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困难的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对自身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自身就业竞争力不强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我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新型本科院校来说,学生就业状况对于自身的社会声誉和招生都非常重要,因此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就必须改变原有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挖掘自己的潜能。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前的系统完整的准备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去发展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能力,把学习知识、发展素质、提高能力和调适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的做好职业前的准备。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素质。在新的就业制度下,合理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求职择业的基本技巧。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职业的选择是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如果所从事的职业能和自己的职业兴趣相投,与能力相符,在职业实践中必能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环境,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从而为毕业生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大学生自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国外高校从70、80年代起就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育,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时间不长,本科院校基本还是执着于原有的就业指导形式,对其重视不够。有调查发现在校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48%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只是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被动的发展,45%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仅有模糊的认识;只有7%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时候应该考虑的事情。在高校所举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比例不够,提交的参赛作品也是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去甚远。
2、大学生自身认识不全面和定位不准确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结合,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有合理的定位,正确自我评价,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的爱好,职业倾向等。大部分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往往不能从实际出发,一味追求大企业、公务员、一线城市,追求高收入和高福利待遇,不顾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律,自身的能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生涯规划是理想的职业。
3、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欠缺和不足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欠缺首先表现在师资的不足,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主要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和辅导员,师资力量的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的开展;其次表现在生涯规划教育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填鸭式阶段,缺少个性化指导,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情况,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少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存在明显的信息反馈滞后。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合理的进行自身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参加社会实践是未来职业生涯体验的最好。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完成角色和心态的转变,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性,也可以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可以在实践中寻找与理想职业的差距,发现自身的劣势和需要补充的知识,及时的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能胜任预期的职位,可以及时的进行調整,合理的进行自身定位。
2、高校应给予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服务
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应不局限于大学教育的某个阶段,而是应该系统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过程,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目标和内容的引导。大一开展入学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性格、能力,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了解所就读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建立初步的生涯规划目标;大二进行专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初步明确就业方向的选择;大三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设立就业指导课,提供培训机会,指导学生考取与目标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四强化学生就业素质,开展就业政策及求职技巧指导、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生涯规划的设计目标,顺利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3、建立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高校必须要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首先是引进具备辅导学、心理学、职业指导师资格或相关的专业的教师团队,其次是要对职业规划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保证教师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继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团赴美学习总结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2)
[2]要志鹏.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j].青年文学家,2011(7)
[3]周祥龙.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我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对于新型本科院校来说,学生就业状况对于自身的社会声誉和招生都非常重要,因此做好学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要想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就必须改变原有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越来越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注重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挖掘自己的潜能。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进入职业领域前的系统完整的准备阶段,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去发展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工作能力,把学习知识、发展素质、提高能力和调适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自觉、自主的做好职业前的准备。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
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自身将来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主要取决于社会的需求以及自身的素质。在新的就业制度下,合理的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大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提供准确的社会需求信息和求职择业的基本技巧。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
职业的选择是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如果所从事的职业能和自己的职业兴趣相投,与能力相符,在职业实践中必能不断努力,奋发成才,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环境,如何把握机会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提供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从而为毕业生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1、大学生自身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国外高校从70、80年代起就开始重视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教育,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时间不长,本科院校基本还是执着于原有的就业指导形式,对其重视不够。有调查发现在校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48%大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只是按照学校的培养计划被动的发展,45%的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方法仅有模糊的认识;只有7%的学生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学生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毕业时候应该考虑的事情。在高校所举行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比例不够,提交的参赛作品也是和职业生涯规划相去甚远。
2、大学生自身认识不全面和定位不准确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与组织结合,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有合理的定位,正确自我评价,明白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知道自己的爱好,职业倾向等。大部分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往往不能从实际出发,一味追求大企业、公务员、一线城市,追求高收入和高福利待遇,不顾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律,自身的能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职业生涯规划是理想的职业。
3、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欠缺和不足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欠缺首先表现在师资的不足,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人员主要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老师和辅导员,师资力量的有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性化职业指导服务的开展;其次表现在生涯规划教育停留在知识灌输的填鸭式阶段,缺少个性化指导,缺少与学生的互动,无法了解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情况,很难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再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少信息跟踪和反馈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是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调整个人的职业生涯,目前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存在明显的信息反馈滞后。
三、对策与建议
1、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合理的进行自身定位
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参加社会实践是未来职业生涯体验的最好。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可以完成角色和心态的转变,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性,也可以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可以在实践中寻找与理想职业的差距,发现自身的劣势和需要补充的知识,及时的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在实践中,发现自身不能胜任预期的职位,可以及时的进行調整,合理的进行自身定位。
2、高校应给予大学生全程化的职业发展服务
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时应不局限于大学教育的某个阶段,而是应该系统贯穿于整个大学四年过程,根据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目标和内容的引导。大一开展入学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爱好、兴趣、性格、能力,发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了解所就读专业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建立初步的生涯规划目标;大二进行专业指导和职业素质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初步明确就业方向的选择;大三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设立就业指导课,提供培训机会,指导学生考取与目标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大四强化学生就业素质,开展就业政策及求职技巧指导、择业指导、升学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生涯规划的设计目标,顺利完成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3、建立专业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
要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水平,高校必须要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首先是引进具备辅导学、心理学、职业指导师资格或相关的专业的教师团队,其次是要对职业规划指导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保证教师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继栋.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团赴美学习总结报告[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12)
[2]要志鹏.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j].青年文学家,2011(7)
[3]周祥龙.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15)