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一个步骤。有时,只是几分钟有效的课堂导入,就能保证整节课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反之,则可能导致师生双方付出了巨大的时间精力,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特别是高中数学学科,难度比较高,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更需要课堂导入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的思维,降低其学习难度,保证后续教学策略的有效。本文从情境导入,问题导入和趣味导入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导入策略展开研究,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策略
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的目的在于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教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学效果超过平均水平的课堂。有效教学一般需要以下三个基本元素: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高效的教学组织。这三个元素都要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做好准备或者创造出来,因为如果是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或行将结束时学生才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剩余的时间显然无法创造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导入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情境导入,联系现实情况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建立起知识与环境的关系。这个环境并不只是课堂教学的环境,还包括知识本身能够发挥作用的环境。只有在此基础上,课堂上进行的各种文化互动,即教学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完成新认知的建立。总之,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学生探索的过程,学生是在探索现实环境中的现实问题,而不能“空对空”,从书本的抽象知识到头脑中的抽象认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应用情境创设方法去进行课堂导入,完成现实环境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该与物理学科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看到或理解物体运动时所涉及到的位移、速度和力三个量,然后再用向量的概念去表示和解释。在学生完成理解之后,鼓励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其他可能会涉及到向量的各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揭示了向量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整个课堂导入环节在十分钟以内即可完成,但通过情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问题导入,激发探究愿望
除了情境之外,问题导入也是很有效,而且在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导入策略。但要注意的是,情境起到的作用是基礎性的,所以在进行问题导入时,问题本身也不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要建立在情境之上,是现实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本质上仍然是在情境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另外,问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要能够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与联想,以顺利进入到对新知的学习与吸收,问题的难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适的。
例如,在学习“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知识时,教师应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合适的例子。比如有些游乐设施,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也会旋转很多圈,或者突然停住。将之进行几何抽象,就可以得到正角、负角或零角,可以用任意角的知识去进行认识和解释,也可以顺利延伸到弧度制上。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印象,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视频中游乐设施的某个状态进行分析。而该游乐设施之所以刺激有趣,原因也就可以用数学知识去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更大范围现实问题的探究愿望。
三、趣味导入,增强学习效果
所谓趣味导入,并不是某种特定的课堂导入方法,而是说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一直注意导入的趣味性。上文提到的情境导入和问题导入,本身都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并不总是那么明显,时常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趣味。如第二个例子,游乐设施在很快的时间内转了720°的正角,相当于整整逆时针转了两圈,看起来很“刺激”。数学知识是能够和直观体验直接联系起来的,但教师要让学生产生这种思维或意识,学生才能体会到这种应用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效果。
如上文提到的视频,就能够带给学生非常直观的体验,再加上教师在语言上的简单引导,学习的趣味性就会油然而生。又如,在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很多玩具小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到相同的一套玩具小人。随后教师给出各种条件,学生要根据条件把玩具小人摆成不同的几堆。在课堂导入阶段,学生还不理解集合的概念,所以有对有错,而且看起来好像哪个小组的摆法都有些道理。这就足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感到有趣,为下一阶段课堂教学的有效奠定基础。
总之,课堂导入是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足够有效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积极创造和应用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去争取更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阳易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28-229.
[2]郭闪.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策略
课堂有效导入策略的目的在于创造有效的课堂教学。根据相关研究成果,有效教学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表示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取得的教学效果超过平均水平的课堂。有效教学一般需要以下三个基本元素: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高效的教学组织。这三个元素都要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做好准备或者创造出来,因为如果是在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或行将结束时学生才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剩余的时间显然无法创造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导入予以充分的重视。
一、情境导入,联系现实情况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建立起知识与环境的关系。这个环境并不只是课堂教学的环境,还包括知识本身能够发挥作用的环境。只有在此基础上,课堂上进行的各种文化互动,即教学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充分调动起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完成新认知的建立。总之,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学生探索的过程,学生是在探索现实环境中的现实问题,而不能“空对空”,从书本的抽象知识到头脑中的抽象认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应用情境创设方法去进行课堂导入,完成现实环境的构建。
例如,在学习平面向量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该与物理学科结合起来,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让学生看到或理解物体运动时所涉及到的位移、速度和力三个量,然后再用向量的概念去表示和解释。在学生完成理解之后,鼓励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其他可能会涉及到向量的各种现象,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而且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揭示了向量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所在。整个课堂导入环节在十分钟以内即可完成,但通过情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问题导入,激发探究愿望
除了情境之外,问题导入也是很有效,而且在教学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导入策略。但要注意的是,情境起到的作用是基礎性的,所以在进行问题导入时,问题本身也不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要建立在情境之上,是现实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本质上仍然是在情境中去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另外,问题在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特点,要能够引发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与联想,以顺利进入到对新知的学习与吸收,问题的难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合适的。
例如,在学习“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知识时,教师应该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合适的例子。比如有些游乐设施,在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也会旋转很多圈,或者突然停住。将之进行几何抽象,就可以得到正角、负角或零角,可以用任意角的知识去进行认识和解释,也可以顺利延伸到弧度制上。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直观印象,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视频中游乐设施的某个状态进行分析。而该游乐设施之所以刺激有趣,原因也就可以用数学知识去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更大范围现实问题的探究愿望。
三、趣味导入,增强学习效果
所谓趣味导入,并不是某种特定的课堂导入方法,而是说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应该一直注意导入的趣味性。上文提到的情境导入和问题导入,本身都有一定的趣味性,但并不总是那么明显,时常还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去发现其中的趣味。如第二个例子,游乐设施在很快的时间内转了720°的正角,相当于整整逆时针转了两圈,看起来很“刺激”。数学知识是能够和直观体验直接联系起来的,但教师要让学生产生这种思维或意识,学生才能体会到这种应用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效果。
如上文提到的视频,就能够带给学生非常直观的体验,再加上教师在语言上的简单引导,学习的趣味性就会油然而生。又如,在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很多玩具小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到相同的一套玩具小人。随后教师给出各种条件,学生要根据条件把玩具小人摆成不同的几堆。在课堂导入阶段,学生还不理解集合的概念,所以有对有错,而且看起来好像哪个小组的摆法都有些道理。这就足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感到有趣,为下一阶段课堂教学的有效奠定基础。
总之,课堂导入是每一节课都能做到足够有效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课堂导入环节,积极创造和应用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与学生一起去争取更好的学习成果。
参考文献:
[1]阳易林.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3):228-229.
[2]郭闪. 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