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观念中,很多人以为学习初中历史就是记住各种历史大事件,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但是很明显这些人陷入了一种严重的认知误区。有部分学生也受此误解影响,认为历史非常无趣,但是实际上历史教学不会局限在课本里面,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种新要求接踵而来,初中历史课程也正在经历着大变革,在对教师的要求中,其中一条就是要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史料,使学生适应中考历史的考查方向。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拓展知识;读题能力;深化记忆
伴随着教学大纲和考试方向的变化,教师也正在探索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其中史料展示这种新型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初中历史教师的喜爱。在历史学科里,各种知识汇聚成汪洋,学生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去观察和思考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想要實现这种学习效果,教师就绝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传统课本里面。那么初中历史课上给学生展示史料究竟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充分参考了实际教学情况对此问题作出了回答,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参考与帮助。
一、拓展课外知识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教师给学生展示的史料一定不是课本上印着的重复内容,这就决定了利用史料一定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
例如,在“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中,课本内容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秦朝的中央制度、地方制度以及部分改革措施,但是课本上并没有详细介绍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中国的诸侯割据局面,作为本课的历史背景,学生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战国策》《孟子》《墨子》中的历史故事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历史,可以给学生讲述秦朝如何通过商鞅变法一步一步壮大起来,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商鞅后期的悲惨人生经历。除了给学生看文字消息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战国时期的各种文化符号,比如钱币、战车等,借此让学生领略彼时繁盛的中华文明。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分辨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比如史书中那些对秦始皇的评价绝大部分都是二手史料,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一手史料。所以为学生展示史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用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历史世界。
二、提高读题能力
在近些年的中考历史科目中,出题人也越来越喜欢用各种史料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水平,这些史料不会脱离考纲。如果学生只会背诵课本上的静态知识,那么其大概率不会分析史料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在这种题目上也容易丢分。
例如,在“郑和下西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很多教师会从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这几个方面让学生记忆细节性的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固然可以加深学生对“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的理解,但是除此之外,学生可能没办法将这个事件和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联系起来,也无法将明朝的经济和政治相联系。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对各类历史事件的思考高度,在本小节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在大屏幕上用地图展示汉朝的丝绸之路和当今时代正在进行的海陆丝绸之路政策,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把郑和下西洋与丝绸之路这两个史料结合起来分析。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海路、陆路商贸路线的共同点、区别点列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材料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不是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教师给学生展示史料,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一过程就足以培养学生考试时的读题审题能力。
三、深化知识记忆
尽管初中历史课本经过精心安排,十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历史学习,但是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已经锻炼出了更高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只靠书上的知识可能已经没有办法让学生深化记忆,在这一点上展示史料这种教学办法就可以帮上大忙。
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种政策变化,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最后还要让学生牢固记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而且由于这一段历史离现代比较近,学生在知识的记忆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现代历史知识的干扰,有可能就记不住各种事件发生的年份。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幻灯片等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份“中国现代历史大事年表”,这样学生就能在直观的史料中参考前后的历史大事件给一些印象不怎么深刻的历史事件重新定位,比如学生在记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时间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十年浩劫结束的时间和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来辅助自己记忆。史料教学可以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时间脉络、历史事件内容,这些知识都可以辅助学生记忆重要考点。
总之,现代初中历史课堂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辅助教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借助历史史料开展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读题审题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牢牢记住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雷晓容.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9).
[2]邵静.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价值[J].教育科学论坛,2014(07).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拓展知识;读题能力;深化记忆
伴随着教学大纲和考试方向的变化,教师也正在探索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法,其中史料展示这种新型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初中历史教师的喜爱。在历史学科里,各种知识汇聚成汪洋,学生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和脑子去观察和思考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发展脉络。想要實现这种学习效果,教师就绝不能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传统课本里面。那么初中历史课上给学生展示史料究竟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就充分参考了实际教学情况对此问题作出了回答,希望对各位教师有所参考与帮助。
一、拓展课外知识
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教师给学生展示的史料一定不是课本上印着的重复内容,这就决定了利用史料一定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学生的历史视野。
例如,在“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中,课本内容主要介绍了秦朝统一中国的时间、秦朝的中央制度、地方制度以及部分改革措施,但是课本上并没有详细介绍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中国的诸侯割据局面,作为本课的历史背景,学生有必要了解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可以借助《战国策》《孟子》《墨子》中的历史故事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历史,可以给学生讲述秦朝如何通过商鞅变法一步一步壮大起来,同时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商鞅后期的悲惨人生经历。除了给学生看文字消息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战国时期的各种文化符号,比如钱币、战车等,借此让学生领略彼时繁盛的中华文明。教师还可以教会学生分辨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比如史书中那些对秦始皇的评价绝大部分都是二手史料,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就是一手史料。所以为学生展示史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用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丰富的历史世界。
二、提高读题能力
在近些年的中考历史科目中,出题人也越来越喜欢用各种史料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水平,这些史料不会脱离考纲。如果学生只会背诵课本上的静态知识,那么其大概率不会分析史料与课本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在这种题目上也容易丢分。
例如,在“郑和下西洋”这个知识点的学习中,很多教师会从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意义这几个方面让学生记忆细节性的知识,这种学习方法固然可以加深学生对“郑和下西洋”这一知识的理解,但是除此之外,学生可能没办法将这个事件和汉朝的“张骞出使西域”联系起来,也无法将明朝的经济和政治相联系。所以为了提升学生对各类历史事件的思考高度,在本小节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在大屏幕上用地图展示汉朝的丝绸之路和当今时代正在进行的海陆丝绸之路政策,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把郑和下西洋与丝绸之路这两个史料结合起来分析。教师还要要求学生把不同历史时期的海路、陆路商贸路线的共同点、区别点列出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材料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不是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教师给学生展示史料,然后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这一过程就足以培养学生考试时的读题审题能力。
三、深化知识记忆
尽管初中历史课本经过精心安排,十分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开展历史学习,但是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已经锻炼出了更高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只靠书上的知识可能已经没有办法让学生深化记忆,在这一点上展示史料这种教学办法就可以帮上大忙。
例如,在“经济体制改革”这一课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种政策变化,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最后还要让学生牢固记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多,而且由于这一段历史离现代比较近,学生在知识的记忆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现代历史知识的干扰,有可能就记不住各种事件发生的年份。为了改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幻灯片等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份“中国现代历史大事年表”,这样学生就能在直观的史料中参考前后的历史大事件给一些印象不怎么深刻的历史事件重新定位,比如学生在记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时间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十年浩劫结束的时间和改革开放开始的时间来辅助自己记忆。史料教学可以给学生展示丰富的历史时间脉络、历史事件内容,这些知识都可以辅助学生记忆重要考点。
总之,现代初中历史课堂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辅助教师教学,辅助学生学习,借助历史史料开展教学,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读题审题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牢牢记住历史事件。
参考文献:
[1]雷晓容.史料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9).
[2]邵静.初中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价值[J].教育科学论坛,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