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华县西夏镇第二初级中学河南西华466600)
【摘要】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讨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创建初中课堂有效讨论很有必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正确选题,精心设计;注重方式,认真准备;当好主持,积极引导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讨论学生
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或主要疑难间题,在独立思考、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当前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历史教学改革趋势中,课堂讨论教学法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施课堂有效讨论做一浅析。
一、实施课堂有效讨论的意义
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发挥历史课德育功能的重要形式。
在讨论中,学生通过思考和争论,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将喜怒哀乐和爱僧褒贬倾注在历史之中。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爱国主义的精神等贯穿到对历史问题的考察与认识中去。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好方法。
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去开拓知识面,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自觉地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获取有关知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力、口头表达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三)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它要求学生有表达观点的勇气,有维护观点的信心,在发生争论时有心理承受能力。更主要的还在于促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从而不断地开发其智力区,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讨论教学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强调,教育应该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看21世纪教育的作用,明确提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生学习,为了社会和谐发展。未来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大胆的开拓精神,卓越的创造能力,强烈的时代意识,科学的预见能力。在这些方面,课堂讨论教学法都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二、课堂有效讨论存在的问题
课堂有效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更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然而,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进行的课堂讨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地方。
(一)把讨论当成是一种课堂形式的点缀,盲目实施,流于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讲究过场是无益的。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的情况:老师给出一话题,宣布讨论开始,学生便转身、调座位,然后面面相觑。偶尔有一两个学生讨论开了,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老师就匆匆宣布讨论结束,并给出标准答案。甚至有时讨论课还变成了聊天课,学生没有最有效地解决提出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没有真正考虑一下:讨论的话题是否恰当,会不会话题涉及范围太广,缺少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挖掘,纯粹形式上的热闹过场,难于形成正确的讨论,而这一环节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摆设。
(二)教师把讨论完全当成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偶尔参与或不参与,学生讨论缺乏内涵,存在低效现象。
这正体现了教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的欠缺。我们常在课堂上看到,有的老师为了“紧扣教材”,精心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么就是课堂吵吵闹闹,要么就是大家都没有话说,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而此时,教师却雕像似地稳稳地站立在讲台边,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没有履行好管理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职责。最后,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也未做出必要的评价和提升。
(三)展示讨论结果时缺乏大众性,少数优等生发言机会多,由此成为了个别成员的“一言堂”。
在讨论结束后,发言的总是班上少数几位优等生,或是个别胆子较大、表现欲强的学生,而多数成员则听之任之,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并且漠不关心,显得孤僻。这就滋生了多数人的懒惰,丧失了自己的责任感,使课堂讨论最后成为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从而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讨论的策略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讨论的学生参与率,提高学生充分、深入地参与讨论的程度,创建课堂有效讨论呢?笔者以为,是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正确选题,精心设计
讨论题是教学中的中心内容,是通过讨论求得认识和掌握的关键。讨论题设计得如何,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到,讨论活动能否展开。所以,教师对议题要精心设计,使题目明确,难易适度。根据需要,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习题或思考题,也可以由教师自己设计。
题目类型可分以下几种:就教材上介绍的不同学术观点,让学生按自己赞成的观点进行论证,或对不赞成的观点进行反驳。例如教材对哥伦布航行美洲介绍了三种看法;对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政策介绍了两种评价。这些都可以作为议题。就历史人物的重要观点进行评价;。由学生对某些重要历史间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罗斯福采用什么措施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结合课文内容,为纪念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开展讨论,谈功过,谈现实意义,谈自己的认识。例如: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等等。
(二)注重方式,认真准备
教师在每次讨论课前都应精心准备,采用适当的组织方式。具体有这样几种方式:第一,教师确定提供全班范围内的阅读材料(幻灯片等),或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积极准备;使讨论课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教师当堂提出议题,让学生复习旧课,阅读新课进行准备,然后当堂讨论;第三,在一堂课内教师讲到某一具体问题时,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使讨论法与其他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当好主持,积极引导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主持人,讨论开始时明确发言要求,启发大家思考,作些提示性、引导性说明,使讨论得以顺利展开。当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提醒学生,使之紧紧围绕主题深人下去。在整个过程中,应避免只有少数学生垄断发言,多数学生成了听众的现象,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言(指定性发言方式除外),尤其鼓励不常发言,怯于发言的学生发表见解,还可以把学生的重要观点列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展开观点交锋。
参考文献
[1]初淑珍.谈谈初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法[J].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2).
【摘要】课堂讨论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初中历史课堂讨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创建初中课堂有效讨论很有必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正确选题,精心设计;注重方式,认真准备;当好主持,积极引导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讨论学生
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就教材中的基本理论或主要疑难间题,在独立思考、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当前强调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历史教学改革趋势中,课堂讨论教学法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优越性。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实施课堂有效讨论做一浅析。
一、实施课堂有效讨论的意义
课堂讨论是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发挥历史课德育功能的重要形式。
在讨论中,学生通过思考和争论,调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将喜怒哀乐和爱僧褒贬倾注在历史之中。能够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爱国主义的精神等贯穿到对历史问题的考察与认识中去。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的好方法。
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去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学习,去开拓知识面,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自觉地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获取有关知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从而使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逻辑思维力、口头表达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三)课堂讨论教学法是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它要求学生有表达观点的勇气,有维护观点的信心,在发生争论时有心理承受能力。更主要的还在于促使学生发展语言能力,从而不断地开发其智力区,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课堂讨论教学对培养创造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强调,教育应该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看21世纪教育的作用,明确提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生学习,为了社会和谐发展。未来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大胆的开拓精神,卓越的创造能力,强烈的时代意识,科学的预见能力。在这些方面,课堂讨论教学法都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二、课堂有效讨论存在的问题
课堂有效讨论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更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然而,目前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进行的课堂讨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地方。
(一)把讨论当成是一种课堂形式的点缀,盲目实施,流于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追求形式,讲究过场是无益的。我们经常在课堂上见到这样的情况:老师给出一话题,宣布讨论开始,学生便转身、调座位,然后面面相觑。偶尔有一两个学生讨论开了,其他学生还没来得及发言,老师就匆匆宣布讨论结束,并给出标准答案。甚至有时讨论课还变成了聊天课,学生没有最有效地解决提出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有没有真正考虑一下:讨论的话题是否恰当,会不会话题涉及范围太广,缺少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挖掘,纯粹形式上的热闹过场,难于形成正确的讨论,而这一环节也就成了课堂教学中的点缀和摆设。
(二)教师把讨论完全当成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偶尔参与或不参与,学生讨论缺乏内涵,存在低效现象。
这正体现了教师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能力的欠缺。我们常在课堂上看到,有的老师为了“紧扣教材”,精心设置了一系列问题,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么就是课堂吵吵闹闹,要么就是大家都没有话说,不知道如何展开讨论。而此时,教师却雕像似地稳稳地站立在讲台边,没有给予学生适当的组织和指导,没有履行好管理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职责。最后,对于学生的讨论结果也未做出必要的评价和提升。
(三)展示讨论结果时缺乏大众性,少数优等生发言机会多,由此成为了个别成员的“一言堂”。
在讨论结束后,发言的总是班上少数几位优等生,或是个别胆子较大、表现欲强的学生,而多数成员则听之任之,习惯于当听众,很少或从不发表个人意见,并且漠不关心,显得孤僻。这就滋生了多数人的懒惰,丧失了自己的责任感,使课堂讨论最后成为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从而失去了讨论的意义。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讨论的策略
如何才能提高课堂讨论的学生参与率,提高学生充分、深入地参与讨论的程度,创建课堂有效讨论呢?笔者以为,是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一)正确选题,精心设计
讨论题是教学中的中心内容,是通过讨论求得认识和掌握的关键。讨论题设计得如何,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达到,讨论活动能否展开。所以,教师对议题要精心设计,使题目明确,难易适度。根据需要,议题可以是教材上的习题或思考题,也可以由教师自己设计。
题目类型可分以下几种:就教材上介绍的不同学术观点,让学生按自己赞成的观点进行论证,或对不赞成的观点进行反驳。例如教材对哥伦布航行美洲介绍了三种看法;对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政策介绍了两种评价。这些都可以作为议题。就历史人物的重要观点进行评价;。由学生对某些重要历史间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什么”;“罗斯福采用什么措施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结合课文内容,为纪念某些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开展讨论,谈功过,谈现实意义,谈自己的认识。例如: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等等。
(二)注重方式,认真准备
教师在每次讨论课前都应精心准备,采用适当的组织方式。具体有这样几种方式:第一,教师确定提供全班范围内的阅读材料(幻灯片等),或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让学生积极准备;使讨论课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教师当堂提出议题,让学生复习旧课,阅读新课进行准备,然后当堂讨论;第三,在一堂课内教师讲到某一具体问题时,让学生进行短时间的讨论,使讨论法与其他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当好主持,积极引导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主持人,讨论开始时明确发言要求,启发大家思考,作些提示性、引导性说明,使讨论得以顺利展开。当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提醒学生,使之紧紧围绕主题深人下去。在整个过程中,应避免只有少数学生垄断发言,多数学生成了听众的现象,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发言(指定性发言方式除外),尤其鼓励不常发言,怯于发言的学生发表见解,还可以把学生的重要观点列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展开观点交锋。
参考文献
[1]初淑珍.谈谈初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法[J]. 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