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历史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完美的情感、意志品质。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活动课 人文素养 历史思维
  一、历史活动课的优势
  首先,历史活动课体验了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如在上历史活动课“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时,要求学生了解途经的重要地点、涉及的战役、故事,还要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其中还涉及其他学科知识,如地理知识、数据统计、语言组织等。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整合、加工甚至再创造,增强活动课的参与性、实践性。
  其次,历史活动课最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如历史活动课“我看拿破仑”,通过学生找寻有关资料,形成对拿破仑这个历史人物正确的评判。这就要求学生对历史人物或现象的评价进行全面分析;一分为二;客观公正;结合那个时代特征;绝不迷信盲从权威理论。
  最后,活动课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形成完美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历史活动课需要表达、表演、展示。通过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应变策略、参与情绪,让学生在表达个人的观点、态度、见解时找到自信、锻炼胆识、展示个性。
  二、历史活动课优势原因的探究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搜集、查找、整理、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开展学科教学时,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必须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感受、体会、发现。历史活动课创设了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思维方式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而且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记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懂得他们为何能称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及得到什么启示借鉴才是终极目标。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当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一种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学生学到的知识要转化为技能,没有在一定实际活动中反复练习和运用是很难实现的。历史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地积极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认知。
  三、活动课的引导
  一是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如我开展“模拟二战法庭审判”活动课时,找到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只是要求其表现法西斯的暴行,表现人类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主题即可,并注重以史实说话,让他们具体组织安排。当他们把方案拿来后,我看后加以指导修改。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真的很多,查找的资料很丰富,学生参与的面达到百分之百。由于是学生自己筹划组织实施的,主动性很强,积极性很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活动。历史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历史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角,而且表演出色,使“优劣得所”,不能仅仅让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历史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三是必须使历史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历史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如图片的展示介绍、历史剧的表演、历史地图的讲解、历史人物的评说等。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历史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
其他文献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的一门基础性文化课,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培养的主要渠道,教师对学生开展思想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然而当下的学生对思品课存在偏见,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纠正学生对于思品课的偏见,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求知的兴趣。  关键词: 初中思品课 实效性 兴趣激发  在当下的思品课教材中充斥着纲领性、政治性的条文模式表述,学生看了不够亲切,“学而不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南京市教研室几年来竭力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体验式教学法。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把活动引入课堂,是体验式教学得以实现的基本要求。  一、活动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思品课活动教学开展的情况,总结几年来推广体验式教学法的经验和教训,我区曾对部分学校、思品教师和学生开展过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对象涉及10所学校、18个教学班共820名学生和35名任课教师,发放问卷共85
期刊
目的通过调控多金属氧酸盐阴离子的种类及尺寸,诱导合成系列纳米有机银簇抗菌剂;探索其抗菌活性,筛选出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抗菌剂。方法利用溶剂热方法合成系列纳米有机银簇化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利用荧光光谱研究纳米有机银簇化合物的荧光特性,采用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研究试验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成功的合成出7个基于不同多金属氧酸盐模板剂的纳米有机银
摘 要: 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物的认知与感悟。将诗词引入历史课堂,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文化修养与学科素养。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诗词引用 教学情境  现行的高中人教版历史教材,采用模块式的编写方式,专题知识深,抽象结论多,得出过程少、知识衔接性差的结论。事实上,学生进入高中阶段,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和能力深入钻研历史。社会对历史学科的偏见,现行考试导向的急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我认为“‘精中’高效‘6 1’模式”中,教学流程的“导”和“评”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思”“议”“展”环节则充分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6 1”模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思”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议”“展”则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率。所以我认为在我校推行的教学改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灌输式”、“填鸭式”学习方式的挑战,是回归课堂本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体现。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由于课程的性质及教学内容的变化,必然引起学习方式的变化,重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构建、自然生成,从而经历学习过程,体验、感悟与升华积极的情感,并获得学习的快乐。本文以案例的形式,对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