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WTO时期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来源 :金融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后WTO时期,我国金融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资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我国金融体系。外资银行的进入,将从总体上提升我国银行系统的效率,但同时也带来很大的冲击。本文从客户资源、银行业务、服务手段、人力资源等角度分析了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冲击,并提出应完善金融体系、提高整体实力、培育新生力量、加强合作等策略,以增强中资银行抗击外资银行的实力,引导中资银行健康发展。
  关键词:外资银行;中资银行;外部性;银行危机
  中图分类号:F8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5-0017-03
  
  一、外资银行对东道国银行影响的理论
  
  (一)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竞争与稳定
  1. 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Levine、Demirguc-Kunt与Detragiache(1997;1998)在对银行体系危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元logist模型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数据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程度与东道国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呈负相关关系。Kunt和Deragiache(1998)运用53个国家1980-1995年的数据研究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之间的经验关系,得到金融自由化增加了银行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结论。Boyd(2003)通过动态模型分析得出,竞争和垄断的市场结构都有可能会引发银行体系的危机。叶欣、冯宗宪(2004)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数量的增加将明显降低银行体系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但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相关数据时,却发现外资银行竞争对东道国银行体系增强的正面效应显著水平并不高。
  2. 银行的稳定性。Caminal and Matutes(1997)、Koskela and Stenbacka(2002)以贷款竞争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模型推导出银行竞争降低了资产风险承担水平,提高了银行应对流动性冲击能力的结论, 支持了银行竞争有利于银行稳定的看法。Peek和Rosegren(2000)指出,外资银行在金融危机时可能给东道国带来更多益处,这是因为外资银行可以通过在东道国提供避风港以减少资本外逃,在危机期间和危机过后继续贷款,并且对出问题的银行补充资本。
  3. 银行体系风险。Matutes and Vives(2000)、Hellmaneral(2000)、Cordella and Yeyati(2002)以存款竞争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得到如下结论:因银行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存款市场的竞争也许会加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但主要是错误的政策导致了银行竞争与稳定的协调问题。因此,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与监管措施来规避风险,以防范竞争造成的银行危机。Barajas等(2000)比较了金融开放后哥伦比亚的外资银行和当地银行之间的业绩,发现外资银行的进入加剧了竞争,使国内银行贷款质量下降,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二)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收益与成本
  1.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后的成本分析。Stiglitz(1993)分析研究了外资银行进入给国内企业、国内银行和东道国政府带来的潜在成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外资银行通常偏好与大型跨国公司保持业务往来,因此国内企业获得的金融服务较少;第二,国内银行要与外资银行进行竞争,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成本;第三,外资银行通常不会按照东道国政府的意愿经营自己的业务,于是东道国通过金融手段调控本国经济的能力下降。
  2.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后的收益分析。根据Levine(1996)的分析,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后,会带来如下收益:第一,有利于该国金融机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本;第二,通过银行之间的竞争,可以提高国内金融市场上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和质量,有利于促进本国银行更好地使用先进的金融工具和技术;第三,有利于政府机构或民间机构监管银行技术的改进和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
  (三)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竞争与效率
  Goldberg and Saunders(1981)、Waltera Gray(1983)、Gold and Sagari(1990)、Levine(1996)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影响,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进入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国家后的影响,总体来说是积极的,即外资银行进入会提高东道国金融系统的经营效率。Claessens and Glaessner(1998)、 Claessensa Klingebiel(1999)、Hawkonsa Mihaljek(2001)认为,外资银行进入对提高竞争程度和完善竞争功能具有显著影响,特别是外资银行通过对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提高了东道国银行系统的经营效率。在经验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Claessens、Demitguc-Kunt和Huizinga(2001)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综合样本的研究。 通过对80个国家1988-1995年跨部门数据的研究发现:外资银行在发展中国家有更高的利差幅度、税款支付和收益率。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却截然不同。由此,三位经济学者认为,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提高银行系统经营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除此之外,他们还推导出:外资银行进入东道国的数量(而不是这些外资银行所占有的市场份额)与该国金融系统经营效率的改进显著相关,而且放松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是有风险的。
  但Sabi(1996)比较了在转轨经济国家匈牙利的外资银行和本国银行的绩效,发现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相比,利润更高,不存在流动性和信用风险,较少提供私人贷款和长期贷款,并且外资银行的进入并没有提高本国银行的绩效。
  (四)外资银行进入带来的盈利性与信贷配置
  一些研究指出外资银行竞争可能对东道国银行的盈利性产生冲击。其中,大多数研究提到外资银行竞争中使用的“摘樱桃”战略,即外资银行将挑选具有盈利性的市场和财务状况好的客户,使得东道国银行的盈利性遭受冲击。同时由于这种策略,外资银行通常为信誉好的大公司服务,而忽略中小企业以及偏远地区的客户,这种“摘樱桃”的竞争行为使得东道国银行不得不面对风险性更高的顾客, 从而提高了银行投资组合的整体风险水平,增大了体系的不稳定性。此外,外资银行的参与往往能提高信贷分配的质量, 因为跨国银行具有更好的信贷风险定价技术,这将有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Barth等人(2000)的经验研究表明,对外资银行进入的限制与较低的信贷组合质量正相关,同时银行部门的脆弱性上升了。
  
  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挑战与威胁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后为中资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有利于引进国外资本,增加融资渠道,改善中资银行的经营理念及管理水平,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银行业监管水平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外资银行给中资银行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威胁。
  (一)在银行客户方面对中资银行的冲击
  银行系统中所谓的“二八定律”,是指一家银行的利润与收入总额的80%来自于20%的优质客户。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相比,不仅在信誉和服务质量上稍胜一筹,而且大部分实行混业经营,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以及保险业务于一身,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这些比较优势对优质客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二)在银行业务方面对中资银行的威胁
  1.外汇业务遭受冲击。外资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服务对象,扩大到中国境内的所有单位和个人,这会直接影响中资银行所辖网点的外币业务,外汇存款被分流,外汇贷款份额减少,中间业务的外汇买卖也面临直接冲击。
  2.本外币信贷面临考验。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取消外资银行信贷审批手续,尽管我国制定了人民币业务分期限和地区的开放时间表,但是由于我国信贷体制的实际运作仍存在很大的灵活性,促成部分开放时间表对外资银行的约束提前失灵。例如,外资银行将外币贷款发放给企业,而企业可以使用外币贷款作为质押到中资银行取得人民币贷款,这就促使外资银行的业务开展突飞猛进。
  3.个人贷款份额被分流。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有关规定,可以申请设立独资或合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办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这样,中资银行在汽车消费信贷和部分个人消费贷款的市场份额将受到影响。
  4.部分中间业务面临调整。信息咨询、家居理财、外资企业的金融租赁等业务,都将成为外资银行关注的焦点,这给国内银行业务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三)给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带来一定的冲击
  1.外汇市场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后,会经常涉及人民币与外币间的资金转换。这种转换,增加了外汇市场上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国际游资将会趁机大量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和外汇市场。而我国金融体系目前还比较脆弱,金融市场管理能力及抵抗风险的能力都有待加强。若监管不力,将会给人民币汇率稳定造成很大压力,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
  2.银行业资本的流动性。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管制的放松和大量外资的流入,银行流动性激增,授信能力膨胀。面对这种局面,从资产方来看,银行管理者为扩大资产规模、追求高额风险利润,会将贷款投向高风险产业或部门,如房地产、证券等,使这些部门的资产价格迅速上升。而这些部门价格的上升反过来又会刺激贷款向这些部门集中,形成泡沫,造成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一旦泡沫破裂,留给银行的则是大量的呆坏账。从负债方来看,国际资本迅速流出时,造成对银行提现的压力,使银行陷入流动性困境,又在国内存款人中间产生“羊群效应”,引发大规模的挤提,使银行的流动性状况雪上加霜,导致银行破产。
  3.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加重银行危机。金融衍生工具是国际短期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本来是套期保值、发现价格的工具,但随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脱节,衍生工具被过度虚拟化,再加上其杠杆作用,往往被国际投机者利用,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助长了泡沫经济的膨胀。英国老牌投资银行巴林银行由于投机金融衍生品交易亏损10多亿美元而倒闭、 日本住友商社高达28亿美元的亏损等风险事故,不能说不是国际资本流动风险加大的结果。
  (四)在金融服务方面对中资银行的挑战
  1.服务手段的竞争。现代银行业是以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平台作支撑的,技术能力的差异将从根本上制约银行业务的发展。尽管中资银行早已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结算等中间业务也有很大的进步,但与外资银行比较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外资银行不仅拥有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能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建立共享的客户档案库,对客户进行个性化服务, 而且拥有遍及世界的机构网络体系,完全可以实现国内外联行资金的自由划拨,可以凭借快捷的咨询渠道为客户提供全球24小时金融市场的跟踪服务。这种服务手段、技术的现代化及其派生的服务优势对中资银行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2.金融产品的竞争。外资金融机构主要业务范围大致集中于高增值业务、批发业务、金融衍生业务、投资及理财业务。这些业务往往需要丰富的运作经验,而这也恰恰是中资银行的薄弱环节。我国的保险机构和证券商也同样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因此在这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五)在专业人才方面对中资银行的不利影响
  众所周知,银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行业, 人员的素质是决定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通常来说,在外资银行内部,除了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外,绝大部分员工都来自当地。因此,中资银行系统中那些业务熟练、工作经验丰富、精通外语的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就会进入外资银行的视野。大部分外资银行资本雄厚、报酬丰厚、灵活的激励机制、专业的员工培训机制等,也会成为我国银行业优秀人才进入外资银行的决定性因素,造成中资银行的人才流失。
  
  三、应对策略
  
  面对上述竞争压力,中资银行应该在吸收外资银行先进经营理念和发达业务品种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业务发展战略,苦练内功以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一)从宏观层面上讲,应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1. 进一步培育我国的资本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现有的制度和政策条件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无法解决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由于市场发育的不完全, 我国居民的大量闲散资金很难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只能通过银行来投资,银行资本代替了产业资本,在预算软约束的投资体制下,不良资产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加入WTO之后,要依靠市场经济的规律培育市场,并以有效的资本市场带动我国的银行改革和金融结构调整,加速资本市场的培育。
  2.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1)建立科学的外资银行监管指标体系, 防止国际短期资本大量流进和流出。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经验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新资本协议》的原则,通过建立以资本充足率、资本质量、清偿能力、贷款集中度、外汇风险、表外业务风险和国家风险为主要内容的监管指标体系以及实施综合并表监管,提高以风险为核心的监管能力。(2)加强外资监管的国际合作,减少金融风险。外资银行受到我国和母国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督,这样既能体现《巴塞尔协议》中的“母国监管”原则和“综合监管”原则,又能弥补外资银行监管中存在的漏洞。尤其是在外资银行设立的程序方面,应规定必须得到我国和母国监管当局的双方同意。 这样就可以发现并阻止那些不稳健经营机构的跨国设立,避免给我国带来潜在的金融风险。(3)注重对金融衍生产品的监管。一方面要减少过多干预和限制,大力支持和鼓励银行业的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监管,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放宽管制。(4)加强国内金融监管协作。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个监管部门应就监管分工合作方面的事宜签定备忘录,明确各自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责,促进三部门协调配合,避免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为最终过渡到混业监管创造条件。(5)建立金融风险预警机制。金融监管机构在对各类金融机构风险进行监测并做出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应及时向有关机构和整个系统发出早期风险预警信号, 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二)从银行自身角度看,应全面提升中资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
  1.加快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中资银行应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按照权力机构、执行机构、经营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行长(经理)和监事会组成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有效地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
  2.通过各种渠道补充中资银行的资本金。目前,不少中资银行的资本量与其资产不成比例,距《巴塞尔协议》的规定有较大差距,必须开辟多种渠道,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从而增强中资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优化资产组合,提高资产收益。
  3.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将进一步加大,中资银行依靠存贷利差获取利润的空间会被大大压缩。面对有“金融百货公司”之称的外资银行,中资银行要迅速调整经营方式,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创新,努力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1)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充分利用综合技术、信息、机构网络和资金等资源,积极拓展包括支付结算类、交易类、代理类、咨询顾问服务类等方面的中间业务项目;(2)加快多功能综合业务平台的开发,大力开展综合性零售业务,积极稳妥地推广金融超市;(3)加强金融产品营销创新,全面推行客户经理制度,为客户提供优质便捷的个性化服务;(4)加强科技投入,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建设,让科技成为中资银行竞争的助推器。
  4.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文环境建设,以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敬业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潜力;要建立绩效挂钩、权责对等的人力资源激励约束机制,实行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培训的投入,对各个层次的业务能手和管理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尤其要加强外语水平和现代金融知识的综合培训,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储备人才。
  (三)发展民营银行,培育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生力量
  民营银行最突出的特点是按市场机制自主运作,不受政府干预,这是其优势所在。民营银行的建立可以促使国有银行在竞争中完善自身的运行和监管机制,通过增加金融体系的竞争性,提高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可以培育与外资银行竞争的新生力量。但也应看到,民营银行的建立也蕴涵着金融风险,它的存在需要有一个高度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金融环境作为基础。其健康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良好的体制、信用、法律环境的共同支持。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避免民营银行倒闭引发整个银行业的信誉风险和金融危机。
  (四)加强中外资银行合作,推动两者和谐发展
  在未来中外银行的竞争中,银行间的业务合作十分重要。中资银行之间、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要加强理解和沟通,在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强合作,建立适度、良性的竞争关系,遵守市场游戏规则,维护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这不仅可以增强竞争力,还将节约成本,在相互竞争中壮大自身实力,共同繁荣中国的银行业市场。
  (责任编辑:阎东彬;校对:李丹)
其他文献
摘 要:循环经济是追求更大经济效益,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和更多劳动就业的先进经济模式。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科学发展示范区,曹妃甸保险业的探索与发展,为保险服务循环经济、服务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充分发挥保险的三大功能,我们必须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  关键词:循环经济;财产保险;保险服务  中图分类号:F84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
期刊
摘要:加强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者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现有文献对商业银行流动性产生的根源及其影响因素已有非常广泛的研究,但对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各因素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程度还缺乏深入探讨,对宏观流动性与商业银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银行如何适应经济环境和银行业务的不断创新发展,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不足转换的“拐点”,可能因某一事件的触发
期刊
摘 要:银行业的区域布局应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发展、有效竞争和服务充分”的原则,在重点为主导产业和产业链发展、为主要城市群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服务民营经济、引导县域经济、推动农村经济,提高全区域银行业服务的充分性。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服务;充分性;区域布局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2-0020-06  一、
期刊
摘 要:首次公开募股(IPO)折价是金融市场上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对象不同,将IPO折价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划分为: 与发行人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与发行人与承销商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与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有关的IPO折价理论和与承销商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相关的IPO折价理论。国外IPO折价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大多是在信息经济学框架下,基
期刊
摘 要:当前我国债券信用评级还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评级质量不高、无序竞争等问题,难以为投资者提供高质量、权威性的服务,阻碍了信用评级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信用风险、增强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等作用的有效发挥。必须究其根本原因,解决相应问题:一是加快征信立法进程,协调强化监管,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债券市场评级外部环境;二是评级机构自身应完善内部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自律合作,努力树
期刊
摘要:教师在给金融学专业、非金融学财经类以及非财经类学生讲授《货币银行学》课程时,应该针对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学习目的“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学习内容的侧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对不同专业学生在学习《货币银行学》过程中“量体裁衣”,授予最适合他们的知识。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因材施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06)
期刊
金融理论研究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化逻辑分析  …………………………吴海兵,黄添勇,M·M·Rahman(1-2)  金融体系风险分担理论研究综述 ……………………马 宇(1-5)  对我国金融效率的实证分析 …………………沈 能,赵建强(1-7)  风险系数估计的修正与拓展评析 ……………………何 青(1-11)  基于无套利理论的MBS市场价值定价方法研究   …………………………………
期刊
摘要:商业银行履行社会责任,从长远来看必将为其制造出更好的经营环境,是其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发展所必需的。商业银行扶持“三农”应坚持市场化运作,保证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应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建设,并积极创新更为有效的贷款方式方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三农”;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3-0013-04    对于弱势群体生存状
期刊
摘要:通过对河北省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河北省劳动力要素在城乡间的配置效率整体上要高于资本要素的配置效率;劳动力要素在三次产业间的配置效率的变化起伏基本上与河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相一致。  关键词:资源配置;效率;资本;劳动力;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3-0048-03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
期刊
摘 要:现代金融理论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应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将证券资产定价转化为风险与收益的均衡关系,实现证券资产的间接定价。行为金融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的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证券资产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模型,但这些理论模型间缺乏内在一致的分析框架,尚未突破现代金融理论的分析范式。  关键词:证券资产定价; 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  中图分类号:F830.9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