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作文评价可以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让学生从评价结果中比较清楚地知道各项指标达到的程度以及自己在学习中所处的位置,从而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对下一步的修改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及评价遇到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值得语文教师引以重视。
一、当前作文评价中遇到的困境
1.作文缺乏应有的自由性
现行的作文大多数是采用命题作文,由命题人决定作文的绝大部分要求,进行写作思路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作文实际上是来完成教师心目中的好作文。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充实的素材,作文题目往往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如身边的人或事(老师、同学等)、节假日的生活等,但是这样的题材也让学生感觉写起来索然无味。在写作尚缺乏必要的体验和感悟的时候,学生便要接受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描写等过早过多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作文逐渐成为一种按照同样的方法,描摹某个同样观点的活动。
无论是作文技巧还是作文内容,学生往往不敢标新立异。因为对富有创造性的文章,给定一个客观的分数较之对“四平八稳”的评定更为困难,在考场中这样创新的作文思路也容易因为不能较好的把握要求而分数忽高忽低。因此,在考试前,语文教师往往不要求自己的学生写创造性的文章,担心不仅拿不了高分反而得一个有失水准的低分,而常规作文却起码有获得基本分的保证。
由于作文题目往往有着细致的要求,所以学生在遇到自己缺乏相应生活经验、感想的题目,便往往编造故事或者无病呻吟。即便是一些真人真事的有感而发,学生也常会牵强附会地发议论,生搬硬套地谈感想,以拔高其思想境界,不露真情,缺乏自我,更缺乏童心。
2.抑制学生作文成就感
作文是字词句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写作视为检验语文水平的途径,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较为严格,往往评价、得分不高。这样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的动力,甚至害怕作文,学生会主动找数学题演算,找故事书阅读,但很少主动去写一篇文章。在批改评分时,作文也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评分宽严掌握不一。
同时,一个班将近50人的作文,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批阅,而这个批阅也大多是一个分数和几行评语,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进行面批或者重点批阅。往往学生的作文便只有教师这样一个“读者”,“作者”和“读者”互动交流得不够,也使得学生逐渐缺乏兴趣。
3.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
目前初中学生所接受的作文训练相对而言文体单一,对于实用性文章的写作不够重视,使作文有些变为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同时,更由于作文训练有较为鲜明的文学化倾向,有时用过高的标准或者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衡量全部学生的作品,使得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作文训练的价值。
二、改进作文评价的建议
教学评价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兼顾学生过去的发展,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它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结论,也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等级,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它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注意在作文评价中实施下列评价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作文的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进行自我作文评价,逐步形成一种自我作文评价、自我激励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倾听学生对作文评价的看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组织学生的相互评改,相互欣赏、相互批评,将评价他人的要求用在自己下次的作文上。在进行相互作文评价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评价的内容、标准、目的、意义;评价结束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评改重新进行批改,引导矫正学生的评价方向。
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进行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作文可以被老师、学生传阅和评价,也同样可以被学生的家长很多文章里的当事人进行评价。家长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其他方面对学生的作品提出意见,进行褒奖,以免学生的作文局限在学校评价体系这个狭小的范围内。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除了关注对写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更要去关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写作知识技能关注通常有两方面:一是对作文得失的分析,讨论分析其思想内容、表达、立意、材料选择安排、叙述顺序等方面的优劣,让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从中受到启发。二是文字的推敲。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一些有欠妥当但不是错误的词语,引导学生分析探讨这些字词的运用,提升文章的美感。
新课标要求评价要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已有的评价基础上,还应当对作文中反应的多方面内容进行反馈。比如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逐渐积累写作经验,认识自己的写作情况;评价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鼓励学生特长、兴趣的发展,抓取哪怕是一些细节的内容,对其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进行鼓励,激发其积极性;通过作文间接的以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的心理,侧面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
3.评价语言个性化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从小生活、学习环境的差别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同,而这一阶段又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作文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性格兴趣,结合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减少千人一面的模糊性评价。评价要有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着眼于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思考的氛围。评价的语言要具艺术话和生活话,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认可和赞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赞许的眼光捕捉学生的创新点,用关注的眼光洞察学生的疑难点;用激励的语言推动学生的发展,用真诚的语言扫除学生的困惑,用感召的语言唤起学生继续前进的勇气。
教师要讲究评价的方法,在坚持评价标准、不失原则的同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的方面,在褒奖中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横山镇中学)
一、当前作文评价中遇到的困境
1.作文缺乏应有的自由性
现行的作文大多数是采用命题作文,由命题人决定作文的绝大部分要求,进行写作思路的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生作文实际上是来完成教师心目中的好作文。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充实的素材,作文题目往往是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如身边的人或事(老师、同学等)、节假日的生活等,但是这样的题材也让学生感觉写起来索然无味。在写作尚缺乏必要的体验和感悟的时候,学生便要接受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描写等过早过多的表达技巧训练。学生作文逐渐成为一种按照同样的方法,描摹某个同样观点的活动。
无论是作文技巧还是作文内容,学生往往不敢标新立异。因为对富有创造性的文章,给定一个客观的分数较之对“四平八稳”的评定更为困难,在考场中这样创新的作文思路也容易因为不能较好的把握要求而分数忽高忽低。因此,在考试前,语文教师往往不要求自己的学生写创造性的文章,担心不仅拿不了高分反而得一个有失水准的低分,而常规作文却起码有获得基本分的保证。
由于作文题目往往有着细致的要求,所以学生在遇到自己缺乏相应生活经验、感想的题目,便往往编造故事或者无病呻吟。即便是一些真人真事的有感而发,学生也常会牵强附会地发议论,生搬硬套地谈感想,以拔高其思想境界,不露真情,缺乏自我,更缺乏童心。
2.抑制学生作文成就感
作文是字词句知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会不自觉地把写作视为检验语文水平的途径,对学生作文的要求较为严格,往往评价、得分不高。这样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写作的动力,甚至害怕作文,学生会主动找数学题演算,找故事书阅读,但很少主动去写一篇文章。在批改评分时,作文也缺乏一个客观的标准,评分宽严掌握不一。
同时,一个班将近50人的作文,需要一两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批阅,而这个批阅也大多是一个分数和几行评语,不能对所有学生都进行面批或者重点批阅。往往学生的作文便只有教师这样一个“读者”,“作者”和“读者”互动交流得不够,也使得学生逐渐缺乏兴趣。
3.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
目前初中学生所接受的作文训练相对而言文体单一,对于实用性文章的写作不够重视,使作文有些变为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同时,更由于作文训练有较为鲜明的文学化倾向,有时用过高的标准或者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衡量全部学生的作品,使得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长此以往就会失去作文训练的价值。
二、改进作文评价的建议
教学评价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兼顾学生过去的发展,重视学生现在的发展,更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它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结论,也不是给学生一个分数、等级,而是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它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发现、挖掘学生的潜能。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有必要注意在作文评价中实施下列评价策略: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现在作文的教学中,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进行自我作文评价,逐步形成一种自我作文评价、自我激励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倾听学生对作文评价的看法,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学生清醒地看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使学生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学生与学生是平等的主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组织学生的相互评改,相互欣赏、相互批评,将评价他人的要求用在自己下次的作文上。在进行相互作文评价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确作文评价的内容、标准、目的、意义;评价结束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评改重新进行批改,引导矫正学生的评价方向。
充分发挥家庭的力量,进行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作文可以被老师、学生传阅和评价,也同样可以被学生的家长很多文章里的当事人进行评价。家长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其他方面对学生的作品提出意见,进行褒奖,以免学生的作文局限在学校评价体系这个狭小的范围内。
2.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除了关注对写作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更要去关注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写作知识技能关注通常有两方面:一是对作文得失的分析,讨论分析其思想内容、表达、立意、材料选择安排、叙述顺序等方面的优劣,让大家知道这篇文章的优点是什么,有什么不足之处,从中受到启发。二是文字的推敲。从学生的作文中选择一些有欠妥当但不是错误的词语,引导学生分析探讨这些字词的运用,提升文章的美感。
新课标要求评价要伴随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在已有的评价基础上,还应当对作文中反应的多方面内容进行反馈。比如有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逐渐积累写作经验,认识自己的写作情况;评价具有启发性,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想象;鼓励学生特长、兴趣的发展,抓取哪怕是一些细节的内容,对其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进行鼓励,激发其积极性;通过作文间接的以教师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影响学生的心理,侧面影响学生的心理成长。
3.评价语言个性化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从小生活、学习环境的差别造成了心理上的不同,而这一阶段又是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因此,作文的评价要针对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性格兴趣,结合作文中的具体问题,减少千人一面的模糊性评价。评价要有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着眼于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思考的氛围。评价的语言要具艺术话和生活话,具有激励性和鼓励性,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认可和赞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赞许的眼光捕捉学生的创新点,用关注的眼光洞察学生的疑难点;用激励的语言推动学生的发展,用真诚的语言扫除学生的困惑,用感召的语言唤起学生继续前进的勇气。
教师要讲究评价的方法,在坚持评价标准、不失原则的同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进步的方面,在褒奖中指出学生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但同时也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丰县横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