡的读者在管理台登记后进入。
在这种开架借阅空间的内部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行模式上,有些图书馆采取了内部完全一体化的模式,也叫做“大流通”模式,只在图书馆大门口设置借阅服务台,各楼层阅览室不设借阅服务管理台和图书防盗检测门等配套设施,读者可以自由地在各个楼层阅览室取阅图书,并将书随意带到其它楼层,甚至可将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至卫生间等隐秘场所。这种模式在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5]比如:1、图书乱放现象严重,工作人员整架工作量大增,也影响了其它读者查找到图书。2、如果图书可被随意带入卫生间等隐秘场所,将对图书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一些不文明的读者可以毫无障碍地将图书的防盗磁条或标签去除,从而造成图书遗失。3、如果不设置楼层借阅服务管理台,也不利于人工借阅和咨询答疑等读者服务工作的就近开展,现代图书馆的楼层服务管理台功能实际上还应进一步加强,拓展为除了借閱、咨询服务和管理外包含更多内涵的综合性服务站。
方便读者的同时,兼顾对文献的保护和有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也是为了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服务好。因此,更为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模式是:在保障读者馆内行动畅通和自由便捷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空间设计,使得每个楼层阅览区在接近电梯和楼梯处形成一个或二个服务台和出入口,出入口设置图书防盗检测门,卫生间设计在阅览区出入口外,一方面服务台可为本楼层读者就近提供借书、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检测门也可保证读者不能将未通过自助借还机或服务台办理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出阅览室,也就不会出现不同楼层图书混到一起或图书被带入卫生间等隐秘场所的情况。
这种设计并不会给读者正常使用带来麻烦,读者在馆内如果没有携带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离开阅览室,阅览室检测门也不会报警,读者可以没有任何阻碍地在各楼层阅览室自由出入。
这种设计还使得楼层出入口图书防盗检测门和图书馆大门的图书防盗检测门互相配合,形成了双重图书安全保障。一方面,从设备角度,使得单个检测门存在检测盲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不同检测门盲区位置可以做到不同和互补;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楼层服务台馆员和大门物业保安也构成了双重图书安全监管。因此,在目前开放式服务的背景下,从技术上和管理上使得图书安全得到了尽可能的保障。 三、书架布局和馆藏动态调整模式
(一)书架平滑扩充能力
新馆的规划设计是着眼于满足今后长期的需要,新馆刚使用时,不会处于满负荷布置和工作状态,因此,新馆家具、设备一般都是整体规划、逐步配备,这样既比较经济,也便于不断采用更好的新产品,在书架布局规划设计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书架的规划要便于今后的平滑扩充,也就是说,在今后书架扩充时图书容量也能自然地扩展,不需要进行大范围整体性图书倒架。
开始时由于图书数量不多,书架不能一次配足,否则,书架太空,摆放过于松散,既不美观也不便于使用,一般图书占架率不宜小于40%。按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书架填充系数为75%,随着图书不断补充,到书架超过75%的整体占架率后,即应考虑增加书架,或者调整部分低流通率的图书到二线阅览室,否则很可能会造成频繁的局部满架,从而需要频繁倒架,影响管理和使用。在需要增加书架时,如果开始未做合理的规划,造成增加的书架只能与原有书架分开独立放置,就很可能需要整体大范围图书倒架,因为扩容不是简单增加书架就能实现,必须要保证图书按索书号依次排列。当然,图书馆不可能完全避免倒架,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减少倒架工作量,避免大范围整体倒架,一种比较好的书架排列设计思路是在首期书架的每排的方向留下扩展空间。
(二)馆藏三线布局及动态调整模式
三线典藏是藏书组织与布局的一种方法。超过百万册藏书的图书馆,一般将藏书空间分为一线阅览室、二线阅览室、密集库或储藏馆(即仓储式图书馆)3个层面[6]。除此之外,图书馆往往还有古籍、特殊文献、知名学者专藏等特种馆藏,在特定的阅览室单独存放使用,这些特藏阅览室也可列入一线阅览室的范畴,只是存放的不是可随意借阅的普通图书。
在藏书类型方面,一线阅览室放置流通率较高的图书,新书到馆后均首先放置在一线阅览室,不少图书馆在一线阅览室还设置了不需细排索书号的新书专架,更加提高了新书利用率并减轻了首次上架工作量;二线阅览室放置流通率较低的旧书,图书来源主要是按一定的规则从一线阅览室转入;密集库或储藏馆放置流通率很低但仍需要长期保存备用的图书。
在服务模式方面,一线和二线阅览室一般采取开架服务,但书架布局和图书排架方式有所不同,密集库和储藏馆一般采取闭架服务的方式。
在书架的类型和布局方面,一线阅览室和二线阅览室都主要采用标准书架,前者由于读者较多,书架间距可适当宽松,提高读者使用舒适度,比如7.5米的柱距放5排书架;后者则可适当密些,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比如7.5米的柱距放6排书架;密集库作为图书馆建筑的一部分,国内基本采用传统手动或现代智能密集架,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应用自动化仓储物流概念建设自动化高密度书库,尽管投入较大,但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检索和存取图书馆快速方便,其图书排列方式也根据书架使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按索书号排列的模式,按图书大小等方式进行整理排列。[7]储藏馆则是专门建设的整体用于存放大量极低流通率图书的建筑,随着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图书文献的迅速增长,建设单馆使用或地区多馆合用的储藏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书架设计包括各种高容量模式,如标准书架密集排布、手动或智能密集架、自动化高密度书架等均可。
这种三线动态典藏管理模式的优点是:1、符合图书使用生命期和“二八率”的客观规律以及分类管理的实际需求;2、精炼的入出平衡的藏书模式保障了一线阅览室的使用效率和空间需求;3、二线阅览室和密集库的藏书排架设计大大提高了书架和空间利用率;4、三线的划分便于根据服务的需要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8]
(三)标准书架和专题书架
目前一、二线阅览室配置的书架一般是标准6层双面木护板钢木书架,作为图书收藏和使用的主体家具。其层数、层高、宽度、深度等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成熟合理的规格,书架排布和单元架级联数等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员既要做好文献资源收集者和管理者的传统角色,更应该是知识信息的领路人和优质阅读和优秀文化的推广者,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应更加注重对读者的阅读推荐、引导和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等主动式的服务。因此,在主体标准书架之外,还应该根据阅览室的空间特点和图书展示排列的具体需求和规划,选择阅览室内与原有书架区适当分离同时较为醒目和方便取用的位置,精心设计布置一些特色专题书架,其材料、样式、尺寸规格等可灵活多样,富于美感,力求与标准书架形成有机和谐的搭配,一方面使得整个阅览室的空间显得更加饱满和错落有致,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拓展阅览室的服务内涵。各类专题书架,可用于集中摆放获奖图书、经典阅读、学科推荐、专题收藏以及新书、工具书等,各类获奖图书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内主要图书奖项的历届获奖图书。
对列入专架陈列使用的图书,应在书脊上加贴相应专题类别或架区标識,使得图书归还后可正确归架,保证有序的使用和管理。
图书馆作为体量大、功能丰富、服务大众的场所,同时也是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运用较多和较快的现代化建筑,新馆建设的设计规划涉及面非常广,本文仅选取其中若干要点进行探讨,做好新馆建设,尽量不留遗憾并便于今后长期的使用,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投入的奠基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苗在香.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160-162.
[2]王正兴.论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用意及实现[J].图书馆论坛,2009(5):163-165.
[3]林泽明.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与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55-59.
[4]庄琦.呼唤高校系统的"一门子"图书馆[J].津图学刊,2001.
[5]赵林.高校图书馆实施一门式服务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2(1):22-24.
[6]吕光.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实践的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2):94-96.
[7]宋力生.网络环境下图书储藏模式的转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63-67.
[8]金胜勇,王丽英.藏查阅一体化布局模式的改进构想[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28-30.
关键词: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
图书馆是社会的文献信息收藏与服务中心以及学习研讨、阅读引导、文化活动的基地,是人类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支撑,自古以来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馆建设是百年大计,是图书馆今后各项功能和应用系统顺利开展的基础,以长远的视野和缜密的设计建设好新馆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密切参与过多次新馆建设,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就新馆建设若干有重要影响的具体设计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未来的新馆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一、新馆建设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为本
据史料记载,管仲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家,他说:“夫霸王之所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也说:“天地之性人为贵”。[1]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成为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图书馆新馆建设也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内涵总体来说就是要为广大读者及图书馆员提供一个材料健康、结构安全、功能适用、舒适方便、整洁美观并且有浓郁文化氛围的环境。能否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将其渗透到设计的各个环节,是新馆建设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二)形式服从功能
任何建筑都具有使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图书馆建筑的本意是藏与用,应首先很好地满足图书馆功能需求和工作特点[2],围绕有利文献收藏、提升管理效能、方便读者服务等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三)开放性、灵活性与多元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图书馆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从传统的以藏为主、藏阅分离的闭架封闭式服务发展成藏用结合,以用为主、藏检阅借咨合一的开架开放式服务;从单一印刷型文献向多类型载体、多元文献馆藏体系转变;读者服务也不断向深加工、学科化、综合性读者服务转变。从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新特点角度,可以将之概括为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元化的建设理念。[3]
开放性是指图书馆除了珍贵文献、特种文献等不宜完全开放的文献,大部分文献都可以采取开架开放式服务。作为读者,都希望能直接地接触到馆藏文献,尽量避免或减少中间环节,用最快捷、最方便的手段查阅。
灵活性是指不仅满足当前需要,又能尽可能兼顾未来发展的需求。在设计上要考虑同一空间可以作藏书或阅览等多种用途,在不改变建筑结构的情况下可实现功能上的灵活调整。
多元化是指图书馆设计除了满足文献藏阅外,还要注重满足多元化的读者服务的空间需求,比如小组研讨、书吧、读者沙龙、图书漂流、休闲餐饮、电子阅览与视听、文化展示等,阅览室内的文献服务也注重纸本、电子、各类专题推介等综合性的服务。
这些建设理念体现了现代图书馆以学习为中心、以服务为主线的功能定位。
二、开架借阅空间的管理模式
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使馆藏资源得到更便捷的利用,除了极少数特种文献,现代图书馆大量实行图书文献的开架借阅,省去了中间环节,为读者提供直接面对馆藏的机会,方便读者、节约读者时间,降低拒借率,大大提高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4]实质是指对读者的一次验证,即读者只要在进入图书馆时进行一次身份验证,即可在图书馆内自由出入各个阅览室,获得各种服务,具有校园卡的读者可以通过门禁通道机自行刷卡验证,没有校园卡的读者在管理台登记后进入。
在这种开架借阅空间的内部规划设计和管理运行模式上,有些图书馆采取了内部完全一体化的模式,也叫做“大流通”模式,只在图书馆大门口设置借阅服务台,各楼层阅览室不设借阅服务管理台和图书防盗检测门等配套设施,读者可以自由地在各个楼层阅览室取阅图书,并将书随意带到其它楼层,甚至可将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至卫生间等隐秘场所。这种模式在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5]比如:1、图书乱放现象严重,工作人员整架工作量大增,也影响了其它读者查找到图书。2、如果图书可被随意带入卫生间等隐秘场所,将对图书的安全造成很大的隐患,一些不文明的读者可以毫无障碍地将图书的防盗磁条或标签去除,从而造成图书遗失。3、如果不设置楼层借阅服务管理台,也不利于人工借阅和咨询答疑等读者服务工作的就近开展,现代图书馆的楼层服务管理台功能实际上还应进一步加强,拓展为除了借閱、咨询服务和管理外包含更多内涵的综合性服务站。
方便读者的同时,兼顾对文献的保护和有序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也是为了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服务好。因此,更为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模式是:在保障读者馆内行动畅通和自由便捷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空间设计,使得每个楼层阅览区在接近电梯和楼梯处形成一个或二个服务台和出入口,出入口设置图书防盗检测门,卫生间设计在阅览区出入口外,一方面服务台可为本楼层读者就近提供借书、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检测门也可保证读者不能将未通过自助借还机或服务台办理了借阅手续的图书带出阅览室,也就不会出现不同楼层图书混到一起或图书被带入卫生间等隐秘场所的情况。
这种设计并不会给读者正常使用带来麻烦,读者在馆内如果没有携带未办理借阅手续的图书离开阅览室,阅览室检测门也不会报警,读者可以没有任何阻碍地在各楼层阅览室自由出入。
这种设计还使得楼层出入口图书防盗检测门和图书馆大门的图书防盗检测门互相配合,形成了双重图书安全保障。一方面,从设备角度,使得单个检测门存在检测盲区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因为不同检测门盲区位置可以做到不同和互补;另一方面,从人的角度,楼层服务台馆员和大门物业保安也构成了双重图书安全监管。因此,在目前开放式服务的背景下,从技术上和管理上使得图书安全得到了尽可能的保障。 三、书架布局和馆藏动态调整模式
(一)书架平滑扩充能力
新馆的规划设计是着眼于满足今后长期的需要,新馆刚使用时,不会处于满负荷布置和工作状态,因此,新馆家具、设备一般都是整体规划、逐步配备,这样既比较经济,也便于不断采用更好的新产品,在书架布局规划设计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书架的规划要便于今后的平滑扩充,也就是说,在今后书架扩充时图书容量也能自然地扩展,不需要进行大范围整体性图书倒架。
开始时由于图书数量不多,书架不能一次配足,否则,书架太空,摆放过于松散,既不美观也不便于使用,一般图书占架率不宜小于40%。按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书架填充系数为75%,随着图书不断补充,到书架超过75%的整体占架率后,即应考虑增加书架,或者调整部分低流通率的图书到二线阅览室,否则很可能会造成频繁的局部满架,从而需要频繁倒架,影响管理和使用。在需要增加书架时,如果开始未做合理的规划,造成增加的书架只能与原有书架分开独立放置,就很可能需要整体大范围图书倒架,因为扩容不是简单增加书架就能实现,必须要保证图书按索书号依次排列。当然,图书馆不可能完全避免倒架,但一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尽量减少倒架工作量,避免大范围整体倒架,一种比较好的书架排列设计思路是在首期书架的每排的方向留下扩展空间。
(二)馆藏三线布局及动态调整模式
三线典藏是藏书组织与布局的一种方法。超过百万册藏书的图书馆,一般将藏书空间分为一线阅览室、二线阅览室、密集库或储藏馆(即仓储式图书馆)3个层面[6]。除此之外,图书馆往往还有古籍、特殊文献、知名学者专藏等特种馆藏,在特定的阅览室单独存放使用,这些特藏阅览室也可列入一线阅览室的范畴,只是存放的不是可随意借阅的普通图书。
在藏书类型方面,一线阅览室放置流通率较高的图书,新书到馆后均首先放置在一线阅览室,不少图书馆在一线阅览室还设置了不需细排索书号的新书专架,更加提高了新书利用率并减轻了首次上架工作量;二线阅览室放置流通率较低的旧书,图书来源主要是按一定的规则从一线阅览室转入;密集库或储藏馆放置流通率很低但仍需要长期保存备用的图书。
在服务模式方面,一线和二线阅览室一般采取开架服务,但书架布局和图书排架方式有所不同,密集库和储藏馆一般采取闭架服务的方式。
在书架的类型和布局方面,一线阅览室和二线阅览室都主要采用标准书架,前者由于读者较多,书架间距可适当宽松,提高读者使用舒适度,比如7.5米的柱距放5排书架;后者则可适当密些,以提高空间利用率,比如7.5米的柱距放6排书架;密集库作为图书馆建筑的一部分,国内基本采用传统手动或现代智能密集架,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应用自动化仓储物流概念建设自动化高密度书库,尽管投入较大,但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检索和存取图书馆快速方便,其图书排列方式也根据书架使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的按索书号排列的模式,按图书大小等方式进行整理排列。[7]储藏馆则是专门建设的整体用于存放大量极低流通率图书的建筑,随着近年来国内图书馆界图书文献的迅速增长,建设单馆使用或地区多馆合用的储藏馆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书架设计包括各种高容量模式,如标准书架密集排布、手动或智能密集架、自动化高密度书架等均可。
这种三线动态典藏管理模式的优点是:1、符合图书使用生命期和“二八率”的客观规律以及分类管理的实际需求;2、精炼的入出平衡的藏书模式保障了一线阅览室的使用效率和空间需求;3、二线阅览室和密集库的藏书排架设计大大提高了书架和空间利用率;4、三线的划分便于根据服务的需要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管理效率。[8]
(三)标准书架和专题书架
目前一、二线阅览室配置的书架一般是标准6层双面木护板钢木书架,作为图书收藏和使用的主体家具。其层数、层高、宽度、深度等都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成熟合理的规格,书架排布和单元架级联数等也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从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看,图书馆员既要做好文献资源收集者和管理者的传统角色,更应该是知识信息的领路人和优质阅读和优秀文化的推广者,未来的图书馆建设应更加注重对读者的阅读推荐、引导和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等主动式的服务。因此,在主体标准书架之外,还应该根据阅览室的空间特点和图书展示排列的具体需求和规划,选择阅览室内与原有书架区适当分离同时较为醒目和方便取用的位置,精心设计布置一些特色专题书架,其材料、样式、尺寸规格等可灵活多样,富于美感,力求与标准书架形成有机和谐的搭配,一方面使得整个阅览室的空间显得更加饱满和错落有致,另一方面也更好地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拓展阅览室的服务内涵。各类专题书架,可用于集中摆放获奖图书、经典阅读、学科推荐、专题收藏以及新书、工具书等,各类获奖图书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文津图书奖、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国内主要图书奖项的历届获奖图书。
对列入专架陈列使用的图书,应在书脊上加贴相应专题类别或架区标識,使得图书归还后可正确归架,保证有序的使用和管理。
图书馆作为体量大、功能丰富、服务大众的场所,同时也是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运用较多和较快的现代化建筑,新馆建设的设计规划涉及面非常广,本文仅选取其中若干要点进行探讨,做好新馆建设,尽量不留遗憾并便于今后长期的使用,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值得投入的奠基性工作。
参考文献:
[1]苗在香.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中的人本思想[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4(11):160-162.
[2]王正兴.论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用意及实现[J].图书馆论坛,2009(5):163-165.
[3]林泽明.大学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与设计[J].图书情报工作,2013(11)55-59.
[4]庄琦.呼唤高校系统的"一门子"图书馆[J].津图学刊,2001.
[5]赵林.高校图书馆实施一门式服务的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2(1):22-24.
[6]吕光.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实践的思考[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2):94-96.
[7]宋力生.网络环境下图书储藏模式的转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5):63-67.
[8]金胜勇,王丽英.藏查阅一体化布局模式的改进构想[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