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构触动心灵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精神,说到底就是丰富的情感、深厚的人文,就是心灵的感动、思想的震撼。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课程,她能涵容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文化蕴育点”,在课堂上营造文化氛围、情感氛围,通过语言文字向学生传递祖国的、世界的多元化文化,培养其人文素养。
  那么,怎样让学生能进入文本中并且学会从文章中的语句里领略深层含义,感受人性之美?换言之,就是怎样才能在课堂上触动学生的心灵呢?
  一、直奔心灵的提问
  如教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时,我选择的第一个问题是:“读了这篇童话后,你感动了吗?如果你感动了,那么是哪里最让你感动?”在这里,直接奔向主题可能是最好的方式。因为,功利化的社会使学生的情感世界荒芜一片,现在的学生似乎不再懂得什么是感动,什么会让他们感动。再比如在教读《山中访友》时,我也设计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问题:“同学们愿意和作者笔下的朋友交朋友吗?”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言,有人愿意和古桥交朋友,有人喜欢和白云交朋友,有人喜欢瀑布,有人喜欢云雀……无论哪一种表述,都指向了生活,说出了心中所感。
  二、沉浸自我的朗读
  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作品内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可以通过朗读而清楚地显现,可借以加深体会,增进了解。我的朗读功底不是很好,但我敢于在学生面前朗读。因为,我要把我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尤其如《春》《济南的冬天》《纸船》等这些经典篇目,我都要设计多种朗读形式,如默读——自由读——选择读——齐读——范读——品读等,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体味过程。读成为发现、感动的方法,读成为学生宣泄感情的载体,读成为师生共同交流的平台。
  三、倾听学生的声音
  新课堂新理论,重新高扬人文的旗帜,强调设置师生平等对话的学习情境,这就是要求营造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那么怎样构建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蹲下身子来,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对话的前提,是师生沟通心灵的保障。我在教学中总是提醒自己:要用心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用心倾听学生语言深处的思想,始终用欣赏的态度来接纳学生袒露的心声。当学生发现老师不但在认真倾听自己的思想,还在给予热情的赞扬与鼓励时,他们的心扉自然向我们敞开,思维会变得活跃而积极。这时候,课堂上便会不时闪烁出学生的智慧之光和思想火花了。只有在这时候,教育才能真正成为提升人的一种方式,才会显现出它本来的美感。
  四、表露思想的交流
  每每回忆学生时代时,会发现语文教师对自己的影响最大。为什么?可能是因为语文教师的思想魅力所致。一位能吸引学生的语文教师,也正是得益于他的思想。所以,执教任何一篇课文时,我都要告诉学生自己阅读时真实的感受,曾经感动的细节,充满美感的语言。在课堂上不仅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还完成了对情感的再一次挖掘。我想,只有裸露自己的内心,用自己的心灵去撼动学生的心灵,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可,才能与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只有具备真实交流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文课堂。
其他文献
古人云:“言为心声”。一个人写文章无非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或情感,因此作文应该说真话,说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作文才会打动人,才会得高分。  “真情实感”这个短语是由“真情”和“实感”两个名词构成,本文就这两个方面谈本人的一点粗解。  所谓“真情”指的就是作者真实的情感。《我的老师》中作者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
期刊
话题作文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展示生活体验,扩大其创新的空间。但是当话题层出不穷后,那些学生熟知的、浅易的话题日渐远去,迎来的是一批批新入伍的、陌生的、充满朝气的话题。这样总会给考生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构思创新”的难度。  那么,面对陌生的话题,我们应怎样入手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做到“意在笔先”,即在下笔构思成文之前就要着眼于“意”。“意”的优劣高低直接决定着文的美丑高下。“自在题
期刊
自古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谚语,其中实际的意义讲的就是朗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觉得语文教学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期刊
湖南省2012年高考作文是以“手”为话题作文。兴起于上世纪末发展于本世纪初的话题作文,以及近年来的后材料作文和后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题目自拟”,缺标题扣2分。自拟题目是考查作文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选择角度、确立中心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反映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但许多同学不太重视命题,因此命题不准,不简练,更没有文采,这种随意性导致了文不对题,题不切话的现象。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
期刊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那护花园丁,是那摆渡船工。教师的事业就像树根的事业——默默无闻,收集养分传输给叶子、传输给花朵。教师是平凡的,他们是当今世界上最辛苦的一群人;教师又是伟大的,他们是当今世界上最无私的一群人。  一、愿育佳木凌云端  教师的事业只是那“根的事业”。不为人知,默默追求。为了花的鲜艳,果的充实,叶的嫩绿,不管土地肥沃也好,贫瘠也罢,根总是默默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我愿像根一样奉献
期刊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有兴趣,有了兴趣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多媒体教学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好像引领学生走出了狭小的教室,奔向大自然的怀抱。这里面有啁啾的鸟鸣,有鲜艳的花朵,有潺潺的小溪,有巍峨的高山。这里面有著名的影星,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有紧张的情节,有美妙的音乐。对此,学生兴趣大增,越是低年级的学生,积极性就越容易被调动起来。  第
期刊
在考场作文中,很多考生写议论文时都会苦于无话可说而无从下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必须做到论据充实、材料丰富、构思新颖。而根据考场作文的实际来看,大部分的作文在选材上都存在着这样几大问题——材料偏离主旨、单一、陈旧。要想在紧张的考试时间内文思泉涌,那么考生们除了平时要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之外,还要学会在较短的时间内选择出最适合的材料做论据,以求举例精当、论证有力。怎么样选择精当的事
期刊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并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鼓励,就是最佳方法之一。鼓励,让学生学习主动起来。  学生需要教师的热情鼓励,耐心引导,悉心帮助。这时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们用充满挚爱、信任与期望的鼓励语言,则能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激励学生上进,师生才能共享成功的乐趣。钱梦龙曾说过,我们
期刊
离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题记  北雁南飞,橙黄橘绿时,我又看见这样的一个你,如喧嚣尘世中一株傲然清菊,独立寒秋,勾勒出一道忧郁的风景,我欣赏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淡泊宁静,羡慕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清明,敬仰你“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少年壮志,也悲叹你“眼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的轻叹悲吟。  悠悠南山静默,皓月当空不语,面对污浊的社会,你宁与宅边五柳同住,也不愿同朝
期刊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延伸,它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完善其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也缺乏课外阅读的资源,更失去了课外阅读的欲望,造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写作材料贫乏、语言表达苦涩。 这是不可改变的客观事实。但笔者以为我们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