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的思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yondr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化的发展,数以亿计的庞大人口流入城镇,农村“人去村空”,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日益凸显,而农村学校的“空壳化”更是让国家基础教育雪上加霜,名存实亡的农村教育路在何方?
  【关键词】农村;教育;“空壳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新千年以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发展出现失衡,城乡教育也不均等,农村地区学校纷纷涌向城镇,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生源日益紧张,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逐渐呈现,农村“空壳学校”“麻雀学校”数量猛增。这一趋势的产生和这一现象的凸显,反映出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一、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发生的原因
  (一)城镇化是大势所趋,是历史潮流
  城镇化的发展势必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的单向流动,“人去村空”导致“空壳化”与日俱增。
  (二)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城镇化拉大了城乡经济结构的差距,导致城乡收入存在不均。城市有巨大的就业空间,有丰富的资源,有舒适的环境,而与之相对应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土地日益荒芜,农民靠天吃饭,不再旱涝保收,农民仅靠农业收入已经无法支付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因此,只能进城打工以谋求更为稳定的就业機会,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成了“空壳村”和“老年村”,农村学校生源锐减,渐渐沦为“空壳学校”。
  (三)城乡差别是形成“空壳村”的深层次因素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文化娱乐贫乏、教育状况等与城市的差别不可同日而语,再加上传媒的迅猛发展,外面的世界越来越好,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大量的农村青壮年不再安于现状,他们选择异地求职、外出打工、举家搬迁,城市涌入了大量的“外乡人”,农村少了“咿呀声”。
  (四)农村学校管理不规范
  由于国家政策分配的不均和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势必导致农村学校师资配备不强,教学条件不佳,学校管理不规范,从而导致农村学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竞争力比不上城市,农村学校渐渐被 抛弃。
  (五)家长观念的误区
  由于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把自己的子女搬迁到城市学校就学,所以部分农村家长有了攀比心理,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较好的教育条件,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大部分家长已经不满意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于是拼命地将自家的学生也转入城市。这种群体性的转学“跟风”带来了大众的哗众取宠和盲目的从众现象,大量农村学生“被迫”入城。
  二、农村学校“空壳化”带来的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严重浪费,一人一校,五人一校,校舍浪费,师资浪费;农村学生挤占了本不富裕的城镇教育资源,城镇学校、教师不堪重负;加重了农民经济负担,一些农民放弃了土地,丢下了生意,来到城镇“陪读”,教育成本增加,经济上只出不入,沦入贫困。
  三、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国家应高度关注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
  农村学校的“空壳化”问题,不仅是一个个体家庭的问题,而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反映出整个社会、政府的深层次教育问题。农村学校“空壳化”是社会发展不均衡的产物,是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各个领域的综合症结。解铃还须系铃人,农村教育的问题毕竟还是要通过政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二)国家应出台专门针对农村学校“空壳化”现象的政策
  农村学校“空壳化”需要家庭、学校、地方政府的通力配合,但是还需要教育当局出台专门的配套政策,才能从源头上稳定农村生源,解决农村学校一人一校的资源浪费情况。国家层面要战略定位,科学布局,长远谋划,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振兴首先要让乡村恢复勃勃生机,要让学校书声琅琅,要让教育之花在广袤的农村生根发芽,要提振广大农教师的信心,用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增强家长的信任度。
  (三)高校要与农村地方政府建立定点扶持计划
  由于高考的巨大竞争力,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城市学校教育确实存在很大的优越性,但是振兴乡村计划农村一个也不能少,农村孩子也不能掉队,全国有实力的高校应该从小学开始定点地扶持农村学校和农村学生,要么资金扶持,要吗招生优待,要么培养定向生,从小学开始培养,让家长有一颗定心丸,也给农村娃一个直通道。
  (四)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
  进一步合理配置农村教育资源,对农村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都要和城市同等待遇,对坚持在农村一线的教师进行特殊政策有优待和资金支持。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每年要在新毕业的师范生中抽取一定比例到乡村任教,并且作为考核和晋升职称的重要指标。给予能够坚持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家庭以经济补贴,为家长提供当地的就业岗位。总之,要从长远出发,从源头上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让农村学生在自己家门口享受和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乡村振兴,教育为重。农村学校“空壳化”衍生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表象问题,而是影响到当地的教育平衡、关系国民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千秋大计。所以着力解决农村学校的“空壳化”现象应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刻不容缓,理应受到全民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侯晓光.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生存境遇及改进路径[J]. 基础教育研究,2014(22).
  [2]周新芳.“撤点并校”与农村学生公平受教育权问题再思考[J]. 亚太教育,2016(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一对一课型这种新兴起来的课型不同于传统大班教学的特点,指出学者目前对这种特殊课型的研究并不多,教师们也缺乏有效的指导,这与大批急需速成的留学生、商务人士的需求形成矛盾。那么,如何为有着个性化需求的学生上好一对一课型,使他们用较短的时间收获较多的知识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从这一角度,结合笔者自身经验,以笔者教了一学期的一位24岁性格内向的韩国女学生为例,谈一谈自己的看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对教师容易产生恐惧感。这样便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拘谨,不敢向老师提  问题,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造成影响。因此,教师要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平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平台的搭建做出了进一步分析,对平台搭建的重要性以及搭建的有效措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关系平台  【中图分类号】G623.2
【摘要】语文源于生活,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去了解、体会、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才能抒发真挚的情感;走进自然,亲近生活,才能说出真切的感受;课内外有机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立足于生活,语文教学才能真实、生动、鲜活。  【关键词】生活兴趣;体验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一教育家曾说过: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构建
【摘要】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学习目标与内容中规定: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 万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教学建议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1941 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文作辅佐”这一重要思想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新的教学思想也不断推陈出新,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是效率最高的教学场所,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呈现出了新的学习气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更要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与时俱进,加大创新力度。古诗文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获得较高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阅读能力,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鉴赏;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几年来,发现一些孩子读文章语感较差、口语表达词不达意、写话内容空洞等问题,这些都是缺少语文素养的表现。电子书包网络系统,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方面,做了巨大的贡献,效果显著。学生借助微课、课前导学等资源,可以有效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
【摘要】闲暇时喜欢读书,在字里行间的墨香里穿越古今,读他人的故事,养自己的身心。有心得时,喜欢信手拈来写一点儿文字,给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经历一点儿小慰藉、小欢喜。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大概行走于世间的每个人,都需要在心灵深处安置这样一个角落,有暇时进行反思、自省,我们才能在不断思考中调整自我匆忙的步履。  【关键词】小学;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曾记否,第一次走向教
【摘要】多年的语文教学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是不够的或者是缺失的,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够。不愿意参与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对课本知识的不理解。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只有改变语文课堂。然而我们的学生对于网络的东西却是非常感兴趣。所以在语文课堂中适度引入网络资源,应该可以翻转我们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网络资源;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要】语文教学和学生的情感教学紧密联系,无论是诗歌鉴赏的学习还是阅读写作的学习等,都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的疏导。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内涵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对小学生来说体会深层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语文教师掌握好正确的指导方式,循循善诱地进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会能力就会慢慢取得提高。在这里,本人就如何促进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个主题进行讨论分
【摘要】怎样能让学生乐写作文呢?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作文兴趣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尊重他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心理感受,鼓励他们表达真情实感,用童眼看世界,用童心爱世界,用童言写世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在命题上顺童心,在教学中导童心,在评改中暖童心。  【关键词】学生;教师;习作;童心  【中图分类号】G623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