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本衔接已经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开展,各个衔接院校都按照不同的模式开展着衔接工作。在衔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衔接工作并不顺畅。本文结合我校专本衔接工作探讨专本衔接的要素,总结专本衔接过程中的经验,为科学的、高效的专本衔接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本衔接 要素 科学 高效
一、专本协调发展中的衔接要素
专本衔接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师资队伍的衔接。
1.培养方案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站在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规划和设计。要考虑学生高职阶段的能力培养,要考虑本科阶段的素质教育,不能以任何一方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双方共同进行设计。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方案多数都是由高职院校制定的,制定完成后就按照计划执行,本科院校很少进行修改。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本科可能开设的课程,进行了没有论证的方案设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教学,弱化了技能培养,等学生升入本科院校,这些理论知识又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与本科教育需求出现差异,造成人才培养高不成低不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必须联合起来,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五年的角度进行考虑,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的衔接。课程衔接是专本衔接的具体内容,如何进行课程中具体内容的衔接,将决定学生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一定要与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进行密切联系,一定要在实践内容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论升华。本科院校的课程内容要对应高职每个课程的实践内容,做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可拓展性。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很多内容对高职教学内容不相关联,导致高职学生在高职阶段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和知识不能得到升华和拓展。到达本科院校,就是从头开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专本衔接人才培养非常不利,从高职阶段的动手能力培养到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学生适应较为困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也很大。很多学生在本科院校找不到让自己动手能力再提升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也将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3.师资队伍的衔接。要实现人才的科学培养,也要解决师资队伍的衔接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重视技能轻视理论,本科院校的教师重视理论轻视技能。无论哪一方进行单一方面的教育,都不利于衔接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进行融合和衔接,将产生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本科院校通过理论指导高职院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通过技能影响本科院校教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之间了解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差别,相互了解专本衔接教育双方的具体教学内容,相互了解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定位与需求。只有通过相互了解与衔接,才能够更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
二、专本衔接过程中的经验
我们在进行专本衔接过程中,采取了系列的做法,一些做法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为专本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总结的经验有如下方面:
(1)成立专本衔接工作委员会。针对以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专本衔接实践过程中成立了专本衔接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高职院校教师、本科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培养会议,了解了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与企业三方的不同培养需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为形成良性的衔接环境奠定了基础。
(2)成立专本衔接第三方监督机构。为了确保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由高职院校组织,教育主管部门主持成立由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第三方教学质量监管机构。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企业人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对专本衔接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双方的课程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学生毕业后用得着。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双方合作热情进行监督,确保合作双方参与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双方研讨交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双方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在这一方面,我们尚未进行尝试,我们认为,只有第三方的约束和监管,才能够促进专本衔接工作的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专本衔接能不能培养出对未来有用的人才,衔接双方必须紧密合作,建立专本衔接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专本衔接工作委员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实现衔接过程中的所有对接,并协调具体衔接事宜。成立专本衔接第三方企业监管机构,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监督人才培养过程,监督人才培养质量。对衔接过程中的双方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衔接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培养,实现学生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在整个人才培养结束以后,确保学生能就业,可就业,实现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维强.“专本衔接”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7,(12):99-102.
[2]庞建.高职高专自考本科“专、本衔接”研究——以高博学院自考为例[J].山西农经,2017,(10):86.
[3]蔡朝霞.高职本科“三二分段”专本衔接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7,(03):18-19.
[4]王建华,王志华,陆玉梅.江苏省“专转本”与“专本衔接”的差异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7,(02):16-20. [2017-09-27].
作者簡介:李春静。女。籍贯:吉林农安。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作为《专本协调发展中的专业衔接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使用,项目编号2015ZCY153.
关键词:专本衔接 要素 科学 高效
一、专本协调发展中的衔接要素
专本衔接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师资队伍的衔接。
1.培养方案的衔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站在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角度,进行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规划和设计。要考虑学生高职阶段的能力培养,要考虑本科阶段的素质教育,不能以任何一方为核心进行教学设计,必须双方共同进行设计。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方案多数都是由高职院校制定的,制定完成后就按照计划执行,本科院校很少进行修改。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考虑本科可能开设的课程,进行了没有论证的方案设计,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教学,弱化了技能培养,等学生升入本科院校,这些理论知识又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与本科教育需求出现差异,造成人才培养高不成低不就。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必须联合起来,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五年的角度进行考虑,科学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课程内容的衔接。课程衔接是专本衔接的具体内容,如何进行课程中具体内容的衔接,将决定学生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开设的课程,一定要与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进行密切联系,一定要在实践内容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论升华。本科院校的课程内容要对应高职每个课程的实践内容,做到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和可拓展性。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所学习的课程内容,很多内容对高职教学内容不相关联,导致高职学生在高职阶段所掌握的实践技能和知识不能得到升华和拓展。到达本科院校,就是从头开始,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认为对专本衔接人才培养非常不利,从高职阶段的动手能力培养到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学生适应较为困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也很大。很多学生在本科院校找不到让自己动手能力再提升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很好的定位自己的人生目标,不知道应该学什么?怎么学?这也将造成学生毕业后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3.师资队伍的衔接。要实现人才的科学培养,也要解决师资队伍的衔接问题,高职院校的教师重视技能轻视理论,本科院校的教师重视理论轻视技能。无论哪一方进行单一方面的教育,都不利于衔接专业人才的培养。如果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教师能够进行融合和衔接,将产生更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本科院校通过理论指导高职院校教师,高职院校教师通过技能影响本科院校教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之间了解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差别,相互了解专本衔接教育双方的具体教学内容,相互了解学生的未来的职业定位与需求。只有通过相互了解与衔接,才能够更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
二、专本衔接过程中的经验
我们在进行专本衔接过程中,采取了系列的做法,一些做法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也为专本衔接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总结的经验有如下方面:
(1)成立专本衔接工作委员会。针对以上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在专本衔接实践过程中成立了专本衔接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高职院校教师、本科院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人才培养会议,了解了高职院校、本科院校与企业三方的不同培养需求,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也为形成良性的衔接环境奠定了基础。
(2)成立专本衔接第三方监督机构。为了确保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由高职院校组织,教育主管部门主持成立由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第三方教学质量监管机构。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企业人员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对专本衔接的整个培养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价。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双方的课程内容进行规划和设计,确保学生毕业后用得着。由第三方监管机构,对双方合作热情进行监督,确保合作双方参与的积极性。定期组织双方研讨交流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双方科学的进行人才培养。在这一方面,我们尚未进行尝试,我们认为,只有第三方的约束和监管,才能够促进专本衔接工作的高效开展。
综上所述,专本衔接能不能培养出对未来有用的人才,衔接双方必须紧密合作,建立专本衔接工作运行机制,成立专本衔接工作委员会,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科学实现衔接过程中的所有对接,并协调具体衔接事宜。成立专本衔接第三方企业监管机构,在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监督人才培养过程,监督人才培养质量。对衔接过程中的双方进行科学的评价,对衔接中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培养,实现学生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在整个人才培养结束以后,确保学生能就业,可就业,实现最终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安维强.“专本衔接”视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7,(12):99-102.
[2]庞建.高职高专自考本科“专、本衔接”研究——以高博学院自考为例[J].山西农经,2017,(10):86.
[3]蔡朝霞.高职本科“三二分段”专本衔接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下旬),2017,(03):18-19.
[4]王建华,王志华,陆玉梅.江苏省“专转本”与“专本衔接”的差异比较[J].职业教育研究,2017,(02):16-20. [2017-09-27].
作者簡介:李春静。女。籍贯:吉林农安。学历: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作为《专本协调发展中的专业衔接研究与实践》吉林省教育厅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使用,项目编号2015ZCY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