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学科是一门既包含自然科学,又包含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其涵盖了自然及人文方面的多种理论观点,兼容性强,开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大。高中生的学习相对而言比较紧张,高中教育体系中也并没有专门的德育课程。然而德育教育却是学生成长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效的德育教育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科教学活动中蕴含的德育教育素材,加强对学生心理品质、思想品质以及情感态度的正面教育,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关键词:高中地理;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理念下,依据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特点和思想教育观点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地理德育的必要前提。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学科中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地理学科内容中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因此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一边引导学生从中受到良好情感态度以及品质观念的熏陶。
以地理学科中《土壤》这一课为例,其主要内容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土壤的形成。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关系,能够认识到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以及空气等成分的特征及作用,能够认识到土壤有机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环保意识,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的特点,因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要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而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要保护绿色植物,不能破坏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生物等,学生的环保意识会更加强烈。人与自然本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然而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肆意夺取,致使生物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学生对生物环境的知识了解的越多,他们就越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越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且,地理学科中还有很多的关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以及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在认识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类型以及危害的同时,更加敬畏自然。人的力量很大,但是人的力量也非常有限,尤其是面对大自然,人们并不能为所欲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敬畏之心,那么他们自然而然也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人与自然的相处也将会更加和谐。
2.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活动,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小组合作,有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有课前预习,有整理归纳等等。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如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价值和贡献。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引导和培养,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活动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和品质,进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分工就越是精细,因而就越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地理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就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对地理知识点展开一定的探索、总结与运用,从而让学生集思广益,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意识。
其次,是教育信息化模式,其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微课、APP能够突出呈现某一知识点,并能够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重难点的突破等。网络信息技术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宝藏,当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那么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将会有无限可能。
3.结合具体的学习个案,渗透德育教育
班级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有学生的自律能力非常强,思维非常清晰、敏捷,然而有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有限,且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与品质,以至于他们慢慢地成为了班级中的学困生。其实,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希望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也都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好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学生的正潜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我们班的李同学,他中考成绩是非常不错的,然而到高中后,地理学习能力却明显下降。通过与李同学的多次沟通发现,他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状态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考之前,因为教师以及家长的多方压力,李同学的学习非常认真,然而到高中之后,他认为自己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于是就开始敷衍了事。学如逆水行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了解到李同学的学习问题后,我就开始引导他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让李同学通过切实可行的学习行为,突破自己,迎面赶上。李同学先是制定了一星期的学习目标,并坚持完成了这一星期内的学习计划,然后慢慢过渡到制定两星期的目标,制定一个月的学习目标。期间,李同学也有向“偷懒”的时候,于是,我就及时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并充分肯定李同学的努力和进步。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李同学的地理能力获得了明显进步,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够熟练解答每一个地理问题。看到李同学的转变,我非常开心,这就是目标激励的重要意义所在,能够让一个人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學习活动中。
4.结合地理学家事迹,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学科的发展中,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地理学家,正是因为这些地理学家的学习与研究,才使得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和系统化的地理学科知识。然而几乎每一个地理学家都有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品质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地理学家的相关故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地理学家为榜样,通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并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
如近代地理学家张其昀,曾精读了《明儒学案》、《日知录》、《读史方舆记要》、《通志略》、《史通》、《文史通义》、《史记》、《通鉴》等大量的书籍。而且张其昀还虚心向多个名人请教,包括竺可桢、梁启超以及著名史学家柳教授等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搜索张其昀的其他事迹,促使学生了解一个地理学家的成长史。当然学生可以在课下搜索其他地理学家的学习成长史。通过对多个地理学家的研究学习,学生就能发现,每一个地理学家的学习成长中,都伴随着大量的阅读与实践研究,他们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就像是某高考生高考结束后所说的“因为我卷子做的比其他人都多,读的书比其他人都多,试题笔记总结的非常全面,所以我就非常自信”一样,阅读、学习是最强有力的基础。因而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就会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努力克服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个案以及地理学家的相关事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J].胡庆玲,于学工,刘晓.教育教学论坛.2017(33)
[2]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相关渗透[J].赵晓佳.课程教育研究.2018(35)
关键词:高中地理;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理念下,依据教材体系、教学内容特点和思想教育观点建立多层次的德育目标体系,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地理德育的必要前提。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多措并举,引导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学科中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地理学科内容中就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素材。因此教师要一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一边引导学生从中受到良好情感态度以及品质观念的熏陶。
以地理学科中《土壤》这一课为例,其主要内容有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重要性,土壤的形成。通过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关系,能够认识到土壤中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以及空气等成分的特征及作用,能够认识到土壤有机质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过程。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环保意识,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地球表面的生物圈的特点,因而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要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而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障,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要保护绿色植物,不能破坏生物圈中的任何一种生物等,学生的环保意识会更加强烈。人与自然本是能够和谐相处的,然而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肆意夺取,致使生物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是非常值得反思的。学生对生物环境的知识了解的越多,他们就越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就越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而且,地理学科中还有很多的关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以及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运用的相关内容。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会在认识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类型以及危害的同时,更加敬畏自然。人的力量很大,但是人的力量也非常有限,尤其是面对大自然,人们并不能为所欲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敬畏之心,那么他们自然而然也就会规范自己的行为,人与自然的相处也将会更加和谐。
2.结合具体的教学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活动,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式,有小组合作,有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有课前预习,有整理归纳等等。无论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如果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品质与学习能力,那么他们就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就能为社会做出更多的价值和贡献。因此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引导和培养,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活动老,学到老”的学习理念和品质,进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互帮互助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分工就越是精细,因而就越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地理课堂上的合作交流,就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对地理知识点展开一定的探索、总结与运用,从而让学生集思广益,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助意识。
其次,是教育信息化模式,其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微课、APP能够突出呈现某一知识点,并能够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搜索相关学习资料,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重难点的突破等。网络信息技术中蕴含着大量的知识宝藏,当学生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品质,那么他们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将会有无限可能。
3.结合具体的学习个案,渗透德育教育
班级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性的,有学生的自律能力非常强,思维非常清晰、敏捷,然而有部分学生的自律能力有限,且没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与品质,以至于他们慢慢地成为了班级中的学困生。其实,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他们都希望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也都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好的行为。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育契机,充分挖掘学生的正潜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我们班的李同学,他中考成绩是非常不错的,然而到高中后,地理学习能力却明显下降。通过与李同学的多次沟通发现,他的学习态度与学习状态存在一定的问题。中考之前,因为教师以及家长的多方压力,李同学的学习非常认真,然而到高中之后,他认为自己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于是就开始敷衍了事。学如逆水行舟,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了解到李同学的学习问题后,我就开始引导他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与学习计划,让李同学通过切实可行的学习行为,突破自己,迎面赶上。李同学先是制定了一星期的学习目标,并坚持完成了这一星期内的学习计划,然后慢慢过渡到制定两星期的目标,制定一个月的学习目标。期间,李同学也有向“偷懒”的时候,于是,我就及时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并充分肯定李同学的努力和进步。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李同学的地理能力获得了明显进步,他已经初步掌握了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够熟练解答每一个地理问题。看到李同学的转变,我非常开心,这就是目标激励的重要意义所在,能够让一个人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學习活动中。
4.结合地理学家事迹,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学科的发展中,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地理学家,正是因为这些地理学家的学习与研究,才使得我们能够接触到更加多元化和系统化的地理学科知识。然而几乎每一个地理学家都有着孜孜不倦的学习品质和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地理学家的相关故事,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地理学家为榜样,通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并不断规范自身的行为。
如近代地理学家张其昀,曾精读了《明儒学案》、《日知录》、《读史方舆记要》、《通志略》、《史通》、《文史通义》、《史记》、《通鉴》等大量的书籍。而且张其昀还虚心向多个名人请教,包括竺可桢、梁启超以及著名史学家柳教授等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搜索张其昀的其他事迹,促使学生了解一个地理学家的成长史。当然学生可以在课下搜索其他地理学家的学习成长史。通过对多个地理学家的研究学习,学生就能发现,每一个地理学家的学习成长中,都伴随着大量的阅读与实践研究,他们的阅读能力、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就像是某高考生高考结束后所说的“因为我卷子做的比其他人都多,读的书比其他人都多,试题笔记总结的非常全面,所以我就非常自信”一样,阅读、学习是最强有力的基础。因而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进而就会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努力克服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个案以及地理学家的相关事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渗透,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主要方面[J].胡庆玲,于学工,刘晓.教育教学论坛.2017(33)
[2]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内容的相关渗透[J].赵晓佳.课程教育研究.20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