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阐述绿色建筑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简要介绍了我国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低碳宜居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全球环境却在不断恶化,不注重环保的开发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是个崭新的概念。它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简单绿化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尽量减少破坏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绿色建筑”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
在住房和城鄉建设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2012年3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我和同事有幸参加了此次大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郑坤生、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李奕贤、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等国内外代表参加了开幕式。绿色建筑已经纳入中国“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既要加大已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又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积极使用绿色的材料,大力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这是我国首次将绿色建筑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
作为绿色建筑行业影响力最大、最广的国际盛会,本次大会紧紧围绕“推广绿色建筑,营造低碳宜居环境”的主题,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根据目前国内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实际,研讨会围绕大会主题安排了 1个综合论坛和 25个分论坛。在综合论坛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作了题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报告:我国大规模推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时机已经成熟;绿色建筑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我们的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形成;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奠定;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作为绿色建筑有力的推动器的价格正逐步下降,而且非常明显;地源热泵已经稳步推行。“十二五”期间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有六大推动力:首先应该大幅度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第二,依托现有的一些绿色建筑的激励手段来实施绿色建筑,特别重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第三,加快北方地区的供热计量改造;第四,保障房建设应该率先实行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标准;第五,实施绿色小城镇、绿色村庄项目。第六,绿色建筑新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的研发、新的示范工程的一步一步推行。还有五大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最优内需”、太阳能 LED 路灯的离网与并网、农村太阳房、南方冬季取暖是集中供热还是多模式分散供热、热电联供能否下江南。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必须克服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式、单一化和长程循环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多样化示范,再辅之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大发展的新局面。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江亿等6位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也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在 25个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 200 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及工程实践”、“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等题目发表了演讲。我作为安徽人当然更关注安徽的绿色建筑项目,所以特意去听了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现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副组长的吴永发教授关于《地域环境的绿色校园建筑实践》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绿色校园放在特殊的环境下,有特殊的设计手法。应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创作不同的理念。黄山和黄梅戏是安徽文化的代表。徽派建筑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主要特征。建筑设计时应考虑本土的建筑文化,采取适宜的建筑技术。例如合肥工业大学的建筑系馆,建筑面积 30000㎡,是安徽省建筑示范工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是为了绿色而绿色,不是为了使用绿色技术而使用,过程中进行了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绿色过程设计,在综合能源、建材等方面都有所考虑。建筑位于大学城,地形起伏,屋顶形式考虑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同时考虑到空间变化,设计了有通风采光、交通和文化展示作用的通廊。为促进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把墙体打通,以不同颜色区分,设置不同共享空间。在建筑结构方面,采用了“徽”派的回字形四水会堂这一传统空间理念,体现了绿色技术和本土文化结合,结构上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运用,通过拔风井增加空气流动。尽可能使用当地的节能环保材料,每平方米不到 3000 元造价。真正可以算是绿色校园建筑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绿色建筑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观念相符合,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并且很有发展前景。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具备这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设计师还不多,开发商也缺乏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再加上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信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各方面的调控,加大营造低碳宜居环境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新建绿色建筑实践的积累,未来绿色建筑一定会得到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30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本刊编辑部.推广绿色建筑,营造低碳宜居环境.城市发展研究,2012(4)
[关键词] 绿色建筑,建筑节能,低碳宜居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人、建筑、环境和谐共处是建筑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全球环境却在不断恶化,不注重环保的开发使生态问题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可以说,绿色建筑对建筑行业是个崭新的概念。它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所谓“绿色建筑”,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简单绿化或绿色的建筑,而是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在能满足人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周围环境和自然资源,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尽量减少破坏的条件下建造的建筑。绿色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绿色建筑”又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
在住房和城鄉建设部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于2012年3月2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我和同事有幸参加了此次大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郑坤生、新加坡贸易及工业部兼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李奕贤、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等国内外代表参加了开幕式。绿色建筑已经纳入中国“十二五”规划之中。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既要加大已有建筑节能改造投入,又要推进新建建筑节能,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积极使用绿色的材料,大力发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新型建材及制品。这是我国首次将绿色建筑纳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
作为绿色建筑行业影响力最大、最广的国际盛会,本次大会紧紧围绕“推广绿色建筑,营造低碳宜居环境”的主题,向全世界展示了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最新成果、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根据目前国内外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实际,研讨会围绕大会主题安排了 1个综合论坛和 25个分论坛。在综合论坛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作了题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的主题报告:我国大规模推行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时机已经成熟;绿色建筑的社会共识已经形成;我们的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形成;标准体系已经初步奠定;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作为绿色建筑有力的推动器的价格正逐步下降,而且非常明显;地源热泵已经稳步推行。“十二五”期间加快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有六大推动力:首先应该大幅度提高新建建筑的绿色建筑比率;第二,依托现有的一些绿色建筑的激励手段来实施绿色建筑,特别重视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提速;第三,加快北方地区的供热计量改造;第四,保障房建设应该率先实行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标准;第五,实施绿色小城镇、绿色村庄项目。第六,绿色建筑新技术的推广、新产品的研发、新的示范工程的一步一步推行。还有五大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是“最优内需”、太阳能 LED 路灯的离网与并网、农村太阳房、南方冬季取暖是集中供热还是多模式分散供热、热电联供能否下江南。我国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工作的推进,一方面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必须克服工业文明的传统模式:即大规模、集中式、单一化和长程循环模式,而应因地制宜、多样化示范,再辅之以有力的激励政策来创造大发展的新局面。另外,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教授江亿等6位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也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在 25个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 200 多名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围绕“绿色建筑设计理论、技术和实践”、“绿色建筑智能化与数字技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及工程实践”、“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等题目发表了演讲。我作为安徽人当然更关注安徽的绿色建筑项目,所以特意去听了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现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副组长的吴永发教授关于《地域环境的绿色校园建筑实践》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指出:绿色校园放在特殊的环境下,有特殊的设计手法。应针对不同的地域环境创作不同的理念。黄山和黄梅戏是安徽文化的代表。徽派建筑以粉墙黛瓦马头墙为主要特征。建筑设计时应考虑本土的建筑文化,采取适宜的建筑技术。例如合肥工业大学的建筑系馆,建筑面积 30000㎡,是安徽省建筑示范工程。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是为了绿色而绿色,不是为了使用绿色技术而使用,过程中进行了能源消耗分项计量和绿色过程设计,在综合能源、建材等方面都有所考虑。建筑位于大学城,地形起伏,屋顶形式考虑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同时考虑到空间变化,设计了有通风采光、交通和文化展示作用的通廊。为促进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把墙体打通,以不同颜色区分,设置不同共享空间。在建筑结构方面,采用了“徽”派的回字形四水会堂这一传统空间理念,体现了绿色技术和本土文化结合,结构上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运用,通过拔风井增加空气流动。尽可能使用当地的节能环保材料,每平方米不到 3000 元造价。真正可以算是绿色校园建筑了。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行和在编的关于绿色建筑评价的标准有十余本,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绿色建筑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潮流和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发展观念相符合,因此值得大力推广,并且很有发展前景。但是鉴于我国目前具备这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设计师还不多,开发商也缺乏良好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再加上相关的技术支持和评估体系还有待完善,绿色建筑的普及和推广还需进一步加强。相信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各方面的调控,加大营造低碳宜居环境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新建绿色建筑实践的积累,未来绿色建筑一定会得到广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30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本刊编辑部.推广绿色建筑,营造低碳宜居环境.城市发展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