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怀特研究在中国过去50年的发展进程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澳大利亚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受到学术界评论家、学者、高校学生的广泛关注。怀特以其独特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和深入洞悉人类精神世界的创作风格而闻名,也是第一位将澳大利亚文学传统与当地本土特色融为一体的作家。帕特里克怀特在澳大利亚乃至全世界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帕特里克怀特小说汉译本的发行以及其短篇小说和戏剧的引进,学者们对怀特研究的热情不断高涨。文章主要是对怀特研究在中国过去50年的研究进程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不同发展阶段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进而对怀特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位。
  关键词:澳大利亚文学;怀特研究;研究进程
  自从1772年中澳两国建交,澳大利亚文学逐渐进入中过学术圈,帕特里克怀特一度成为中国最受欢迎的澳洲作家, 其作品受到中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他在文学领域的斐然成就和颇具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是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位置的重要原因。
  帕特里克怀特以其独具一格的创作风格和写作手法而闻名,怀特部分小说主题怪异,语言晦涩难懂,这也其部分作品在中国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众多早期留澳学者在中澳学术交流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黄源深先后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澳大利亚文学简史》 (1972)和《澳大利亚文学理论》(1994)等著作。著名翻译家李尧先后翻译了怀特的小说《人树》、《树叶裙》和《镜中瑕疵》等作品。陈弘于2004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帕特里克怀特在中国30年的研究进程”的文章,该文章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简要回顾了澳大利亚文学和怀特研究在中国过去30年的发展状况, 对过去30年怀特研究在中国学术界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大致的归纳和总结。其博士论文“论帕特里特怀特作品中的性” 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除此之外,陈弘还翻译了戴维·玛尔的《怀特传》及多篇学术论文。朱炯强翻译了怀特的长篇小说《风暴眼》及多篇相关的学术论文。这些学者为中国澳大利亚文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是促进中澳学术交流的先驱者。
  中国知网论文检索系统收集的关于怀特研究的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主要分析了怀特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几部小说包括《人树》、《风暴眼》和《沃斯》等其他小说中所蕴含的主题和写作技巧。第二类是对怀特作品的文学评论和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的研究。第三类主要研究了怀特自传、书信以及其本人对澳大利亚文学和世界文学的贡献。在过去的50年里,虽然怀特研究在中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缺乏部分小说的汉译本和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文献,加之其短篇小说和戏剧一直没有被引进中国,怀特研究在中国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研究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本文是对帕特里克怀特在中国近50年的研究进行了一个归纳总结,进而明确了怀特研究在中国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懷特主流小说的研究进程
  《人树》、《风暴眼》和《沃斯》是怀特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三部小说。在怀特研究的过去50年中,大量有关学术论文期刊得以发表,其中大部分论文是对这三部小说的研究,其中包括对人物的分析、对主题的探索以及写作技巧的应用等。比如肖玉倩的“论《人树》的写作艺术”(2015),钟毅的“从圣经原型理论解读《人树》”(2012),张忻波和蓝叶欣的“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反讽艺术——以《人树》、《探险家沃斯》和《风暴眼》为例”(2007),李洪青的“《风暴眼》——一部意识流小说”(2005),王建华的”《人树》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作品主题的反映”(2005),吴宝康的“神性的幻灭和人性的冲突——《沃斯》的悲剧意义初探”(2004),张红艳的“论《战车上的人》中的苦难与超越主题”(2001),等。这些作品之所以在过去50成为怀特研究的主流作品,一方面由于中国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术的交流,另一方面,这些作品相对其他作品更加通俗易懂,加之怀特的部分作品如《人树》、《风暴眼》及《沃斯》等先后被翻译成中文,众多国内学者开始致力于对怀特早期作品的研究,关于怀特研究的学术期刊及文学评论的发表也进一步推进了怀特小说的研究进程。
  二、怀特非主流小说的研究动态
  虽然帕特里克怀特的部分小说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越来越多学者和高校学生开始致力于怀特研究, 但是怀特的少数作品在中国学术界一直处在边缘发展状态,鲜少有学者研究。例如《战车上的人》、《特莱庞的爱情》、《姨妈的故事》、《坚强的曼陀罗》、《活体解剖者》和《树叶裙》,虽然《战车上的人》和《树叶裙》很早就有汉译本的出版,但由于小说文本晦涩难懂,加之国内缺乏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使得怀特少数很有研究价值的作品在中国一直处于边缘化。 部分小说主题思想趋向于西方化或者澳洲化,比如像《树叶裙》的主题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土著居民和澳大利亚白人的关系方面;《战车上的人》和 《坚强的曼陀罗》涉及宗教主题,文本较之其他作品更加难懂;《特莱庞的爱情》、《姨妈的故事》和《活体解剖者》都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性元素,“性”在怀特很多小说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少数关于怀特非主流的小说的论文和评论有“张红艳论《战车上的乘客》中的苦难与超越主题”(2004), 向丽的“帕特里克怀特《坚强的曼陀罗》的聚焦分析”(2015),邓瑶的“《树叶裙》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2015),吴宝康的《姨妈的故事》:现代人的生存悲剧(2003)和论怀特小说的悲剧意义——《姨妈的故事》、《沃斯》、《活体解剖者》、《特莱庞的爱情》研究以及徐凯的“作为隐喻的性别含混——论帕特里克怀特的 《特莱庞的爱情》”(2007)。就目前为止,怀特的上述作品依然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部分作品如《活体解剖者》、《生者与死者》及《镜中瑕疵》等作品在中国的研究还尚处于空白阶段,所以,怀特的非主流作品将会成为国内怀特研究的一个研究方向。
  三、怀特短篇小说和戏剧的研究空缺
  怀特著有短篇小说集《烧伤的人》和《白鹦鹉》,还著有《沙萨帕里拉的季节》《汉姆的葬礼》《快乐的灵魂》和《大玩具》等剧本。近些年来,怀特的短篇小说和戏剧都是国外学者研究的主要方向,部分短篇小说和戏剧在国外深受广大读者和学者的欢迎。 然而在中国,怀特的短篇小说和剧本一直鲜少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这源于大多数怀特的短篇小说和剧本都没有被广泛的引进中国,只有少数几篇短篇小说被翻译成了中文。 国内大多数学者对怀特短篇小说和戏剧的研究也只局限于对文本理解上,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一方面源于怀特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另一方面也由于国内缺乏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在中国只有极少数学者研究过怀特的短篇小说和剧本,这些为数不多的论文有,傅景川的“澳大利亚的“怀特时代”与“新戏剧”(1992 ),张卫红的“澳大利亚戏剧的分水岭——试析怀特的《火腿葬礼》和《萨塞帕里拉的季节》”(1992),李宪平的“心灵的探索者——浅论怀特的剧作”(1989)和李玲的“怀特小说的戏剧性——以《树叶裙》等为例”(2004)。 因此,怀特的短篇小说和剧本也是国内学者研究怀特值得考虑的研究方向。   四、怀特的自传及书信的研究以及其学术贡献
  帕特里克怀特不仅以其享誉世界的文学作品闻名, 也以其独特的生活的方式和文学创作生涯而闻名。很多学者专家热衷于研究怀特的个人生活经历,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文学作品。《镜中瑕疵》是怀特的自传体小说,其书信也是研究怀特的重要素材。多数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怀特的生活经历和生活方式对其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许多专家学者通过研究怀特的个人生活经历,发现在怀特的多数作品中都有渗透怀特的个人生活经历,戴维·玛尔的《怀特传》是一部研究怀特生活极具参考价值的传记性书籍。到目前为止,国内一些学者已经发表了关于怀特本人生活经历及其对文坛的学术贡献的学术论文, 其中包括早期留澳学者胡文仲的几篇文章包括“怀特印象记”(1992)、“《怀特传》的成就与不足”(1992)和“从书信中了解怀特 1996。朱炯强的“怀特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后”(1994),徐凯的“怀特研究的歧路与变迁”以及王腊宝的“帕特里克怀特与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2010)等。对怀特个人生活经历的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怀特的作品,结合怀特个人生活经历去研究怀特的作品也是研究怀特的一个很好的方向。
  五、结论
  自从澳大利亚文学走進中国学术圈, 帕特里克怀特就成为中国学术界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怀特在文坛的地位以及其独具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成为其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其次,随着中澳两国国际关系日益密切,两国学术交流日益密切,澳大利亚文学作品的汉译本翻译数量不断增多,使得帕特里克怀特在中国学术界收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欢迎。
  通过总结怀特研究在中国发展的50年进程,不难发现怀特研究虽然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果,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部分文本太多晦涩难懂,少数小说涉及主题太过敏感,加之缺乏有价值的参考文献等多重原因,导致怀特的部分小说在中国目前发展依然呈现边缘化状态,特别是怀特的短篇小说和剧本依然是国内学者今后做怀特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汉译本的不断增多和怀特其他非主流小说及国外参考文献的不断引近,中国学者对怀特的研究将会更加全面和具体,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的挖掘也会给怀特研究带来更新鲜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澳大利亚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7.
  [2]陈弘.走向人性的理想和自由:论帕特里克·怀特小说中的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3]徐凯.怀特研究的歧路与变迁[J].外国文学,2009(3).
  [4]朱炯强.怀特获诺贝尔文学奖前后[J].外国文学,1993(3).
  [5]王腊宝.帕特里克怀特与当代澳大利亚文学批评[J].当代外国文学,2010(4).
  [6]Marr,David. Patrick White:A Life[M].London:Cape,1991.
  [7]Walsh,WillIam.Patrick White’s Fiction[M].Brisbane,Academic Press Pty.Ltd,1977.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它才能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更长远的立足。企业文化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职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它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它已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并正在全世界兴起,成为新世纪企业改革、经济发展
期刊
摘 要:博物馆属于文化属性的教育机构,所以馆内各类物品的陈列需要重点研究,要做到既可以吸引人们的关注,又让人们学习和体会文化知识的作用,这就需要结合观众的心理进行陈列设计。本文将从博物馆陈列摆设设计的基本特点出发,分析观众的心理与陈列设计的联系,并对如何进行陈列摆设进行合理思考,为博物馆能更好地实现其功能做贡献。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设计;观众心理  我国的博物馆在陈列设计方面一直在与时俱进,在
期刊
摘 要: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馆生活,并且普遍提高群众的品味和审美能力。美术活动是群众文化的载体,美术工作展开有助于推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开展群众文化美术工作的意义,并针对美术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对策。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术工作;现状;对策  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群众文化建设的主力,同时也是在群众文化建设方面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桥梁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强和规范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涌现了一批采购管理成效显著的国有企业。为了研究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办法,国家经贸委企业改革司对一些在这方面有工作基础的省市和企业进行了调研。笔者从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意义、国内企业采购管理现状及加强企业采购管理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企业采购;管理;措施探
期刊
摘 要:“盘江八属”指的是南盘江与北盘江流经的整个领域的几个行政区域,它主要包括兴义、兴仁、贞丰、安龙、册亨、普安、晴隆、盘县等八个县级行政单位。“盘江八属”濒临川、滇、黔、桂四省交界处,在不同时期盘江地区的各个县级行政区域曾分别隶属过不同省份。 “盘江八属”的县域区划随着时代的发展几经反复,最终于1935年彻底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盘江地区的各个县域区划还会不时的调动,直至1982年黔西南布依族苗
期刊
摘 要:2010年9月,剑阁县柳沟镇新民村修建自来水站时出土了两块墓志铭碑,经文物专家仔细辨识研究,两块碑记录墓主为明代嘉靖(1521—1566)年间兵部尚书剑州(今剑阁县)人赵炳然父亲赵松的生平。此两块墓志碑无论从撰文及书写者地位、书法艺术、古代墓志铭碑结构体例、所反映的孝文化、以及墓主家族的变迁及明代封赠礼制等,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赵松;墓志铭;孝文化;丁忧  两碑均6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对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进而才能获得竞争优势。而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是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大中型国企来讲,实现人力资源培训的创新与开发刻不容缓。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与发展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人力资源培训;现状;建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的
期刊
摘 要:采购是企业供应链的源头,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环节,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主要渠道。采购对企业的产品开发,质量保证及经营管理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采购管理已经成为了有效应对市场的重手段,采购管理的优劣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正确认识采购的地位,全面改善和大力提升物流企业采购管理水平。  关键词:现代采购管理;企业竞争力;作用  面对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趋势,很多跨国企业已经能够意识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火力發电厂工程建设超概预算现象时有发生,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火力发电厂工程造价控制是包括前期决策成本、设计成本,以及中期建设成本和后期验收成本在内的一项系统工作。但是在火力发电厂建设中,由于不注重细节环节的造价控制,使得建设超出预算,增加了工程的投资,不利于其经济效益的实现。本文主要从火力发电厂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具体的控制策略。  关键词:火电厂;工程造价;控制
期刊
摘 要:目的:调查喀喇沁蒙古族特色的皮影艺术特点。了解皮影在于造型、音律等方面特点。研究在当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怎样传播和继承。方法:查阅书籍和各类文献,深入当地做调查,询问当地人民发展情况以及继承人。结果:皮影不仅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乡土艺术,而且随着多年的经济往来,人口迁移,皮影戏班、皮影藝人流动演出等不同途径传播到省外地区,深受他乡群众的喜爱。结论:蒙古族的皮影戏不仅在当地家喻户晓,国内外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