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li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上线数量的增加,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课程资源数字化阶段进入到深度应用阶段。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与实践,构建了立体化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的模式,一是建立系统性的战略目标,二是建立长效的应用管理机制,三是打造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团队,四是营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校园网络环境,五是激励教师充分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使课程资源从浅表应用向深度应用推进。
  关键词:高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立体化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8-0011-05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尤其是当下扑面而来的“互联网+”风潮,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资源从封闭向开放转变,使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向自主学习转变,教学方式从灌输向互动转变,从而深刻地改变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面貌。建设开放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将之有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适应“互联网+”时代高等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开放共享的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从2003年起,即开始推动建设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十二五”期间,共建设了5924门高职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并陆续在“爱课程网”上线免费开放。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已初步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课程建设重点从数字化阶段进入到深度应用阶段。但总体上看,课程在建设质量尤其是在应用成效方面还不尽如人意。本文从调研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应用现状人手,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深职院”)的实践,分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立体化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的策略与路径,对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的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国内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调查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大力主导建设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网”上线已有3年时间,并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使用。2016年3月,笔者对“爱课程网”上高职高专“艺术传媒大类”、“财经大类”和“电子信息大类”三个不同大类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使用率很低,学习人数不足100人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37.88%,学习人数有100~499人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42.43%,学习人数有500~999人的课程占课程总数的12.63%,学习人数大于1000人的课程仅占课程总数的7.07%。其中,“艺术传媒大类”课程学习人数不足100人的比例高达76%,其余24%的课程学习人数也不超过500人;“财经大类”课程稍好一些,学习人数不足100人的比例为26%,学习人数不超过500人的比例为65.70%;“电子信息大类”课程学习人数不足100人的比例为37%,学习人数不超过500人的比例为86%。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建立在统一平台、统一标准上的全民开放课程,免费向所有社会人员开放使用,不存在网络限制壁垒,其学习人数包括主讲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人员。经历三年时间,还有37.88%的课程学习人数不足100人,这说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总体使用率很低。
  “深职院”共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43门,笔者通过网上调查和个别座谈发现,有48.54%的课程负责人经常利用课程网站进行日常教学,有37.86%的课程负责人仅偶尔访问,应用情况有差异。
  (二)原因分析
  1.教师受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制约,应用积极性不高。一是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不强,不习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二是课程本身没有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教师授课仍然沿用传统模式。因此,要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有效应用,首先应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大力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去整合研究并深度应用。
  2.课程资源本身的吸引力不足。目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是很丰富,课程大纲、课件、课堂录像、作业等课程资料和拓展资源应有尽有,但由于内容框架设计不合理、无效资源堆积以及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设计不多等原因,高职学生普遍反映容易“迷航”,找不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也没有耐心和自觉性去钻研。因此,需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切实提高课程资源的吸引力。
  3.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不够灵活方便。90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成长,他们比较乐意用手机来学习,所以,应增加平台功能,建立手机移动平台,实现移动学习。同时,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自主性、交互性和视觉化的功能比较弱,需要改进和完善。
  4.管理激励政策没有持续。在建设课程中,评审立项至为关键,部分学校和教师以通过评审立项为最高目标,对评审标准上规定的指标项内容都非常认真地加以准备和充实,以获得评审专家的垂青而成功立项。但立项后的建设和应用情况比较难监控和评价,对教师的激励、对课程的管理均流于形式。
  二、立体化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的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在构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机制时,要站在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促进师生主动探索和应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教与学,促成师生内在动力的产生和保持。
  (一)建立系统性的战略目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系统之间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有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和提升,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深职院”是第一批国家示范校,该校一直致力于探索和深化课程改革。为最大限度地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价值,学校遵循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建立系统性的战略目标,采用了立体化提升模式,构建科学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机制,如图1所示。   “深职院”立体化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模式由校园网络环境、教学团队、学生、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及管理机制五个要素组成。学校通过建立健全长效的应用管理制度,完善校园网络环境(包括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激励教学团队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质量,培养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学校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整体统筹和立体化提升,引导师生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浅表应用”向“深度应用”推进。
  (二)建立健全长效的应用管理机制
  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不仅能促进目标的实现,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还可以使教师保持内在驱动力,持续深度应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行教学。
  1.从制度上进行激励和保障。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做的课下工作更多。所以,“深职院”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师进行激励和保障。如:制定《关于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加强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探索实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和资格认证制度,深入推进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修订了《深职院教研工作量化考核评分细则》《深职院教学科研业绩成果奖励实施办法》和《深职院教职工考核办法》,增加“信息化教学应用类课程”工作量计分项目,增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奖项,在工作量计算和奖励方面制定合适的标准,在经费方面给予资助,进一步调动全校教师探索和实践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各部门分工合作。教务处负责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等信息化教学专项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认定。人事处负责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及考核认证的组织协调工作。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负责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和平台的建设与管理,以及负责制定相关的技术规范和验收标准。各部门分工合作,为教师提供支持和服务。
  3.壮大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的技术队伍。一是建立专门的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服务团队,将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本地化,进行二次开发,以协助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信息化教学指导网”,开设了信息动态、培训指导、相关研究、本校案例、他山之石等栏目,从理论到实践、从研究到应用,为教师提供信息化教学指导,传播现代化教学理念,从而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打造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团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精通教学内容,更要充分了解学生,才能给学生以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为此,“深职院”大力开展教学系列培训,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综合能力。一是定期开展学院自主开发的“高职教学能手培训班”,从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出发,将建构主义学习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机地融入培训单元,并辅以真实生动的案例,帮助教师实现现代教育理念与实际教学的紧密结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二是由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技术专家为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专项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设计”、“微课慕课设计与开发”等);三是采取专家讲座或教学观摩的形式,邀请校内外信息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手把手”分享应用经验,指导其他教师如何结合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前课后指导,掌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的教学技巧,从而实现智慧和经验的共享传递,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四)营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校园网络环境
  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校园网络环境应该是支持学生学习,促进学生持续学习的物质基础和资源条件。校园网络环境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密切联系的,只有把校园网络环境放到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中去考察,才能把握学习环境的本质,才能设计和营造出好的校园网络环境。
  1.升级完善学校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环境。“深职院”校园网自1996开始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成28260个信息点,全面覆盖“深职院”四大校区,覆盖所有主要的教学、科研、实训、办公大楼、学生公寓。在校园网的基础上,2008年起开发数字化校园综合应用系统,实现数字化的学习与数字化的管理,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网上教学和网上学习,建设先进、高效、实用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环境。
  2.建立并不断创新应用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创新应用是一个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的关键。一个平台无论有多么优异,如果没有刚性需求,没有创新探索本地化应用模式,就可能会束之高阁,应用范围和应用层次就会比较低。“深职院”从2007年就开始建立“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当时主要应用于建设精品课程,平台应用率较低。近年来,学院通过优化应用模式,选取核心功能,探索了本地化应用模式,推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开发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平台注册人数超过8万,访问次数达3 000万以上。
  3.重视软环境的建设。“深职院”大力营造软环境,深入推广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首先,让师生广泛了解。其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积极组织和协助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信息化教学大赛,全力促进教师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再次,大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学习能力。从2007年开始,为所有新生增设“信息资源检索”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学习能力。
  (五)充分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由多元化的视频、图像、声音、动画、文本组成,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维性。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职场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还可以拓宽教学空间。“深职院”通过专题立项项目,大力推动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有效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教学和改革。   1.设立“信息化教学应用类课程”项目。在理论学习方面,要求学生上网预习;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讨论交流,融会贯通并巩固知识;课后教师布置网上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作业,学生能在网络教学与管理平台上进行交流探讨,在线、离线方式都可。在实训方面,教师在校内实训中心当面示范、解决技术问题,课后可让学生在线上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采取线上线下交互进行的方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使课堂教学空间得到了扩展,也使课堂时间得到了延续。学生在课下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可反复观看教学视频,反复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于传统课堂,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时间,从而真正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2.建立手机移动平台,设立“移动学习教学改革类”项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学习必然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深职院”对此率先做出尝试。学校建立手机移动平台,采用手机作为学习工具和传递信息的载体,重点支持教师信息素养及信息化教学能力较高、课程建设基础好、教师探索积极性高的课程。通过移动学习平台,教师可以在线及时推送课程学习指南、课程任务及相关资源,在线布置和批改作业,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辅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这种学习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三、创新与实践效果
  (一)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的应用广泛深入
  通过学校的大力推动,全校共有380名教师拥有自己的个人教学网站,占全体教师的35%,利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的应用广泛深入。“深职院”网络教学平台注册用户数已达88810,页面访问量为34 608 737。很多教师学会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微单元”课件制作系统,进行教学重点或难点的“微单元”课件制作,并将这些“微单元”放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中,供学生反复学习,也用以构建课程立体化教材。
  “爱课程网”高职电子信息大类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调查发现,在线学习人数排在前3名的课程是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张宇老师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深职院”梁广民老师的“网络互联技术”和“深职院”王隆杰老师的“Internet应用基础”。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通过立体化提升模式,“深职院”有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采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对教学内容重新设计和优化,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模块,把每个知识点对应的实验、活动、任务、业务流程或案例,都一一对应地设计出来,各部分资源联系密切,有机整合,充分体现教与学的过程。其次,线上线下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课前课后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学习,引领学生小组合作互动并提交作业报告。再次,课程团队教师共同管理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及其学习社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在网上开展教学研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以赛促用,全国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捷报频传
  近年来,“深职院”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包括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课程等参赛类型),全面系统地促进了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促进了教师运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资源进行日常教学的能力,推动了课程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2009—2015年,“深职院”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大赛获奖统计如图2所示。
  全国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率不足5%,而“深职院”获得如此丰富的奖项实属不易,体现了教师将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内容的水平,也彰显了学院立体化提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效应用的成效。正如一等奖“经管数学”课程获奖者雷教授所言:“真正让我高兴的是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助手作用越来越突出,课堂教学也真正开始有力地延伸到课外,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责任编辑 盛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职业教育集团的组织与运行架构是体现集团系统各个构成要素分工与联系的静态形式。集团化办学的组织与运行架构的搭建应坚持整体性、共享性和目的性等原则。辽宁现代服务业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理事会制的职教集团组织架构;明晰 “政校行企研”五大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相应的运行架构;打造集团化办学多平台,开发运行项目载体等途径,初步实现了集团规范高效运行。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组织架构;运行架构;
期刊
摘 要:高职院校的大学章程条款存在普遍的软法泛化现象,包括其语用模糊和救济条款缺失和模糊性等特点。克服大学章程软法泛化的措施包括力戒空洞和模糊话语,优化规范的逻辑结构,强化救济措施,硬化大学章程,使大学章程真正成为大学的行动指南,起到大学宪法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章程;语用模糊;软法;江苏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语言学和法理视阈下英美日大学章程的软法研究
期刊
摘要: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单片机应用与实践”课程通过准确定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针对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的需要选取课程内容,将课程特有的内涵融入课程教学,构建教学项目。遵循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实施教学。  关键词:高职;单片机应用与实践;项目课程;构建原则;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8-0008-03  
期刊
摘 要:养教结合是现实情况下为满足老年人需求而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以闵行区养老机构老年群体为对象,着重关注老年群体学习特点与障碍、需求与发展,致力于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合,从而探讨出适合养老机构老年人多样化学习策略与个性化教育方法。  关键词: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多样化学习;养教结合  作者简介:李峰,男,上海市闵行区第一成人教育培训中心、闵行区社区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区教育、成人教育。 
期刊
摘要:以江苏商贸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模式,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高职;数学教学;信息技术;会计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8-0041-02  一、高职数学信息化的社会背景  2015年教育部颁布的6号文件《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
期刊
摘要:介绍了微课程的概念及意义,对传统视频课程与微课程视频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中职教学的现状,探讨微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微课程更好地应用于中职教育教学。  关键词:中职教学;微课程;教学模式;知识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674-7747(2016)18-0057-03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职教育教学方式的进程也日新月异。在智慧课堂
期刊
摘要: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特点,构建基于信息化特色的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新模式。合理借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传统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土建施工类专业;实践教学;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8-0065-03  信息技术是解决信息时代教育问题的基本
期刊
摘要:介绍了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型学习及其应用,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既与书本知识紧密结合,又充分体现当前的行业实际情况。在“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运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自主探究、理论联系实践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自主型学习;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在对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就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将多个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整合,设计了技能型公共营养师这一复合岗位。根据该岗位的工作过程和要求,明确了“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内容,并进行了课程的项目化设计。  关键词: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食品营养与安全;项目化设计;复合岗位  基金项目: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工作过程的‘食品营养与安全’课堂教学改革
期刊
摘要:分析翻转课堂的含义,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18-0060-03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一)翻转课堂的含义  所谓翻转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课堂与课下的合理互换,是重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