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lehb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网络艺术,是新信息传输环境下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它具有动态性、继承性,是当代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网络艺术的相关特征,着重对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激发网络艺术的优势,推进后审美范式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网络艺术;后审美范式;文化艺术
  引言:
  网络艺术,是基于传统书本文学艺术基础上,形成的动态艺术表现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逐步拓展,网络艺术,在社会文化传播体系中遍布范围越来越广阔,因此,全面把握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就成为推进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创新的必要条件。
  一、网络艺术多元性的后审美范式
  网络艺术多元性后审美范式的体现,主要是通过网络信息的多样性表现出来的。网络艺术不仅继承了传统书本文学、绘画、音乐等基本形式的审美元素,也以相互关联的大数据库为基础,将多重文学信息载体,以更加清晰的脉络展示出来。例如:网络小说、网络视频、以及网络图片等,这些都是网络艺术多元性的体现,它的发展能够以更多元的审美元素进行组合,建立宽泛的艺术探索实践渠道。
  同时,现代网络艺术,善于将多重要素重新组合在一起,敢于进行传统艺术内容的创新,甚至是将网络程序,都演变为具有多元传输部分,由此,不同形态网络艺术欣赏和展示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例如:我们看到的网络形态更新,动态画面的色彩融合等,这些都是后审美范式体现出来的特征。
  不得不说,以网络艺术为基础,建立起来后审美范式,有效的规避了传统文化理念顺向审美的艺术倾向,而善于应用不同的审美元素,建立独立的艺术分支,再运用网络中数据、信息、色彩等外部条件的加工、处理,将网络艺术文化的内涵凸显的更加清晰、自然、随心所欲,这也是网络艺术后审美范式与传统审美方式之间的最大差别。
  二、网络艺术动态化的后审美范式
  (一)立体化转变
  网络艺术动态化的后审美范式,是当代大众审美特征发生变化的主要代特征。大众对于画面的欣赏,更趋向于立体形象,后审美范式则运用程序,其拼合起来,使其呈现出来的画面感更加清晰、真实。
  同时,网络艺术能够借助动态软件,立体画面剖析图等,实现大众审美转变上的迎合,从而将后审美范式推广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之中。例如:运用网络程序设计出来的人物神态更加逼真,艺术形态、动作、以及语言等都较为贴近人想象中的形象,这就是网络艺术后模式化动态性的首要体现渠道。
  (二)
  网络艺术的内容创作更加自然,其信息来源性更广,这种艺术形式,均可以转变为后审美范式的流行趋向,而网络艺术善于结合生活中相关要素,开展全方位的艺术定位。例如:运用网络程序建立虚拟世界,运用网络艺术传输渠道,构建更加自然的艺术处理结构等,这些都是后审美范式艺术展示的体现。
  后审美范式也善于进行自我内在艺术的关联性挖掘,进行网络艺术内容的整合,从而也使艺术传播的范围,也变得更加宽泛。例如:大众总是会在网络环境中寻找到不同风格的音乐、艺术元素、音乐资源等,都是基于网路艺术传播的环境中,数据引导后审美趋向变化的主要体现。
  此外,网络艺术动态后审美范式也体现为艺术传播的在线式变化,即大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线的信息搜索,重新建立新的文学作品,视频作品,而不必如有传统的艺术创作一样,一遍一遍的进行样本临摹,从而大大节约了社会文学审美情感传播的速率。
  三、网络艺术模式化的后审美范式
  网路艺术的后审美范式具有模式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将基于计算机环境中的虚拟信息体系,也转变为一个个艺术发展的相关要素,逐步进行网络艺术模式化的内容传播,开展具有全面性的信息资源传导趋向,促进新的文学艺术内容的继承与发展。例如:我们运用手机进行信息交流时,经常应用到的“表情包”,就是后审美范式在实际中应用的体现。生活中应用的“表情包”,就是运用一系列的图片,将传统的语言艺术动态化、模式化的体现。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网络艺术的模式化,不是指艺术要素应用形式的僵化,而是将一串具有趣味性、俏皮,但又保留一定交流价值的文学内容传播的方式,这种新是的藝术传播渠道,不仅是网路艺术的后审美范式的特征,也是传统艺术形式,在时代中创新的体现。
  此外,网路艺术的后审美范式更注重同步彰显人文价值与艺术价值,善于通过广阔的思维解析渠道,将不同的艺术内涵表现出来,这也是网路艺术的后审美范式的魅力所在。
  结论:
  综上所述,网路艺术的后审美范式,是当代艺术继承与发展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学与时代相互承接的体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分别从网络艺术多元性的后审美范式、网络艺术动态化的后审美范式、网络艺术模式化的后审美范式探究新艺术欣赏理念的特征与表现形式。因此,浅析网路艺术的后审美范式,将为当前艺术传输的相关内容提供更多为的艺术实践渠道。
  参考文献:
  [1]黄晶晶. 论后网络艺术中新型审美形态的现状及发展[D].湖北美术学院,2017.
  [2]吴鹏. 网络艺术中虚拟身份的构建[D].中央美术学院,2017.
  作者简介:欧阳楚娴,女,山东省潍坊市,汉,本科,研究方向:中国画、艺术 。
其他文献
一、背景材料  教育部在新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调查分析  在对平时的美术作业批改中,笔者发现了三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一是学生的模仿率高。
期刊
【摘要】司法解释在当代中国法律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当新的司法解释出台都牵动着整个法律界的神经。然而司法解释却一直为人所质疑,如司法解释地位的合法性,司法解释立法化倾向等等。关于司法解释问题的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司法解释;立法化;存废;判例解释  一、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  (一)解释主体混乱,引发司法解释冲突  新中国建立60年来,我国司法解释权的配置模式经历
期刊
【摘 要】:黄梅戏特色地方唱腔——望江龙腔有着“特色美”,是安庆非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临着生存的种种问题,如何更好地继承与发展成为了重中之重。继承需要传统化,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创新需要适度,不然就是一团乱麻。面对艰难的环境,要相信梅花香自苦寒来;面对激烈的竞争要相信,百舸争流奋者先。  【关键词】:望江龙腔;非物质文化;继承与发展  龙腔源于村落,盛于民间。龙腔形成于“昆玉佬戏班”时期,发
期刊
期刊
作品说明:  本设计由中国明代的传统女装作為灵感来源创作的一款现代中国风的女装礼服。上身面料采用独特的构树纤维结合棉麻布料得到新的肌理面料,并在其基础上运用刺绣与钉珠工艺进行装饰,下身裙摆部分运用真丝雪纺、乔其纱等面料相结合,整体呈现出大气、飘逸的轻灵气质,既具有东方传统艺术的典雅,又具有当代实验纤维艺术的独特之美。  作者简介:汤丽,女,汉,1983年生,广东培正学院艺术设计系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期刊
【摘要】由于遗迹化石系原地形成,不再受搬运,所以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远比实体化石更为密切,而一定的沉积环境又决定于相应的构造古地理格局,因而深水遗迹化石的研究对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遗迹化石;遗迹特征;深水环境  引言:  德国古生态学家 Seilacher 根据海水深度及盐度变化提出了 6 种遗迹相(Ichnofacies),强调水深分布对遗迹相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的生态因
期刊
“生长”的原有意义是指生长指液态金属或固态金属中生成的固相或新相微型质点(晶核)长大的过程。也指生物个体长度与重量的增长。而“生长”在于我看来是看待世界的一个状态。社会的发展是生长,人的成长、植物的生根发芽都是生长的而一个状态。人的智慧思想的增加都和生活相关联,生活也是生长前进的状态的一部分。腿这个元素符号是人的一个代表,表现人的而一个生长向上的状态。  腿,是我对于表达人人生长状态的一个元素的提
期刊
一、荷形“意象”  我在组画《荷意》的造型观点上,很是排斥科学语言,我认为艺术有科学的成分,但更多的艺术并非科学,力求艺术性地表现画面,传统的造型方法多是“以线为主,以线界形”,为致力于求“不似之似”为真似。我对荷意形象的要求是为了意象而建立的。相似不是相同,并不是视觉上的酷似,“不似”其实是对另一个传神形象的“似”。“似”荷形意味着画荷塘只要能画出物象的特征,而不是把我们从物象中看到的所有的关于
期刊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种多样。杂志作为一种兼顾时效与内容的媒介,在融媒体时代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传统平面杂志将如何应对这种环境的改变呢?  【关键词】融媒体;平面杂志;发展对策  随着互联网与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变得空前快捷。同时,微博、微信、秒拍等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发展,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多种多
期刊
【摘要】陶瓷艺术品的发展在我国历史悠久,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陶器艺术品的器型与纹样表达出作品的内涵,在陶瓷发展史中,器型与纹样的变化历程代表着历朝历代不同的社会环境、人文背景,也代表着不同时期工艺水平的差异。本文通过探究不同时期陶瓷器型与纹样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器型与纹样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探求如何在陶瓷艺术品创作过程中更好地结合器型与纹样,使作品内涵展现得更加透彻、作品水平更高。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