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秀的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广度与深度,而且能够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却面临一些问题与不足亟待解决,比如,课堂教学较为乏味、枯燥,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阅读成绩而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积极性较弱等。基于此,以下对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锻炼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进行文学思维拓展的重要学科,从语文阅读活动当中,也可以进行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培养。不可否认,初中阶段的教育正面临思维发展飞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仅想象力十分丰富,而且思维非常活跃,而且具有跳跃性,因此,结合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功课而言,无疑都是一名最负责、最贴心的老师。想要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能够巧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通过优质阅读,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举例说明,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木兰诗》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2020年上映的经典电影《花木兰》精彩剪辑微课小课件。初中生对于影视作品向来异常喜爱和关注,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并且对本课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接下来,教师开展《木兰诗》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形象与视频内容相融合,给学生留下立体化、直观化的深刻印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与想象力,逐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思维,有效提升了语文阅读综合能力。
二、优化阅读氛围,提升思维训练效果
思维训练取得明显的成效与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第一,需要从师生关系方面进行优化,即在设计教学内容和选取方案时,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互动氛围和环境,而且教师也要以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加强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才能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训练环境和条件。第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训练时间和空间,通过开设小组讨论或者课外活动以及设置专门的训练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维之间的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思維。第三,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还需要将这种氛围和环境拓展到家庭当中,因为家庭才是学生最放松和最真实的表现之地,鼓励家长从课外阅读过程中与孩子进行多维角度的讨论,就文章中的某一方面听一听孩子的见解与想法,这样才能从多元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效果。
三、引入生活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其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并通过有效引导对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索。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阅读素材,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阅读文本的思想内涵。例如,《变色龙》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变色龙这种生物的特点,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变色龙”作为题目,想讲述些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各种猜想,学习兴趣与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文本的阅读探索中。
四、在思维导图的纵向延伸中培养逻辑思维
在学生基本构建起思维导图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其中重要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事物间更深层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导图的纵向延伸中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散文,搭建起散文的思维导图后,学生可能对一篇散文写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有了比较好的把握,但是对散文写作手法还理解的不够深入,这时就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学习。例如通过对比归纳,我们发现散文一般都会应用很美妙的景物描写,但是这些景物描写内容多变,位置不一,起到的作用也都不尽相同。可以设计景物描写探讨会等环节,让学生大概归纳出所描写景物的类型,再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感受不同景物表达出来的情感,再适当补充句段放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什么作用等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景物描写就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创设问题情境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而阅读教学中相同的文体之间都有着相同之处,这些都是学生理解与分析课文内容的主要线索。例如,记叙文,它的叙事方式不论是哪一种都以故事情节为主线;散文,在情感的表达与宣泄的过程中都是以文章主旨为中心;诗歌,从不讲究细节问题,只注意对情感的表达。教师要围绕这些,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指导学生全面认识各种文章体裁,引导他们发现并了解题目问题间所产生的关联,摸清文章的主旨与结构,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上去。例如,在讲解《孔乙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学习。“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利用什么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课文开头就向读者介绍了酒店格局与顾客的情况,这样写作到底有什么用意?此篇小说三要素是什么?”通过层层问题情境的创设,激起学习意识,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师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化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积极寻找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手段,力争让初中生的阅读思维水平与综合素养真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9(05):105.
[2]洪长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J].科普童话,2018(47):35.
[3]练文斌.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22):36+38.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思维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锻炼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进行文学思维拓展的重要学科,从语文阅读活动当中,也可以进行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培养。不可否认,初中阶段的教育正面临思维发展飞速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不仅想象力十分丰富,而且思维非常活跃,而且具有跳跃性,因此,结合初中学生的这些特点进行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对于任何一门功课而言,无疑都是一名最负责、最贴心的老师。想要在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当能够巧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语文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通过优质阅读,提升自我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举例说明,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木兰诗》一课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2020年上映的经典电影《花木兰》精彩剪辑微课小课件。初中生对于影视作品向来异常喜爱和关注,必然会全身心投入到视频的观看过程中,并且对本课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接下来,教师开展《木兰诗》的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诗中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形象与视频内容相融合,给学生留下立体化、直观化的深刻印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与想象力,逐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思维,有效提升了语文阅读综合能力。
二、优化阅读氛围,提升思维训练效果
思维训练取得明显的成效与良好的教学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第一,需要从师生关系方面进行优化,即在设计教学内容和选取方案时,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互动氛围和环境,而且教师也要以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与尊重。只有在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能加强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才能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思维训练环境和条件。第二,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训练时间和空间,通过开设小组讨论或者课外活动以及设置专门的训练课堂,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实现思维之间的互动,从而产生新的思維。第三,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是良好的家庭氛围也与思维训练密不可分,因此,教师还需要将这种氛围和环境拓展到家庭当中,因为家庭才是学生最放松和最真实的表现之地,鼓励家长从课外阅读过程中与孩子进行多维角度的讨论,就文章中的某一方面听一听孩子的见解与想法,这样才能从多元化的角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训练效果。
三、引入生活素材
在教学中,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其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并通过有效引导对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索。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阅读素材,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结合生活经验理解阅读文本的思想内涵。例如,《变色龙》一课的讲解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变色龙这种生物的特点,并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用“变色龙”作为题目,想讲述些什么。这时学生就会发散自己的思维,展开各种猜想,学习兴趣与欲望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文本的阅读探索中。
四、在思维导图的纵向延伸中培养逻辑思维
在学生基本构建起思维导图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针对其中重要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挖掘事物间更深层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思维导图的纵向延伸中得到进一步的锤炼,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深度学习。在学习完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散文,搭建起散文的思维导图后,学生可能对一篇散文写了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有了比较好的把握,但是对散文写作手法还理解的不够深入,这时就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学习。例如通过对比归纳,我们发现散文一般都会应用很美妙的景物描写,但是这些景物描写内容多变,位置不一,起到的作用也都不尽相同。可以设计景物描写探讨会等环节,让学生大概归纳出所描写景物的类型,再结合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感受不同景物表达出来的情感,再适当补充句段放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都有什么作用等知识。这样一来,学生对景物描写就有了更深入的学习,为之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创设问题情境
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而阅读教学中相同的文体之间都有着相同之处,这些都是学生理解与分析课文内容的主要线索。例如,记叙文,它的叙事方式不论是哪一种都以故事情节为主线;散文,在情感的表达与宣泄的过程中都是以文章主旨为中心;诗歌,从不讲究细节问题,只注意对情感的表达。教师要围绕这些,在创设问题情境中指导学生全面认识各种文章体裁,引导他们发现并了解题目问题间所产生的关联,摸清文章的主旨与结构,将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上去。例如,在讲解《孔乙己》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展开学习。“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情?利用什么手段来刻画人物形象?在课文开头就向读者介绍了酒店格局与顾客的情况,这样写作到底有什么用意?此篇小说三要素是什么?”通过层层问题情境的创设,激起学习意识,并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结束语
在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大环境下,教师在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化培养初中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积极寻找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手段,力争让初中生的阅读思维水平与综合素养真正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黄晴.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校园英语,2019(05):105.
[2]洪长春.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J].科普童话,2018(47):35.
[3]练文斌.浅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J].课外语文,2018(2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