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政热点真正走进《历史与社会》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TA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中考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来越体现时政热点,这就要求我们结合教学实际,改变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历史与社会》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教师要面对的教学任务的要求会更高。怎样才能让学生迅速地融入历史课堂,让历史课堂把学生留住,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其实把时政知识带入课堂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虽然我们的教学不是为了考试而教学,但把时政热点带入课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在中考中得心应手地运用时政知识。
  关键词:时政热点《历史与社会》教学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c)-0000-00
  
  1时政热点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必要性
  
  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途中的指路人。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社会服务功能,是为一定的社会服务的,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时代的烙印,知识是无国界的,但政治是有国界的。我国的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它具有政治服务功能、经济服务功能、文化服务功能等。我们的课堂的教学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从政治格局、政治力量的变化中,从经济现象的变化中,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把握时代脉搏,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历史与社会》学科由于许多知识历时久远,难以再现,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因此我们非常关注现实社会。教师可以从当今社会发展中,特别是一些时政焦点中,捕捉与《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象、情境或者问题,发掘这些现实问题与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它们引入课堂。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把他们对现实问题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与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激烈的谈论;同时,又可以以现实问题为媒介,引导学生加深对一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2时政热点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的策略
  
  时政热点作为《历史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补充,其生动鲜活,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如何让时政热点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并起到良好效果,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备课,教师应将时政热点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来开发。将教材中的基本理论与时事政治内容相联系,使基本理论更具体、更生动、更具说服力,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时政播报活跃课堂,时政点评教学是指在每一堂课学习教材内容之前,用3――5分钟的时间由学生对最新的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或者是对现实生活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学生关注的热点、重点和焦点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教学。从而使时政点评成为一节课的先行,并成为一堂课的有机的组成部分,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不可缺少。由此可见,简洁、快捷地播报新闻。多年来,笔者一直坚持这样做,有效地凝聚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增长知识。
  (3)时政热点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具体的操作步骤概括为三步。(1)准备环节:搜集社会热点。教师应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捕捉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热点信息。(2)基础环节:仔细研究社会热点,找到和《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结合点。教师应将热点信息与教材知识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3)关键环节:课堂中运用社会热点创设《历史与社会》教学情景。这也是时政热点切实走进《历史与社会》教学的落脚点。
  (4)将时政热点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以2009年X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社会·思品试题卷》为例。其中,非选择题的l、2、3题,直接考到时政,涉及美国大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和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以奥运会为背景资料出了9、10题,以《食品安全法》为资料出了13、14题。以打击索马里海盗为背景资料出了17、18、19题。非选择题里的“追溯历史”部分以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出题。“热点追踪”以“整治网络低俗之风”为资料出题。“两岸新篇”以两岸“三通”、“温州将成为大陆向台湾开放的港口之一”出题。
  (5)引导学生做社会调查,结合综合探究课,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点滴知识都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升华。
  (6)开展学生撰写社会·思政小论文活动,社会·思政小论文具有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在社会·思政考试中也曾出现过这种题型。通过撰写政治小论文,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思政小论文的撰写开始要多鼓励,多引导。
  
  3时政热点在《历史与社会》课堂外的延伸
  
  良好的氛围可以促使人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应养成关注时政热点的习惯,营造随时随地关心时政热点的良好氛围,在实践环节中学习和把握时政热点,逐渐形成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和价值观。
  (1)设置时政专栏,在黑板报没置“时政热点”和“时政热点点评”专栏,安排关心时事,有条件获取时政新闻的学生负责每天把时政新闻抄写在专栏里,无需太多,每天的头条新闻即可。学生可以固定,最好能够轮流。“时政热点点评”等栏,一起可以老师带头作一些简单的点评,带动学生作点评。
  (2)阅读报刊,班级征订《温州日报》、《中学生时政报》、《月谈》等报纸杂志,学生每日课余时间抽空阅读,养成爱读看报的好习惯,积累时政知识。
  (3)观看时政节目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周末还可以看每周评论等节目,有兴趣的同学做好摘记。
  (4)举办时政讲座,学生自己搜集时政热点,结合《历史与社会》课本上的知识点,定期举办时政讲座,发表自己的评论。老师以先做范例,抛砖引玉,而后培养骨干,骨干再带动其他。
  (5)家校协作,利用家长资源,邀请有条件的家长来学校结合他们的职业,讲讲时政,这样会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4结语
  
  时事和社会热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的重要课程资源,它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出“死读书、读死书”的误区,有利于贯彻《历史与社会》课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联系当前国内外和具有地方乡土特色的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让时政热点真正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来。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根据大学生对自己的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结果编制成失败归因问卷,在此基础上调查并探查任务特点(任务重要性和任务设定者)对网络学习中的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对网络学习自我监控失败归因的倾向依次为“学习材料呈现方式单一”、“干扰信息太多”、“自控力差”、“缺乏毅力”、“任务不紧迫”和“动机不强烈”。任务重要性因素影响大学生对“任务不紧迫”、“动机不强烈”和“干扰信息
作者对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油画家、水彩画家与美术理论家倪贻德先生的美术教育观的转变进行了研究。其一.根据当时社会历史背景分析其美术教育观的转变。其二,依据倪贻德先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根本出发
随着全球性交流的深入,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与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互补共融日趋明显。我国是教育基数大国,中小学教育面临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